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黄浦区旅游
黄浦区文物古迹介绍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
上海城隍庙(老城隍庙旅游区)
上海著名的名胜和历史古观--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原为金山神庙,祀汉博陆侯霍光(又名霍光行祠)。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上海从宋朝开始有城隍庙,庙址在现在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庙,又称华亭县城隍行殿。当时上海是华亭县下面的一个镇,故淡井庙实是华亭县的城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置县后将金山神庙改建为城隍庙,直至明永安年间(1403--1424年),于是始有上海的城隍庙。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邑人集资于庙左侧造起东园,庙才成了城中的名胜处所。乾隆中叶,潘氏豫园售归城隍庙作为西园并重加修葺后,由于商贾辐辏,百业荟萃,城隍庙遂成了著名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中共一大会址在1952年后成为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
上海文庙
文庙,坐落在文庙路215号,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儒学圣地,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元代始建的文庙,位于学宫街,1853年(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文庙设指挥部,清军攻陷上海县城,文庙被炮火所毁。1855年(清咸丰五年)文庙在现址重建,占地17亩。内有棂星门、泮池、三顶桥、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建筑;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点;隙地遍种花木。当时已初具规模,但以后渐趋式微,犹如一颗明珠沉落于灰土之中。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但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拨款修葺和重建了一批建筑和景点,使文庙初步恢
上海外滩建筑群
150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藏讲寺
上海法藏讲寺,位于老西门吉安路二七一号,是上海唯一的天台宗道场,向称为上海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法藏讲寺始建于上一世纪。一九一八年,兴慈老法师受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的邀请,由浙江天台山来上海爱俪园讲“天台四教仪集注”,听众踊跃,法筳盛极一时。优娑塞沈映泉闻法后,决意挽留兴公上人在沪常住教化,因此,在小南门为兴公创办超尘精舍。但屋小地狭,不便信众问学。至一九二三年,由白龙山人王震等居士发起,购得吉安路与东台路之间五亩余土地,经五年施工,建成了法藏讲寺。上海的另三大丛林--玉佛寺、静安寺、龙华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已修复,对外开放,唯有法藏讲寺,恢复最迟。直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文物馆)
1912年1月日孙中山宣誓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由于帝国主义和革命党内外妥协势力的夹攻,被迫辞职。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第二年,受到桂系及政学系的挟制又被迫去职,遂携夫人宋庆龄来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时孙中山在政治上孑然无助,经济上十分拮据,一天,四位从加拿大回国的华侨到孙中山在环龙路63号(今南昌路59号)的临时寓所看望孙中山,见住宅已陈旧,认为这正与从事惊天动地大事业的人实在不相称。四位华侨当即决定将合伙开办化妆品工厂的部分资金取出,购买一座像样的住宅送给孙中山。孙中山连连摇手,后经再三解释,终于说服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旧址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于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简称周公馆。办事处设立后,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多次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着招待会,阐述我党对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周恩来、董必武等在周公馆进行的革命活动和斗争,为我党扩大和巩固革命的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共产-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于1986年9月起正式对外开放,由思南路73号、71号两幢楼房组成,占
沉香阁
又名慈云禅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阁路29号。它和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圆明讲堂等五所上海的佛教寺院于1983年4月同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42所汉族地区重点寺院。是座上海最大的,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沉香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名为慈云寺,但民间仍称它为沉香阁。在黄浦区(原南市区)沉香阁路,占地2378亩(159公顷),旧名慈云禅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观音的寺院.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淮口,时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故名沉香阁,为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屡经修葺扩建,有山门石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渡天主堂
说起上海的教堂,一般人首先能想到的不外是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堂。作为中国一座典型的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它那直冲霄汉的哥特式双尖顶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作为上海目前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更由于地处主要商业中心地块,徐家汇天主堂吸引了无数惊羡赞叹的目光。然而,回溯以往,悄悄探寻天主教在上海尤其是开埠以后传播史实的根底,我们才知道,目前尚存较老的天主教堂,应该是现已湮没在南市大片灰色平屋群里的董家渡天主堂──在今天董家渡路和万裕街的交汇处,这所砖木结构的老教堂由于左近厂房的逼仄而显得有些内敛、谦逊。位处晚清老城厢边际的董家渡天主堂兴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经国住宅
对蒋经国来说,上海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少年时代,他在这里曾受到他的“上海姆妈”陈洁如的照料,在南市万竹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浦东中学,并在那里踏上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的征途光阴荏苒,1948年7月,当蒋经国重返上海时已身居上海市经济管制督导副专员要职,是炙手可热的钦差大臣。他携妻-,子女孝文、孝章,一同住进了当时市国民政府安排的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逸村2号的一幢花园住宅内。淮海中路1610弄1~8号,是上海颇有名气的花园里弄住宅——逸村。这组3层西班牙式住宅共8幢,是由当时上海的房地产商潘志衡开办的远东企业公司投资的,1942年建成。建筑占地489
《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中国青年》部旧址位于延中绿地淡水路66弄4号(原萨坡赛路朱依里252号),是一幢坐北朝南二层石库门住宅。穿过繁华的淮海中路,沿着淡水路一路往前,茵茵碧草,成荫绿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印入眼帘。在这郁郁葱葱的绿地中,一排透着老上海古朴气息的石库门房子尤为引人注目,这便是《中国青年》部旧址——一个诞生唯一一本延续至今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刊物的摇篮;一个与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同呼吸、共命运的革命阵地;一面引导中国青年们走向革命的光辉旗帜。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为了进一步发动广大青年积极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同年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张学良故居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台安。“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号。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第二次是1934年1月8日,张学良从意大利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一荻(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为两层楼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该弄于民国4年(1915年)8月下旬始申请建,约次年至民国8年前建成。坐北朝南,原由戴季陶租用。相关历史民国9年春,杨明斋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到上海,同-商讨建立中国0时,租赁该屋为活动地,并开设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自任社长。4月,于此进行上海首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筹备工作。8月22日,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人-倡导,俞秀松、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等8人在此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任书记。同年9月,创办外国语学社为掩护。门口悬挂白底黑字“外国语学社”牌。次年初,中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邹韬奋故居
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的故居。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7年开始启用的“韬奋”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韬奋青年时代家庭日趋困难,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又真才实学的工程师,把他送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而韬奋本人爱好文学,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闻记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转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读书。1921年大学毕业后,于次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职业教育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科学会堂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下属的事业单位——科学会堂,于1958年1月18日成立,陈毅市长亲题“科学会堂”四个大字,是全国第一座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的活动场所,五十多年来享誉国内外科技界。科学会堂建筑中西兼有,主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为一幢建于1917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是上海市首批挂上铭牌的“优秀历史建筑”;主楼庭院内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花园,绿木成荫,风格典雅,怡静入画。西侧南昌路59号的科学会堂思南楼于2001年落成,高16层,总建筑面积17800平方米,其竖向玻璃体造型犹如远航的风帆巍然耸立。位于南昌路57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柳亚子故居
复兴中路517号(旧称辣斐德路557号),是一幢法国现代式花园住宅,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办人、诗人柳亚子的上海寓所。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冯玉祥的府邸,1936年柳亚子向其典租了这幢洋房。这座坐北朝南的法国式花园别墅,复式人字屋顶,红瓦铺盖,黄色墙面,黑漆大门。外墙立面用拉毛水泥刷面,门为券式,层间腰线红白分明,室内木装修、木地坪、木门窗。小洋房二楼是大客厅,三楼为起居兼工作室。柳亚子故居南向,原为西式庭院格局,现仍林木葱翠,绿草如茵。走过围墙进入黑漆大门后,可从屋外露天石阶拾级而上至二层客厅,或由内屋阶梯步入二楼客厅。客厅西侧坐南面北陈列着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部旧址位于黄浦区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这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这里是原安徽都督柏文尉的寓所。1920年初,陈独秀自京抵沪,在此寓居,《新青年》部也随迁于此。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在这里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5月,毛泽东来上海,曾到这里拜访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在此开会,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们经常在这里开会,讨论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等问题。他们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韬奋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是以韬奋故居为基础建立的人物性纪念馆,其宗旨是纪念、缅怀韬奋先生,学习、宣传韬奋思想,传承、发扬韬奋精神。1956年,韬奋纪念馆-化部批准筹建,1958年11月5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馆名由沈钧儒先生题写。韬奋纪念馆地处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建造于1929年)内的53、54号,是两幢新式里弄建筑。全馆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53号的韬奋生平事迹陈列展分8个部分,由一楼至二楼,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邹韬奋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是上海市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外滩建筑群已经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二楼现为怀旧时光酒吧。信号台的历史,是与国际航海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商船航运和军舰航行都离不开气象。1853年8月,在布鲁塞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