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徐汇区旅游
徐汇区文物古迹介绍
上海宋庆龄故居
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上海宋庆龄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主楼是砖木结构的西式假三层楼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
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里原为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1995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陵园设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八大功能区。11座大型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这里安葬着顾正红、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
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名来源于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依次为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天王殿侧钟楼高3层,悬有清光绪20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2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籍及各种珍贵文物,其中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
龙华塔
龙华塔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被誉为沪城“宝塔之冠”的龙华塔,与龙华寺相对成立。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东吴赤乌年十年(247年),由吴孙权建,赐额“龙华”,用藏西竺康居僧会所请得的五色佛舍利。现在的龙华塔,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治平三年(1066年)、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崇祯三年(1630年)、1668年、1892年对龙华塔均进行修建。民国期间(1912~1949年),龙华塔屡遭损坏,虽有整修,但渐趋衰颓。解放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1954年首次对龙华塔彻底整修。塔为廊檐楼阁式砖木结构,高40.6米,
巴金寓所(巴金故居)
上海巴金故居是一座优秀历史建筑,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著名作家巴金在这幢房子三楼,从1937年起生活了18年,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后二部《春》、《秋》和名著《寒夜》的写作。解放后,又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编写了《英雄的故事》小说集等。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环境清幽的衡山路上,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虽然礼拜堂平时不能入内,但礼拜日时可以进去参观,古老的建筑、翠绿的大草坪,若赶得巧还能听到唱诗班天籁般美妙的音乐,可静下心来感受宗教氛围。这座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礼拜堂为红砖结构,里面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堂内可容纳七百余人。国际礼拜堂的圣诗咏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举行盛大的音乐活动。国际礼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
桂林公园
占地面积3.55公顷。整座公园造型采用江南古典传统布景,布局精巧别致。园内龙墙花墙回绕,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亭榭、曲径通幽。全园遍植金桂、银桂、丹桂等23个品种,1000余株。每逢中秋,满园飘香。每年的桂花节是它的一大特色。桂林公园位于桂林路128号,全园占地面积3.55公顷,始建于1929年,出资350万银元,1932年竣工。桂林公园以江南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布局精巧别致。在嶙峋怪石、湾池小轩、苍松翠柏映衬下,构成完美统一的建筑群。桂林公园全园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3个品种、1000余株。每逢中秋佳节,桂花盛开,满园飘香,沁人肺腑。桂林公园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6号,是上海天主教三自爱国会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高79米,宽28米,正祭台处宽44米。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
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包括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三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社会各界祭扫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龙华烈士陵园占地285亩,建有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安葬着1100余名烈士)、遗址区、碑林区等八大功能区。烈士纪念堂内安放着500多名烈士骨灰。园内建有无名烈士(长明火)等十组大型室外雕塑。龙华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厅5000平方米,布置了《丹心碧血为人民》的主题展,陈列和展出了上海地区自1840年以来为中国的独立、自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徐家汇藏书楼旧址
徐家汇藏书楼始建於1847年,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现存徐家汇藏书楼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北楼,即大书房,建于1897年,为两层双坡顶,砖木结构,南北立面设多个欧式壁柱尖券洋松百叶窗框,两层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内涵,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拍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其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南楼,原耶稣会住院,即神甫楼,竣工后数度改建,于1931年固定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西洋善本)徐家汇藏书楼于1956年正式并入上海图书馆,之后亚洲文会图书馆、海光图书馆、原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孤儿院旧址)
土山湾博物馆坐落在蒲汇塘路55号,即土山湾孤儿院旧址,在孤儿院内盛极一时的绘画、木工和印书三部,均将在这里得到原景重现。曾经由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任教,被称为“中国西洋画摇篮”的土山湾文化遗迹将在徐汇得以妥善保护,徐汇目前已经开始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并着手建立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画馆是在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被‘发掘’出来的。”据了解,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当时占地面积约80亩,因是开挖河道,堆泥湾处形成高地,故名“土山湾”。1864年,教会把创办于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泾宁国禅寺
宁国禅寺是上海地区古老的寺院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原址华泾镇北杨村张行浪东侧。相传建于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由乌泥泾首富张百五发起建寺,由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请得寺额,与龙华寺南北相对。宁国寺是上海地区远近闻名、古老寺院之一,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据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宁国寺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由当地乌泾巨富张百五捐款建造,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请得寺额。“寺在乌泾之阳华上,两邑(华亭县、上海县)之界,与龙华寺南北相望。殿前有罗汉松四株,枝干森矗,古色苍然,盖三四百年之物也。”寺院揉合了中国佛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母祠
黄母祠又名先棉祠,是为纪念黄道婆传授纺织技术、造福乡里的功绩而建。黄道婆,上海乌泥泾镇人,幼为童养媳,不堪公婆-,逃出家门,流落到崖州,与黎族居民生活30多年,学得当地植棉、轧花、弹花、纺纱、织布等技巧,回乡后传授乡里,上海遂于明清时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逝世后,乡亲们出于对黄道婆的敬仰,建造黄母祠,后经过多次毁坏和重建。1981年,祠址被划进植物园内。1991年有关部门将旧祠重新修复,分纪念馆、陈列馆和莲花池游憩小区三部分。按原样修复的黄婆庙为六架梁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室内陈列黄道婆生平事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黄道婆纪念堂”横匾端立门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黄兴故居(黄兴住宅)
旧上海法租界北区有一条幽静的福开森路(今武康路),紧靠马路的393号有一幢白色4层楼建筑,这里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挚友——黄兴的住宅,人称“黄公馆”。黄公馆1912年开工,1915年建成,为20世纪初仿古典式并带有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沿街三开布局,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55平方米,建筑面积749平方米。初建时楼南为花园,园内广植苍松翠柏,浓荫覆盖,绿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树、白玉兰、木香花等名贵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环境幽雅。底层筑有对称大理石露天台阶,花岗岩作墙脚基础。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块衬托出浅色的横直线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1950年4月,在当年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之一,今龙华路2501弄1号,经镇民提供的线索,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遗骸和数具头骨、身骨及肢骨不全的遗骸。有些骨殖上还套着-、脚镣。同时,还挖出一些铜元和银角子等烈士遗物。其中有一件尚未腐烂的毛线背心,经多方辨认,认定是“左联”五作家之一冯铿的遗物,从而确认所挖出的是二十四烈士的遗骸。遗骸、遗物分分别安葬和陈列在上海烈士陵园。今已确知姓名的烈士为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女)、龙大道、罗石冰、欧阳立安、恽雨棠、李文(女)、伍仲文(女)、王青士、蔡博真、段楠(阿刚)、彭砚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汇中学崇思楼旧址
徐汇中学崇思楼旧址位于虹桥路50号,现为徐汇中学(原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850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创办,初名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民国以后,按中国新学制分为中学和小学,1930年增设高中部。1932年改名徐汇公学。崇思楼是1915年始酝酿新建的校舍。当时由比利时神父、建筑师第斯尼(中文姓为叶氏)设计草图并任督工,1917年1月8日安置第一块基石,清朝上海县知事沈宝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香花园
位于华山路上,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此园副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该处现为丁香花园,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上海著名的十大优秀花园洋房之极品,坐落在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成就了华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贵。如今,这紫藤缠绕、巨龙盘踞的庭院,这满园0、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诉说着那古老而浪漫的传说。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荣德生旧居
荣德生(1875—1952),名铨,字德生,江苏无锡人,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他“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60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艰苦奋斗”,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荣德生在上海的故居,位于徐汇区高安路18弄20号,是一幢独立式现代花园别墅,建于1939年。设计构思巧妙、布局合理,风格实用、简洁、新颖,黄色水泥拉毛墙面,恰如其主人荣德生注重实际、淡泊虚名的实业家品行。别墅朝向面南,底层门厅有两支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立克式柱头,使西洋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风貌相吻合。值得荣老先生安慰的是,荣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母院旧址
圣母院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徐家汇附近王家堂。同治七年(1868年),拯亡会、献堂会等陆续在徐家汇耶稣会住院附近建立修院,总名徐家汇圣母院。现大楼建于1926年,为原徐家汇圣母院仅存的主体部分。建筑为欧式建筑风格,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世纪末修女迁至浦东唐墓桥天主堂后,大楼,现为上海老站餐馆租赁使用。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展示有上海二三十年“老古董”和二列深具历史意义的火车车厢,一辆由德国汉诺威车辆厂于1899年的9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上海气象博物馆)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上海气象博物馆)初建于1872年7月,由天主教耶稣会创立,当年12月1日即启动气象观测,为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100多年来从未间断对上海的气象观测。现存观象台于1900年落成,楼高三层,属于罗马式建筑风格,清水砖墙、红砖窗框,圆拱形窗,宝瓶状栏杆。中央建有砖木结构的测风塔,顶高40米,装有贝克莱(Beckley)风向风速仪。徐家汇观象台被国际天文协会确定为标准时计处,曾于1926年、1933年2次参加国际经度联测,连同巴黎、旧金山成为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