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广陵区旅游
广陵区文物古迹介绍
金氏住宅
金氏住宅位于在苏唱街17号,扬州老字号“扬州浴室”创始人金宝芝的住宅。住宅由东西二座楼房和花厅组成,东楼为二层小楼,面阔四间,传统风格。西楼为二层西式小样楼风格,面阔三间,青砖木构结构,水磨石地面,顶为平顶,上置小歇山。花厅位于西楼南,面阔三间,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方形青石井栏,砖砌束腰井壁。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实惠巷李氏住宅
李氏住宅位于大实惠巷4号、小实惠巷14号,为民国初画家李石湖及其弟李石泉寓所。建筑坐北朝南,东宅西园。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楠木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二进,明三暗五两厢。第三进住宅,面阔六间,东西为厢房。第四进为平房,面阔四间,进深五架。园内原有半亭、金鱼池,现已毁,北有花厅三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驼巷赵氏住宅
赵氏住宅位于弥驼巷10号,民国建筑。住宅东西二条轴线,东路为一花园、一花厅。现为赵芝山后裔赵杰居住。花厅现已改建为住宅,但结构还保持原状。西路为前后四进,面阔三间,住宅之间均以天井相连。现西路四进为彩衣社区办公用房。该建筑东路花园与花厅间有一围墙,围墙门额镌刻“长春”两字,落款为“癸未仲春,含光书”。该建筑布局为东园西宅式民居,花园与住宅平行布置,颇具特色,为寻常民居所少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盐务稽核所
盐务稽核所位于淮海路33号,清末民国初期设立,解放后曾作为政府招待所(大汪边招待所),曾接待过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外交部长陈毅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存西式洋楼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现由扬州市规划局使用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氏住宅
凌氏住宅该住宅位于南柳巷90号,建筑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进。第一、二进为三厢两间,第三进为五开间小平房。南北两侧有水井,火巷。该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民国初年修建时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廊沿石。目前该住宅部分为凌氏后人居住,部分为房管局直管租赁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锅井
沙锅井位于东圈门砂锅井巷,清同治二年(1863)《扬州府治图》即有记载。黄麻石井栏,呈圆弧状,卷边,形似砂锅,故名。井壁砖砌,现为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薰桥
迎薰桥位于南门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横跨于南护城河上。原为吊桥,清代改建为砖桥,清光绪七年、1923年维修。砖拱结构,桥面长7.05米、宽5.5米,两侧为砖砌桥栏,上镶“迎薰桥”、“清光绪七年修”石额题记。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恩桥
迎恩桥位于凤凰桥街中段,南北向横跨于漕河上,俗称“凤凰桥”,是五代、宋、无扬州城北门通衢上的桥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来巡时更名“迎恩桥”,《嘉靖惟扬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扬州府城隍三图上皆有迎恩桥;清雍正五年,邑人陆时达重造;1947、1952、1965年维修。迎恩桥现为砖石拱桥,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意桥
如意桥如意桥位于太--头西侧,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68)。砖拱结构,桥面长15米、宽2.7米。砖砌桥栏,上镶“如意桥”、“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额题记。1978年、2002年修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小虹桥
小虹桥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缮。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中间为石砌阶梯式,两侧砖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东门桥
大东门桥位于大东门街东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旧城东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构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长10.7米、宽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井
板井位于板井巷内,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栏,井栏已改,后配井栏上刻“板井”二字,砖砌井壁,现仍为当地居民使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滚龙井
滚龙井清代水井,位于丁家湾龙井巷口。《扬州画舫录》中所载:“路西为井厅,通厨子庵,中有泉清洌”,此即为今滚龙井原址。井上原架木棚,装滚筒,井绳两头系桶,交替汲水,今木棚架已拆除。井壁青砖砌筑,青石井栏,保存完好,现为居民生活用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井
玉井清代水井,位于玉井巷内。青石井栏,上刻“玉井”、“丙寅”字样。井壁青砖砌筑,井台已改动。今仍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洒金桥
洒金桥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东西长21.2米,宽13米,矢高5.2米,桥净跨7.3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桥底座基础为青石质,在近外侧有石槽,最初可能有水关设置,重修后废弃水关,成为进出城门瓮城的桥梁通道。从拱券上的铭文砖“咸丰二年二月六日修”来看,清代中晚期对其进行了大修。2005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氏住宅
丁氏住宅位于广陵路128号,为民国时期扬州律师丁绳武(光祖)所建。现存建筑前后三进,第一进为砖雕门楼和门厅,门楼后过道有土地祠。第二、三进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保存状况较好,现为丁氏后裔居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氏盐商住宅
冯氏盐商住宅位于东关街292号,为清代冯氏盐商住宅。门楼已改建,门厅三间尚存,第一进为二道门厅,门厅上有过楼三间,第一进正房为三间一厢;第二进、第三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中间以天井相连。建筑东山墙外为一火巷通道。该处建筑大门及门厅破坏较严重,正房郭门、建筑布局、结构保存尚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浸会医院旧址
浸会医院旧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美国西差会派美籍伊文思医师来扬行医布道,创立浸会医院。民国2年伊文思回国,由安德生医师来扬主持医院工作,次年安德生回国,邰大医师来扬接管医院工作。民国10年,在今南通西路兴工建筑新医院,建有门诊楼及病房楼一幢以及西教士(医师)宿舍楼、护士楼、职工宿舍楼。民国11年在院内创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北伐战争时期,被迫停办。民国25年,西差会派遣穆夏医师来扬恢复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医院曾临时辟为难民收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了扬州浸会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差会派遣施坦士牧师会同扬州卸甲桥浸会堂王家庆牧师代表教会收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经院
藏经院位于宛虹坊53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新,院门朝南,山门殿三间,内供弥勒佛、护法韦驮及哼哈二将。第二进三间,为大殿,内供千手观音菩萨。第三进是藏经楼,楼上下各三间。另在三楼殿西有僧厨、斋堂、客堂、方丈室、寮房、暗室等建筑。解放后,为宛虹桥小学所用。经不断改造,现在仅存藏经楼一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庐
汉庐位于石牌楼7号,原为清盐商许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间金石书画家吴熙载、现代扬州书法家陈含光及牙雕家黄汉侯先后在这里居住。汉庐占地面积-.23平方米,房屋31间5厢,建筑面积8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为东西两路,南北向前后各三进。大门在西路北向,连门堂一排三间,青石板庭院中有福祠。左折磨砖对缝二门,对开实拼,门旁列石鼓一对。门上砖雕雀替,其上匾墙嵌磨砖斜角景,屋檐下砌磨砖三飞式。其旁檐口下为磨砖抛方。二门南侧有门通火巷,火巷巷道青石板铺墁,条砖勾缝墙面。东路,民国19年(1930)陈含光租赁使用。入西二门,门廊前小天井青石板铺墁,朝北客座一间,朝南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