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西洋港徐氏宗祠
西洋港徐氏宗祠位于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仓门自然村,清末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楼两厢及大殿组成,门楼为位于院墙正中,为一道夸雕石库门,大殿为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宽五间,明间梁架四柱十檩,前施卷棚顶,后为双步,次间用中柱,六柱落地,后为单步,设双廊,梢间用柱八根,穿斗式结构,天井两侧施厢房,单檐楼房,面宽二间,进深二柱六檩。徐氏宗祠布局规整,牛腿、雀替月梁等木雕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4年7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十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垫夹塘及古桥
清垫夹塘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万众村清垫,为古代广德湖水利配套设施之一,主要用于分割内湖与外河,由泥土夯筑而成,与现在东钱湖的平水堰、塘相同。现存夹塘平均宽约2-3米,由集士港镇一直延伸到古林镇,是广德湖仅剩的水利设施之一。广德湖约建于晋梁之间,唐后改称为广德湖,宋时楼异在此围湖造田,夹塘逐渐废弃。清垫夹塘作为广德湖在现代仅有的遗址之一,为研究广德湖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叔孺故居
赵叔孺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宝兴巷1、2、3号,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该宅系清咸丰翰林赵佑宸(赵叔孺之父)所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赵叔孺慈城人,晚年因获得东汉延禧年间的两张弩机而自号二弩老人,其斋馆亦名“二弩精舍”。他是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1911年,定居上海提篮桥。赵氏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金石书画教育家,曾培养出沙孟海、方介勘、陈巨来、徐邦达等大家,其门下弟子号称七十二人。据考证,赵氏定居上海后,将宅院前进卖给浙东著名藏书家冯孟颛先生作为伏跗室藏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翰香学塾旧址
翰香学塾旧址位于海曙区仓基街55号,2010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教学楼中设旋转木楼梯,二楼西侧保存原有教室一间,原桌原椅原实验柜,讲台前置该校创始人之一陈圣佐蜡像一具。其西围墙内侧有两通石碑,系陈氏后裔的墓志铭,教学楼楼下走廊东侧有一《翰香学塾碑记》。该校原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鄞县城厢南门湖滨镇仓基(今月湖街道太阳社区)举人陈愈守创办,1924年毁于大火,后又由陈愈守之孙陈圣佐购置“飞盖园”重建翰香校舍。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支祠
卢氏支祠是座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次间穿斗式的清代建筑。其采用浙江地区特有的梁架结构:在五架梁之上支花斗,分别与成双使用的对子梁的下端相交。柱的上端为蝴蝶木,下悬垂花蓝状的挂斗。祠内前廊两侧的山墙各有一石碑,碑额有双龙戏珠雕饰。其对研究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甬上卢氏于明嘉靖年间从定海定居于此,至清末已败落。卢氏后裔较有名气的为藏书楼-抱经楼卢址。卢氏支祠为卢氏其中一分支的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湖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天一社区后营巷18号,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几经毁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寺坐西朝东,布局呈长方形,以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为主,注重平面组合,由头门、望月楼等组成。自宋代以来随着宁波(明州)港口的对外开放,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到宁波从事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一部分人在宁波定居,同时把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传入宁波,故清真寺也是宁波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孝子庙
董孝子庙位于宁波火车南站西南侧,其东南为祖关山墓葬群。董孝子庙座北朝南,中轴线上列门厅,戏台、前殿、后殿。戏台两侧为东西廊,门厅东侧为中军殿,今东廊北墙上还嵌有“重修董孝子庙碑记”。“嘉庆十九年重修后殿,道光九年重建前殿”庙内留有嘉庆十九年和咸丰十一年的匾二块。门前为一宽畅之平台,曾有石狮一对。整个建筑用材较大,木雕、石雕内容丰富。1998年该庙因萧甬铁路线工程,向南移百余米,按原建筑风貌予以恢复重建。董孝子庙,奉祀的为甬上孝子第一人董黯。据碑载:黯固鄮人,幼年丧父,长以樵薪养母,笃孝承欢,奉事惟谨,母嗜大隐溪水,董黯日为之汲供,纵雨春不辍。东邻有无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郡庙
郡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县学街22号,1981年,被公布为宁波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老城隍庙,原为元代的“帝师殿”,明洪武四年(1371)遭火毁,后由郡守张琪迁至今址建为庙,现存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的。该庙曾是宁波城内聚会议事商贸中心,此对研究宁波方志及庙堂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富有民族气节的钱肃乐、张苍水、董志宁等为抗清军入浙,在此庙内聚集数千人起义。它是宁波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属纪念性遗迹。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鄞县县立女中教学楼
鄞县县立女中教学楼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竹洲东岸,1932年10月建成,2010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大门朝北,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罗马柱装饰物。教学楼东面设一朝西边门,大门内有一旋转楼梯,铁艺扶手;西侧外墙立有《鄞县县立女子中学新建校舍碑记》(1932年11月,沙文若撰并书)。文中记叙当时扩建校舍时曾有蒋介石、杜月笙,陈布雷、金廷荪等人解囊捐资的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该楼曾维修,外墙饰以碎石喷饰。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冷湾“公馆”旧址
冷湾公馆遗址位于海曙区横街镇乌岩村虹岭自然村冷湾山,据80多岁的老革命翁绍初介绍,此公馆建于民国年间,为新四军北撤后主要活动地点,遗址整体呈方形,边长约50米左右,有住宿,取水,训练等多个部分组成。目前遗址四周森林茂密,建筑已经荒废,仅东南角公馆住宿区乱石地基范围活动遗存明显。该公馆的发现,为研究我区的革命史又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教育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氏别第
万氏别第位于宁波海曙区尚书街53号,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据考证,此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系万言之子万承勋所建。万氏为甬上望族,名人辈出,万言为浙东学派圣地白云庄主人万邦孚的曾孙、万斯同的侄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正屋为重檐硬山式,系四合院建筑,具有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特色。其正屋用竹篾泥壁分割墙,系清早期建筑手法。1989年万氏第二十世孙、香港知名人士万春光先生敬献“翰林”、“勉力堂”两匾额,分别悬于大门、正房明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郊路159~161号、鹅场跟20号,清晚期建筑,2005年4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由前部三合院、祠堂主屋及后偏屋组成,总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前部三合院由二倒座、一主屋组成,倒座单檐斜坡顶,均二柱三檩。主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五开间。祠堂单檐硬山顶结构,五开间。前偏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三开间,三柱三檩。后偏屋单檐硬山顶结构,三开间,六柱七檩。该宗祠保存较为完整,雕刻精细,为一座较典型的清晚期木结构祠堂,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奎故里建筑群
宝奎故里建筑群由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601号史氏民居、宝奎庙北侧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7号史氏民居等建筑组成,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此地附近曾因史浩建造过“宝奎精舍”,以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而名巷。该巷两侧保留了一批明清古民宅,为研究宁波地方史及建筑发展史留下了一份可贵的实物参考例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弘宇墓道石刻
周弘宇墓,明代。位于古林镇薛家村西南老虎坟滩。周弘宇为明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墓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墓室及神道坊文革期间被毁圯,石刻造像保存完整。石刻由南到北排列顺序为石羊、石虎、文相等,均两两相对。石相高2.50米,肩宽0.85米。石羊高1.05米,长1.25米。石虎高1.15米,长0.85米。该组造像线条粗犷,形态逼真。另有汉白玉石刻琢的墓志及篆盖各一块,(现存放在薛家村农户家里。)2007年9月公布为第八批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卢宅
卢宅位于宁波海曙区月湖东岸,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此宅为清末颇有影响、并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光复宁波有重大贡献的卢洪昶、卢成章父子的住宅。卢洪昶字鸿沧,本姓戎,少时家贫丧父,其母送他过继同里卢氏做养子,改姓卢。甲午战争时期,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卢洪昶用奇计使各艘运输船舰得以脱险,从此声名大振。卢生性正直仁义,曾使宁绍两地堕民脱去受人歧视的丐户堕民之籍。他还倾尽一生的积蓄,创办了育德初等农工学校(宁波效实中学前身)、江东育德小学及绍兴同仁小学三所学校,招收堕民子弟。其子卢成章,字志学,同盟会会员,留学英国。19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甬水桥
甬水桥地处古城甬水门附近,因名,又称夏家桥、下架桥。它跨于南塘河,东接南郊路,西通周家堰,居为它山、蛟口二水入鄞之咽喉。始建时代不详,现存建筑系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的一座石结构拱形桥,长22.3米,阔3.3米。两旁设石栏,各有方圆形望柱六个,柱头雕刻荷花,南北两边,各一对叭嗄,作仰首状,意镇水怪而保桥之安全,另因,性好水兽头张口中,作排水用。桥之构建,提供了城乡交通方便,也衬托了水乡美好风光和农村繁荣景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嵩山墓道石刻
严嵩山墓道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潘岙水库内,系南宋墓前石刻。该墓道坐北朝南,墓穴已毁,墓道内尚遗有文臣、武将、石虎各二件,石马(头部)一件。文臣高冠长袍,手捧笏板,恣态肃穆持重。武将戴盔披甲,双手握剑,形象端严威武。该组石刻造像雕琢细致古朴,身体比例匀称,形态逼真传神,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巧和独到的艺术风格,是我区境内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的精品。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清真寺
清真寺初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几经毁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寺坐西朝东,布局呈长方形,以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为主,注重平面组合,由头门、望月楼、二门、照壁、沐浴房、礼拜殿和两侧厢房等组成。自宋代以来,随着宁波(明州)港口的对外开放,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到宁波从事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一部分人在宁波定居,同时把他们的信仰的伊斯来教传入宁波,故清真寺也是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关山墓葬群
祖关山墓葬群位于古城南门外、海曙区南郊公园内,1961年5月被公布为宁波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范围以南郊公园内的祖关山为中心,北至护城河,东至南塘河,南、西两面至祖关河。1956年建造火车南站时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战国到明代的古墓葬128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东汉时的木墩墓,出土文物1124件,年代最早的是战国陶豆(即现在的高足盘)、烧煮食物的鼎;西汉的陶壶、罐、敦实用器,都施了釉,呈米黄色,光亮如脂。如洗、灯、釜、甑、鐎斗、酒钟、镜和虎子(即便壶)、铜铸秦半两和汉五铢古钱币一等青铜器,壶、耳杯、谷仓、灶等陶器,釜(锅)、刀、剑、匕首等铁制器,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兴庙碑记
天兴庙碑记保存于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上段自然村天兴庙内,刻于元大德三年。该碑全高1.80米,宽1.03米,厚0.13米,由礼部尚书王应麟攥。碑额为“庙记”两字,撰书,字高与宽均为0.12米,整篇碑文均为行楷书就,字高0.025米,宽0.24米,共16行,记述天兴庙建庙缘故。该碑记历史悠久,由我县名人宋礼部尚王应麟书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