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洪水湾古塘遗址
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它山堰自然村东北部,距它山堰约500米,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贯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于江中,只存濒河一坝,称为“洪水湾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三年(1924)几次重修增筑,旧塘长105.6米,1924年重修后长达320米,高4.16米,为一条坚固石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官塘被拆,上下游设障等原因,此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桥
灵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三江口,跨奉化江下游,俗称老江桥,原为船排连锁而成的浮桥,是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始建于唐曾名东津浮桥。由于灵桥,位处闹市,历代盛况不衰,虽屡修屡坏,屡坏屡建。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木造浮桥经不起风雨侵袭,人过车驰,一遇台风临境、骤风暴雨,浮桥时有断链折索,舟排飘散,行人落水等险情发生。至清末民初,始有人创议改建,1922年甬人陈树棠又建议改建,几经周折终于于1931年旅沪甬绅乐振葆、张继先、张申之等重行发起,,8月1日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沪、甬设筹备处出资,由英籍和本国工程师共同进行设计,德商西门子洋行总承包建造,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介卿故居
蒋介卿故居位于月湖菊花洲东侧,西临月湖,坐北朝南,由正楼、后楼及厢房等组成前后两幢三合院形式,为市级文保点。蒋介卿故居大门上部有短柱、垂花柱、圈拱、菊花等西式砖砌装饰,正屋硬山楼房,面阔三间二弄,进深两柱,有前廊及制作考究的铁花栏杆,东西两侧为厢房。后幢房子外观形式与前幢相似,但高度、用材都低于和小于前幢,做法也较为简单。整幢建筑的山墙均为民国时期民居中较为常见的水泥抚面有肩观音兜式,墙体系清水墙,东西有边门。故居历史蒋宅是蒋介卿于1928年做浙江海关监督时建造的住宅。当时,浙江海关宁波办公公署就设在月湖北面、鼓楼东侧原市-旧址内。蒋介卿去世后,蒋宅一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瑛法师寮室旧址
圆瑛法师寮旧址位于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东周自然村西侧接待讲寺内,据建筑风格、形制及主人生活年代等判断,约建于民国时期。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232.36㎡,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正殿为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间一弄,弄堂位于最西侧,明间为抬梁结构,五架梁前后单步,次间用中柱,穿斗结构,进深五柱七檩;弄堂进深七柱九檩,正殿地面均以地砖铺地,上饰枫叶花纹。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两开间,进深三架椽,抬梁结构,二层楼面已为胡琴档车木栏杆装饰。圆瑛法师寮旧址为故佛教协会会长圆瑛法师所建,正殿二层仍设有圆瑛法师纪念堂,保留了大量法师生前的遗物、遗迹,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新庄村新庄自然村2号,据周氏家谱记载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间。主体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前、中、后三进及两厢组成,占地面积684.42㎡。前进为门厅,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七间,进深四柱七檩,明间安两扇大门,左右两侧立一对石狮门枕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中进为大殿,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明次间后端放有周氏祖宗画像及排位,供周氏族人祭祀。后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梢间用中柱,五柱落地。前进与中进之间设厢房,为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闻氏宗祠
闻氏宗祠地处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闻江岸自然村西部,据建筑风格及形制判断,建于清代,局部为民国时期改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西后侧有女祠间,所以由男女两祠构成。男祠前、后两进,左、右两厢,女祠位于西北角。整个建筑均硬山造。男祠前进为门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其余各间进深五柱五檩,穿斗结构。后进大殿,面阔五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后檐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八檩,梢间进深八柱八檩,均穿斗结构。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结构,次间进深三柱五檩。女祠(包括孤寡祠)位于大殿西侧,面阔四开间,明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宗问墓道
陈宗问墓道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内,建于明代。该墓道及墓前石刻破坏严重,但牌坊及墓葬保存尚好。现存牌坊“H”形,立于墓道口,南偏西3度。通高2.26米,宽2.70米,阑额高0.22米,宽0.15米,北面(向内)两端距柱头约15厘米处有门轴,以安装坊门及抱柱。阑额不出头,额上镌刻“明赠工部尚书陈公墓道”十个楷体双构线大字。离该牌坊约30米处遗有不同形置的牌坊残件,其中柱头1只,残高0.78米,断面0.33×0.33米,上刻如意形纹饰。另有半边荷花纹柱头。离牌坊后约100米处有墓室封土和墓碑,保存较完整,墓碑横字青苔覆盖,细辩约为“鄮川陈公宗问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庄古遗址
白云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地面建筑已毁,主体坐西朝东,仅由前窄后宽四座平台构成,平台落差达2米,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位于第三层平台,呈北高南低的布局,现仅剩前檐和天井条石保存较好,最长4.50米,最短1.37米。“万氏自万斌至万文,三世四忠。”军人世家,万邦孚(1544-1628),受父万达甫之教,后袭世职为宁波卫指挥佥事,官至副总兵。其子万泰(1598-1657)始“弃累代戈矛之传,以文史代驰驱。”开创明末清初宁波文学风气,“谢绝交游,课子八人”,即对“斯年、程、祯、昌、选、大、备、同”八子的教诲,世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山堰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位于鄞州区鄞江镇它山旁,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磁桥
悬磁桥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悬磁村南首,根据石碑记载,始建于宋代天圣年间,现桥为1916年重建。该桥为石墩木梁单孔平桥,南北走向,横跨于清源河两岸。全长19.45米,宽4.15米。净跨约12米。西堍踏跺6级,南堍踏跺9级。石砌桥台,台上埋置长4米左右的石梁8根,悬挑出约0.85米。石梁端安放横木2根,支承木梁。桥中间为行人通道,两旁设有固定的木凳供行人憩息。桥上有硬山顶瓦屋5楹,廊屋两端建有四柱桥亭,镌有对联曰:“一部春秋匡汉室,五行辛草利民生”。“地近诗人高尚宅,亭临佛阁永丰庵”。桥北堍原有“二圣殿”,传说为祭祀文武二圣人,即孔夫子与关夫子,现“二圣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升永济桥
上升永济桥,又称半路庵桥,位于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半路庵南首,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光绪九年(1883)重建。该桥为石砌单孔拱桥,南北走向,横跨于鄞西后塘河两岸。桥全长25.54米,宽4米,桥孔高6.15米。跨度8.64米。桥两侧有栏板、望柱,柱上雕石狮,栏板前端各有抱鼓石,南、北踏跺各32级。桥额镌“上升永济桥”。东面落款为“光绪癸未(1883)岁募捐重建,里人×××”。西面落款为“大清乾隆丙辰(1736)岁陈尔康建”。桥东北岸筑土地堂一间,坐西朝东,内有碑记。桥北堍起向东有一排桥亭屋,名曰“半路庵亭”,据说原有二排,另一排因上世纪七十年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战斗烈士亭
银山战斗烈士亭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双银村银山,是纪念抗日战争等牺牲的将士英灵。碑于1951年树立,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碑以碑身和碑坐组成:碑身高1.67米,宽0.94米,厚0.095米;坐高0.19米,宽1.03米,进深0.30米。碑阳刻写“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上款“一九五一年四月”,落款“湖山乡全体人民敬立”,正中顶端刻红五角星一颗。碑阴刻写“纪念四明山革命先烈毛阿来,朱洪山,陈辉,吴阿生、志明,徐婴,徐角芳、萧卓,谢世德,徐阿祥,夏苗等全体三百余人”字样,其中吴阿生不再以红字添加,据说立碑时认为他已经牺牲,但后来却又回来了才知他没死,所以未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位于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全祖望(1706-1755)浙江鄞县人,是浙东史学派的重要人物,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愿充任低等的知县,次年归家乡,此后且不复出仕。他学问渊博,尤好搜集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家居后,成《固学纪闻》三,修《南雷黄氏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继选《甬上耆旧诗》,撰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等著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的遗产。该墓地原为全氏墓地,是祖关山墓葬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墓坐东偏北,朝西偏南,坐落于一片绿草丛中。墓平面呈长方形,面阔730厘米,进深420厘米,四周用条形石块堆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明山区革命战争修枪总所
四明山区革命战争修枪总所旧址位于海曙区龙观乡龙谷村下茶耷西南五龙潭风景区内,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一直作为我地下武装修理枪械的场所,主要有二处天然山洞。其一,位于纪念碑之后的山坡上,可登石阶而上,有一排坐东朝西的三个洞口组群。山洞从右起第一洞约4米高、5米深和5米宽,第二洞约2.5米高、3米深、2米宽,第三洞又略小。其二,在山上继续向南沿溪登山约100米转东,可见坐西朝南的大型天然山洞,成望远镜状,但左大右小。洞口最高处可达12米、最宽处可达20米,最深处可达8米。五龙潭山岙险要,具有独特的防御条件,为宁波一带的革命战争创造了天然而理想的武器制作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则碑
水则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原是平桥河)。宋宝祐间(1253~1258)建,明清两代续修,现大部分石亭建筑为清道光时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1999年,考古重现水则碑(亭)旧貌,经重修后,恢复平桥河,与月湖水系相通,还历史的环境氛围。水则亭为则水碑而建,亭在四明桥下,取适中之地,测量水势,镌“平”字于石上,城外诸楔闸视“平”出没为启闭,水没“平”字当泄,出“平”字当蓄,启闭适宜,民无旱涝之忧。因此,把四明桥改称平桥。水则亭为保庄稼丰稔、州郡平安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则碑利用平水的原理达到体察灾情、民情统一调度的目的,是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区月湖偃月堤边,为清道光通政司副使,曾任光绪皇帝老师的童槐之家宅,有“帝师故居”之称。银台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现中轴线上有门厅、大厅、正楼、后堂等建筑,东西两侧有厢房、书楼,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规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是宁波城区内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银台第官宅博物馆的场景陈列,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银台第的主体建筑在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并按原貌修复。现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事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为清代“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墓前牌坊,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大桥村金岩寺山梅园山莊旁,牌坊坐北朝南,分前后二道,置于“N”形的神道上。两道牌坊形状、大小相似,均为双柱穿头“廿”字形石结构牌坊。通高3.85米,面宽一间2.85米,柱子正方抹角,边长0.27米,抹角长2.5厘米。柱顶为钟形。第一道牌坊条石门额镌主人封衔姓氏:皇清故武略骑尉营千总诰赠奉直大夫刑部主事诏表义行鄞县徐府君之封塋。第二道牌坊额上镌“乐善好施”,上款为“清道光十三年九月”,下款为“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其上部原镌有“圣旨”二字,但现文字漫漶不清,阴面刻“钦旌”两字。该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举人谢道惠墓
举人谢道惠墓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该墓主好学上进,勤俭艰朴,当其参加进士考试时,已是社会动荡,他作为进步人士,中举人后,再也没去考进士,回到家乡水井底开展知识份子应有的各种活动,如禁烟、劝缠足、办学校等,把自家的钱都用在了奉献家乡的事业上。因此,当他死后无分份,简朴归葬,后于民国二十三年,由其儿子为父重葬。.墓葬建筑虽反映了清与民国之间的结构变化,但更大程度上是反映墓主的进步思想,并在碑阴有墓表,且是知名书法家书写,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墓主人的历史研究价值。墓有墓包土堆封土,有墓后半圆形砌坎石,穴前墓碑高大,为梅圆石质,碑阳为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港岸遗址
横港岸遗址位于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姚家自然村横港岸,为横港河、青龙河、三联河交汇处,东距下陈村西南120米,距芦家桥约800米。遗址南北长约21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20000平方米。遗址周边河网纵横交错,地表为平坦开阔的农田。经勘探,该遗址层地形与芦家桥遗址大同小异,也可分为5层。勘探到的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灰陶次之,黑陶最少,纹饰均素面,木屑、木块、碳块出土较多,与芦家桥遗址相近,但稻壳、稻杆遗迹等不如芦家桥遗址多见。二者相距不远,文化内涵上既有高度的趋同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横港岸遗址是与芦家桥遗址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大大丰富了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桥
洞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桥街自然村与下段自然村之间南塘河上,据《鄞县通志》记载,始建于宋建隆年间,现建筑为清代建筑。该桥东西向横跨于南塘河上,为单墩双孔木廊桥。洞桥平面呈H状,木质桥面长24.43米,宽6.31米,桥面上设廊屋七间,抬梁结构,南北进深五架梁,前后双步,整座桥梁以“工”字形单檐悬山顶建筑。中心廊内东西两侧各设木质桥凳与护栏,北廊面阔三开间,进深四架椽,内设石凳五条,明间施石阶与村道及桥面相连,南廊无石凳东侧设桥屋、土地堂,廊中施三级石阶与桥面相连。桥墩呈船型,尖锐方于迎水面的西端,结构稳固,设计科学。桥北有桥亭,现为村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