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黟县旅游
黟县文物古迹介绍
归园·赛金花景区
二零零三年在赛金花故园遗址上恢复、修缮的徽派园林“归园”,故又称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二零零四年五月正式对游人开放。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亲手栽种的海棠花等。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说,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赛金花故居景区在黄山和西递、宏村之间,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其叠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它集徽文化的诸多元素赛金花故居与黟县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于一体,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条约200米长的轴线上。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组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馆。同时这个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迷宫似的飘荡。不要说古祠堂、古民居,单就这些层层叠叠、回还往复的巷弄,就要迷倒无数游人。关麓的特色是它的主要建筑为汪氏八个兄弟的“八大家”住宅群,其建筑自清顺治
黄士陵故居
黄士陵故居位于黟县碧阳镇,时代为清。在“黟县古民居”中,有一幢名为“旧德邻屋”,它便是晚清杰出的书画家、“黟山派”篆刻创始人黄士陵故居,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现已成为众多古民居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实黄士陵故居有两处,除一般人知道的“旧德邻屋”外,在村西还有一幢“大三间”,是黄士陵的诞生处,即“旧宅”。此屋四壁是高高的风火墙,外墙上有砖凸出,上有“外存地六寸”五字,此特征在黄村可谓独一无二。里面前部是天井,后部中间一厅,两边两个房间,楼上亦然,故名。据其后裔介绍,黄士陵从小至青年时代都在这里度过,五十六岁其回归故里,最初也住在这所屋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递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西递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递村在北宋元丰年间始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叶,村堂已具现在规模。清代中期后,随着徽商经济的发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观。至今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旧居、古来桥、会源桥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庄因山川水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北11公里处,为明、清、民国时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设的两次热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齐、汪升平父子,请风水先生何可达“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引西溪水入村,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故居清黟县2003年在赛金花故园遗址上恢复、修缮的徽派园林归园,故又称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其叠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有着很多不同之处。。2004年5月正式对游人开放。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是一笔宝贵财富。。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价,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川
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这里已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2公里,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塔川,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巨型宝塔,此为“塔”之来历。塔川,高庵与低庵两峰之间(因峰之巅,原有西林寺禅院而得名),一条清溪破土而去,依山潺潺流下,穿村中而过,直奔风我秀丽的奇墅湖,此为“川”之来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氏宅
程氏宅东邻赵仁丰住宅,西连程松林住宅,南接祖贤明住宅,北临泮临街横巷。程氏宅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600年),占地面积156平方米,是一座前后3间2楼结构,并以前后厅天井为中心的内向方形合院式建筑。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内向合院,充分地利用了天井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并且在天井处还可以设置盆景鱼池,以增加变化,在宅内体现自然之美。程氏宅大门设在左侧,建有木栅栏,2楼门亭与厨房相连,隔以砖墙,设拱券耳门进出,厨房有后门小巷。大门门洞用花岗石做为门坊,大门用方砖贴面,钉成斜方格状,均以铁皮压缝为边,砖中央用圆头铁钉钉牢,气势轩宏庄重。后进左侧的厨房门,亦用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舒余庆堂
余庆堂黟县屏山村建于1600年前后(明万历年间),占地480平方米。大门朝南,正面是水平型高墙。用水磨砖砌成的双柱三楼大型贴墙牌坊,高约10米,砖柱宽50厘米,呈梭形。月梁砖雕细致精美,简朴大方。两层楼檐,层层挑起,承以斗拱,整个牌坊造型的主从、疏密,互为拱托比衬,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库门坊里,是方砖铺面的厚实大门,方砖衔接处,全部用铁皮压缝,成斜方格形,每块砖中央都钉有圆头大钉,显得宏伟庄严。祠堂分下厅、中厅、后厅三进,布局得体,梁柱雄伟,主要构造全用银杏木构造。大柱直径0.4米,梭形,柱础为覆盆形,衬有梓木板。月梁硕大,略呈梭形。梁头柱间挑木,均以斗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黟县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矗立在黟县奕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重修于清朝。整个祠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布局独具匠心,显示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外有小院,进入后方为大门,且为圆洞门,洞内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风水八卦图,很是奇特。上几级台阶,便是一个长20米宽8米的平台,全由“黟县青”铺成。再上两级台阶,就是祠堂门楼,门楼飞檐翘角,屋脊上有龙、凤、麒麟等异兽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内部十二根圆形木柱顶天立地,十二扇屏风门整齐排列,别具一格,为黟县古祠堂之罕见,置身其中,恍若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文光刺史坊
胡文光刺史坊建于1578年,清乾隆、咸丰年间曾修葺。坊基周围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为质地坚实细腻的黟县青石料构成。全坊以四恨60厘米见方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上雕菱花图案。柱下有长方形柱墩四个,各高1.6米,东西长2.8米,宽80厘米。中间二柱前后饰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为支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一楼月梁粗壮,刻以浮雕,精美古朴,柱梁间均用石拱承托,两侧嵌以石雕漏窗。中间横梁前后分别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朝列大夫胡文光字样。二楼中间西面为胶州刺史、东面为荆藩首相斗大双钩楷字,书体遒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吾爱吾庐民宅
吾爱吾庐是关麓八大家中老大汪令銮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历史。书斋式建筑,门口题额为清末书法家赵之谦所题,典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仲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由门口进入,有一正方形庭院,约四十平方米左右,中有石板甬道直通正厅,四周建有回廊,靠三面墙壁的14根主柱为空嵌暗柱,放眼望去,似悬空而立,这种颇似西北民居的建筑样式,在徽派古民居中却是不多见。回廊通往正厅两侧的仪门,右边柳叶形,左边画帘形,行于其中,如同画中人一般,庭院中设有石桌石几,植有花草,极富情趣。正屋名萱荫庭,二层三间,廊前装有10扇莲花门,以供采光和档风。正厅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县柯村乡,是当年皖南苏维埃政府办公所在,总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由仪门、享堂、寝堂组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端庄古朴。仪门重檐翘角,前檐下设有木栅栏,内设门坊,大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前后三进,大门前有广场约160平方米。前厅、中厅四周布置有反映当年中共太平中心县委领导农民举行柯村暴-动、创建皖南红色苏区以及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柯村红色苏区休整和向群众发表革命形势演讲的过程。中厅堂上挂有柯村暴-动形势图和太平中心县委组织机构、皖南苏维埃政府组织机构简介图。后厅大堂悬挂有方志敏烈士巨幅画像。旧址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韩氏宗祠
黟县韩氏宗祠位于黟县宏村镇万村,建于明万历年间。进深39米,宽22米,占地约8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祠堂分三进,上厅为三层楼享堂,中厅为把堂,下厅为敞厅,前低后高,两个天井,石板铺地。东西两侧山柱不靠壁,祠前有小塘,俗称“绣球”,整幢祠堂成“扑地狮滚绣球”状。内部斗拱为二跳五踩式,曲梁硕大,呈梭形,脊瓜柱两侧叉手楼有卷心花饰,平盘斗为仰花莲瓣,雕楼精美。天井四周下斗拱,层叠相承,嵯峨多姿,气势壮观。全祠共有99根柱,柱梁为白果、株树制作,历400余年无蜘蛛网,堪称奇异。横枋上挂有“盛世人龙”、“宿德重恩”、“黍山硕望”、“名重一乡”、“寿考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塔
云门塔位于黟县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称三都宝塔,因塔旁先有云门书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层,全高36.4米,系筒形楼阁式砖体木檐结构。塔平面继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为六角形台阶,每边长5.2米。塔身六角形每边长2.4米,墙厚1.2米。砖砌斗拱,飞檐翘角,檐下饰以砖雕,角端悬挂铁马、每当微风吹拂,叮当之声悠扬。塔刹为宝珠顶,下有国光、宝盖、相轮、承露盘、复体等,共高6.4米,宏伟奇峻。塔内壁龛彩绘,淡雅别致。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有折转攀登的阶梯,梯宽0.5米,可拾级而上。各层均有门窗,既能采光通风,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层,极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文光牌坊
罕得皇恩浩荡,立牌楼于西递村口青山绿水之间,以表丰功伟绩。胡文光牌坊位于前边溪和后边溪在西递村口汇聚成的月湖边。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也就是四百多年前,牌坊高12米,宽近10米,气势磅礴。牌坊东西两面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历史上西递曾有十三座牌楼,大多是旌表孝悌贞节的。而直接由皇帝恩准敕建的牌坊可能独此一座。这是村口,旁边的天马山上松树和杉树葱郁茂盛,山下池塘波光鳞鳞,村里的百亩良田在山脚依次展开。正是孟浩然古诗所描写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村志诚堂
卢村志诚堂清黄山市黟县卢村的木雕楼(志诚堂)雕刻技艺精湛,图案栩栩如生,简直就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博物馆,折射出古代徽州艺人娴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智慧。集木雕艺术之大成的志诚堂,建于清道光年间,据说是当地大户卢邦燮(卢百万)所建,仅木雕一项便由4个工匠用了25年时间才得以完成。保护范围:东至羊栈河,南至志诚堂南外3米,西至卢锡春户,北至李松元户。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志诚堂东外50米,南至志诚堂南外50米,西至志诚堂西外50米,北至志诚堂北外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山村古建筑群
屏山村古建筑群属黟县龙江乡管辖。因村北向有屏风山而得名,又因古建制属黟县九都,村中为舒姓聚族而居,故又名九都舒村。据屏山村《舒姓宗源实务》和《舒氏宗谱序》等记载,屏山舒氏为伏羲九世孙叔子后裔,于唐末自庐江迁居屏山,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保护范围:西至黟金公路,北、东至村落,南至长宁湖,面积36.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屏山村盆地整体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公祠(何氏祠堂)
仁公祠(何氏祠堂)位于黄山市黟县,年代为清。2012年,仁公祠(何氏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外,东、南、西、北各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7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山汪氏世祠
碧山汪氏世祠位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年代为清乾隆。2019年,碧山汪氏世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