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溪东丞相墓
溪东丞相墓位于连江县蓼沿乡广化村,年代为宋。简介:又名郑昭先墓,宋嘉定十四年(1221)建,清咸丰年间重修,平面呈“风”字形,占地面积735平方米。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文阳刻“宋观文少师知院郑公、东平郡夫人黄氏之墓”,墓前筑三层埕台,尚存有旗杆石、石翁仲、石马等。郑昭先,生卒年不详,字景昭,官至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卒谥“文靖”。2013年,溪东丞相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溪尚书墓
宝溪尚书墓位于连江县潘渡乡宝溪村,年代为明。简介:又名吴文华墓。墓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墓冢花岗岩条石叠砌,面阔6.5米,进深5米,墓前石供桌上竖青石墓碑,碑文阴刻“明钦赐祭葬、清奉旨重修”,墓前为三级石埕,两边立石像生。吴文华(1521—1598),明南京工部尚书、兵部尚书。2013年,宝溪尚书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
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位于连江县黄岐镇海英村畚箕山东坡,年代为1979—1997年。简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大对马祖乡亲的宣传力度,特在黄岐畚箕山上建造“海峡之声”广播站。广播站由坑道和巨型超高音喇叭组成,仪器设备设施架设在坑道内部,巨型超高音喇叭置于坑道口,运用空气压缩原理将声音传送到马祖。随着海峡--的逐步缓和,1997年后,“海峡之声”广播站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2013年,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畚箕山巅围墙内约100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光里陈氏民居
大光里陈氏民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大光里,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清光绪年间(1875—1908)及民国初年重修。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一进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梁架,双坡顶,马鞍墙。二进主座面阔三间;东侧花厅,建有假山、鱼池等。2013年,大光里陈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民居周边各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山观
道山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乌石山东麓,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现存清代建筑,依山势而建,依次为玉皇阁、三清殿、五师殿等,占地面积2378平方米。玉皇阁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廊后堂,穿斗式梁架,歇山顶,阁内施三层圆形藻井。三清殿坐北朝南,三面环廊,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殿内施十三层螺旋式藻井。五师殿坐北朝南,依次为长廊、拜亭、正殿;拜亭内置八角十三层藻井;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殿中亦施十三层藻井。观中4座藻井较为精美。2013年,道山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年代为清。简介:原为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1866)于黄巷创立的“正谊书局”,清同治九年(1870),镇闽将军兼署总督英桂改书局为书院,并移置于现址。现存作为大讲堂的前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硬山顶,占地面积411平方米。门额青石横匾镌刻楷书“正谊书院”,为清代福州府城四大书院之一。正谊书院建筑朴素大方,与鳌峰、凤池两院构造风格不同。院大门上有一块字径盈尺青石刻的横匾,上镌“正谊书院”四个大字,是当时闽籍书法家郑世恭(郑孝胥之父)所书,该匾额现还嵌于正门上,另一复制原大青石匾嵌干福州一中校史碑墙上。书院有大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山仁寿堂
泉山仁寿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古迹旁,年代为1938年。简介:1938年背靠泉山依崖而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两层,每层6间,环以走廊,由南侧石阶开一侧门上下,占地面积210平方米。为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居住场所。2013年,泉山仁寿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仁寿堂四周各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下杭商号建筑群
上下杭商号建筑群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街道,年代为清—民国。简介:清—民国年间建。由成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生顺茶栈旧址等组成。其中:咸康参号旧址,位于下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占地面积275平方米;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三面通廊,房门开向通廊。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的一家大药铺。黄恒盛布店旧址,位于上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二层,砖混结构,周以青砖墙,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北侧墙体为欧洲哥特式,白花岗岩条石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山烟台山近代建筑群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清—民国年间建。由乐群楼、美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汇丰银行福州分行、英华中学美志楼、英华中学小礼堂、私立协和大学、兰记脱胎漆器店等旧址组成。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范围以建筑四周各外延30米。2013年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群楼,亦称“弹子房”、美国船员俱乐部,位于乐群路,1854—1859年由烟台山附近以英国为主的各洋人领事馆集资兴建,二层,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是中国较早的西式娱乐建筑和洋人俱乐部。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麦园路,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砖石结构,西式三层楼及地下室,粉淡黄色墙,占地面积150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
闽侯木拱廊桥—龙津桥、坑坪桥、远济桥位于龙津桥:闽侯县廷坪乡流源村南东源溪上,坑坪桥:闽侯县廷坪乡坑坪村,远济桥:闽侯县白沙镇联坑村东大穆溪上,年代为明、清。简介:龙津桥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乾隆、道光年间重修。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33米,宽4.3米。石构桥堍,廊屋11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两旁置长凳、直棂栏杆和挡风板。坑坪桥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米,宽4.65米。石构桥堍。廊屋9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两旁设直棂木栏杆、板凳和遮风板。远济桥又名石陌桥,建于清光绪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卫林氏民居
红卫林氏民居位于平潭县平原镇红卫村,年代为清。简介:坐东朝西,由南向北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右院落曾经为当铺;中落分前、后厝,均为合院式,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雕刻、楹联繁多而精美;左落为前后两进。附属文物包括星楼学校和水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红卫林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中山堂
福州中山堂年代:1912年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简介:原为明、清时期贡院“至公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中西合璧式会堂。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此接见学生代表,向福建军政界发表重要演讲。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改称“中山堂”。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局部二层,内有过厅、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间。由主楼与会堂、厢房组成。前主楼两层,立面宽十一开间,中央五开间略微内凹,三间罗马式门廊。上部歇山屋顶小青瓦屋面。主楼后为大会堂,内有八根楠木立柱,顶棚彩绘。会堂左右为两列厢房。始建于清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峰别墅
采峰别墅年代:1920年座落地点: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简介: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1920年建,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用材讲究、陈设古典,是福州近代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4平方米。大门临狭窄的上杭路,并不华丽显眼。入大门有60米长、5米宽的斜坡——“马道”,直至坊门口。马道东、西两侧隔墙为杨氏开设的两家钱庄,从后门可通别墅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米长、5米宽的斜坡——“马道”,直至坊门口。马道东、西两侧隔墙为杨氏开设的两家钱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尔康墓
林尔康墓年代:1937年座落地点: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洋里村简介:墓坐东向西,由望柱、四层墓埕、墓手、封土堆组成。墓埕有六角形花岗石藏骨塔。墓南侧立墓志铭。林尔康,是台湾板桥林家族成员。“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占据之际,他不食异族之粟,举家迁往大陆。28岁病故于厦门,1937年葬于此。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边,南、北各自墓体向外延伸20米,西自墓手向外延伸50米。2009年,林尔康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树庄墓
杨树庄墓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盘山公路7公里处,年代为民国。简介:墓依山而建,南向偏东21度,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22.77米,进深34米。封土前竖青石墓碑一方,墓裙饰高浮雕麒麟一对。第一层墓埕正中有蒋介石赠送的塔状铜香炉,炉身正面阴刻:“幼京上将,懋绩丰功,蒋中正。”背面阴刻海军船锚图案。墓左侧建影堂一座。杨树庄(1882-1934),字幼京,侯官(今福州)人,为甲午烈士杨建洛的嗣子,历任国民政府委员、海军总司令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海军部部长等职。保护范围:东至影堂外10米,南至守墓房外10米,西南至碑亭外10米,北至墓后公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王里孙氏民居
厦王里孙氏民居位于连江县凤城镇八一六西路,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早期,为明湖广道、浙江道监察御史孙钦及其兄孙钧所建。坐北朝南,原为四进合院式民居,现存二、三进院落,占地面积1264平方米,一进门厅和四进花园已毁。二进院落由前廊、两侧披榭及正房大厅构成,大厅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九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后坡做假倒水屋面。三进为二层0-,面阔五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构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厦王里孙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堂建筑群
将军堂建筑群位于永泰县葛岭镇蒲边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将军堂、桃源宫组成。将军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总面阔15.6米,总进深20.5米,由庙前通道(兼古驿道),门楼、天井、廊庑、正殿组成。桃源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占地面积396.6平方米,建筑面积435.6平方米,由清乾隆石桥、高护坡、建宫碑刻、檐廊、宫门、戏台、观楼、天井、正殿等组成。保护范围:将军堂:东至后山建筑物屋檐滴水外15米,南至排水沟,西至排水沟,北至农田。桃源宫:东至排水沟,南至小道,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院郑氏民居
龙院郑氏民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年代为明、民国。简介: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偏北,东西两落并列。西落一进,为民国建筑,东落二进,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天井。东落前部设石板埕,一二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双坡悬山顶。一进主厅设前通廊,明间厅堂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为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厅内四椽栿上设驼墩叠斗,架平梁;前大小金柱间以丁头栱接一斗三升承托屋架的做法极为独特,其余缝架均为穿斗做法,为福州地区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形式。二进主厅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屋身均为穿斗式做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冶山摩崖石刻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溥修,侯官张国治书,闽侯欧阳英重修”。还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一曲”至“九曲”等石刻共50处。另有“冶山古迹”题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四块0.60米见方的花岗石上,楷书,横刻,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保护范围:冶山全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通桥
路通桥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路通河上。石构拱桥,弧形如玉带,两端有石阶各十三级,桥面施栏板、望柱、寻杖。桥南北走向,釃水三道,长30.7米,宽3.6米。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桥北有清道光乙丑(1829)修桥碑记一方。高2.76米,宽0.83米,厚0.17米。碑额横书:“路通古迹”,碑文有:“路通桥道建囗唐太宗贞观年间经程国公口建造”。路通桥历史悠久,经历唐、宋、清历代兴修,是古代桥梁修建史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