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洛江区旅游
洛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襄祠(蔡襄纪念馆)
蔡襄祠蔡忠惠祠(蔡襄祠)位于洛阳桥桥南街南侧,为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祠自北宋肇建以来,历代有修葺。现存蔡忠惠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殿堂。首进为大门,门顶匾额大书“宋郡守蔡忠惠公祠”。门廊石柱上,有晚清大臣、两广总督黄宗汉之子探花黄贻揖书题对联,联文云:筑桥天地老,留笔鬼神惊。正殿中央,原有蔡忠惠公雕像,右手高举毛笔,案上铺开纸张,作举笔挥题状。造型洒脱端肃,颇有一代文士、名宦风姿,其前为举世闻名之《万安桥记》丰碑二方(其中一方仿刻),其文章、书法、刻工被誉为“三绝”分竖左右两旁。其他碑刻,依次分立廊下两侧。总计蔡忠惠祠,现存巨细石碑共11方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留公陂
留公陂年代:南宋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坝南村、惠安县洛阳镇陈坝村简介:旧名丰谷陂,俗称陈三坝。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右史留元刚倡筑,最早只筑纵六十步,横一百三十尺,深为横的五分之一,可灌田三千六百余亩,是泉州最早的水库堤坝。明嘉靖十二年(1533),由泉州太守屠倬于陂左筑堤三十六丈,深九丈五尺。后历代均有修葺。附属文物有陂南的明屠公碑块,碑高2.45米,宽0.86米,厚0.15米。保护范围:东坝外30米,西坝外30米,南北水域各300米。2009年,留公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峰岩建筑群
龟峰岩建筑群位于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龟峰山南麓,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扩建,现存为清—民国建筑。由盟心堂、文庙、武庙等组成,从西向北依次排开,建筑面积580多平方米。盟心堂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文庙和武庙均由前厅和主堂组成,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龟峰岩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332县道,北至厝后山,东、西墙体外延各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濠溪桥
濠溪桥年代:明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霞溪村简介:又名河市桥,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建,后毁于火,明隆庆三年(1569)都督俞大猷重建,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顾士琦募造石梁,清康熙年间施韬重建。桥为梁式石桥,八孔七墩,长75.5米,宽3.1米,船形基础。桥旁保存有俞大猷所立的重建濠溪桥碑等明、清石碑三通。保护范围:东西两侧各25米,南桥头外20米,北至观音宫北墙。2009年,濠溪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即黄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东头崎。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兵分两路,直奔大罗溪,攻打设在双溪村东头崎黄氏宗祠的国民党乡公所。时任乡长张器闻风率员潜逃,游击大队占领乡公所,随即焚烧乡公所的所有一切公文、户籍及粮食清册,并向群众进行了短暂的形势宣传。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二进五开间歇山式结构,红瓦大坡屋顶,飞檐翘脊,出砖入石,外有盘龙石柱、石鼓、石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仙公山香火分灵到台湾各地,是闽台仙公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保护范围:仙公山风景区范围内。2009年,仙公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