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市旅游
深圳市文物古迹介绍
61、麦氏古墓群
麦氏古墓群位于光明办事处碧眼旧村灯盏窝岭。穿过碧眼旧村,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达墓园。门前右侧是一栋麦氏族人集资兴建的古墓管理房,色调凝重,庄严肃穆,有专职管理人员。进入大门,古墓群前设有大型绿化停车场,可同时容纳10台大巴和150台小车停放,停车场两旁的人行道干净整洁,草绿花红。穿过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的桥洞,迎面是墓地牌坊,正面上书-四个大字:“宿国流芳”。背面是“麦氏古墓群墓志”。绕过牌坊,是八米宽的大理石台阶,尽显墓群的宏伟气势,酷似南京的中山陵。台阶两旁,种植奇花异草,苍松翠柏,错落有序地种满墓园,红花点缀其间,庄严肃穆而又清新自然。拾级而上,越过六级平台,清楚地看到六座古墓,呈品字形分布,中间四座,一字形并列。墓群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墓葬地面建有拜台、祭台、墓堂及护墙。地下筑有墓穴,平均长11.9米,宽9.3米。据麦氏族谱记载,麦氏古墓群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年间重修,但元、明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宝安北帝古庙
北帝古庙: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西乡社区真理街24号。清道光八年(1828年)、1994年历经两次重修。坐西向东。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布局。面阔7.8米,进深14.78米。砖木结构。前殿开凹斗式门,屏门上挂“玉虚宫”木匾一块。天井两侧各有卷棚顶廊庑。后殿内神台供奉“北帝”神像。2017年3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元勋旧址
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位于罗湖区笋岗村,建于明代早期,是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在此发迹而建造的。该旧址是深圳市区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寨堡式村围。围屋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堡,碉楼间连以高5米、宽2米的围墙,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多间房,还有3个水井。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的大门外墙是用-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目前围屋的碉楼部分塌毁,围内房屋历经维修。1988年7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它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大鹏协副将署遗址
大鹏协副将署遗址,又称大鹏协“协台衙门”遗址,位于龙岗区大鹏所城内。大鹏协副将又称大鹏协协台,清从二品武官司,是大鹏所城最高军事指挥官,管辖大鹏所城对开海面至珠江口老万山包括香港岛、九龙、大屿山在内的400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扼守珠江口左海路,是“省会门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当地的人们又叫它花塔公。它是古代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整个塔并不高大,单层方形塔身,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缵尖塔顶。塔身正面为浮雕半身佛像,两侧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样。深圳之北的沙井古镇,经济繁荣,是一个古文化大镇。镇中保留的古代建筑计有大住宅、炮台、祠堂、私塾、庙宇、碉楼以及古塔等等,是非常丰富的建筑组群。在那么多的古建筑中,比较重要的是一府石塔。塔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塔上雕刻体现出许多佛教特征。这座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这座龙津石塔,建在镇内偏北的一个巷口。石塔平面方形,高约一点八米,台基四转角刻莲节柱,正面刻出了壶门。塔身亦做方形,正南面刻出较深的龛,再刻佛像半身,从其手势来看,是“捏二伸三”,这种手势,即是妙音天。妙音菩萨来到灵鹫山,当时落雨,出现七宝莲花,同时有百千音乐自鸣,他以十万种伎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深圳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龙岗区龙园公园内,2015年正式落成。最高处的观音阁为古建筑。地址:深圳市龙岗区碧新路与龙平东路路口东南角类型:寺庙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是招商局集团创办的深圳第一家企业历史博物馆。通过展览大量丰富的史料、图片和实物,近500件文物,全面再现了自李鸿章创立招商局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局参与工业建设的风雨历程。全新设计布展的史料陈列馆,采用写实手法,构思新颖,图文并茂,色彩凝重而又赏心悦目,明暗有致的灯光效果,久远深邃的历史气息。票价:5元地址:南山区蛇口沿山路21号电话:0755-26887000时间:9:00—12:00;13:30—17:30公交:70/B816到兰溪谷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凤凰山石刻群
凤凰山石刻群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村凤凰山森林公园凤岩古庙内,是宝安区现存唯一一处摩崖石刻群,内容丰富,刻艺精湛,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凤凰山石刻群: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凤凰山凤岩古庙旁。由“凤舞石刻”、“明代进士郑文炳《秋日游凤凰岩》节选”、“净瓶洒露”、“莺石点头”、“良极文公拜石”、“饭熟菜香”、“瓣香精舍”等碑刻及摩崖石刻组成。年代从明代至中华民国陆续题写雕刻。是宝安区现存的唯一一处石刻群,其内容丰富,雕刻技艺精湛,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2017年3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宋少帝陵
宋少帝陵坐落在深圳市南山赤湾天后官西面约五百米处,北依小南山,南临伶仃洋,佳木葱笼,庄严肃穆。宋少帝陵是深圳惟一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深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大宋祥庆少帝之陵”两旁刻有一副对联:“黄裔于今延宋祀,赤湾以此筑皇陵”。整齐的石阶墓道缘山而上,陵内青草翠柏,佳木葱茏,环境幽静。墓周青草绿树,西侧有花坛,坛旁建有四柱黄琉璃瓦顶休息亭。墓的东侧新立一块1米宽、2米多高的泉州白石墓碑,碑文为篆体阴文,风格古拙,为著名书法家商承祚所写。碑背面刻有“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八个大字,字体苍劲,为著名书法家秦萼生手笔。墓前祭坛、祭台系花岗条石铺砌,造型优美,刻工精细。两侧各立石望柱一对,上置石狮。墓的后半部有黄色琉璃墙环绕,墙内有12个花岗石墩柱,颇为壮观。西侧建有圆形花坛、陆秀夫背负宋少帝塑像等建筑。右侧的碑文记载了发生在今广东省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的崖山之战和赵籨蹈海殉国的过程。南宋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信宜遗址
信宜遗址: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信宜村西北石岩湖南侧山岗,商周时期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10米,面积约52500平方米。文物普查中采集有磨制石器、泥质印文陶片、素面夹砂陶片、陶豆、陶罐等遗存。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既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商周时期,文化遗物丰富,对研究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9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1、黄舒墓
黄舒墓: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沙井北环路与工业一路交叉口东北侧。始建于东晋时期,历代多次重修,现墓葬为清代风格。坐南向北。呈“太师椅”形,长7.3米,宽4.8米。由墓堂、拜堂组成。用青砖砌成,花岗岩墓碑上刻“晋钦旌孝子始祖考乡贤参里黄公之墓”。黄舒,字展公,晋代著名孝子,以孝行闻名于世,清康熙年、嘉庆年《新安县志》均有记载。该墓是研究宝安历史及黄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2005年7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2、东纵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东纵军政干部学校旧址位于大鹏镇鹏城东门外龙头山腰的东山寺内。据清康熙二十七年《新安县志·杂志》记载:“东山寺,在大鹏所东门外山上。中为观音堂,左上帝殿,右文昌阁,前三宝殿”。原东山寺的建筑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有山门、华表、关帝庙、大雄宝殿、观音庙、钟鼓楼等建筑。该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解放后被拆毁,现为重建。1944年7月,东江纵队在此创办了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44年7月,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东江纵力量不断扩大,已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近万人。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干部的文化水平,根据党中央指示,东江纵队在东山寺开办了“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由东纵副司令员王作尧兼任校长,李东明任政委,林鹗任教育长,饶卫华任秘书长。军政干部学校在东山寺先后培训了两期学员。第一期仅设军事部,学员200人。同年底,该校第二期扩大招生,增设排级干部训练班,并招收一部分中学生,学员达4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石厦碉楼及宗祠
地点:福田沙头街道办事处石厦村年代:清--民国说明:石厦碉楼建于民国初年,位于在石厦村中心,面阔4.9米,进深4.6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座南朝北,土木结构,四周外墙用三合土板筑而成,高16.5米。楼高五层,每层有木楼相通,各层皆有在四周外墙设兼有通气和采光作用的设计孔洞,顶层有凸出墙面的防卫设施。该建筑是清代民初时期深圳地区社会面貌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潘氏宗祠,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的石厦村南,创建于清,为三开间两天进深一天井的建筑结构,面阔10.3米,通进深19.6米,建筑物包括院门、前堂、正堂和两廊。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延伸30米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责任单位:石厦股份公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黄默堂墓
黄默堂墓位于深圳莲花山公园,南宋古墓葬,墓塔合一原葬墓。1998年,它被深圳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2002年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黄默堂墓集多个特点于“一身”:名为居士塔,乃典型的佛塔。既有塔又有墓,且为双层塔、六角形塔。该古墓是目前深圳发现的惟一的南宋时期塔形古墓,在广东也极为罕见。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5、上沙怀德黄公祠
地点: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上沙村年代:明、清说明:怀德黄公祠始建年代待考,祠堂号“昭明堂”、名“怀德黄公祠”,是上沙村黄氏为纪念南宋二世祖黄昭孙、三世祖黄怀德而创建的。黄怀德生于宋乾道八年(1172),卒于宋淳祐元年(1241)。该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三间三进两天井布局,面阔12.9米,进深33.8米,占地面积481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前堂、中堂、前廊、后廊和正堂。大门石匾额书“怀德黄公祠”,上下联为“参山世泽,椰树家声”。该祠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但祠内保存有明代的柱础和部分条石地面。解放后,该祠曾为沙头小学、公社饭堂、糖厂、酒厂、辗米厂、粮仓旧址,1991年秋由上沙村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资重修。该祠是深圳宗祠中所纪念人年代最早的建筑。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6、镇海文阁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阁内存有清光绪《重修文阁碑记》。镇海文阁共3层,阁身方形,边长4.2米,高约12米,每层之间均是砌莲花托或大牙砖,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围浮雕花、草、树木、人物等图画,工艺技术较高。阁内有楼板和门洞,可登临观海。镇海文阁三层石门额上分别刻有“联登内阁”、“更上一层楼”、“会极”三条横幅。据传是几百年前仙人下凡至固戌时手执文笔所书。原阁顶立有一支木制毛笔,称“文笔”,乾隆年间失火被焚。镇海文阁是深圳仅存的古阁建筑,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茂盛世居
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横岗街道茂盛路,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国五大民居之一。茂盛世居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客家围屋,建于清道光年间,迄今有190多年历史,是目前深圳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客家民居古建筑,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围屋中的住房基本上保持原貌,围前的月池和围后的风水林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在深圳现存的围屋中并不多见。茂盛世居是一个矩形围城式建筑,宽83米,长73米,建筑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四周墙高7米,墙厚70厘米,墙体用红糖糯米粥拌的三合土夯实而成,坚硬无比。围墙遍布枪眼,四角设有碉楼互相照应,极具防御功能,反映了客家人历代迁徙、异乡立足的艰难,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防患意识。茂盛世居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构造大气,围屋四角碉楼造型一致,飞檐造势,屋脊共有八支叉戟直指天空,气象威严。正门以进,前后两院,左右四进;四周围屋向中心反照,一簇簇拥着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黄思铭祠
黄思铭祠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沙头东涌村。是该村黄氏族人为纪念其八世祖黄思铭而创建的。约建于明代。为三间宽、三进深、两天井的宗祠式建筑,面宽14米、进深43米,建筑面积602平方米,包括大门、左右厢房、中厅、后厅、前廊及后廊等。大门石匾额刻“黄思铭公世祠”,对联为:“泽传参里,声讫程乡”。整座建筑布局严谨,气势颇为壮观,其屋脊上、山墙上有繁缛的灰塑艺术图案,门前墙上、祠内墙上有精致的壁画,梁架上及屋檐下有雕琢精工的金木雕刻,颇具艺术欣赏和历史价值。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笋岗老围
笋岗老围又称元勋旧址,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村,明初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楼。碉楼间连有高5米、厚2米的围墙。围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间房,还有3个水井。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的大门外墙用-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目前,围屋的碉楼部分塌毁,围内房屋历经维修。何真(1322~1388年),东莞员头山村人。元时,因与王成争雄逃难至此,并在此发迹。元末明初,何真举岭南义旗归明,功封东莞伯。何真带其母亲及二子、五子定居于此,开基辟地,名为笋岗村,意指子孙后代会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越发越多。四世孙何云霖为纪念高祖父何真,在此地建成围屋,还绕围挖有护濠,称元勋旧址。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赤湾炮台
赤湾炮台位于深圳市蛇口赤湾港左侧之山顶。清朝康熙年间修建,沿用到清朝末年。赤湾地处“全广门户”南头半岛之前沿,面对伶仃洋,在鸦片战争中为广东海防之前哨。炮台为长方形,全长26.2米、宽15.5米、高4.5米。下部以花岗岩石砌筑,上部以青砖结砌。炮台内有夯土构筑营房7间,入口位于北墙正中处。据嘉庆《新安县志》记载,炮台有驻军20名、铁炮6门。1984年12月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物有陶瓷器、玻璃、药瓶子、枪弹、铁炮子、匕首、砚台、铜钱、瓦质象棋子等。并进行了维修。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