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 > 万载县旅游
万载县文物古迹介绍
万载城隍庙
城隍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冯厚礼以红巾刘仁旧居改建,座落在康乐街道龙河东岸集贤坊(今仿古街),永乐年间毁。正统10年(1445年)县丞周济重建。景泰三年(1452年)典史朱选修葺,弘治年间(1488~1505年)颓废,知县张文谋复新。正德九年(1514年)邑人辛润出资重建,前殿后寝,东西两廊,中外二门,规制略如县衙,教谕朱宪曾撰文褒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邑人又3次捐资修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拓基重修,添建头门外站亭两廊。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进攻县城,与官军交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载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监生易琼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易琼后裔先后重修。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约30米,共7层。下6层为六角形(底层为基座),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7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有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1.8米;第2层至第6层均设有6道拱门,其中4道假门;塔内底层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阳文楷书“光绪十八年岁壬辰春月立,易琼公后裔重修”。1983年初夏,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将塔内木梯改为铁梯。1998年县人民政府对文明塔进行了装修,在塔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旧址
中国0湘鄂赣省委旧址位于仙源月山下王家屋。旧址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土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呈“凹”字形布局,共有5厅10房,总面积877平方米。0湘鄂赣省委932年4月由修水上衫迁驻万载小源。至今旧址中厅正墙上,依然保留有“办公厅”三个大字。省委机关迁驻小源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武装力量,统一全省财政,奖励生产,发展文化教育,颁布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地巩固了苏区政权。1932年9月,全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小源水口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确定了全省党的总任务,通过了《大会宣言》、《政治决议案》等11个文件,选举了由林瑞笙任书记的第二届省委执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谢灵运墓
谢灵运墓谢灵运墓坐落于县城东北康乐里泉村12组莲花形山,距县城约2公里。谢灵运(385~433年),南朝宋时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有大量山水诗流传于世,被誉为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其祖父谢玄在晋太元八年(383年)的淝水之战中战功卓著,-为康乐(今万载)公。谢灵运袭承祖爵为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后降为康乐侯。曾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职。宋元嘉十年(433年)10月,谢灵运在刘宋统治集团的政治倾轧中,被诬犯有叛逆罪,在广州被行弃市刑,时年49岁。据《万载南源谢氏族谱》载:“瑍公幼子公义,字灵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载包公庙
包公庙位于黄茅镇洪炉村铁山界,距县城58公里,与湖南浏阳接壤。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乾隆庚子年(1780年)重修。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又由浏(阳)万(载)士民募款扩建,置有田产。庙坐北朝南,穿斗式砖木结构,三进,17间,面阔9.34米,进深31.76米,占地面积约312.52平方米,硬山顶,脊饰宝葫芦。侧山花板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檀径。山花板上绘有花草,三面的风火墙高达12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殿。前殿已倒毁,仅存鼓形石柱基4只,中殿与后殿均用石柱木梁穿插法架成。檐下、梁前均见木雕、木梁与石柱间施斜穿斗拱,上雕花草。雀替镂刻精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溪百岁牌坊
百岁牌坊座落于茭湖乡谢溪村牌坊组,整座牌坊均为麻石建造,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牌坊正面刻有“百岁坊”三个大字,旁有一幅对联“中婺星辉西江人瑞,南山寿永北阙恩荣”,牌坊背面石刻“万载县儒士钟之妻黎氏立”。在古代,年逾百岁之人极少,地方官发现百岁婆婆以后,便上奏朝廷,清光绪帝便下圣旨予以褒奖,如今在其后人家中照方上仍悬挂着一块金字木匾,-:光绪己丑年,奉旨贞寿之门百有余岁寿妇儒童钟质之妻黎氏立据当地人介绍,百岁婆婆膝下有9子,其去世时8子9媳年龄均超花甲,其有一子病时娶媳,婚后子亡,其媳至终未再嫁。为表彰其贞节,在百岁坊旁立有贞节牌坊,二十世纪九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
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工农红军,1975年10月万载县革命委员会在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驻地仙源建立此纪念塔,该塔矗立于仙源乡人民政府左侧约高50米的罗家脑上,人们脚踏二百余级水泥台阶绕山而上,即有直径11.65米的圆形水泥台地,地面的南北部有高1.8米的梯形塔台,台壁正中有一幅泥塑浮雕画,正方形的塔底边长4.1米,高2米,塔通高9.9米,塔顶有伞状的挑檐,塔顶端竖着高70厘米由钢筋弯曲而成的五角星,塔身的四面均塑有碑文。站立塔旁,举目眺望,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省军区、红旗报社等单位尽收眼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江桥(鹏程桥)
俗称鹏程桥。位于县城东北1000米,横跨蜀江河面。此桥四墩五拱,由粗料石与灰浆粘合而成。桥高8.7、长98、宽5.5米,两侧有高0.9米的青石板栏杆。单向舟形墩高3米,券拱跨径17米,拱券由九道单券磋列而成。桥堍向上设30级石阶。据同治《万载县志》载:“邑东北龍河渡,乾隆十六年辛卒捐建,易舟渡为石桥,未成而子衢踵其役五載告成”又“龍江橋,圖卷题咏甚多,今俗称鹏程橋,忂字也。”此桥由辛琗父子创修,建成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在桥端的刘家屋墙上描下了辛氏父子的画像(1966年被毁),以供后人缅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源湘鄂赣省红色中心医院旧址
仙源乡红色旅游景区位于万载县的西部偏北,距县城50公里。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和其他省直机关由修水迁到仙源,当时,有“小莫斯科”之称。景区内现存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红-旅”特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景区内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省委红旗报社旧址等已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源红色景区也被被评为“江西省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景区内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我县第二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米)、拥有许多可供欣赏的名贵古树和珍稀动物的官元山林场、景色宜人的仙人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坑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旧址
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旧址位于官元山乡西南5.5公里的城坑兰家屋。该屋坐南朝北,四面环山,民国民居,土木结构,青瓦覆盖,两边分水,穿插格子窗。前檐大门框上边的墙上书--有“列宁室”字样。面积为234平方米,已倒塌三分之二。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别委员会1928年9月恢复。1929年春,由湖南边境迁驻万载小源阳柘坑,特委机关设财务、交通、文书、印刷四科,均在这间小屋里办公。当时,特委为加强万载地区的斗争,派员深入船埠潭、高岭、株木桥等地宣传动员群众,秘密发展工会、农会和党的组织,建立工农武装,开展革命活动。至1929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是1932年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行扩大会议以后,以原省苏维埃领导的军事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4月12日,随0湘鄂赣省委一道迁至小源,驻扎在新市村袁家祠,学校由校长、政委、教育长负责。下设军事教育处、政治处和管理处,学员按编制分政治、炮兵和步兵3个大队,下分区队(班),历任校长高咏生(兼)、郭子明。该校先后举办过3期训练班,每期为6个月。教学从实际出发,政治队60%的时间学政治,40%的时间学军事;炮兵和步兵队则相反,实弹射击和毕业考试都在实战中考核。1933年10月,由于战争频繁,斗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湘鄂赣省委红旗报社旧址
湘鄂赣省委红旗报社旧址位于仙源王家祠,旧址坐北朝南,祠堂建筑,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瓦顶,分前、中、后三进,正门大门三道,六内石彻天井,于中建有一亭,亭内八角藻井,雕花彩绘,造型优美,总建筑面积1223平方米。湘鄂赣省委机关报—《红旗》创刊于1932年4月15日,总编由当时省委书记林瑞笙兼任。报社同时还编印临时性的《红旗小报》、《政治消息报》和理论性的《转变月刊》,还承印部分党政文件、识字课本、宣传材料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平将军陵
杜平将军陵杜平将军陵1999年3月4日,杜平将军在南京逝世,骨灰葬于家乡黄茅茶亭岭的金銮殿观音莲(小地名),陵墓座北朝南,高瞻远瞩,气势磅礴。陵园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耗费3万多元,由其子女出钱,万载一建公司建造,墓正中望山碑上有-题词:“丹心献中华,雄才书春秋”。两旁的对联左边是卜明题“一生戎马南征北战,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端戈终年;一身正气坚持真理,为国富民强求安康两袖清风”。右边是戊中奇题:“文韬武略一代英豪,坚贞职守堪为吾辈典型;孺将雍容大家风度,文才书艺尽称万代师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