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新干县旅游
新干县文物古迹介绍
惠政桥
新干县城南门外的金川河上,有座二墩三孔的石拱桥。它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据《新淦县志·卷一》载,“桥高四十一七尺,阔二十八尺,长二十一丈,起三拱,上履以长亭,卫以栏循。”这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命名并书题的惠政桥。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度遭受贬滴。宋绍圣元年(1094年),复贬滴惠洲(今广东惠阳县),并以六十三岁的高龄远徙琼州(今海南岛),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元符三年(1100年)遇赦返京,由梅岭入赣,顺赣江北归,行抵庐陵,有吉州司法参军谢举廉(新干人),与其有深交。来到他下榻的驿站拜访,谈话间,请求他为新干县兴建的大石桥写篇桥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城遗址
牛城遗址的发掘对江南考古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有望破解曾经改写了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史的“青铜王国”遗留的谜底。南京牛城遗址:现为大洋洲镇刘凌行政村所辖,属于平原边缘的丘陵地带,遗址上有牛城村、黄叶塘村、刘凌村。学界人士也许都不会忘记那个让世人瞩目的新干大洋洲遗址,但是却忽视了在新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遗址——新干牛城遗址。如果说两者关系,应该说近乎姊妹。大洋洲遗址和牛城遗址都是在新干大洋洲镇发现的,两个遗址的直线距离在3-4公里之内,据专家鉴定都是商周时期的遗址,这样的发现不是巧合,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同一个文化下的两个遗址。所以有媒体和专家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干岳飞点将台
岳飞点将台岳飞点将台位于新干县荷浦乡与界埠乡交界的田畔中,西倚松林山冈,东面三四华里处为赣江。点将台为土筑,共7座,其中七步台一座,五步台二座,三步台四座。七步台为主帅台,岳飞检阅将士所用,面积5500平方米,高2丈;五步台为部将王贵、汤怀所用;三步台与七步台毗邻,为岳飞之子岳云等护卫主帅用台。从荷浦到界埠还有一条宽阔的“马糟”,为岳家军用的跑马糟。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出师江西,屯兵新干,曾在荷浦、界埠一带教演操练士卒,因而建筑点将台,后岳飞精忠报国,受封为“武穆候“,现在点将台附近的武湖、穆湖、候府三个村名,即当时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取的。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摩桥
维摩桥位于桃溪乡城头村,是通往溪下的古道,又名“姨婆桥”。据清同治九年修《新淦县志》记载,维摩桥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其后屡修屡废,直至清成丰四年(1854年由李学孔等倡修才再次建成现今形状的三孔两墩券拱石桥。该桥为三拱桥,桥面两边为红岩石,中间以条石铺设,在条石与红岩石之间又纵设条石各一列。桥体全长33米,宽3·4米,桥拱长3.2米,南北两端各设引桥分别长100米8米,桥北端还砌有一米见方的溢洪涵洞,整座桥较稳固。该桥历史悠久、造型别致,是新干县最早采用溢洪涵洞设计的桥梁。1984年经新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代青铜文化遗址公园
1989年在新干大洋洲镇发现的大洋洲商代大墓举世罕见,震惊中外。大墓共出土青铜器486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其中国宝级文物5件,国家一级文物23件。文物中青铜器最让世人为之惊叹,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大、品类之全、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中国所罕见,其代表的江南青铜文化改写了南方历史,使江南文明与黄河文明同辉。文化改写了南方历史,使江南文明与黄河文明同辉。新干商墓的发现,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新干因而被誉为“江南青铜王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界埠粮仓遗址
时代:战国界埠粮仓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袁家村,遗址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经科学发掘,初步查明了其中两栋粮仓的结构和规模,平面呈长方形,长61.5米,宽11米。其规模之大,为江南仅有,国内罕见,是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粮仓。该粮仓遗址地处赣江边上,它较好地解决了防水防霉等技术难题,因而具有很高的科技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江西乃至全国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尤其是粮食生产、运输、中转、仓储管理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对古粮仓进行了试掘,在试掘区内查明了两栋粮仓的结构和规模。粮仓平面呈长方形,长约61.5米、宽约11米,坐东朝西。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村窑址
吴家村窑址位于城上乡窑里水库吴家村附近,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2018年3月,该窑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表堆积有青白瓷、黑釉瓷和少量仿龙泉窑、土窑烧制的青花瓷等残片。黑釉瓷釉色纯正,器沿及器身釉薄处呈棕黄色,成为吴家窑黑釉瓷的典型特征。尚有少量兔毫、洒釉窑变器。器外釉不及底,器内底留有1~3厘米的涩圈,但未见垫圈,为直接摞烧留下的痕迹。该窑址对研究江西瓷器烧造业的发展有较高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文昌塔
文昌塔,位于吉安市新干县城北面赣江边,座落在金川镇城头村。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原为木塔,于明万历乙未年(1595年)重修,改木塔为砖塔,塔高35米,七层八面,为古时船行新干之标志物。2006年城北0-五公里赣江东岸龟山上塔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县令王文爟监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新干县志》:“文塔在治北五里明万历乙未县令王文太子少保吉水曾同亨有记,国朝嘉庆初县令赵增率绅士捐资重建。”塔八角七级,每层高一丈五尺,总高为十一丈五尺。每层开四门,门户方向以隔层相同。塔内底宽一丈五尺,壁厚八尺。原来每层有梯,回旋而上,可达顶层。第一层向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