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张思德牺牲纪念地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并随部队到达延安。1942年10月,中央成立警备团,负责党中央的保卫工作。警卫一连班长张思德因个子大、身体好被调到警卫队工作。他沉默寡言、吃苦耐劳,项项工作都很出色,毛泽东很喜欢他。1944年,中央决定次年在延安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解决与会代表的烤火问题,中央的邓捷负责调人去安塞烧炭。因缺乏会烧炭、打窑的人,就请警备团去人做技术指导。张思德会打窑洞和烟道,和另外两人被派前往,张任副队长。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和战士小白一起挖一个新的炭窑时,因土质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岭山寺塔
岭山寺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宝塔山上,俗称延安宝塔,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建。金大定九年(1169年)在塔旁建寺,塔从寺名,为岭山寺塔八角九级楼阁式形制,高44米,底层至二层上塔梯道取壁内折上式,二层以上为木扶梯。岭山上除寺塔外,还有宋代范仲淹所立书院、范书摩崖石刻及明代铁钟等文物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延安宝塔,已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被列入延安革命遗址范围。位于延安城东南嘉岭山上。兴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金、明两代曾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属于明代风格。为八棱九层楼阁式结构,通高44米,底层每边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长城遗址
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战国时的秦长城,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起、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吴起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起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公里。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经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东至辽宁省的鸭绿江边,全长6300多公里。长城沿山修筑,高6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园裴庄中央军委三局旧址
中央军委通信局(三局)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裴庄村。该旧址为一个院落,共有窑洞11孔。军委三局,即通信局。1945年9月,中央军委三局由延店则移驻裴庄村。1947年3月,随中央军委总部撤出延安。裴庄中央军委三局旧址,是枣园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代:1945年—1947年地点: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裴庄村、延店则村保护范围:裴庄旧址为旧址围墙以内;延店子通信器材厂为旧址窑洞本体外延5米;延店子陵园为围墙以内;老沟岔通信学校旧址为窑洞本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延伸30米。2008年,中央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凤塔
位于洛川县土基乡富城村南二里左右。富城村是故富城所在地,所以又称万凤塔为富城古塔。万凤塔平面为八边八角,塔身系砖砌成,底边长3.2米,塔高40余米,分为十三层。塔正面门额上刻有“万凤塔”三字。塔身外每层均着唐宋门窗斗拱装饰。塔的用砖中,亦见有唐代手印砖。塔身处每层又造有小龛,内置各种石刻雕像。雕像多为佛像,但第三层小龛中,分别置有西游记中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一组雕像。万凤塔的建造形式与富县直罗柏山寺塔极为相似,其建造年代应也相同。万凤塔系唐代建成,宋、明两代均有重修,因而留下各时代特点。万凤塔东五里处有富台一座。在此眺望,更觉万凤塔壮观。相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边城遗址
时代:北宋铁边城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吴旗县城西北45公里处,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铁边城为西夏毅宗奢单都二年(1058)所建,初名定边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改名铁边城。背靠东山,西、东、南三面临川,开有三门,周长2500米。遗址夯筑城墙最高处残高9米,最宽处7米,城墙北面大部分有窑洞,保存完整。城东北角有水牢一座,现只留残墙断壁,长39米,宽15米。城东南角有一完整的烽火台,宽6米,高9米。北城墙外有校场和点将台,占地近1公顷。古城内文化堆积层厚2米,地面有大量砖石、骨头、瓦片、宋瓷片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宫寺
位于子长县安定镇北钟山南麓。是石崖上的一座石窟。高9.5米,深10米,宽16.9米,内有八根方形石柱承托窟顶。共雕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八柱间及窟壁全部雕刻着佛本生故事,各具形态,栩栩如生。佛坛上的三尊主佛均高2.3米,佛头上方的窟顶各凿有斗八形藻井,绘有莲花蔓草图案。窟内石刻造像,全部彩装,金碧辉煌。是一批比较典型的宋代石刻造像群。从窟壁题刻看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建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塞县文化文物馆现为三馆合一(即:安塞县文化馆、安塞县文管所、安塞县博物馆),有职工12名,有业务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850平方米。馆内设民间剪纸、现代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寺石塔
盘龙寺石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县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为六棱形,全用花岗岩分层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层,通高5.73米。塔座为浮雕仰覆莲瓣形束腰须弥座。七层塔体每层下部均用两层浮雕式仰莲瓣作装饰,每层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浮雕怪兽兽头。第二层塔体六个面分别刻有牡丹、佛龛、佛像。三、四、五层六个面各有一佛龛,内刻坐佛一尊。六、七两层的六个面,相间隔一个面刻一佛龛,内刻一坐佛,其他三个面为素平面。塔刹由四层宝珠形和一个四棱锥体刹尖组成,第三层宝珠上刻有三层浮雕仰莲瓣装饰。地址:志丹县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劳山烈士陵园
劳山烈士陵园位于甘泉县劳山乡老山村南约一公里的210国道边上,占地大约实木的样子。整个陵园呈长方形。这里主要安葬的是在革命时期,发生在劳山周围的劳山战役中牺牲了的红军将士。在甘泉县城内的原中学校园里专门有一座纪念碑。是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80年代,在中越的老山战役中牺牲的甘泉籍战士——刘江也安葬在了这里。从2000起,甘泉县政府对劳山烈士陵园进行了大型修复。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并把原中学园内的纪念碑移到陵园里,这样陵园就成了甘泉县重点的爱国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都有大量的学校组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来这里扫墓祭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富县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城西的西山半山坡上,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建十三层,现存十一层。为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塔,也名西山塔,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县城西500米左右的龟山半坡上。开元寺和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至二十九年,寺院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为楼阁式砖塔,面向正东,平面呈四边四角形,空心,底边长8.41米,原建十三层,现残存十一层,顶层残缺,残高41.8米。塔内有方形小室直通塔顶。底层正东辟有券门。塔内原有木梯可以攀,现已毁。塔身各层均辟券门。第四层东门两侧饰有假窗。一至六层有斗拱,整个宝塔构造风格酷似西安小雁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清凉山,又称万佛寺。万佛洞石窟共四个洞窟,由北向南编号。1号窟为主窟,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窟中间凿石成坛,两侧凿有石屏,屏壁上满布浮雕佛、菩萨、罗汉、弟子像等。坛上塑像为1985年重塑。2号窟有三世佛及弟子、罗汉像等。3号窟有弥勒坐像。4号窟口有天王像,内部有浮雕佛教故事图像。2013年5月,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小寺庄石窟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东南黄龙县城北35公里小寺庄东山下。也称圣寿寺石窟。高2.6米,宽2.7米,深3.5米,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二供养人像,共九尊石刻。正中坛基上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佛袒胸,外着通肩大衣,双手作法界定印,背后为高浮雕火焰形背光,背光上雕一佛二弟子,下雕二飞天。佛两侧待立迦叶、阿难及菩萨、天王、供养人,分立坛基下两侧。座前刻有一对0石狮和一座香炉。窟门外西侧有一座弥勒佛坐像,东壁有一块题刻,-咸平三年等字。据此可知,此窟开凿于北宋初期。地址:黄龙县小寺庄东山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旗革命旧址
吴起镇革命旧址位于吴起县吴旗镇城内砚洼山南麓。1935年10月19日,0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当时称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吴旗镇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旧居等,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泽东旧居。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为纪念吴旗镇“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平台山改称胜利山。山之东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建国后,人民政府对旧址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地址:吴起县吴旗镇城内砚洼山南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古城堡寨
吴起县位于陕西西北部,界陕甘宁三省边际,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角逐之战场,本县境内现存的有记载的古城有17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主要有:定边城、宁塞城、白豹城、横山寨(今走马城)、鸡嘴堡、矜戎堡(今新寨)、通庆城(今锁阳城)、绥远寨(今田百户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阳堡(今张城子)、威边寨(今荞麦城)、镇安城(今守暴城)、把都河堡(今旧城子)、五姑城(今五谷城)、胜羌寨、怀威寨、观化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川城墙遗址
宜川城墙遗址时代:宋—民国地址:宜川县丹州街道办保护范围:(1)七郎山段:东至馨园小区西界,南、西、北至城墙墙体外20米处。(2)小北门段:东至环城东路,南至邢赖毛住宅,西、北至宜川县初级中学院墙。建设控制地带:(1)七郎山段:东至A区外扩5米,南、西、北至A区外扩30米。(2)小北门段: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宜川城墙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寺塔群
八卦寺塔群位于富县张家湾乡八卦寺村北一里许的一平台地上,相传原有八塔,故称八卦寺。原寺院已毁,现存砖塔三座,从北向南为序,北塔现存九层,平面呈八边八角,残高9.7米。塔身每层以砖叠涩收檐,塔顶以砖叠涩收分,塔体实心。中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呈四边四角形,八层,高约9米,无塔刹,塔实心。南塔为砖砌八角八边形,现存八层,无塔刹,通高约9.8米,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每层转角处和中间均饰斗拱,塔体实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室寺铜钟
宝室寺铜钟,国家一级文物。原为古鄜州(现名富县)宝室寺梵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诞生最早而享誉天下第一古钟的美称。铜钟高1.55米,腰围4.20米,重三千斤(折现在1800公斤)。大钟的肩部镂饰象征佛教清净界的展瓣莲花。几何纹和葵文组成的宽带条纹把钟体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上部三面各铸一飞天。中部每面铸一朱雀。底部三面,两面各铸一青龙,另一面铸有318字的阴刻正书铭文一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蟒头山明代庙宇群遗址
蟒头山明代庙宇群遗址蟒头山位于宜川县鹿川乡与寿峰乡交界处,海拔1427米,距县城48公里。山上有明代嘉靖年间始建的圣母殿、玄帝庙、西岳庙、土地庙等庙宇,还有南天门、献殿、神井、乐楼等建筑,它以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悠久的宗教文化而闻名遐迩。文革时期,蟒头山庙宇、神像、文物、建筑等遭到严重破坏,庙会也随之中断。2007年至2009年,宜川县人民政府募集资金对山上的古建庙宇文物进行了全面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严院塔
福严院塔位于延安城南富县北道德乡东村西侧,也称东村塔。宋代建筑,平面呈八角八边形,系楼阁式砖塔,共13级,高30.2米,直径6米,每边长2.6米。塔体中空,原有木楼板和木扶梯,现已无存。塔每层四面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檐下砖雕斗拱,各层均饰假窗。塔顶叠涩收分,七层以下收分较小。1982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对塔体底部进行过局部加固维修,保存比较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山寺塔
柏山寺塔柏山寺塔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直罗镇柏山上柏山寺内。塔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重修。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一层,高43.3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塔内第一、第二层,均有边长为2.3米见方的小室。塔身外面每层均有唐宋门窗、斗栱。有的门又作小龛,内置各种人物石雕。石雕多为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作品。此塔由于宋、明两次重修,故留下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