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南京灵谷寺
灵谷寺是由一个寺庙建筑、国民革命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的称为灵谷寺。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璋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东水关遗址公园
南京东水关遗址公园以彰显水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就坐落在南京内秦淮河风光带。东水关有10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古秦淮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东水头旧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杨吴太和4年(公元932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现在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城,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偃月洞,水关共三层,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浦口火车站
南京浦口火车站南京浦口火车站又称南京北站,为上海铁路局区段站和南京铁路分局一等直属站。于1911年建成通车,车站地处南京长江北岸和宁连、宁通高速公路,312、104国道相连,与南京港二、三公司相邻,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宋教仁遇刺、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的镜头皆发生于此,具有独特的民国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近年来逐渐成为以民国为背景的电影及电视剧的重要外景基地。热播一时的《情深深雨蒙蒙》、大制作《国歌》等均在此拍摄过大量场景。车站下辖的货客车间、浦镇站、梅桂营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浡泥国王墓
南京浡泥国王墓是中国与文莱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浡泥国王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铁心桥镇安德门外石子岗南麓。渤泥国王墓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帝王墓之一,如今被重新开发、包装成南郊新景,入选“南京新48景”无可厚非。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中国访问,于当年十月病故于南京会同馆,后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后经战乱,渤泥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直至1958年5月,才重新发现了佚名已久、一直被当地人称为“回回坟”的渤泥国王墓。此后,渤泥国王墓受到了各级政府的精心呵护,国家多次拨款进行修葺。渤泥国王墓坐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侨招待所旧址
原国民政府华侨招待所旧址位于中山北路81号。该建筑始由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范文照设计,建于1930年,1933年竣工。系中国宫殿园林式传统古典风格建筑。其主建筑坐西朝东,楼高三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钢混结构,朱红方柱,雕漆画栋,飞檐翘角。民国年间,最初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招待所,1947年后改为营业性质机构,是当时南京的接待外交人员的涉外宾馆之一,也是当时国民党政军商名流汇聚之场所。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为国民党军队的先遣部队——前进指挥司令部所在地。南京解放后,刘伯承、宋任穷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先后在此接待科学文化和工商界代表,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抱石旧居
傅抱石故居是中国美术家傅抱石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定居的住所,共2处。一处在玄武区傅厚岗6号,现为私人住宅,局部开放为纪念馆(预约参观),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在鼓楼区汉口西路,现为傅抱石纪念馆(长期开放参观),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傅抱石旧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傅厚岗6号,原为傅抱石执教中央大学芤术系时所置,直到他在1963年搬往汉口路132号前,他一直住居于此,该旧居始建于1948年,是一代画坛宗师傅抱石先生一家在南京定居后的长期住所。由于当时战乱连连,房屋质量不是很好,以后又因年久失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04年,傅抱石傅厚岗故居经过整修后作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明征君碑
南京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栖霞寺山门右侧,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唐高宗面前争取到的。明僧绍,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碑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背面刻有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裕光旧居
陈裕光旧居始建于1920年,由陈裕光的父亲陈列明所建,1941年以后归陈裕光所有。该建筑坐南朝北,大门向东,西式风格,砖混结构,楼高三层,另有地下室一层,计有房24间。解放后,该建筑曾为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曲钦岳等人所居。基本上保持着原有风貌,保存状况较好。1989年,陈裕光去世后,该建筑房产权归其子女所有。1995年7月12日,该房产捐赠爱德基金会所有。翌年,该建筑经过修整后,为爱德基金会使用。现保护状况较好。陈裕光,号景唐,1893年3月7日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宁波,随父迁家南京,1905年入南京汇文书院附中求学。1911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染坊
东门染坊[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东门左所大街85-91号(单号)�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染坊为东门明清古建筑群中一个代表性建筑,其中87-91号是清末浦口驻区军官乌江人吕统领的房产。该建筑群共有四路二进,前有高大的院墙、前院,门框、门坎等为青石镶嵌,中间是跑马楼和天井,楼上有一圈精美的雕刻栏杆。东门染坊87-91号传说由吕家三个女儿继承,原先楼上以楼道相通,而楼下又分为三个不同的院子。该建筑群曾经做过布店、米厂、茶叶店、酱园、染坊等。而做为染坊存在的时间较长,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继承了东门悠久的手工染布传统。后来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孝孺墓
南京方孝孺墓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墓区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铜胸像、24块碑刻、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照壁组成轴线对称式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方孝孺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浙江宁海人。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因为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是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873人。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剧作《牡丹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熙故居(甘家大院)
甘熙故居又名甘家大院、甘熙宅第(南京政府将其定名为“甘家大院”),是清道光初年江宁的甘福修建。甘熙是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曾经中过进士,生平著作甚丰。在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的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为有效利用并再现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貌,文物部门修复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1992年11月对外开放博物馆,1995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政府所管辖,2006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外侧与熙南里历史老街组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老街。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报恩寺塔
南京报恩寺塔南京报恩寺塔系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年,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实际为其生母贡妃而建。报恩寺塔遗址位于中华门外古长干里东侧。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在元代慈恩旌忠寺旧址上兴建,亦是六朝古长干寺之地。其名称取“有百世之光华,存万载之报恩”之意,额曰“第一塔”。大报恩寺琉璃塔,高出天表,数十里外仍清晰可见,其貌千奇万丽,夜晚华灯耀月,雄姿名噪四海,为中世纪世界建筑七大奇观之一。寺庙规模宏大,周围达九里十三步。当时发动了十万工役,仅大报恩寺塔,就耗资248.5万两白银,在工部侍郎黄立恭和三保太监郑和的监督下,从永乐十年(1412年)开始,前后费时十九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墩头遗址
朝墩头遗址位于高淳县固城湖东约3公里,南距胥溪河2公里。遗址呈台形,1989年发现,现存面积约l万平方米。当年,南京博物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墓葬17座,灰坑8个,出土可复原的遗物近500件。遗址文化堆积一般厚2米左右,包含新石器时代和周代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经历了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器形有鸭嘴形足鼎、壶、圈足豆等,还有石斧、石锛、石铲及玉雕饰品,时代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并延续至良渚文化中期。晚期陶器以灰陶为主,器形有扁足罐形绳纹鼎、束腰袋足甗、浅盘高柄豆等,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周代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塘桥
茅塘桥[浦口区永宁镇浦合公路13.6公里处�明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茅塘桥现名“毛担桥”。“茅塘桥在治北三十里,明洪武三年(1370)建,桥广5丈、砖券、五瓮,跨后河上(滁河支流之一),为驿路要道;屡被洪水冲决,知县刘英重建。国朝同治六年(1867),知府涂宗瀛檄候补知县廖纶监修。同治十一年,巡道孙依言重修”(《江浦埤乘》)。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东撤时,炸毁一桥孔。1952年以木质结构修复。1967年12月,经省交通厅工程局批准,由扬州桥梁工程队按原桥样式复修,保持了旧有的古朴风采。茅塘桥大致为南北方向,其桥西有一河与所跨之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六合文庙
南京六合文庙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是南京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占地8000平方米,规模居全国第五。六合文庙又名学宫,历代废兴不一,咸丰八年(1858)庙毁,同治九年(1870)在原址重建。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另外还有奎星亭、照壁、泮池、灵棂门、戟门、东西庑、崇圣堂、明伦堂等古建筑,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整个文庙建筑群以它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闪烁着艺术的光彩。几个世纪以来,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奎星亭及北面的万寿宫,连同古城墙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六合古城的象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都饭店旧址
首都饭店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78号。该建筑有2幢主要楼宇,分别为西楼、东楼。西楼建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由华盖建筑事务所童寓设计,大华复记建筑公司和成记营造厂联合建造,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竣工,该建筑坐北朝南,钢混结构,西式风格,中间四层,两翼三层,十分壮观,建筑面积。东楼高五层,面积约(目前还没有资料明确认定此楼是民国建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有此楼的相片,但没有文字交待。此次调查时,据华江饭店旁的居民和华江饭店现负责人介绍,此楼也是民国建筑,是民国首都饭店的一部分)。两处建筑面积共计约。该处原为民国的首都饭店,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为侵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保寺塔园碑廊
南京圣保寺塔园石刻碑位于高淳县东郊圣保寺塔园碑廊内,有100多件之多。许多为高淳县文物保护级别单体。其中圣保寺塔园石刻碑碑记有华国殿碑记、社苍碑记、赵良效墓碑、下坝码头碑、学山书院碑、寻真观碑等。华国殿碑呈“圭”形,高1.84米,宽0.84米,碑载明万历二十一年莲堂庵修葺,复名华国殿之镌记;社苍碑记碑长1.68米,宽1.08米,存0.23米,碑铭记载明嘉靖年间邑人进士韩叔阳之事;赵良效墓碑长1.48米,宽0.73米,厚0.12米,系宋室后裔于清雍正十一年为追念其先人赵良效重新修立;下坝码头碑系清乾隆三十一年新建下坝码头时立,碑长1.5米,宽1米,厚0.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方山斜塔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西北麓的定林寺塔,被人称为南京方山斜塔。该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约14.50米,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南京方山斜塔底层较高,边长1.46米,直径3.45米。底层和二层内部为方形,三层以上则为圆筒形。在第五层设木架以承刹杆。底层仅南面开门,中央有石雕须弥座,东、西、北三面有佛龛。其他各层均四面开门。塔身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顶及塔刹已毁,塔身向北倾斜。南京方山斜塔塔身如今倾斜度已达7度30分,超过闻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塔顶已偏离塔基中心1.6米,岌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原石头城小学南侧城墙转角南端旁的悬崖顶部,东汉年间因孙权在此山上建城,史称“石头城”,简称“石城”,意为石头山之城,自此石城又成为南京的代名词。由于地壳运动,石头城段挺直的悬崖峭壁屹立于长江岸边,远远望去,清凉山像一只卧伏的猛虎,鬼脸城段如高昂的虎头,诸葛亮谓之“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因风化水蚀,使原来平整的岩面变得凹凸不平,犹如一张面目狰狞恐怖的“鬼脸”。鬼脸之上是砖砌的城墙,因此被称为鬼脸城。石头城段保存着高20米,长1000米的明代城墙。该段城墙是明城墙中最为雄伟的段落,1988年1月3日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鸡鸣寺
南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现鸡鸣寺已初具规模,建成恢宏壮丽、气象庄严的大雄宝殿,殿内奉祀三宝佛。并先后建成外山门、三大士阁、钟鼓楼、禅房、素菜馆等,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帆、余藻华等名家题撰的楹联墨宝。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