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文物古迹介绍
镇远炮台
镇远炮台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小浃江入海口的笠山南侧,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三台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长52.6米、宽9米、高4.8米,原设炮眼5孔、营房11间。清光绪十年(1884)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后增克虏伯12公分后膛炮2门,克虏伯17公分后膛炮1门。1936年从平远炮台移来克虏伯21公分后膛炮1门,2007年该炮台底座移至蔚斗小学旧址收藏。目前,炮台毁坏严重,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侧两间三合土营房还较完整。1996年11月,作为镇海口海防遗址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稼圃庄
稼圃庄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梁祝村梁祝文化公园,根据建筑风格判断为清代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正屋及南侧石牌坊两部分构成。正屋屋顶硬山造,面宽三间,进深五柱七檩,穿斗式结构,檐柱施斗拱,檐梁为驼梁,施雀替饰卷草纹。正屋设前后天井,前天井东筑石库门,砖砌门楼,双扇门,门楼覆盖双坡板瓦,正脊起弧。石牌坊离屋19米,为单开间小牌楼全石结构,柱置狮子,下枋阳面刻“稼圃”二字,上置普柏枋,再上为双坡屋面,枋额二侧柱外置云翼,牌坊为后期新建。稼圃庄格局完整,结构稳固,是一处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4年7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十批区级文物保护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林宅
时代:清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紫金巷,该宅坐北朝南,西临紫金卷,背依三支街,东近镇明路,西毗邻民居。在海曙区紫金街30号。清同治年间举人林钟峤、林钟华兄弟俩之住宅。整个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头门、照壁、二门、照壁、轿厅、前楼、中楼、后楼等组成,左右配以厢房。门楼、照壁、影壁等处均有精致的雕刻,现尚存砖雕170余幅,石雕、木雕50余幅。宅西南辟有小园,为“兰亭”,藏有明董其昌书,陈继儒题跋的“兰亭序”贴石二方。林宅是浙东地区现存的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这些珍贵的雕刻艺术品对研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城古建筑群
慈城古建筑群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慈城镇。慈城是江南极少数保存较为完好的县城,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还有孔庙、会馆、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构筑物。慈城古建筑群保存了大批明、清古建筑,包括祠堂,如刘家祠堂;住宅,如甲第世家、大耐堂、布政房、姚镆宅、福字门头、桂花厅、冯岳彩绘台门、莫驸马宅;牌坊,如冬官坊、贞节坊、世恩坊;彭山塔、孔庙等等。古建筑群规划合理、布局紧凑、用材讲究、雕刻精美,具有浙东地方建筑特色。慈城古建筑群对于研究浙东地方居民建筑提供了重要实例。2006年慈城古建筑群作为明智清代的古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北巡捕房旧址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宁波港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英法美等国商船、洋人出入频繁,各国流氓也随之混入,社会治安受到影响,同治三年(1864)宁绍通台禀经浙江巡抚批准,在江北岸外滩设立了巡捕房(附于工程局),行使江北岸商埠区的一切治安、刑事等权力。为有利“巡捕查逐各国流氓”,还出资雇请洋人充当捕头。江北民刑事项其权操之西人,巡捕房成了洋人欺压中国人的工具,然清政府又不敢过问,因而激起当地民众的强大愤怒。时有陈夏常等人联名禀请清政府,要求收回主权。清政府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收回警权,并在改组工程局的同时撤消了巡捕房。巡捕房逐成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洙墓道
汪洙墓道位于鄞州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石马湾山,墓道建于北宋时期。该墓及墓道坐西朝东,三面环山,墓道按自然地形成“N”形绕山而上,墓位于半山腰,破坏严重。墓道上尚存石马1件,长1.80米,背负锦鞍,造型古朴,雕刻简洁,半截埋入土中,风化程度严重。绕墓道而上为古墓平台,石砌的台坎和弧形的墓墙仍存,墓室平台上遗有墓前遗物石刻享亭残件两组,。该享亭体量不大,亭顶雕刻瓦楞,歇山顶正脊两头雕有兽头,石亭采用仿木结构的形式,亭子周围遗有斗拱、椽子等残件。汪洙: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自幼颖悟,文行醇备,人称汪先生。任明州教授,著有《神童诗》等。2007年9月公布为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仙寨
该寨设置于明永乐年间,驻官兵二百五十人,为爵溪所管辖。民国《象山县志》载,游仙寨“城高一丈八尺,门一,有楼,四角置窝铺。正统八年,倭寇由此登陆,乃筑城。嘉靖三十一年,倭贼攻寨,失守。百户秦彪与弟豸举兵来援,俱遇害。暨贼退,统兵刘恩玉乃增筑城。”至清道光年后渐废。寨城依山面海,东北紧靠大爿山,西北距海一公里。寨城东南、西北面城墙各长约一百二十一米,西南、东北面。城墙各长约一百五十六米。西南面城墙中部辟一城门并建瓮城,存残迹。寨城内面积一万八千余平方米(合二十七亩),纵横有路,鹅卵石铺成。兵营墙基残存,排列整齐可认。北有一井,口径0.78米,现填以碎石,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〇一军事坑道
四〇一军事坑道位于海曙区梅龙村半坑自然村的东面,坐落在半坑山的山脚,当时因国防部战备需要,坑道于1954年开挖,并陆续建造至1974年,直至备战状态结束。因战争没有发生,该坑道也不曾使用,如今已废弃。坑道为东西走向,几乎贯穿半个半坑山,总长达300多米,坑道里设施齐全,会议室、仓库、耳室、水池、机枪孔、排气孔等一一具备。进出口分别有三扇钢铸防弹门,厚达5厘米。在坑道的外面有一间办公室,共12开间,当时用来指挥作战。军事坑道因备战需要而开挖,它见证了当时两岸紧张的对立关系,具有一定得历史意义。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岙石拱桥
西岙宋代拱桥共有惠德桥、祠堂桥、寺前桥三座,分布在同一条溪流上,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三座古桥同处一村,且结构稳固,造型精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惠德桥惠德桥又称“山前桥”,建于南宋。根据当地人介绍,捐建惠德桥之人,应该是在外为官的西岙人,他们功名显达时,不忘报家乡之恩,故建此拱桥,家乡人感其情,故称“惠德桥”。桥全长11.5米、宽4.5米、矢高3.6米、跨度7.5米,北向正中券面石上镌有“惠德桥”三字。拱券由7条弧形石条分主辅券并列纵联构筑。桥面两侧各设覆莲望柱8个,现有缺失,桥梁狮头刻作刀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丽使馆遗址
明州与高丽的友好往来始于汉、三国时期。佛教东传,朝鲜半岛的新罗僧人来浙东拜佛求经。唐时,新罗海上贸易家张保皋来甬贸易时把浙东越窑窑工带回国,从此把制瓷技术传到了朝鲜半岛。到宋代,因北方受阻契丹,明州成了两国交往的主要口岸,彼此往来日趋频繁,为接待高丽使节和随同人员,报请宋朝廷批准,特建此馆。高丽使馆创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毁于金后南下(1130)。后在遗址这块土地上建立过酒都务、南宋宰相史浩的花园和宝奎庙,历史沧桑,古庙犹存,人们就把它作为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古庙迁建修复后开辟为遗址史迹陈列室,使之成为明州与高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宁波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峰亭
永峰亭位于海曙区鄞江镇芸峰村水库脚自然村的东面,根据县志记载该亭始建于南宋末,民国初期重建。它是鄞州区境内名望最大的一座凉亭,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浙江省分县地图,该亭就有记载。永峰亭地处木阜山下,是鄞江至奉化古道的必经之路。亭子为穿心凉亭,面阔三间。亭内柱子为方形石柱,上接木质矮柱。石柱上刻有对联。据当地村民介绍,亭内右侧原设有神像:中设赵公元帅玄坛,上首设土地神,下首设蚕花仙子。永峰亭建成为古代从鄞江前往奉化的路人提供了歇息、避雨、遮阳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缸岭窑址
九缸岭窑址位于黄湖北部山坳中,水陆交通可以东西转运,南北群山又为制瓷提供充足的原料和燃料。窑址内有面积长20米、宽4米的瓷片堆积层,但厚度不明。废品堆积层西侧有高1米以上的缓坡,其土呈暗红色,由南至北逐渐与山体混为一色。九缸岭瓷片纹饰与战国印纹硬陶极其相似,器耳纹饰具有汉代特征,这可与大量汉代墓0土瓷器加以印证。产品器形大、矮壮、胎厚,应属东汉瓷窑。东汉时期的窑址在我市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窑址,并且仅发现这一处。九缸岭窑从印纹硬陶纹饰的传统继承,到陶质向瓷质的一大跨越,为陶瓷的渊源关系及演变、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1987年10月,九缸岭窑址被列入为市级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爵溪抗倭城墙
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明洪武31年建爵溪千户所,千户王恭筑城,“高二丈八尺,址广三丈,延袤三里,辟东西南三门,楼如之,设吊桥于南门外,罗以月城。城上雉堞八百有三、警铺二十三、敌台十一、外为濠三百五十丈。”以后,永乐、成化、嘉靖以及清代乾隆、光绪年间曾为修整。城墙为明代抗倭军事设施,距今已五百八十多年。清末撤兵防,城墙严重毁坏,目前仅存东北段及南段部分长约一千余米。东段临海,长四百余米,高4.4米,厚9米,有一城门,宽1.5米。北段城墙依山而筑,长约600米,高10米,厚7米(最厚处14米)。因年久失修,高低不平,厚薄不均,顶部多坍塌,但气势如故。这对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宝弄叶家台门
合宝弄叶家台门位于余姚市宪卿第社区合宝弄,为清中晚期建筑。该地区为叶氏宗族聚集地,共分五兄弟,叶家台门为叶家大房,位于叶氏举人房(叶家二房)东侧,俗称“紫藤棚”。叶家台门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朝东开门。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穿斗式构造,七柱九檩。用材较为粗大。檐下设廊,施月梁,梁头略有雕刻。东西厢楼两开间,与主楼稍间相连,进深三柱。东厢楼靠南一间朝东开门,外设门罩,石库门结构,上有砖雕。门檐上有飞檐装饰。主楼后朝北又开一门,石库门结构,形制与东门基本一致。该宅作为叶家大房,与叶氏举人房等错落呼应,具有一定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小学旧址
学宫小学旧址位于余姚市实验小学老校区内(梨洲街道学弄社区)。校舍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至民国二十一年,历时4年,如今仅存教学楼一幢,现为实验小学图书楼。该教学楼系砖木混作单檐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两楼,前置阳台,洋松木欧式栏杆,中为楼梯,两边共四教室。在教学楼东山墙南首墙体内嵌石碑一块,系“余姚县立学宫小学碑记”,记述了办学沿革、校址的文化底蕴、筹款建校立碑经过、校舍建筑委员会十九人名单。该旧址为典型的民国砖木建筑,时代特征明显,碑刻记述详尽,也是余姚市实验小学百年校史的见证,对研究余姚教育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市人民大会堂
宁波市人民大会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186号。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54年,主体建筑为大会堂坐西朝东,砖混结构,清水墙饰,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门楼朝东,重檐歇山顶,上有牛腿承托楼檐枋,檐前施彩绘图案。人民大会堂为老市区仅存的1949年以来具有民族风格的代表性建筑。自1957年6月宁波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起历届人大、政协会议均在此举行,是老市区举行节日庆祝活动和会议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建筑上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而且作为宁波市人大政协的主要会场,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竹王宅
葛竹王宅,又叫明德堂,坐落在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高椅山脚。宅主王震南系蒋介石生母王采玉堂侄,曾任国民政府参谋部军法处处长。该宅建于1936年,1949年王震南去台后收归国有,上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归还王震南之子。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三合院式二层楼房,占地1000多平方米,呈品字形分布。正屋三间,左右厢房二间一弄,前后为天井、楼屋内部结构紧密,构件精雕细琢,极具艺术价值。整幢建筑风格以传统形式为主,但受外来文化影响,渗和进一些新的元素,属近代改良性建筑,具备民国建筑的一些特征。该建筑目前保存完好,由宅主家乡亲属单乐水先生居住并负责管理。2017年1月被浙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沅石沟“公馆”旧址
沅石沟公馆旧址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惠民村了舍自然村沅石沟西侧,据老革命翁绍初回忆,始建于1945年。公馆地面建筑已不存,仅留下地面平台及部分墙体结构,整个公馆东西长11米,南北宽4.6米,地面平整,墙体由自然块石垒砌而成,较为紧密。现公馆所在地已成为竹林。1945年,新四军江南部分北撤,为避免受到国民党破孩,坚持地下斗争,部分三五支队战士被迫转入山区,在深山老林中建立营地,美称为“公馆”,沅石沟公馆即为当时所建立。该公馆的发现,为研究我区的革命史又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教育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潮庙
镇潮庙位于象山县定塘镇大塘中站村,该庙是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围垦大塘的“十八太公”而建。庙座北朝南,中轴线为:广场、门庭、戏台、穿堂、大殿。大殿五开间,明间抬梁式,余皆穿斗式。牛腿、梁枋构建成月亮形,柱头科及物件有部分雕刻。穿堂用抬梁式,戏台与穿堂构体均有雕刻。东西厢房各四开间,穿斗式构架。厢房与穿堂戏台间有左右天井。东厢房辟有后门通东偏房,东天井南端有偏门。门庭无楼,明露三门;设山门,中门过梁上嵌石额,刻“镇潮庙”三字。因庙四周外墙皆棕红漆装饰,故俗称为“红庙”。该庙为大塘全岛百姓共同供奉,是象山人民围海造田历史的见证,是海洋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物。2007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海楼
山海楼原为民宅,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的新桥镇黄公岙村里,是一座两层楼房,座北朝南共三间。1948年农历正月上旬,上海中共外省工作委员会派党员唐侃夫妇来象山工作,住地下党员史中平家,即山海楼楼上西首一间。根据上级指示,为开展象山革命工作,决定成立“中共象山工作委员会”,并在山海楼上举行会议。此后,又在该楼研究决定对敌斗争策略,作出领导农民斗争、组织武装暴-动的决定。其后,又成立“象宁人民-游击队”,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象山。山海楼为我县解放前夕成立县工委、领导象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一个纪念地。该楼东首一间还曾作为盛诚烈士生前在黄公岙任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