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梅江区旅游
梅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梅州千佛塔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该塔始于修慧寺内,后毁,乾隆初年由嘉应州官王者辅迁置于
新联大夫第(牛角屋)
牛角屋位于西阳镇白宫仙花村,距白宫圩约3公里。牛角屋又名丘氏大夫第。这座房屋由丘开麟、丘湘麟兄弟兴建,光绪元年开始建筑,10年(1884年)建成此屋。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牛角形的围龙屋天下独此一家。从正面看,此屋与客家围屋没多大区别,坐北向南,黑瓦白墙,为三堂四横一围屋的结构,屋内是典型的围龙屋建筑,厅堂布局规整,横梁瓦角坚实,雕梁画栋精致,全屋有89个房间。虽历百年风雨,依然完好无缺。从后门走出里屋,才发现屋后花头背前左右各有一圆形水井,直径约60公分,与一般水井不同的是,它们没有井沿,水位常年较高,伸手可触,用水非常方便。一般围龙屋只有一口水井,都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禄岌民居群
福禄岌民居群(含含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是隐藏在城市中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由镇东楼等六座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组成。民居群中,以镇东楼为最,这座由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历时长、楼层多、造价高,在当时粤东地区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所以起名“镇东楼”,就连门匾都是时任广东省主席吴铁城所题写。镇东楼为六杠三进三层结构,在民国时期的梅州客家建筑中,楼层多以两层为主,而镇东楼突破这个界限,采用了三层结构。镇东楼最终以32万两白银的总造价完工,对比当时梅江桥花费12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境庐和荣禄第
“人境庐和荣禄第”,是黄遵宪纪念馆的部分建筑,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建于1884年,荣禄第建于1881年,均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卓越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建造。人境庐,是黄遵宪的书斋,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为900多平方米,屋名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门楣上“人境庐”三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是一座砖木结构园林式的建筑。内有厅堂、息亭、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卧虹榭、鱼池、假山和花圃等构成,它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荣禄第,是黄遵宪的故居。占地面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遵宪故居(人镜庐)
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名为“人境庐”,取意陶渊明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坐落在梅州市东3公里处的周溪畔,建于1884年春。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庐舍内筑有花圃、假山、鱼池、五步楼、十步阁、息亭、七字廊、无壁楼、卧虹榭和藏书阁等。曲径回栏,花木掩映,景致清雅。黄遵宪晚年蛰居人境庐,创作了大量诗歌,并自选和编订了《人境庐诗草》。1980年,当地政府对人境庐进行全面修复。1985年,纪念黄遵宪忌辰八十周年之际,梅州各界人士云集人境庐,为黄遵宪汉白玉像揭幕。该处现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乘1路或3路公交车到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阳林风眠故居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广东梅县,6岁学画,中学毕业赴法留学。1928年创立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前身),1991年逝世。林风眠故居,名曰敦裕居,位于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建筑面积现存约700平方米。前拥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势筑高台基。悬山式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平面布局为双轴线,其中主轴线为南北轴,前大门设于轴线北端,轴线南端右侧辟一小门作庭院后门。东西轴线西端设厅堂,厅堂后墙左右对称辟一小斗门与外侧横屋相通。大门门楣署:敦裕居。是林风眠之父二十世祖伯恩公亲书,黑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城东山状元桥畔,是广东名校——东山中学的前身。梅州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今梅州)知州王者辅任内所建,距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建筑占地1642平方米,建筑面积2655.5平方米。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共三重,两横栋屋组成。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东山书院为“三进二横”的建筑结构,其前吸周溪水之清新,后袭东山岌之灵秀,邻傍状元桥之重彩。乾隆年间,梅城境内共建有九间书院,城中有四,即培风书院、东山书院、崇实书院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千佛铁塔
五代梅州千佛铁塔位于梅州市东山区千佛塔寺内,铸于南汉大宝八年(965年),塔平面方形,原为七级仿楼阁式铁塔,高4.2米,置于修慧寺,寺毁后于民国初年移建于东山岭上,1994年迁至今址。塔毁后残存第二层塔身,经过多次补修,塔座与首层塔身平面同为不等边八角形,第二层至第七层塔身平面则为四角形,风格截然不同。每层各面饰有竹节角柱,柱头上饰有栌斗,塔檐平滑深出,未见瓦茸之例,微有曲线,转角处檐角起翘明显。首层塔檐饰仰莲瓣,其余则无。各层檐角上均置一蟾蜍作装饰。每层每面均铸有佛像,造像皆屈膝盘坐,脸部造型丰满圆润,服饰简朴,保存了唐代造像风格。塔身铸有佛像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东岩摩崖石刻
大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东岩寺(俗称大东岩)岩洞前端岩壁上。石刻“石釜灵响”4字,横书,字体笔划圆润,结构严谨,每字约0.30米见方,为宋代辅佐司马光实现元祐之治、累立殊勋的蓝奎青年时在此读书时凿刻。岩左有石,击之有声,人称石鼓。明代文人李以贞曾以《东岩石鼓》题诗:“顽石都堪作警人,唤回尘梦一场春,风波道路豺狼恶,合向名山老此身。”1987年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交通站旧址
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交通站旧址,位于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乔琳公祠。乔琳公祠,始建于明代末期,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三堂四横一附杠结构的客家围龙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0亩。该祠是梅州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东江纵队粤东游击党组织上传下达的秘密据点。该祠走出了以张荣娇为代表的革命青年,为梅县革命和解放事业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联辉楼
联辉楼,位于梅江区城北镇干光村洋坑36号。华侨李炳章于1925年建成。该楼在传统中又有其独创性,有近代西洋之风,对研究梅州客家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客家传统文化、华侨史具有重要意义。联辉楼坐东北向西南,由禾坪(含地下室)、堂屋、枕屋、横屋等组成,共108个房间。最特殊处是东北角建四方钟楼一座,号“摘星楼”,又曰“摘星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墓岌墓
大墓岌墓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郊。1955年发掘。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4.38米、宽1.74米、高0.86米,中间砌砖墙分为左右室,有棂窗相通,墓底人字形铺砖。墓室前端平砖砌祭台,用砖三横一竖砌封门。有黄、灰两色砖,正面印方格纹、叶形纹。随葬品有青釉碗、盘、杯、唾壶、盂和铁匕首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贤居(刘复之故居)
七贤居(刘复之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七贤居(刘复之故居)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依塔
罗依塔位于梅江区,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罗依塔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大经公墓
叶大经公墓位于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年代为宋,属于古墓葬。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叶大经公墓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角村资政第
三角村资政第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三角村资政第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槐岗村继善堂
槐岗村继善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槐岗村继善堂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考院前黄氏祖祠
南门考院前黄氏祖祠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办事处南门考院前13号,年代为淸,属于古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南门考院前黄氏祖祠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山大叶屋
马鞍山大叶屋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东升村围屋路48号,年代为明,属于古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马鞍山大叶屋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坜明乔琳公祠
坜明乔琳公祠位于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花门路,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坜明乔琳公祠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