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乳源县旅游
乳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云门寺
云门山大觉禅寺,简称云门寺,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城北6公里的慈云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云门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公元928年,南汉王刘龚赐额“光泰禅院”,后又改为“证真禅寺”。至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长敕封文偃禅师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并赐“文铢衣”一件,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故称“云门山大觉禅寺”。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庄严雅静。它的殿堂与国内大型寺院相仿,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乳源西京古道
西京古道(红云村仰止亭、猴子岭路段、梯云岭路段),也称宜乐古道,中心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是通过蔚岭的要道,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国道323线国道、京珠高速从旁边穿过。距离乳源县城约40公里。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是乳源县风景区中著名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古代中原和两湖江西到广州等岭南区域,是两条古道——翻越蔚岭的西京古道(关隘有蔚岭关等)和翻越大庾岭的梅关古道(而湘桂走廊有潇贺古道等)。“西京古道”也叫西京路,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西京古道”逢山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乳源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书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约1500平方米(一说1000平方米)。四进四合院布局,青砖木结构。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镌“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有三个院墀,其中之一为芸香院。因当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取名“观澜”。大桥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观澜”三间书院,每间书院约有三十名学生同时就读。观澜书院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观澜书院于2005年8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
五代乳源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门寺内。刻于五代十国南汉大宝七年(964年)。碑高2.6米、宽1.3米、厚0.22米,石灰石质。晕首浮雕双龙和一枚方形篆体印,书《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20字。碑文楷书阴刻,共3433字,记述云门祖师文偃禅师经历,南汉王敕赐其谥号和宜升寺誉等内容。陈守中撰文。清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辑录此碑全文。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云门寺南汉碑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寺遗址
双峰寺遗址——位于县城西双峰山麓,为北宋天平兴国(976—984)年间,由广悟禅师创建,敕赐“双峰山兴福寺”,其声誉仅次于云门寺,该寺经过北宋元二年(1087年)和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两次重建,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数度维修。至民国时期,双峰寺已是风雨飘摇,没有再维修过佛像,寺宇逐年倒塌,现已成为柑果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天锡墓
刘天锡墓位于乳源县侯公渡镇九仙寨下舂岭山顶,墓建于南宋,以石块垒筑。东北向,占地约200平方米。刘天锡,字梦征,号东齐,原藉江西清江人。南宋贬官韶州任司理,宋乾道三年(1167年)创建乳源县治于虞塘、兼摄县政四年。宋乾道七年韶州知府周舜元赠匾曰“开乳元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安杉古墓
盘安杉古墓——位于必背镇桂坑尾以北约4公里的大坪山上。墓为散石垒筑,高90厘米,宽2.2米,坐西向东。瑶族《家先单》记载,安杉原居湖南,几经迁徙,到此定居,距今20多代,约600年。近年来,东南亚和美国的许多瑶族后裔,确认盘安杉墓为其0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寺遗址
东华寺遗址——位于洛阳镇白竹管理区东坪小仰山,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一度僧徒众多,昔小释迦仰的禅宗道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七军伤病员养伤旧址
1931年2月1日,-、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七军经县境梅花圩,2日与敌军激战,将40多名伤员留在大桥镇铁头龙村,为了安全,当地群众将伤员转移到村东七公里的曲潭山坳隐蔽养伤。9月,除2名红军战士伤重不治、3名流落瑶山由瑶民掩护外,其余伤员伤愈后分三批绕道回到江西苏区。两名伤重牺牲的红军战士就埋葬在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夫村炮楼农军防御战旧址
炮楼又称水楼,建于民国初。1928年1月6日和15日,农民自卫军与-军队在乐夫村两度激战,炮楼屹立至今,留下累累弹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择桥山古墓群
侯公渡择桥山、中心岭、墟赴岭一带,有东汉至宋代(公元25—1279年)的300—400座古墓,以南朝为主,大部分墓葬在千年以上,均为砖砌墓室,并有大量的陪葬品,对研究南朝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古人葬俗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