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南江县旅游
南江县文物古迹介绍
米仓古道
米仓古道以翻越米仓山而得名。《辞源》记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南,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山作为南北屏障,米仓道为南北出入要塞,远古巴人在米仓山中开辟了多条道路,形成了一个道路网络,通称米仓道。米仓古道是中国最早的国道,其历史久远,在夏商时期便有记载,夏禹王会盟涂山,巴蜀往焉;殷高宗妇好伐巴方,曾设巴戌关于险阻;周武王灭殷伐纣王,巴师出征于牧野;秦惠王派司马错灭巴蜀;萧何月下追韩信于寒溪,汉王刘邦伐川北賨民平三秦王;曹操征汉中张鲁南下巴州;刘备驻军大坝牟阳城,张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仪蒋氏祠堂
凤仪蒋氏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为前殿、左右厢房、正殿三级台地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5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前殿所在一级台地以三级踏道与二级台地天井坝子相连。穿8米深的天井青石板坝子登7级踏道上三级台地所在的正殿。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凤仪蒋氏宗修修建于光绪23年(公元一八九八年》距今118年,该祠堂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凤仪乡永合村二社(蒋家梁),词堂背靠阳岭山,前向三汇雪山,左依永合村刘家场,右偎七家长滩河,由入川始祖蒋一亮之玄孙蒋明忠率本房蒋明喜、蒋正刚,蒋正常、蒋正伦等依前低后高地势修建,历时两年多建成,呈四合院布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大寨遗址
大寨遗址位于龙洞村社,长500米,高9米,最高处达12米,全用3—4吨重的方石块砌成,砌筑工艺精巧,上方有城墙一样的垛口,寨后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寨前只有一个寨门,寨上面积30亩,且修有水池四口,可供1000人饮用,解放初期,古柏参天,民间初年有庙宇,站在后寨远望,正直、旺苍山水尽收眼底。后寨右下方10米处,有一个人工开凿的岩洞,面积400平方米,战时可容1000人,且洞子中泉眼一个,可供50人全年饮用,上下洞中只能在峭壁上爬行,后寨左下方峭壁上有两个天然生成的岩洞,中间相通,当地人称之为牛鼻空。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和徐向前的带领下在川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溪岳氏家族墓
赤溪岳氏家族墓(南江县)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平岗乡张公塘村有一处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岳氏宗祠和古墓群。祠堂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古墓群墓园有墓葬30余座,牌坊、墓碑鳞次栉比,雕刻鬼斧神工。其中有岳飞第26代孙清皇太子(光绪)太师岳森之墓、岳飞第22代孙清代举人岳坤含之墓。祠堂和墓群保存均较为完好,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张公塘村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山上奇峰突兀、奇石遍地、古木林立、植被繁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村中百分之八十的村民皆为岳姓,地灵人杰,民风纯朴,岳姓历史文化传奇故事流传甚多,离奇精彩。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遍战役遗址
黄花遍战役遗址:在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于1933年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毙)。后红军又在甑子垭、红炮梁等地给沉重打击,现今黄花碥一带仍可见当年构筑的工事和战斗痕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甑子垭红军战斗遗址
甑子垭红军战斗遗址1933年腊月30日,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李先念所部,时任重机枪连连长洪学智带领重机枪连沿刀背梁到国军驻扎营地甑子垭碉堡下,调虎离山,诱使国军离开工事,展开追击,趁机占领了国军甑子垭碉堡营地,并尾追国军所部,逼至严家垭陡坡低洼处,对面150米处簸箕田梁上,红军设置机枪阵地,歼灭了国军所部一个营,当时老百姓收敛国军尸体,将其埋葬于严家垭处,取名叫“万人坑”。目前甑子垭战斗遗址碉堡尚存,依稀可以想象当时的激烈战斗情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罗氏古墓群
罗氏古墓群:在罗家沟坟园现有墓葬100余座,民国以前的古墓有20余座,其中大型精美墓葬有6座,最高的一座罗显墓长约5米有余,高约4米,花鸟塑像雕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雕刻工艺上乘,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余的几座古墓雕工也相当精细,石材考究,大多采用大理石石材,这在当时已相当难得,其中两座古墓有较为宽敞的拜祭台和能避风遮雨的“坟罩子“,可惜在破四旧时被毁。现今罗家沟坟园古柏森森,有29棵胸径0.8-1米的古柏完好保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观遗址
红岩观:故址在红岩观小学,离兴马3公里。传说此庙,原先准备建在庙梁上,在立庙的前一夜,正梁落在红岩下的荆棘蓬上,只好把上面的建庙材料也同样放到下面重整庙基,建成一座四水归堂的庙宇。因为位于红岩下,所以,取名“红岩观”。庙周翠柏丛生,不入林不能见庙。庙内塑有各种神像,钟鼓皆有,住有黄仙姑,黄死后,却是空庙。1952年,土地改革后,神像被毁,作为学校。1967年,学校扩建时,将庙全部拆去,一切全废,仅存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吴氏宗祠座落于油榨坪村,2012.9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是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经过三次重建,至今保存完好,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纵长60米、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主体呈四合院布局,前高桅杆一对、石狮两对。其建筑形制充分展现了川北祠堂建筑的共性特点。吴氏宗祠建于大明时期,位于旺苍县普济区天台乡板岭寺,因大山笼罩,人烟稀少,森林密布,照顾不周,时运升迁,历史变迁未曾保留后土。于大清光绪壬子迁于油榨坪,至此祠成,立牌谱告峻。1、选址:早在大明进期被勘为“天生油榨(石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故址在兴马街中段,建修于明末清初。因庙内塑有“关羽”神像,因此得名。庙前是八步石梯,下为一坝,名叫“庙坝坝”,坝右是魁星楼,坝左是街的大道,坝前是戏楼。1952年,土地改革后,魁星楼分给村民为住房,魁星神像被毁,楼子被拆。1952年,庙中神像被毁,作为收粮地点,后又卖与居民作住房。1984年12月,全被拆掉,只存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花郡遗址
清花郡遗址:唐朝年间,曾在凤仪乡清花村罗家坝设郡,后郡府毁于南宋。当地一直流传当时郡官留话:“谁能恢复清花县,十八缸金银就会现”。桑树坝:现为凤仪乡政府坐落地,七、八十年代,占地400多亩的地方,全部种植桑树,因坝平面宽,桑树多而得名,现在为全新的集镇风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门
红四门“红四门”及其城墙位于南江县南江镇。“红四门”地处县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学等单位的东出要道,是一座昼夜开放的天然展厅。1991年4月,“红四门”及城墙被四川省人民0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南江城墙东门入城,解放了县城并建立了县苏维埃0,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应县苏维埃0的邀请,亲笔题写了“红四门”三字,由錾字队将“迎晖门”门额换刻成红四门作为红军解放南江的永久纪念,红军各政治部先后在门洞内外錾刻宣传标语15条。红四门居城东要道,过往行人日以万计,是一处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保护范围:城墙外延20米。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神庙
天神庙。天神庙在下坝村中央,为纪念上天神力造就下营坝村,先民建于古代,庙内供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等,香火极旺。曾有英国、法国传教士在庙后修筑教堂,也就是现在王家院子处,天神庙有庙竺管理,还建有水塘灭火消防。外国传教士房屋建有长方形水池,院墙下半截是青石板,上半截是洋石灰粉刷,尉为壮观,每个门方都有对联,那时笔者与王家王成绪上中学去与他同路,看见有个门方上刻有对联:“养成正气还天地,学就完人对祖宗”字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雄庙
独雄庙:位于鱼脊垭(玉凤垭)街道,始建于唐朝,南宋时期时大规模扩建,诸神俱全,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后经当地百姓捐资恢复,仅恢复了庙宇主体,目前庙宇供奉、玉帝、观音、四大天王、土地、财神、独雄菩萨等少数尊神。独雄菩萨原供奉地,在鱼脊村凉水井处,一次山洪暴发,石像被冲入泥土里,当地百姓詹宗奇在梦中,受独雄菩萨托梦,说:“你救我一时,我救你一世”。此人醒来,将石像挖出并背至现在的独雄庙,当然此人家中自然是鸿运连连。庙中菩萨个个灵验,长年香火不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蛟寺
二蛟寺寺庙位于李家营村,毗邻伏龙山,寺外有三棵并列石笋,被称为镇龙鞭,又名“三炷香”。伏龙山下的山石状似龙头,相传东海龙王敖广和七须龙王兴风作浪,违反天规,被玉帝用镇龙鞭镇压在此,故称二蛟寺。后来寺庙挂匾,称“复兴寺”,寓意恢复兴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娥寺
石娥寺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当地乡绅徐士杰任职兰州府尹,提议捐资修建。召来百余匠师,千多杂役,历时三年建成。寺庙以现存古庙为中心,东西南北建陪殿,四方石道连接,间以凉亭曲栏。后遭遇文革洗劫,东西南北的陪殿已荡然无存,只存正殿。后经修缮,寺庙面积近200平方米,寺前铺设680余步石阶。正殿三间,厢房左右各一间。正殿供夫子、老君、佛祖及刘备、关羽像,左侧供观音圣母,高坐蓬台,普度众生。右侧供神像若干,香火旺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县红军石刻标语
1.红四门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保护范围:红四门门洞口顺门洞方向各外延10米,门洞口两侧顺城墙各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2.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南江县)保护范围:禹王宫山门正壁墙基内外、左右各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3.杨河林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石刻岩体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4.柏王碥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5.熊氏祠堂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氏宗祠
龙氏宗祠:该祠在大清道光年间开始筹建,宅基定在石寨子前,坐东向西,宅基占地面积51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65平方米,从奠基烧砖瓦、陶瓷文物、备木料、施工建修经过三个阶段,历时三十余年,几经会首、前赴后继、终将祠堂建成,祠堂前为八卦吊顶的乐楼,后为五岳朝天的正殿,两边为厢房,中有天井院坝,张氏宗祠四个大字嵌在前大门正上方的万岁牌中,大门两侧垟上有石窗户,窗户上雕刻“张、寿”二字。祠内为正殿神龛,供奉历代宗友祖考,祭祀碑、复起会碑、建祠碑竖立两旁,阶沿上方有金字匾额数道,其中有皇恩宠赐巴图宵大人张碧禄的“武魁”匾额悬挂上方,前庭为乐楼,南北两侧为厢房,乐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回龙寺故址
回龙寺:故址在今唐家坪小学,离兴马街2公里,仅次于赶场的夏院寺,为明江河流域的第二大敲定。庙后耸立佛爷包,右依寨包山梁,寨包左右各有一石笋,高插入云,远观很像龙的角。寨包上绿树成荫,似龙胡须;汪家坝层层梯田似龙鳞;竹林湾的黑包包,似龙尾。寨梁山势向后,犹如龙在回头。因此,定名“回龙寺”。传说,寺初建于明末,先只有一小庙,后穿柏树建修治平寺,在立庙的前一夜,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第二天早上发现正梁丢失,四处寻找不着,发现雪地上有二尺余长的足迹,跟踪到小庙,发现正梁放在面前的荒坪上,众人皆感,以为是神找到吉地。于是将治平寺的建房材料,搬到正梁停放处,将小庙扩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铜铃寺
铜铃寺位于南江城东南三公里的碾盘乡石光村四社园包梁山腰,由城南倒向店上行两个多小时可到。相传此寺初建于唐朝天宝十四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当年当地的百姓要修一个庙子,准备好了材料,要开工的头天晚上,这些材料突然飞到了几里外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地方所以就叫飞仙观,当庙子要修好了的时候正殿的铜铃突然大响,后改名铜铃寺。铜铃寺碑文寺内存有唐宋石雕佛像四十八尊,中有儒、佛、道三家创始人,是县城周围公有的珍贵文物,年曾被盗,后找回。铜铃寺壁画登山有山,峰峦层叠拥公山;要水有水,有不溢不涸的山泉井;观景有景,寺临绝壁背靠山,松柏青杠林参天。春花夏瀑看不够,秋蝉冬雪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