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大雁塔南广场东北侧,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紧邻现在的大慈恩寺。这是一个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整个园区内的造像、雕塑、植被都体现了禅意境界,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公园隐逸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使得整个园林闹中取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有一股宁静之气。园内有高宗建寺、玄奘建塔、鉴真东渡、大佛像、牡丹园等景点。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慈恩东路(南门)类型:城市公园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业寺遗址
感业寺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六村堡村内,汉代北宫遗址夯土台基上。现存包青砖夯土台基一座,夯土台基平面呈倒“凸”字形,东西长40,南北宽20,高4米,夯层厚约10厘米。南墙上包砌青砖,并镶嵌石碑三通,现仅存右侧”重修三台庵碑”,其他两石碑均已损毁。该双层夯土台基处原在六村堡小学院内,四周有围栏。南墙两侧均有包青砖券顶窑洞。南墙突出部分的西面有砖砌台阶通往台基上方。台基上方现为耕地。感业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的形制及发展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2001年2月感业寺遗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丈八寺遗址
北丈八寺遗址位于户县天桥乡丈八寺村北堡一带,与丈南遗址一脉相连,东有涝河流过。上限为周代,下限在汉代,以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据1957年、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调查,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米,文化层厚2.1米。从遗迹看,东为先民居住区,西为墓葬区。在南北3号路面靠村附近发现有大量的灰坑、墓穴。出土有兽骨、鹿角、铜钱及壶、罐,还有红、灰色夹砂陶片和云纹瓦当等。1981年在村南发现合葬20具人骨骼的殉人坑,坑北发现有汉代空心砖。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守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古遗址户县渭丰乡真守村南堡东北、西南侧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户县渭丰乡真守村南的断崖上,北为鄘坞岭,东南有涝河故道流过。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70米,是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为主的遗址。1957年、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调查,发掘高、宽均2米的灰坑二处。1980年发掘大灰坑二处、房基地面和制陶窑址各一处,遗物有石斧、骨笄、彩陶盆、彩陶壶及鹿角、蚌壳、兽骨等;之后又出土尖底瓶、素面钵、彩陶钵、平底瓶等完整的珍贵文物。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东渭桥遗址
唐东渭桥遗址位于耿镇白家嘴村西南300米,今渭河南2.6公里处。面积约2万平方米。木柱梁桥、南北走向,全长548.8米,宽11米。揭露出楔人原渭河河床的木桩22排418根、石分水金刚墙4座。桥南端石铺道路残长约160米,残宽12~20米,出土铁钉、铁板、铁栓板及“开元通宝”钱币、铜佛像等,共100多件。1967件,曾出土开元九年(721)“东渭桥记”残碑一通,文载京兆尹率高陵、三原等10余县官民合修东渭桥缘起、经起。1981年发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
于右任故居坐落于西安书院门52号(原20号、30号)。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于右任二弟于孝先(字佰行)购入做全家住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故居面宽三间,进深八十米,占地面积八百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由门房、花园、厅房、厢房、上房、后院组成,属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52号乘车线路:西安市内可乘6、12、16、23、26、29、31、35、36、40、46、213等路公交在南门站下。走路到书院门,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位于书院门52号。类型:名人故居纪念馆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夏季9:30-12:00,13: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峪遗址
西峪遗址位于周至县西南,属于秦汉时代宫殿建筑遗址。该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暴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3处,夯土密实,夯层厚约10厘米左右。在宫殿建筑遗址的范围内,收集和发现的文物标本主要有汉代的瓦当、筒瓦、五角水道、圆形水道、方砖等文物。在遗址的西南方向,还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块和较厚的瓦片堆积层。西峪遗址的夯土建筑基址以及大量出土物对于研究汉代建筑形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3年9月24日,西峪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庆寺华塔
宝庆寺华塔位于南门内书院门街西端路北。寺初建于隋仁寿年间(公元601~604年)。传说唐文宗时将其所食显观音形象的蛤蜊送此供养,并以五色砖建塔,故此寺唐时又称“花塔寺”。寺址原在当时的安仁坊,可能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韩建缩建长安城时,迁建今址。今址仅存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所建砖塔一座。此塔为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平面呈六边形,底层边长2.7米、通高23米。塔身以青砖砌成。第一、二层叠涩出檐后又叠涩内收,檐下砖砌斗拱,一层檐下还有龙、凤等吉祥物装饰。第三至七层塔檐由菱角牙子及数排平砖叠涩构成。第二、四层各面均有拱形小龛,二层各龛镶有武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有名的儒学大师。据说他从小就接触儒家经典,可谓饱读圣贤诗书,成了远近闻名的经学大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中国文化思想上产生了极大影响。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地址:西安市碑林区下马陵街东北侧(近碑林)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建筑群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建筑群位于西安市碑林区西安交大校园内,建于1952年,1959年建成,建筑师为郑贤荣、华冠球等。主楼群包括中心楼、东一楼、东二楼、西二楼及老图书馆等,呈中轴对称的围合式布局,建筑以三、四层为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3306平方米。主楼群采用青砖墙体,机制红瓦坡屋顶,平面形状有“凹”字形、“E”字形、曲尺形、长方形等几种。建筑群为前苏联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筑风格、中苏文化交流等有重要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进夫妇墓
进夫妇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事处(尤家庄村)文景路北段文景公园东南部,南邻王子饭店,北邻凤城三路,东邻文景路,西为王前村。刘进夫妇墓为汉宣帝刘询生父和王夫人的合葬墓。墓冢为夯筑封土,保存基本完整,呈覆斗状,底径长25米,残高约8米,封土表面种植大量灌木,植被良好。墓域周围曾散布残砖、瓦片。现墓葬周围专门建公园对其进行保护。刘进夫妇墓是西安市区内等级较高的西汉墓葬,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墓葬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1年2月刘进夫妇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堆村遗址
黄堆村遗址位于户县草堂镇北堡,东南距宋村二公里,沧浪河流经西侧。包含了仰韶文化和东周、秦、汉、新莽时期的文化遗存,以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据1957年、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调查,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50米,文化层厚2.5米。出土有石质的斧、刀、镰、凿、锛、笄等,以石斧为最多;陶质的豆、鼎、鬲、仓、釜及扁身陶壶、彩陶壶、彩陶坛;铜质的弩机、镜、鼎、簪壶、秦半两、汉五铢、新莽铲币等;出土的还有玉璧。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华严寺塔
中国佛教华严宗佛塔。建于陕西长安县韦曲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刻《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即澄观)塔,六角五层,高约7米,塔上镶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江池遗址公园观光小火车
曲江池遗址公园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总设计。占地471亩,在原曲江池基础上2008年7月1日建成,曲江池水面仅南北纵长就达1088米,东西宽窄不等,最宽处达552米,分上池和下池两部分。园内的观光小火车可以让人轻松悠闲的游玩整个曲江池公园,还有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景点。观光小火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可以将途中的景色轻松游览,走累的了时观光小火车更是您休息代步的选择哦。地址: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内开放时间:9:00-22:00门票信息:门市价:30.0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家义和遗址
义和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樊家村义和组东,遗址南至石川河二级台地上,北至西韩线。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义和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樊家村义和组东,石川河北二级台地上,沿石川河断面上可见大量陶片、大多数为红色、褐色;灰色很少,同时可见文化层,不同程度的有厚1-3米深的许多灰坑,并夹杂有各类花纹的陶片、陶罐片及动物遗骨等物,对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具有一定价值。2001年2月义和遗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左冯翊城遗址
汉左冯翊城遗址左冯翊城,原为西汉武帝无鼎四年(公元前113)建置的佐助左内史并掌军事的左辅都尉府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左内史为左冯翊后,随之改为佐助左冯翊的最高官署城,是所谓三辅都尉之一。东汉光武东都后,左冯翊出治本县,与之同驻一城。曹魏初年,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所迁到临晋。左冯翊(左辅都尉)城历时300多年。遗址位于县城西南1.85公里的鹿苑镇大古城时,地表层内存有墙基、零星瓦片、陶片及五角地下水管等汉代遗物。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鹿苑县城遗址
唐鹿苑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乡西营村南塬上。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建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并入高陵。该遗址东西长1公里,因被渭水冲刷,现南北宽只有0.25公里。东、西、北三面墙基残存,为窝夯土筑。遗址中有大量唐、宋时代的瓦片、瓷片、砖块等。还有战国时代的陶片。相传周郝王曾在此筑寨屯兵,故有郝王寨之称。又传鹿台将军佐轩辕破蚩尤于此,故有鹿台营之名。元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思齐又在此筑城戍守,故又称鹿台城或鹿台戍。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交大汉壁画墓
西安交大汉壁画墓位于今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所在范围内,面积约数万平方米。50~80年代陆续暴露汉、唐墓葬、车马坑10余座。汉墓多为砖室墓和土坑墓,出土陶盒、鼎、盆、釜、灶及釉陶熏炉、奁,五铢钱、铁剪、玉饰品等;唐墓多为土洞墓,出土铜熏炉、熏盒,黑釉瓷瓶及墓志等。另于1987年发掘西汉天象壁画墓1座。该墓葬群的发现为研究西安地区的汉唐时期墓葬形制提供实物资料。2001年2月西安交大汉壁画墓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段遗址
西段遗址位于临潼县零口乡西段村,地处渭河南的二级阶地上,东为零河,西为戏河。遗址面积达6万平方米,是关中东部发现的一处较大规模的西周遗址。1975年发现一座西周前期的竖穴土坑墓;1976年发现著名的利簋铜器窖藏。利簋铜器窖藏共出土铜器60件和铜管状络饰91件,其中利簋的铭文涉及武王征商的重要史料,为西周铜器断代研究提供了依据。此外,较重要的还有王盂、晕车父壶、陈侯簋等,约为西周晚期物品。1992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史桥
太史桥位于户县县城西郊甘亭镇西街村涝河上。桥为花岗石条砌筑,东西走向,十孔拱桥,长75米,桥面宽7.5米。桥建于明嘉靖初年,由邑人王九思倡导主持修建。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雩县(今陕西户县)人。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曾任吏部郎中。每当夏秋之季,涝河河水泛滥成灾,王九思倡议筹划资金,费时两年建成此桥。后人为纪念他,遂将桥称为太史桥,并在桥的西端修庙、立碑以资纪念。1992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