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281、藕香桥
藕香桥石拱桥,长29.1米,宽4.8米,矢高4.8米,建筑面积139.68平方米。原名法海桥,明嘉靖四年(1525),扬州卫指挥火晟重建。清乾隆以前为画舫到达平山堂的必经之地。1963年,桥石栏杆改为水泥预制,上饰莲花图案,重修石级,湖道遍植荷花,改名“藕香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2、洒金桥
洒金桥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东西长21.2米,宽13米,矢高5.2米,桥净跨7.3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桥底座基础为青石质,在近外侧有石槽,最初可能有水关设置,重修后废弃水关,成为进出城门瓮城的桥梁通道。从拱券上的铭文砖“咸丰二年二月六日修”来看,清代中晚期对其进行了大修。2005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3、牛背井
牛背井清代,井栏青石质,腰鼓形,高38厘米,内口径43厘米,外口径60厘米,腹径(外)70厘米,上雕孤形线纹,有锁洞,口部绳槽较多。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约5米,井台为水泥地,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存较好,为周边居民生活用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4、钞关西后街10号民居
钞关西后街10号民居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均为硬山顶,建有三阶马头墙,建筑面积490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面阔四间,进深五檩,八字磨砖大门,迎门有福祠一座;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有廊带卷棚,天井两侧厢房;第三进面阔六间,进深七檩,前有廊带卷棚,中为天井,两侧厢房,东套间和西套间前均为花园。已修缮,整体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5、许幸之故居
许幸之故居位于板井巷38号、4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许幸之(1904--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先后创作《巨手》、《失业者》、《工人之家》、《无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优秀作品,创作了《伟人在沉思中》,为国务院办公室征集、永久陈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归来》。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插曲《铁蹄下的儿女》(许幸之词、聂耳曲)风靡全国,影响颇大。1991年病逝于北京。故居,东西两条轴线,住宅前后各四进。东轴,原门厅已毁,进门为一庭院,过庭院为对合式三间二厢,进深七檩的大厅,三、四进结构基本与第二进相同。西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6、彩衣街杨氏住宅
杨氏住宅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彩衣街30号。原为晚清广东盐运使杨紫木住宅大门。南向,水磨砖砌。门楼上雕有回纹图案,正中有海棠形镂空人物故事砖雕,两边墙垛上部有镂雕花球(东边一球已损)。门枕毁于1966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7、大芝麻巷民居群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36号为中心,东侧为34号之一,西侧为36号之一,坐北朝南。18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36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四进为三间两厢住宅,中以天井相连。34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书房三间,东侧为厢房(龙梢)。第二、三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36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为三间客房,第二、三进为三间一厢式住宅。3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8、湾子街210号民居
湾子街210号民居位于湾子街210号,清末民初建筑。坐东朝西,由东西两进楼房、一进平房组成。东为平房,三间两厢。西为四合院式串楼,串楼上下两层,有一门厅通湾子街。该建筑平面布局随街道地势而建,充分利用空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9、景氏住宅
景氏住宅位于新胜街28号,景吉泰茶庄老板景鉴澄住宅,清代晚期建筑。景鉴澄在扬州开店,为人活络,常向一些茶楼、浴室、戏馆的店主宣传推销自己茶叶的价廉与物美。后因生意越做越大,先后买下了新胜街好几处房屋。后由于市面萧条,营业萎缩。1956年,景吉泰参加公私合营,与其他几家同业改组为“绿扬春”,门面设在教场街。景氏住宅临街为一小门厅,进门一小天井,向西为前后三进三间两厢式住宅,住宅六间天井相连。院东部原有客厅,现已改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0、达士巷民居群
达士巷民居群达士巷20号民居现存砖雕门楼一座,住宅已改建。达士巷22号,前为砖雕门楼,后为五进住宅。第一进为三开间门厅,门厅北为一天井与第二进三间两厢住宅相连,第三进为三间两厢住宅,第四、第五进为对合式三间两厢住宅。该建筑群总计五进,除门厅三间改造为住房,其余建筑结构均保存较好。天井相连,麻石铺地未改变,木槅扇、门窗基本保留。为清末民国初典型民居。达士巷22号,前为砖雕门楼,全为四进住宅。进门第一进为三间门厅,中间一天井与第二进三间两厢住宅相连。第三、四进为对合式三间两厢住宅。天井为青石铺地,堂屋间青砖基本保留。木槅扇、门窗基本保留。该建筑为清末民国初典型民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1、汉庐
汉庐位于石牌楼7号,原为清盐商许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间金石书画家吴熙载、现代扬州书法家陈含光及牙雕家黄汉侯先后在这里居住。汉庐占地面积-.23平方米,房屋31间5厢,建筑面积8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为东西两路,南北向前后各三进。大门在西路北向,连门堂一排三间,青石板庭院中有福祠。左折磨砖对缝二门,对开实拼,门旁列石鼓一对。门上砖雕雀替,其上匾墙嵌磨砖斜角景,屋檐下砌磨砖三飞式。其旁檐口下为磨砖抛方。二门南侧有门通火巷,火巷巷道青石板铺墁,条砖勾缝墙面。东路,民国19年(1930)陈含光租赁使用。入西二门,门廊前小天井青石板铺墁,朝北客座一间,朝南书舍一间,为陈含光画室。木雕灯笼景式和合窗桶扇上下分三档,中嵌玻璃,下置木裙板,对开木雕桶扇玻璃门,至今依然尚存,虽已陈旧,不失古朴典雅。天井东第一进与第二进对合七架梁六间房屋,两侧置厢廊,青石板天井、槅扇、窗桶、木隔板、木板地、方砖地面装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2、花园巷17、19号毕园
花园巷17、19号毕园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花园已毁,现存花园南北建筑各一组,建筑面积345.22平方米。南部一组前后两进,前进为披房两间,北进为上下二层楼房,面阔两间、进深五檩,楼上有内廊,外置栏杆,楼板檐贴磨砖裙边,楼上下槅扇完整。东西两侧为高大的围墙,西侧开有小门通花园,园内有古井一口。花园北部为大厅,面阔三间,杉木梁架,用料硕大,前置柏木卷棚。厅前天井,青砖铺设“卍”纹与鹅卵石组合花纹图案,天井南侧台基上嵌“珊瑚轩”的石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3、浸会医院旧址
浸会医院旧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美国西差会派美籍伊文思医师来扬行医布道,创立浸会医院。民国2年伊文思回国,由安德生医师来扬主持医院工作,次年安德生回国,邰大医师来扬接管医院工作。民国10年,在今南通西路兴工建筑新医院,建有门诊楼及病房楼一幢以及西教士(医师)宿舍楼、护士楼、职工宿舍楼。民国11年在院内创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北伐战争时期,被迫停办。民国25年,西差会派遣穆夏医师来扬恢复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医院曾临时辟为难民收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了扬州浸会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差会派遣施坦士牧师会同扬州卸甲桥浸会堂王家庆牧师代表教会收回医院。民国35年夏,恢复医院工作。1951年7月26日浸会医院由扬州市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扬州市工人医院,并迁至原美汉中学。浸会医院原址由扬州市人民医院接收使用,后改为苏北人民医院至今。现门诊楼已拆除,原有建筑尚存三幢二层西式楼,分别为院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4、石牌楼李氏住宅
李氏住宅位于石牌楼14、16号,房主为清代李清波。大门面东,砖雕水磨门楼。住宅坐北朝南,分南北两部分。北侧,进门为一庭院,西有东向二道门。进门又为庭院,三面回廊,正厅三间。厅后为二层楼屋,面阔六间。南侧,大门面东,门厅已改造成住宅。进门,西有东向二道门,住宅前后三进。第一、二进为明三暗四对合式住宅,天井西有客厅一间;第三进为三间两厢住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5、刘氏盐商住宅
刘氏盐商住宅位于绞肉巷1号,为民国年间盐商刘春田所建。该建筑大门北向,门楼已毁,大门对面有砖砌照壁。进门,为一庭院,庭院南部为东西两组住宅,均前后三进。第一进均为平房,分别为门厅和偏厅;第二、三进为两层串楼式住宅。建筑高大轩敞,砖雕、房檐砖细,作工讲究。于1940年,售于粮商庞春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6、基督教礼拜堂
基督教礼拜堂位于萃园路2号,1923年由美籍传教士毕尔士创建。旧称贤良街礼拜堂,属基督教浸礼会教派。砖木结构,十字形屋顶,鱼鳞瓦屋面,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是一座集主日学与大礼拜聚会融为一体的教堂。礼拜堂中间是基督教徒做礼拜用的无柱敞厅(即礼堂)。两侧是供主日圣经学校作教室用的20余间房,各有活动隔间。拉开隔间连通礼堂,共可容纳千余人,原先有座位1008台,供主日崇拜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宗教活动时唱赞美诗用。唱诗台上方有穹形墙柱,柱上镌刻有“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金字,讲台后建二层平顶楼房,为牧师住所、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整座教堂保存完好,1981年批准为开放教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7、明庐
明庐位于广陵路122号,为扬州民国时期匏庐、汉庐、怡庐、明庐“四庐”之一。宅主姜氏,民国初营造社主人,购广陵路122号旧居,并将其改建,称“明庐”。前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后为花园。南围墙门额题“明庐”两字,内有厅房一座,明三暗四,西首厢房内保留园形罩隔。厅后为一小庭院,旧为厨房,现已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8、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86-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5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了大批小说、诗文、散文,著有《曹子建及其诗》、《古诗论》《郑板桥故事》、《柳敬亭评传》、《为法小品集》、《谈文人》、《中国文人故事选》、《绝句论》、《律诗论》、《国语学习法》等。82号,建于明国时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9、胡氏住宅
胡氏住宅位于东关街306号、312号,为民国年间银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民国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东关街306号的胡仲涵住宅原为小八字磨砖对缝门楼,旁置汉白玉石鼓一对,门扇厚实,铁皮包镶,钉饰花纹“五福盘寿”。大门下置一尺余高门坎,门楼东连门房一间。南墙面每块砖面皆经过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墙面显得相当光滑细腻,这在扬州其他老房子中很少见到。墙面上原有福祠,后毁,残迹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此为扬州大富人家住宅传统布局形式之一。仪门今完整,人仪门照厅三间,面南正厅三楹,柏木构架,两旁置厢廊。正厅后原有屏门。越过正厅,穿过腰门人后进,迎面住宅为明三暗五格局。东厢置耳门通火巷,正房堂屋和前厅堂地面为方砖铺地,卧室为架空木地板。西套房西板壁还暗连两间暗房,一般人是很难发现的,暗房西壁原有暗门通联东关街312号后进住宅东房间。暗房北墙还有一暗门,通北端东西向窄巷。东套房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谢馥春旧址
谢馥春旧址清代,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13平方米。西部有两路住宅,分别为前后三进房屋与小四合院;东部有花厅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硬山顶。清道光年间谢宏业开设,生产香粉、头油、棒香、香件,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一带,尤以香件而闻名,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博会银质奖章。1956年公私合营,谢馥春香粉铺改名为谢馥春香粉厂;1966年易名为谢馥春日用化工厂至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