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威远县旅游
威远县文物古迹介绍
威远煤矿小火车·黄泥段窄轨铁路
威远煤矿小火车·黄泥段窄轨铁路,被誉为“蒸汽时代的工业景观”、“深山里的活化石”。四川省威远县黄荆沟镇出产优质煤炭。1910年,英国人带着煤矿开采技术来到黄荆沟,拉开深山小镇煤矿开采的序幕。1958年,原威远煤矿历时两年,建成全长7.2公里的窄轨铁路。1961年,该矿先后从石家庄动力机械购进10余台小型蒸汽机车,开始了深山开通小火车的历程。威远小火车,每个车皮载重8吨,与之配套的铁轨轨距76厘米,时速仅15公里。据相关资料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威煤最鼎盛时期,黄荆沟火车站曾有过10列小火车,每列小火车上挂有20多个货车车皮、5节客车厢和4节平板杂货车,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村石油会战旧址
民国初年,威远新场一带的“地火”现象引起地质专家的极大兴趣,开始在曹家坝、新场、卡房店一带勘探。1940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队到曹家坝火井坡钻探,这是首次使用现代技术在威远县境内为找“地火”开钻的第一口井(威1井)。在二叠系阳新统地层中发现微量天然气和卤水。建国后,国家加快了找油找气的步伐。1956年,在威1井南偏东18.56米处钻威基井。后不断勘察深钻,发现有气藏和油气结构。1964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派地质队到威远复钻威基井,出现漏气、井喷,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震旦系获得工业气流,也是国内首次在最古老的地质结构层发现气藏。后又在二叠系阳新统发现新的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老君山
老君山位于镇西镇境内,由大、小老君山、寨子岩、河口水库等组成,距县城22公里,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奇丽险峻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大老君山自隋威远建县以来就是威远与荣县的界山,为西周时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又名荣德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从唐宋以来就已成为道家的-之地和风景名胜之地,清乾隆《威远县志》称为“老君丹灶”,是威远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丽,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华山之险。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时须手脚并用方可。山西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尔岩摩崖造像
佛尔岩大佛位于威远东联镇境内弥陀寺内,为晚唐摩崖造像,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像高11.82米,连基座通高13.42米,倚北面南站立于莲台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裸肘,右手长垂,左手托莲花于前胸,面容方正丰硕,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庄严古朴。据说佛尔岩大佛、荣县大佛、乐山大佛在同一海拔高度上,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佛教徒的有意为之,便无定论了。虽然乐山大佛、荣县大佛更高大,但它们都是坐佛。佛尔岩大佛是立佛,系省内最大的接引佛——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按佛教的说法,它代表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大佛背靠岩石,左右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涤痴烈士墓
张涤痴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张涤痴(1885--1930),又名张渺,威远县永民乡人。毕业于四川陆军测绘学校,参加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组织安排回到威远,在县内以周绍基、傅品三两家为联络点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建立起农协会、青年益民社、妇联会、店员工会、船员工会等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1928年经省委批准,成立中共威远县委,张涤痴任第一任县委书记,领导人民开展抗租抗捐斗争。1929年2月,二十四军军部派员来威远坐镇收款,以“抗交军粮”罪名逮捕张涤痴,激起群愤。各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品三烈士墓
傅品三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庆卫镇跳石河村。傅品三(1900--1930)又名傅品章,威远同胜乡人,1927年加入农民协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镇西区委及农协会负责人,领导发动农户加入农协会,打行罢市,惩罚奸商,反对加租加佃,抗交苛捐杂税。1929年被国民党政府镇西区联防队逮捕,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1930年,威远地下党组织和农协会决定在元宵节晚上营救,不幸密泄,2月13日,傅品三被国民党提前枪杀在县城北门外,年仅30岁。后人为纪念傅品三烈士,修建其墓。傅品三烈士墓,坐北朝南,冢为石砌梯形,前底3.9米,高4.4米,三开仿木庑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山赵熙题诗石刻
老君山自威远建县以来就是威远与荣县的界山,为西周时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又名荣德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从唐宋以来就已成为道家的-之地和风景名胜之地,清乾隆《威远县志》称为老君丹灶,是威远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丽,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华山之险。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时须手脚并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则题诗、四龛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则题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龛造像在四川极为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世文故居
罗世文故居位于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罗家湾。整个罗家大院占地约1万平方米,原为罗氏宗祠,又名“六一堂”,是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一任书记,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同志的故居。该故居坐西南向东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正堂:穿逗式梁架,4穿用9柱,面阔3间15.8米,进深1间,8.8米,通高8米,已经垮塌;素面台基1.2米高,垂带式踏道6级。前堂:穿逗式梁架,3穿用5柱,面阔3间14.9米,进深1间6米,素面台基0.2米高。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驭垓烈士墓塔
胡驭垓烈士墓塔位于威远县严陵镇东1公里处的东堡山上,墓塔座东北向西南,塔基呈正方形,左右两边有垂带式踏道8级,两级塔身为正四边形,与塔基形成逐级上收。塔顶为窮窿形三连珠攒尖顶。墓为石室塔形夫妻合葬墓,高6米,全部用条石砌成。第一层塔身四面嵌碑文,记烈士传略等内容。第二层塔身正面楷书“胡驭垓烈士墓塔”七字。墓塔四周围以石栏,墓园总占地353.21平方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石栏杆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白塔
威远白塔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城东、威远河左岸边的文笔山上。威远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为七级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见的威远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县董淳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主持原塔基上重建的五级塔,塔高16米,底座围长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体由特制砖砌成,塔室内有螺旋式梯级,可登顶层俯瞰县城全貌,第一级塔门匾额“云路初骞”由知县董公题写。威远白塔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宁寺
静宁寺为川南最大儒、释、道寺庙,位于威远向义镇境内,距威远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静宁寺始建于清代,清光绪年间复建。庙内建筑物富于明、清风格,在建筑结构上既保持了中国古庙宇的对称性和古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了西方园林式建筑特色,堪称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博物馆。该寺庙设有儒、释、道三大教派,在全川乃至西南地区均属罕见。静宁寺还是川南慈善总会所在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唯一的一所国立中学——东北中山中学和张学良将军的东北中学两所学校迁址于此办学校八年之久,为祖国和海外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还健在的有两千余人,其中有不少为海内外知名人士。据《开征汇览》记载:“静宁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绍南墓
位于威远县新场镇万象村2社(板桥),西北距新场镇2000米,坐东向西,冢为椭圆形,直径3.63米,高1.5米,冢前部为石基础,有长方形墓碑嵌入石基础内,碑高1.5米,宽0.9米,厚0.15米,题记年代“民国五年”。为纪念四川保路运动及烈士杨绍南而修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古城墙
威远城墙,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境内。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城墙。清乾隆三十三年(1771年),城墙再次重筑。1940年代至1950年代,城墙大部拆除。威远城墙现存840余米墙段以及北门、东门。2012年8月,威远城墙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城墙向东、向北外延1.5米,向南、向西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县友谊渡槽群
威远县友谊渡槽群年代:1970年2019年,威远县友谊渡槽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穹窿古寨群
四川盆地中偏南,威远、荣县、仁寿、资中、井研交界之处,有一处面积约900平方公里的穹隆地貌——荣威穹隆。一位地理专家曾形容此处地貌“如鬼斧神工所为:方山突兀,边垂壁绝,顶平地沃,高出沟谷300~500米,似天铸地造所成;构造型的天坑,上大下小,一落千尺,如陨石撞击之迹”。此等地貌,在内陆浅丘地域的内江,实属不易。该穹隆山系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而闻名巴蜀,古时即有“铁山”之称。丰富的矿产资源,险峻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如此,此地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及百姓,为避刀光血影之灾,无不利用其山高壁峭、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以避外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