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501、彰德阁
彰德阁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美成小学内,年代为192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南侧教学楼北边线,其余从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2、朱兆莘旧宅
朱兆莘旧宅位于花都区赤坭镇黄沙塘村,年代为清末,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西至相邻建筑外墙边线,南至相邻湛经家塾北墙外缘一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侧干亭朱公祠东墙线,北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西从保护范围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延约6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3、南石头监狱遗址与海港检疫所旧址
南石头监狱遗址与海港检疫所旧址位于海珠区南石头街道棣园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石头监狱遗址与海港检疫所旧址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4、“贞寿之门”牌坊
“贞寿之门”牌坊位于年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华岭山下,年代为1840,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牌坊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5、盘古神坛
盘古神坛位于花都区狮岭镇振兴村炉山山麓,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从建筑前石狮子外缘外延5米,其余从建筑外缘外延5米。原坛址处从残柱外缘外延约5米,“乾坤石”、“龙口泉”摩崖石刻从文物本体外缘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从神坛建筑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原坛址处从保护范围外延约10米,“乾坤石”、“龙口泉”摩崖石刻从保护范围外延约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6、三华村徐氏大宗祠、默奄徐公祠
三华村徐氏大宗祠、默奄徐公祠位于花都区新华街道三华村中华社,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西以相邻建筑的外墙边线为界,南至中华大街现状路北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从文物本体的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7、凤鸣古冢
凤鸣古冢位于白云区永平街道东平村红路水库旁凤鸣岗上,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从后土碑外缘外延10米,北、南、西从旗杆夹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8、勋庐
勋庐位于花都区花山镇平山村,年代为192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又名“读月楼、德仔楼”。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东入口相邻道路现状路西边线及石榴园围墙边线,北至建筑北围墙边线,南至石榴园南围墙边线,西至建筑临平山路围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侧池塘西边线,北至平山村十五巷50号建筑北墙线一线,南至平山村十四巷64号、71号建筑北墙线一线,西至平山村十四巷10、11、12号建筑东墙线一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9、邬氏大宗祠
邬氏大宗祠位于南村镇南村村南山大道,年代为清。番禺明清四大祠堂之一。广三路,深三进,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光绪五年(1879)重修后堂,光绪七年(1881)加建仪门。祠堂规模较大、装饰精美,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较高。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邬氏大宗祠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0、潭村姚氏宗祠
姚氏宗祠年代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位于冼村街道潭村大街西。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有重修。坐东朝西。三间两进,建筑占地面积288平方米。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红砂岩石脚。梁架装饰繁复。封檐板有缠枝花果雕花纹饰。墙上端有花鸟壁画,画面清晰。山墙墀头有砖雕。前有广场和水塘。梁架雕花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1、禘长钟公祠
禘长钟公祠年代为清咸丰八年(1858),位于珠吉街道珠村中东街12号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坐西朝东。三间两进,占地面积136平方米。人字形封火山墙,龙船脊上有灰塑花卉。青砖墙,勒脚分别用花岗岩和红砂岩。檐档有简单花卉,檐下有咸丰年间壁画5幅。该建筑保存部分明代清初建筑构件,基本风格为清代建筑。有一定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2、五丁开嶂石刻
五丁开嶂石刻年代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位于凤凰街道广汕二路柯木塱村高塘工业区高塘石公园内的一块天然巨石的西北面。刻于1934年。巨石呈不规则蛋形,最长处约12米,最宽处约3米,最高处约4米,占地面积36平方米。上刻李扬敬题“五丁开嶂”等文字。该石刻记载了民国时期广州体育会以及道路建筑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李扬敬,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军长兼广东军政学校副校长。1950年去台湾,1988年在台湾病逝。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3、日军侵华碉堡遗址
日军侵华碉堡遗址年代为中华民国(1938~1945),位于凤凰街道渔沙坦村太和嶂白云机场导航站北面山顶。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坐西北朝东南。混凝土钢筋砌筑军用碉堡。由大小两个碉堡组成。占地面积20平方米。小碉堡残高1.9米,边长3.7米,直径2.7米,钢筋已被取去,顶盖已塌,只剩四面墙壁。两碉堡均为侵华日军所建,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广州罪证。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4、龙洞飞鹅岭遗址
龙洞飞鹅岭遗址位于长兴街道天源路街1190号华南植物园内,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2200年)。龙洞飞鹅岭海拔62.10米。因山土遭受侵蚀遍布的遗物及文化遗存层露于表。出土石质斧、镞、玉环,绳纹夹砂粗陶、印纹陶片,陶制纺轮、网坠、碗等千余件。龙洞飞鹅岭遗址属广州地区远古文化遗存,填补了广州先秦时期遗址的空白,对研究广州古人类文化有重要意义。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5、龙洞抗清旧址
龙洞抗清旧址(包括门楼、璞庵樊公祠、青砖围墙)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西街9巷13号。始建于清代,重建于1947年,重修于2004年。占地面积828平方米。牌楼上刻“琼林”,博古脊,重檐,琉璃瓦当,如意滴水,额板有壁画。据清同治版《番禺县志》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清兵征粮遭拒,围攻龙眼洞村时,全村人几乎被杀光。该处是村抵抗清兵的总指挥部和弹药库。1947年族裔集资重建祠堂、门楼、围墙。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6、潘西庄家族墓
潘西-族墓位于化龙镇西山村山门岗东北麓,年代为明。该家族墓地共有12座墓,占地面积约678平方米。按形制可分为两类:一类保存明代原貌,为灰沙建成的方形墓;另一类为清代用花岗岩重修的交椅墓,历经500余年仍保存较好。对研究番禺地方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潘西-族墓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7、凌雷门、凌栋墓
凌雷门、凌栋墓位于石碁镇凌边村飞凤岭,年代为元。清光绪五年(1879)重修,为花岗岩砌筑的交椅墓,规模较大。墓道前设有石狮、华表,显示墓主身份显赫,两墓主均为南宋抗元将领。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凌雷门、凌栋墓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8、白云山钟轼墓
白云山钟轼墓位于白云区白云山西门内牛岭,年代为北宋,类别为古墓葬。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墓边线(后土碑)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次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要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衔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9、傍江西罗氏大宗祠
傍江西罗氏大宗祠位于大龙街傍江西村中和大街8号,年代为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1920)重建。广三路,深三进,祠堂规模较大,为典型的岭南广三路祠堂,保存了较明显的晚清建筑风格,对研究番禺祠堂文化很有价值。2010年11月8日,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傍江西罗氏大宗祠为第一批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0、以良潘公祠
以良潘公祠年代为清清康熙十二年(1673),位于珠吉街道珠村东乔大街27号、49号。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历代有重修。坐北朝南。正祠三间两进,右边有厨房、客厅等附属建筑。占地面积374.7平方米。龙船脊,碌灰筒瓦,有文字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祠堂前面有一小广场。局部装饰如雕花及灰塑较精美、古朴,正脊上的二龙戏珠灰塑较特别,其它建筑中少见。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