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阙里南宗祠
阙里南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大龙村大龙路18号。据族谱载,该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曾多次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平基重建,2000年族人集资重修。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58米,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中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设木质大门,两侧立一对花岗岩石狮,前后檐左右次间建花岗岩须弥座台基,前台基底部雕有卷草纹饰。前檐上方的梁、匾、有大量精美的木雕。门额木匾刻“阙里南宗”为明户部尚书郎叶春题写。头门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中堂前为月台,前为花岗岩台阶,台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重阳日携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抚时感世,不胜感慨。归营后,写下了这个奇特的“虎”字。其部属将之刻于能仁寺岩壁。1999年7月27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主管,白云山管理局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民间金融街
广州民间金融街位于越秀区长堤大马路,毗邻珠江北岸,全长约800余米。早在80多年前,长堤就有着“中国金融街”的美誉。在经历繁华、没落与复兴之后,重新以民间金融业定位而再次出发的长堤更显“金融味”。沿着金融街,不同寓意的金融雕塑沿街而立。从街口进入,沿途可以看到主雕“经纶济世”,副雕“金钥匙”、“财富如意”、“第一桶金”、“五羊鼎”、“广州金融街标志”等。其中,广州金融街标志借用算盘这一传统计算工具造型,表征与财务和金融相关的内涵。广州长堤,从修筑开始就与商业、金融有直接关系。百余年前,张之洞为“防洪”、“兴商务”而兴建广州长堤,将西关的繁富引向长堤;8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井凌氏宗祠
深井村里有最完整和最大的建筑就是“凌氏宗祠”,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曾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修葺,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庙,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来先人的牌位。凌氏宗祠上的石雕木刻,虽然现在已经相当破旧,但昔日华美精致的砖雕、木刻,还是保留了下来。原规模宏大,除主体建筑外尚有衬祠。主体建筑面阔三间,深三进,建筑占地面积578.47平方米。该祠建筑装饰华丽,木雕、砖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肯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尤以后堂木雕花罩、中堂木雕梁架等为精品。右侧衬祠保存有两方碑记,一方为清道光二十六年的《笃惠堂重建碑记》,另一方为同治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在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州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历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个,一行行供奉在松荫之下。墓塔群在60年代后期遭破坏,杂草野藤丛生。1986年几经寻查,斩棘开路才见墓塔,不少塔有基无顶,有的仅存塔顶,零乱不堪。经近年修葺整理,现存垅环形墓5座,环形孖墓2座,墓塔46座。墓塔群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据明天启三年(1623)重修墓塔碑记云,该地“原有祖塔七座,因岁久风雨侵蚀,石塔湮没,贤举等命工重修,大围之穴,将各祖名衔总勒一碑,普同永远奉祀,以垂不朽。”即在天启三年将原7位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达微墓
黄花岗烈士陵园东部,有一座占地180平方米的方柱形纪念碑式墓葬,附葬于七十二烈士墓的东侧。墓碑正面刻着“潘达微先生之墓”;东面为姚雨平撰的《潘达微君墓表》;西面为李章达题的《书潘达微君墓碣》;北面刻着辛酉年(1921年)《潘达微自述》。1929年,潘达微在广州病逝。后附葬于黄花岗畔,与七十二烈士英名同垂千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桂桥
云桂桥又名小港桥,筑于明代,是何维柏(1510—1587)所建。何在明代曾任监察御史和礼部尚书。他为人秉性刚直,敢于直言上谏。嘉靖二十四年(1545)因上疏弹劾严嵩而下狱,被削去官籍还家,寄寓于云桂村何庄,开设天山书院收徒讲学,又为便于过往行人而筑建此桥。桥为石砌,两旁设护栏,现存前进路晓港公园内。古诗“淡荡春风送晚潮,呼来画舫趁兰桡。二分明月三分水,十里清溪五里桥”。所咏的就是这座云桂桥。该桥是广州市现存最古、保存最完好的石桥,用花岗岩石板砌成,造型精巧,实用美观。桥长34.86米,宽3.4米,两端共38级石阶。桥面两边有石砌护栏。桥分三孔,两个桥墩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通烟雨井遗址
大通烟雨井遗址,又称烟雨井,位于花地河口东南侧(现恒荔湾畔)。烟雨井内径0.8米,外径1米,井深3.8米,由15层石圈迭砌,石圈由灰色砂岩打凿而成。烟雨井是广州千年古迹。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大通烟雨”均是羊城八景之一。“烟雨井”与中山纪念堂旁边的“越王井”并列为广州历史上两大著名古井。在日军占领芳村期间,大通寺被毁为废墟。这一美景从此在人间消失。“大通烟雨”得名于大通寺和烟雨井。据传在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烟霞;天气晴朗,从井口可看到白鹅潭之帆影;夜深人静,从井口可以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弦歌之声。清同治《番禺县志》卷五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母许氏、丁氏墓
曹母许氏、丁氏墓位于天河区华南植物园内木兰园。该墓坐东南朝西北,宽13.4米,深38米,占地面积509.2平方米。四周树林。该墓为两个墓上下连在一起,砖砌外批荡水泥,两级护岭交椅墓,整个墓由华表、月池、上下墓、后土等组成,规模宏大。曹母许太夫人墓位于上方。护岭顶部有祥云拱月石刻,云纹上有浮雕怪兽,两侧有圆形方孔钱。坟头砌成半圆筒状,顶部亦有祥云拱月石刻,云纹有灰塑的凤鸟和牡丹,护岭两端各有一只花岗岩石狮。墙面中间镶有青石墓碑,碑刻:“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曹母许太夫人之墓”,上款:“宣统三年辛亥季春榖旦”,下款:“祀子受、培、堉,孙传、谋、诒、誉,曾孙绍、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吊碑井
吊碑井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福泉街口,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为宋井。因为过去井中有块刻满符箓的石碑,斜伸出井壁,故称吊碑井。吊碑井井口直径0.35米,井身直径约2米,深约7米,井身为红砂岩石所砌。井内有一石如碑,上半部嵌于井壁,下半部斜挂于水中,略低于水面,呈红色,可见石斑,无文字。阮元《广东通志》载:吊碑井在城中六榕寺旁花塔街。井栏甚小,井内甚大,有石碑横于水上,长四五尺,其半在井墙土内,形如吊挂于井中者,故名。味甘美,居人取汲于此。如此清泉,可惜黄谏《广州水记》中没有记上。《南海百咏续编》则载:县志谓井中有古碑吊挂如菱栖状,井因得名。细审视之,乃花塔之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小马站15号,原为曾家祠。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闻陈叛变,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英勇作战。6月下旬至8月初叶剑英率部继续护卫孙中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广州小马店曾家祠秘密--,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坚决拥护孙中山。2002年8月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
杨家祠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自编第五栋。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侧相邻3、4层楼西边线,南至南侧相邻2层建筑北边线,北至北侧相邻6层建筑南边线,西至西侧相邻1层建筑西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珠江国际大厦西侧规划路西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延约15米,南至越华路规划路北边线,西至雅兰酒店9层建筑东墙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南堂
嘉南堂位于越秀区、荔湾区人民南路2-12号、7-15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宝顺大街东边线,南从建筑外墙外延5米,其余以建筑物外墙边线为界,西楼从建筑外墙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局部至怡和街西边线、海燕街东边线及广州电影院建筑东边线一线,南至沿江中路规划路南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至安业里17号建筑北边线及人民南路26号建筑南边线一线,西至越秀区与荔湾区的行政边界,西楼从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应芬故居
古氏故居位于越秀区仓边路56号。这处故居即为古应芬在广州的家庭居所。故居很有中西合璧民国建筑特色,外墙曾翻新过,现前门面为酒家。传说陈炯明叛变时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夫妇被迫撤到白鹅潭兵舰上,后由何香凝、古应芬等协助,将其接到这里暂住。该屋面积约900平方米,内建筑构件并未有大改变,曾为古氏家祠,1987年发还古家。据其子古滂先生所述,由于古应芬先生在广州任财政厅厅长时较廉洁,这是由当时政府购下给其居住的,死后没有遗产留下。故国民政府遂建此楼送给其家属居住。现前门面为红苑酒家,经营中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发奎故居
张发奎故居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崔府街孝友东街2-4号,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向南。第二层前面有阳台,每层面积约为70平方米。楼顶有天台。现基本保存原貌。现在2号楼由其后人居住,4号成为向华纪念馆馆址及志锐中学校友会会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少白广州故居
陈少白广州故居位于沿江西路的原西堤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的塔影楼。该楼为四层半建筑,融中西建筑特色于一体,四层为西式洋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天台上有一四檐滴水、绿色琉璃瓦的中式遮阴与观光凉亭。外墙批荡成仿大石砌筑结构,与马路对面的粤海关大楼风格保持协调。由于紧贴珠江边而建,建筑整体似塔,倒影水中,故名塔影楼。1928年,陈少白在外海家乡题诗《忆塔影楼》:“日日凝妆珠海岸,经年憔悴深闭门,风光如许人何处,厌记江潮涨落痕。”该楼首层建筑面积70平方米,建筑因夹在路与珠江边的地块略呈梯形状,因而东窄西宽。天台凉亭面积36平方米。每层东、西、北三面均有多个大窗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何香凝故居(双清楼)
“双清楼”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于1897年10月底婚后不久,迁到廖兄廖恩焘家中居住时之居所,位于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42号,是一座三开间旧式民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廖仲恺夫妇先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迁到在天台自搭的0,因取“人月双清”之意,将居所命名为“双清楼”。现此楼仍在,基本保存完好。1982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其正门上作记,上书:“双清楼,1897-1920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双清楼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州惠爱医院旧址
广州惠爱医院旧址位于荔湾区明心路36号。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国尧故居
卫国尧故居在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沥滘东街七巷6号,为一间建于1915年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房屋,墙脚为花岗岩石,上砌水磨青砖,天井铺白条石。房屋坐西朝东,面积约8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为花园,距房舍数米筑有围墙。屋的正厅正面今悬挂有镜框,镶嵌着烈士的传略,陈设简洁美观。大门口还悬挂着“卫国尧烈士故居”横匾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故居由广东省民政厅负责保护,不少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卫国尧烈士纪念馆设于他生前战斗过的村中小学内(现小学称卫国尧纪念小学)。馆内陈列了卫国尧烈士的事迹和生前遗物,以教育后人缅怀先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