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杨沂孙故居
杨沂孙故居位于城区紫金街29至39号。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布局上29号和39号东西并列二路,均存二进,其第一进单层与第二进两层小楼与其左右两层厢楼构成四合院式结构。37号现存一进,并列于29号、39号之中。现存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杨沂孙(1813——1881),字咏春,号子舆,晚署濠叟。常熟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擅书法,尤爱“篆镏之学”,为清代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德桥
安德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唐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桥面宽4.53米,全桥长54米,矢高9.30米,跨径11.50米。形制壮观,为吴江境内桥梁之最。1986年7月1日,安德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高僧墓
四高僧墓在虞山北麓寺路街兴福寺东。系历史上兴福寺四位高僧之墓地。唐之怀述、常达,五代彦偁,宋晤恩,被称为兴福寺“四高僧”,说明兴福寺历史之久,历来皆为江南名寺,为兴福寺的历史研究以及古代江南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此墓于1979年重新修缮,占地约1400平方米。四冢并列,坐西朝东。墓上各置石佛塔一,高约2.5米。四周广植松柏,外设围墙,北壁以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作墓门。坊额上镌刻神兽图案,明柱上镌楹联:“异代并成罗汉果,空山时落曼陀花”。四高僧系历史上兴福寺四位高僧:唐之怀述、常达,五代彦偁,宋晤恩,被称为兴福寺“四高僧”。常达,字文举,游学于江淮诸寺,通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琴铜剑楼
位于常熟东部的古里镇,此楼为海内外闻名遐迩的藏书楼,初名“湉裕斋”,后因避清光绪皇帝名讳,又因得铁琴、铜剑两件古物,遂改此名。该楼该楼现存二进二层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地士绅瞿绍基之住宅。瞿氏及子瞿镛酷爱书籍,不惜重金,不遗余力搜集珍贵古籍,藏于书斋,故筑此楼。瞿氏藏书,历传五代,所藏旧抄善本达十余万卷,与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齐名,并称清代藏书四大家。解放后,其后裔承先人夙愿,将所藏古籍全部献国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头巷吴宅
吴宅位于大石头巷35-37号。前门北向,后门通仓米巷,三路五进,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中路有轿厅、大厅、楼厅等,大厅、楼厅前各有砖雕门楼。大门不设门厅而置半亭,东西设廊达轿厅。第四进为平屋五间,南院设两厢。第五进为楼房五间。第四、五进坐北朝南,从后门出入。历史沿革:民国29年(1940)由沈延令售与沪商吴南浦。1982年,大石头巷吴宅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大石头巷吴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情况:柱子、椽子油漆剥落严重,部分椽端腐烂,瓦面凌乱,有杂草,大部分散为民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峰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瑞云峰北宋宣和四年(1119-1125)苏州市位于带城桥下塘织造署旧址,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瑞云峰为江南园林太湖石名峰之一,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据记载,此峰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当时为宋徽宗营造御苑艮岳提供奇花异石,于洞庭西山来集奇石,得巨型太湖石峰两座,名大谢姑、小谢姑。其中小谢姑在启运时沉入太湖。打捞后,未及北运,金兵攻占汴梁,遂弃之荒野。嘉靖年间为湖州南浔董份所得。其婿徐泰时性甚爱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义庄
李氏义庄位于城区东门横头街7号,系清同治年间邑人李芳年所建,1987年重修。现存三进,占地面积约754平方米。头进为门屋,硬山顶,设砖刻墙门。正厅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5间7架,通面阔16.4米,通进深11.9米,高6.1米。梁架扁作,用材壮硕,设斗拱,外设封火墙。第三进后堂楼,共两层,5间7架,通面阔17.2米,通进深7.7米。设围廊作半转楼,并有砖刻浮雕等。该房屋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且体量较大。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桥
程家桥位于城区西门外甸桥村,跨山前塘。因桥畔原有明工部尚书程宗祠墓而得名,俗称“二条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桥基石质可推为明代。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里人吴峻基、周明孝等曾修,咸丰间又修。今桥系单孔拱桥,青石夹花岗石砌筑,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矢高7.2米,顶面纵2.9米,宽3.3米,跨径10米,全长约30米。枕石上有石刻一方,系清嘉庆间吴峻基等重修时立。两侧明柱上各镌“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楹联。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贤桥
集贤桥位于支塘镇东街白茆塘与盐铁塘交会口,跨盐铁塘,因当地原为双凤乡集贤里而得名。明嘉靖间里人沈定始建木桥,后里人侯峰宏易木建石桥。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桥面塌陷,曹颂僖、周公锡等人合力重修,桥拱底所镌铭文记其事。今桥系单孔拱桥,东西走向,墩基面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矢高3.4米,中宽2.4米,正中长2.6米,全长约13米。拱枕石上镌“集贤桥”三字,原两侧明柱上有楹联,已磨蚀不可辨。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成大祠
范成大祠在石湖行春桥西,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为明正德年间御史卢雍所建,后毁。现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重建,一九八五年大修。祠内保存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碑刻,系明代遗物。《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是范成大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在石湖所写,被后人誉为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苏州农民的勤劳本色。在范成大祠旁的磨盘屿山坡上,还有潮音寺,1985年也进行了整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去病墓
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坐北朝南,作覆釜形,青砖围砌,水泥封顶,直径5.9米,高2.2米。后筑混凝土罗城,前立碑,设置石供案,铺砌墓道。碑镌柳诒徵所书“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额雕双鹤翱翔。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翁心存故居
翁心存故居位于城区翁家巷门2号。原为明弘治、正德间桑姓住宅,后数易其主。道光十三年(1833)翁同龢之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购下,作孝养母亲之所,称“綵衣堂”。后经修扩,建成具有江南建筑风格的官绅宅第。建筑分东、中、西三大部分,沿中轴线共七进,正厅“綵衣堂”为第三进。现存大小房屋约百余间,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1991年11月,以綵衣堂为中心建成“翁同龢纪念馆”对外开放。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贤堂徐宅
乐贤堂徐宅位于城区午桥弄42号,为徐姓居宅,堂名“乐贤”。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三进,其中第二进正厅为明代建筑,第一、三进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第一进单层、3间7架,通面阔11.3米,通进深为7.8米。第二进正厅,3间7架,通面阔12.3米,通进深7.2米。第三进为两层小楼,通3间7架,通面阔10.4米,进深8.2米。前设檐廊和翻轩。布局上第三进与其左右两侧厢房和第二进成四合院式结构。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石友宅
沈石友宅位于城区翁府前38号,原为清康熙间刑部尚书翁叔元故宅,后为沈氏所有。系清代建筑,其宅原有四进,坐北朝南,第一进为门厅三间,五椽袱,硬山顶。第二进已在“文革”中拆除改建。第三进为三间七架梁人厅一座,硬山顶。第四进为偏房。第四进左面为“笛在月明楼”,三间,歇山顶。现存轴线一组,共两进。沈石友(1858—1918),字公周,名汝瑾,常熟人,著名藏砚家,著有《沈氏砚林》传世。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桥三烈士墓
谢桥三烈士墓位于常福街道明晶村青松苑内,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之墓,并立纪念碑一座。碑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型,顶端呈尖顶,花岗石做成。正面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下面有着花圈型浮雕。背面雕有“中国共产党常熟市虞山镇谢桥管理区工作委员会”、“常熟市虞山镇谢桥管理委员会”、“二零零五年十月一日敬立”等字样。纪念碑下面设有八级花岗岩台阶。纪念碑两侧设有刘震、陆恒昌、钱二二等烈士的墓地。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言子故居及墨井
言子故居及墨井位于城区东言子巷13至17号。系清代建筑,坐北面南,存东西二组平房。东组属17号,有四进,头进与第二进为三开间,第三进厅通面阔5间17.5米,通进深9架梁8.8米,厅后天井东侧为言子墨井。第四进在天井围墙之外;西组属15号,仅存第三进后堂。靠东组陪弄内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兵部侍郎珂兴阿所立御祭碑一通。堂后天井围墙上嵌砌乾隆及光绪间镌碑刻三块,分别为一松山房四止图、言子墓图、言子像等。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晋墓
杨晋墓位于虞山西北麓玉蟹泉下左侧。坐南面北,背倚虞山,占地面积约153平方米。封土平面呈圆形,底径2.8米,高1.2米,围以罗城,竖有1988年重修墓时所立“清画家杨晋之墓”碑一通,墓道长10余米。杨晋(1644—1728),字子鹤,号西亭。清初画圣王石谷入室弟子,工山水、花鸟,尤善画牛,曾随王石谷入宫绘制《康熙帝南巡图》。民国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载:“山人杨晋墓在中峰西,近玉蟹泉”。建国后多次重修。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翁同爵墓
翁同爵墓位于虞山北麓破龙涧畔。清光绪庞鸿文《常昭合志稿》载:“湖北巡抚翁同爵墓在兴福寺西山坡上。”其墓坐西面东,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封土直径3.2米,高1.3米,墓道长26米,设有拜台、罗城。内竖1924年所立碑一通,正中镌“清湖北巡抚翁同爵之墓”,右下角镌“甲子夏重修”。1984年重修。原有石刻牌坊等,在上世纪60年代中被毁。翁同爵(1814—1877),字侠君,号玉甫,翁心存次子,官至湖北巡抚。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翁咸封墓
翁咸封墓位于虞山北麓秦坡涧下单家弄西。庞鸿文《常昭合志稿》载:“海州学正赠大学士翁咸封墓在顶山祖茔之右,海州知府唐仲冕铭”。翁咸封(1750—1810),字子晋,号潜虚,大学士翁心存之父,历官海州学正。其墓背山面北,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封土直径2.5米,高1.2米,外设罗城、石栏、拜台等,墓道长约24米。1984年修墓时重立“清海州学正翁咸封之墓”碑一通。北侧有清代中期建五开间硬山顶祠堂一座。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朴故居
曾朴故居位于城区山塘泾岸94号,即曾之撰、曾朴故居。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二进,建筑面积为400余平方米。第一进为两层小楼,通面阔18.1米,通进深8.8米,其后之砖雕门楼,技艺精湛。第二进为单层,通面阔12米,通进深11.8米。整体建筑结构保存基本完好。曾朴(1872—1935),号小木,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等,晚清文学家,翻译家,著有《孽海花》等书,并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