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定西市 > 漳县旅游
漳县文物古迹介绍
漳县石崖寺
由“离天只有三尺三”的露骨山和风景秀丽的雷公峡景区相扮,青山绿水中的漳县石崖寺显得更加美丽动人。石崖寺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周边群众淳厚朴实的民俗风情使这方土地洋溢着温馨与和谐的气息。这里的人们善于唱花儿,家家有歌手,户户有新苗,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花儿相伴,可以说花儿已渗透到了人们的心田,绽放于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农历六月六,一年一度的石崖寺花儿会便拉开了帷幕,来自汉、藏、回各民族的花儿歌手都会来到石崖寺一展歌喉,他们打着雨伞,手抚耳根,唱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歌,使这儿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沉浸在歌的海洋,展现出一番山中有歌,歌中看人的自然景观。穿戴的花枝招展的人
汪氏家族墓地
汪氏家族墓地位于甘肃省漳县城南2.5公里的徐家坪,是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后裔的墓地。从公元1243年至1616年间,有汪世显及其后裔14代200余人葬此地。该墓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葬为带竖井墓道的砖构单室墓,墓室平面方或长方形,墓壁嵌有模印人物、花卉、鸟兽纹砖。随葬品丰富,以哥窑烧制的青花大碗、雕漆供桌、御赐金牌、彩陶侍俑等最为珍贵。汪氏家族墓地是甘肃省一处保存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元、明时期家族墓地。墓葬和出土随葬品为研究元、明时期丧葬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完整资料,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社会习俗的重要文字资料。(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坪-岳家坪遗址
徐家坪-岳家坪遗址位于漳县城关镇徐家坪村西北2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断面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平行带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器形有罐、鼓腹罐、钵、尖底瓶、壶等;齐家文化夹砂红、灰陶和泥质红陶片,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折肩高领罐、双大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家坪遗址
晋家坪遗址位于漳县新寺镇晋家坪村北6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宽带纹、曲线纹、同心圆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瓶、钵、盆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折肩罐、双耳大口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墩坪遗址及墓群
墩坪遗址及墓群位于定西市漳县三岔镇三岔村,由齐家文化遗址和战国至汉代墓群2部分组成,分布面积5.25万平方米。2014—201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古墓葬152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组)。该遗址历史时代跨度长,内涵丰富,保存较好,是一处多时代、多文化内涵的重要遗址,对研究齐家文化及战国秦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南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西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北至大山山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堡子遗址
西堡子遗址位于漳县新寺乡三宏村龙川河南岸台地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文化层厚5米。遗址已有破坏。暴露有灰坑,出土器物有细泥红陶罐、夹砂细红陶片、绳纹夹砂陶片、彩陶片、石刀、骨器和玉器,特别是1973年春出土的战国铜壶、铜鼎和玉璧,均为漳县博物馆藏珍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田坪遗址
学田坪遗址位于定西市漳县武阳镇新庄门村学田坪社,东至硝井沟,西至砖瓦厂,南靠岳家坪堡子,北临漳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网格纹彩陶片、素面红陶片和灰坑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