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庆阳市 > 宁县旅游
宁县文物古迹介绍
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该寺塔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依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凝寿寺塔建于五代时期,通体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楼阁式,共五层。通高21.2米,基宽6米。第一层正面开南门,门高2.2米,宽1.58米。第二层开东西直门洞,第三层开南北直门洞,以此规律开门洞至五层。塔上叠涩出檐,第一层檐部斗拱每面两朵,一斗三升,隐出泥道拱一跳,用普柏枋承担。在拱眼上绘有牡丹、莲花、菊花,上承叠涩出檐九层,檐上方椽铺以筒瓦。第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辑宁楼
辑宁楼暨“印象宁县”展馆辑宁楼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暨公元922年,为时任宁州刺史的牛知业所建的州衙门楼。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攻破宁州,州衙被大火焚烧。平乱之后,杨大年主政宁州,复修辑宁楼。辑宁楼不仅是宁县的标志性建筑,还是红色革命遗址。1936年12月,为支援“西安事变”,红军主力南下陕西,途径宁县。彭德怀、左权率前敌总指挥部抵达宁县城时,国民党宁县县长王序宾率众欢迎,并在辑宁楼设宴接待,迎接彭德怀等红军将领。1937年2月,国共两党进行“红白划界”谈判,谈判地点就在辑宁楼。1939年4月,国民党在宁县搞摩擦,白方的宁县县长方镇武及其手下遭八路军攻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乐砖塔
湘乐砖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湘乐镇北台地上,北靠宇村原,西南距宁县城35公里,建造于北宋时期。湘乐古城址建于何时,无考。目前城垣残存,砖塔耸立于古城内的西北角。砖塔,平面呈六角形,楼阁式,高七层,顶部残,通体高约22米。第一层塔身很高,无台基和基坐,越向上越收小,每面宽3.76米,门向南,单砖券顶,门高2.22米,宽1.18米,进深2.06米。内辟六角形塔室,每面宽1.42米。第一层门北面开券门,施龛室,门宽0.70米,宽1.65米,进深0.80米,龛高2米,宽1.04米。各层塔檐每面出双抄华拱,每面斗拱五朵,上承替木。在第二层和第三层施平坐,平坐下斗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儿庄塔
塔儿庄砖塔,位于庆阳市宁县盘克镇罗山府林场,座落在子午岭西麓,东与陕西省富平县接壤,西南距盘克镇六十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907--960);形制、特点:方形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11米;现状:2013国保砖塔始建于五代时期(907--960),系全砖结构,平面正方形,楼阁式,共三层,顶部残损。通体高约十一米,底边长0七三米。塔表层磨砖对缝,十分规整。塔身直接出自地面,无台基和基座,越向上越收小。第一层南面设单砖卷顶门,门高二点二米,宽零点九六米,塔室为正方形,正面神灶尚存,室顶直空,内壁三面有彩绘壁画,还有两幅清代咸丰五年曾维修过的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平傅介子祠
傅介子祠位于良平乡傅家村。傅介子,北地义渠(今宁县良平乡)人。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安归和匈奴勾结起来“数遮杀汉使”。傅介子奉昭帝之命以赏赐为名,在饮宴中诱杀楼兰王。不久,赏封傅介子为义阳后。他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为“通西域、辟丝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为缅怀始祖功德,良平傅氏家族曾在明朝万历年间修建傅介子祠,清乾隆八年重修,光绪二十年再次重修。后因诸多历史原因及风雨侵蚀、文革破坏,傅氏祠堂破损严重。2005年,按照宁县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我县总投资38万元,重新修建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美观协调,塑像及壁画、壁记一应俱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坡遗址
小坡遗址位于宁县和盛镇杨庄村,有两处遗址,一处在村西100米,是一处多时代复合型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罐残片;周代灰陶罐、豆、簋;汉代灰陶盆、甑、罐残片。另一处在村南500米。汉代遗存。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网纹、方格纹,器形有圜底罐、盆、瓮等。另有圜底铁釜、铁钉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陇东地区的古文化面貌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嘴坪遗址
庙嘴坪遗址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北1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房址、灰坑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彩陶纹样多见鱼纹、带纹,器形有鱼纹盆、弦纹罐和杯口尖底瓶。采集的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黄陶片饰篮纹、绳纹,器形有高领罐、侈口罐。采集的周代陶片多为夹砂灰褐陶,纹饰主要是绳纹器形有鬲、罐。采集汉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盆、罐等,并有“千秋万岁”瓦当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及遇村遗址
石家遗址及墓群位于庆阳市宁县早胜镇西头村石家社,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勘探,在1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发现各类遗迹423处,其中墓葬257座、车马坑20处、灰坑70处、活土坑60处,此外还有沟、窑址、水井等遗迹。发现、出土陶器、青铜器、漆器和骨贝器等;其中M35一椁重棺,出土青铜器有鼎、翣、戈、矛、镞、衔镳、盾鍚等。根据出土物判断,年代为周、汉,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遇村遗址位于宁县早胜镇遇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主要饰绳纹,器形有罐、盆、簋、豆、鬲等。豆器最多。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筑新子州州墙及署衙记碑(牛公碑)
修筑新子州州墙及署衙记碑(牛公碑)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五代(梁)龙德二年(922)二月立。碑高2.20、宽1.10米。圆首方座,碑额篆“刺史牛公创修衙之记”。碑文楷书,通行竖写。记载刺史牛知业版筑新子州州墙,创修诸公署及新衙功绩。李明启撰文,梦庄书丹,上官武镌字。1983年由庙嘴坪迁至县博物馆内。石碑完好,文字清晰。对研究五代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家岭遗址
康家岭遗址位于宁县坳马乡康家岭村东。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灶坑和墓葬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素面敛口钵、线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双耳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及其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店子沟遗址
店子沟遗址位于宁县新华乡店子沟村南。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房址、灶坑、窑址和灰坑等。采集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纹饰主要为细绳纹、黑彩鸟纹、花瓣纹,器形有敛口钵、曲腹盆、重唇口尖底瓶及罐。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弹丸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堡遗址
张堡遗址位于宁县南义乡张堡村。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等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篮纹高领折肩罐、盆残片及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发展和齐家文化的分布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孝锡烈士墓
王孝锡烈士墓位于宁县太昌乡太昌村南500米。王孝锡(1903--1928),字遂五,宁县人,甘肃早期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组织部长,领导建立了陇东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1928年12月30日在兰州英勇就义。1985年建王孝锡烈士陵园并立烈士纪念碑1通。陵园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烈士遗体安葬于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位于宁县石鼓乡石岭子村内。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采集陶片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红褐陶,器表纹饰多见绳纹、锥刺纹,可辨器形有单耳罐、侈口罐、袋足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贞元铜钟
普照寺贞元铜钟普照寺贞元铜钟原为县城普照寺法器。据史书记载唐德宗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时,金侵占宁州,贞元年间重铸铜钟,悬挂于钟楼内,以震幽冥。钟高2.2米、厚0.1米、口径1.5米,重达7700斤。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庄沟遗址
老庄沟遗址位于宁县和盛镇庙底村北5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暴露有灰坑、房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素面单耳、双耳罐和夹砂灰陶篮纹高领瓮、盆、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遇村遗址
遇村遗址位于宁县早胜镇遇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主要饰绳纹,器形有罐、盆、簋、豆、鬲等。豆器最多。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雨落坪遗址
雨落坪遗址位于庆阳市宁县新庄镇雨落坪村,遗址东至马莲河,西至孟家山,南至三河沟,北至桥子沟边,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地表散布泥质红陶残片、刻划纹红陶残片等,属于仰韶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河遗址
王家河遗址分布在庆阳市宁县米家沟村王家河灯笼梁上,东至马莲河,西至山底,南至坡路,北至马莲河,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根据采集的陶片判断,该遗址属仰韶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狄梁公碑
狄梁公碑是唐武则天时宰相狄仁杰庙碑。狄仁杰在武则天垂拱年间作过一年多宁州刺史,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州人感其德政,为其立生祠,碑日:“德政碑”。宋范仲淹知环庆,祭宁州狄梁公庙,感其政绩卓著,作记以表其事:“天地闭,孰将起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评价甚高。明边国柱将范文重刻于石,碑首篆书“唐狄梁公之碑”。碑原在庙咀坪,1983年将碑搬迁于县博物馆。狄仁杰在宁州影响很大,人们以其深化出了《狄仁杰骑青牛斩九龙》的神话故事。狄事范文,珠联璧合,在宁县历史上交相生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