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丹阳天地石刻园
丹阳是南朝齐梁帝王故里,是一座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2400多年建城史文化古城。亚洲最大的石刻文化游园——天地石刻园就坐落在这里。湖光山色环抱中的天地石刻园,景色宜人,明净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白云,晴空树影,整体建筑以凤凰为原型,构筑设计与地形高差相结合,形成了几条飘带,每一条飘带都是一个主题展览馆,以走廊的形式展现,相连成环,每个馆大大小小的展台,都被镶嵌在墙壁之中。沿走廊游览,是犹如梦幻的光影与石刻珍品的炫目交错。天地石刻园在齐梁故里、全国百强县的江苏省丹阳市,天地石刻园项目以齐梁文化为背景,以丹阳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南朝陵墓石刻以及上至西汉、下至民国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是第二代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地方,作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自98年开馆以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次,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接待人数达6万人之多。目前,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对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缮改建。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坐落于丹阳市内城河路宝塔弄5号(原戴家花园)。包括旧址和纪念馆两个部分,占地13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县境内。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已发现的主要地点有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绩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村已经无从考证而失名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动,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坐落在丹阳市胡家桥北2里狮子湾的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坐南向北,已平,陵前现存石刻二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南朝(493年)丹阳县建山田家村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萧赜(公元440-493年),父萧道成,母刘智容。高帝死后继位,时年43岁,在位12年(公元482-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号永明。齐武帝景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建山乡前艾庙。萧赜,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立为太子,建元四年即帝位,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卒。享年54岁。齐立国之前,萧赜随其父萧道成东征西讨,颇立战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颚已残,颔下长须蔓卷,垂至胸际,两翼微向上,翼面雕饰与他墓者大体相类,唯翼的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之背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达到4米,宽约2米,总重量约为30吨。两座石兽腿部均已残损,现在用石块支撑着。头部也有不同程度残损,天禄的头部曾经用石料补修过。从陵口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与齐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东北约0.5公里处。萧鸾,是齐景帝萧道生之子,继废帝海陵王为帝,于永泰元年(498)卒,谥明帝,庙号高宗,葬兴安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尚存石兽一对,南为麒瞵,北兽肢体已残,仅存其后部湮没土中。麒麟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1.35米,体围2.78米,四足已失,造型仰首垂尾,短颈,独角,已残,颔下垂长须。翼的形状别致,由四小翼组成,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秀美多姿,极富装饰性,兽脊隆起,由头至尾雕饰成连珠,琢工细腻华丽。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南朝(498年)丹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山土墩墓群
狮子山土墩墓群位于丹阳司徒镇甸头村,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山体与四周分界明显,一看就像是人工的杰作。狮子山土墩墓群是个高规格的古代墓葬,狮子山这儿还能看到狮子的两个眼睛和绣球,狮子山的西北面不远处就是两个土墩墓——秦角墩土墩墓,这是狮子山的眼睛;再往前还有窑坟墩土墩墓,这是绣球。现存的秦角墩土墩墓墩体上长满松树,高出地表约6米。秦角墩土墩墓原本有两个墩,几年前修路破坏了一个墩,现在仍然能看到道路在靠近秦角墩土墩墓的地方有个明显隆起的弧度。当时修路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的土与其他地方的泥土颜色不一样,是黑色的,考虑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陵季子碑
延陵季子碑位于丹阳市九里镇南街北端,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曾封于延陵,传说延陵九里季子庙后有季子墓,碑立于庙前。庙已毁。碑圆首,高2.45米,宽1.06米,厚0.12米。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两行10字,篆书阴刻,传为孔子所书。碑下部有唐大历十四年(779)萧定重刻,张从申题字20行,每行5字,今左6行因石破损字无存。每行最下两字在1980年10月扶正入座时嵌入碑座。在碑文两旁空白处刻有唐建中元年(780)八月树碑,建堂,及唐贞元三年(787)、宋元祐元年(1086)、明正德四年(1509)、嘉靖六年(1527)五处款识,字迹已不清晰。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沸井
丹阳的季子庙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有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桥等名胜古迹,更得益于这里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季子庙的沸井主要分布在庙前的沸井塘边。根据志书记载,古代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现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各相距尺许。稍远看去,井栏古朴典雅,神韵别具;走近细瞧,井内水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这奇特的景观令游人稀奇不已。此外,在庙周边的河沟水塘内,还有多处沸泉在滚涌,从不停息,乡民们谓之为“龙气”,称沸井塘为“龙潭”、“沸潭”。季子庙何时有沸井很难考证,但从南朝刘敬淑的《异苑》一书可知,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沸井已名声远播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阳岳庙
丹阳岳庙庙址在江苏丹阳市全州乡培棠村东北香草河畔。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该庙占地亩,房舍建筑十五间,三进院落。其庙基是当年岳珂建报本祠的地方。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父子和张宪遇难时,岳飞生前好友贡文宪(秣陵关总镇)为保岳飞三子岳霖(十二岁),挂官隐居丹阳紫阳渡(即培棠村),后岳珂任丹阳县令时,为感恩,在培棠建“报本祠”,祠内供贡文宪公与岳飞祖,并享厥祀,血食千秋,报本永远。该祠元代被毁。明景泰二年,丹阳人民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功绩及岳珂在丹阳的政绩,在培棠村建立岳庙(即岳家祠),该庙1968年文革中被拆,基址上尚存景泰三年(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泰桥
“开泰桥”位于丹阳市城区南门外大街,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开泰桥”又名“草堰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90年左右)。为花岗岩石质单孔石拱桥,横纵联锁式砌置,高10米、长45米、宽9.5米,桥拱部两侧有“开泰桥”三字,桥体东西明柱各有对联一副,东侧为“束京口潮流,百尺虹腰,高踞迎春以上;枕曲阿塔影,千层雁齿,迤趋萃秀而东”。西侧为:“横波激石,峙并雄关,摇揖凤凰山秀;堰水长虹,跨当孔道,旁通香草河流”。桥面除横状阶梯石阶外,中心线上有竖砌条石路,以便独轮车通过。“开泰桥”下方的西门运河,是明万历16年(1588)将丹阳县城西、南城壕拓宽浚深后而成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河桥
季河桥位于延陵镇九里村季子庙南大门,又名奈何桥,现座下的九里大塘原为元、明、清时期的香草河故道,季河桥始建于元至正2年(1342),当时由僧法安募建。明景泰2年(1451)改建为石拱桥,位于当时的季子庙南门之首。季河桥桥体为青白石石质,单孔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南北向,高6.18米,长22.3米,宽5.5米。拱桥两侧龙门石上各刻有“季河桥”三字,拱角狮面雕塑为省内罕见。季河桥完整第体现了明代江南石拱桥的工艺特色,古朴典雅,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1年被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镇江市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阳白龙寺
位于今埤城镇荒田村南,经山北麓。始建年代不详。初为彭山龙祠,宋嘉泰元年(1201年),帝赐额“显济庙”。寺内有龙池灵异,与山泉相通,终年不涸。时邑士戎姓买地170余亩建庙。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改名“白龙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十八年两次重建,敕赐“利济苍生”。原该寺3进1院,前进5大间,中进3大间,两侧为四大金刚塑像,中间为如来佛像;后进5间,中有龙王殿,殿梁悬3匾,两侧置有钟、鼓,鼓径4尺许。白龙寺池置于院中央,池围筑墙,墙中砌有石碑3块。在寺门前建有过街蓬,供过往行客小憩。民国31年(1942年)寺宇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子庙
季子庙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祠庙,其历史悠久。殿宇宏伟壮观,塑群灿烂辉煌,是江南最大的名庙之一。季札三让王位后,隐居延陵,曾奉命两次历访中原各国,留下“聘鲁闻乐,脱难齐婴。徐墓挂剑,守礼葬子”以及三国分晋等许多动人的故事。他避耕延陵,为地方上做了许多好事,他的高风亮节和宏览博物,见微而知清浊的聪明才智,值得称到赞扬。他是我国吴氏宗族第一始祖,殁后葬于九里。人们为怀念他,在他的墓地上建造祠庙。他受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祠庙也称“季子庙”。孔子得知季子之美德,非常敬仰,并亲笔为他写了碑文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篆字铭刻在墓碑上,即:季子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塔
万寿塔万寿塔在丹阳市东云阳镇宝塔湾。原名万善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是一座木柱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7级,塔总高46.65米。塔身外八角形,内室为方形,上下交错。底层周围设廊,内室均架本梁,上铺楼板,各层有本扶梯上下。塔内方室四面各开一门,外八面间隔一面开一门。顶上为铁制塔刹,下为覆钵,上置承露盘及相轮,上为宝盖,再上为铜质宝瓶,瓶上铸“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铜文笔峰。大明泉湖九年季冬吉日。升官津官钱粮顾锡恩,明崇祯十年仲春吉日造”的铭文。1985—1987年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了该塔明代风貌,成为目前古城丹阳最高标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阳唐中和铜钟
丹阳唐中和铜钟中和铜钟原系丹阳城内南大街普宁寺法物。中和铜钟高2.14米,厚0.11米,口径1.41米。口沿铸以宽廓,唇六曲,钟体黑幼绿,分三段浇铸,痕迹清晰;凸铸旋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分成八个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内铸矩形和梯形几何纹样,布图简朴大方,钟钮造型为连体双龙,头上长有双角,长舌下垂于钟顶又微微上卷,身披鳞甲,四足撑立,生动逼真。大钟铭文称:“铜钟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铸造”。据铭文可知,大钟铸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中和铜钟根据现代技术实称结果为重6025斤,这为研究唐代与现代衡器比率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数据。现存于丹阳人民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口
陵口在丹阳市陵口镇东南隅、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墓入口处。齐梁两代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王子公卿谒陵,都从秦淮河上溯破岗渎,过二十四立隸到丹阳,再从陵口进萧港至各陵。有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武帝萧欧景安陵、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齐明帝萧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以及金家村和水经山村失考墓等。墓曾遭盗掘或破坏,现在遗存的仅是墓前的一些石刻,其中有神道石柱、石麒麟、石天禄、石辟邪等,是一群精致而又宏伟的石雕艺术。南朝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城遗址
时代:西周至春秋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0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