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申时行墓
申时行墓在苏州历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且保存较完整,在江南罕见。申时行(公元1535~1614年),字汝默,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苏州出生的大官僚(明苏州状元)。申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考中状元后,步步高升,官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土,卒后加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等职。万历本年为立太子问题遭人弹劾,辞官回苏,投后称申文定公。申墓坐落在吴山东麓周家桥西,群众俗称申家坡。这座墓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前有石砌的空层石阶,原来墓道两边列有墓表牌坊及石人、石鲁,墓铜门正中为神道碑亭和享堂,神道碑亭内树巨碑,上书“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碑亭后享堂五间均是明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蒯祥墓
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香山帮”匠人的鼻祖蒯祥墓,在吴县胥口乡渔帆村南。墓坐北朝南,面向太湖,右前方立有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朱祁镇赐给他祖父蒯明思、祖母顾氏的“奉天诰命碑”。蒯祥死后,归葬祖茔。蒯祥于明永乐年间参加北京城九门、两宫的建筑,正统中又领导过重建三大殿以及五府、六部衙署的工程。京城中文武诸司的营建,也都出于他的擘划,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甚至把蒯祥的像都画在上面。对于蒯祥的建筑技艺,当时就有极高的评价。同行叹为“鬼斧神工”、“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过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八十多岁,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元璙及其家族墓
钱元璙墓,在吴县木渎镇七子村横山九龙坞内。钱元璙初名传璙,字德辉,是吴越武肃王钱镠第六子(一说四子)。五代时,各割据势力纷纷争雄,吴越钱氏是其中较强的一支,据十三州之地自称为王的钱镠,定都杭州,分令诸子把守疆土,授钱元璙为中吴军节度使,镇守苏州。继而又封为检校太尉、中书令、广陵郡王等衔。钱元璙死后,由其子钱文奉接任。他们父子统治苏州六十余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当时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促进了苏州地区经济的繁荣。钱元璙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终年56岁。葬于此地,有元璙及其妻杨氏、子文奉等。墓上原有石翁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龟蒙墓
陆龟蒙,是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墓在吴县甪直镇保圣寺西院原白莲寺旧址内。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举进士不第,一度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后边赋诗论著,边从事农业,《新唐书·隐逸列传》记他经常同农民一起耕种,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具有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晚年清贫,但“不喜与流俗交”,朝廷召他作官,他也不去,于唐广明年间(约881)贫病逝世。光化年间(898—901)韦庄举表陆龟蒙等10人,赠右补阙,葬甫里之郊。陆龟蒙墓地约二亩,坐北朝南,有墓冢、墓碑、墓道、斗鸭池和清风亭等。墓前有清同治五年署元昆新分防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陵山遗址
张陵山遗址,在吴县甪直镇西南2公里处。1956年发现,1957年南京博物院复查。张陵山实为东西两座相距约100米的土墩,俗称东山、西山,面积各约6000平方米,高出地面约6米。1977年和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西山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和1984年对张陵山东山遗址进行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8.4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共14座、吴文化墓葬1座和两晋砖室墓5座。新石器墓葬包括崧泽文化墓葬8座,早期良渚文化墓葬6座。崧泽文化墓葬出土的遗物中有:穿孔石斧、石锛等磨制精细的生产工具;璜、琮、瑗、镯、环、管、坠、珠、佩、觿等精美的玉饰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
叶圣陶先生墓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景区叶圣陶纪念馆西北。1988年12月18日,长子叶至善及其亲朋护送叶圣陶部分骨灰至苏州甪直,安放在石棺中。墓园坐西朝东,墓台高1米,长11米,宽10米,碑墙高3米,宽5米,全部由花岗石建成。碑墙上镌刻赵朴初题书“叶圣陶先生墓”六个鎏金大字。叶圣陶的骨灰储放在墓台正中的石棺内。碑墙上方和墓台四周的石栏柱以及台墀上都雕有桃花、李花和万年青图案。2019年3月,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一并被省政府列入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遂高堂
遂高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横金桥。原是明代隐士王铨的住宅。王铨,字秉之,东山人。曾被选为杭州府经历,但他不愿做官,不去赴任。时其兄王鏊在京任职致词给他,其中有“输与伊人一着高”之句,遂将第宅命名为遂高堂。原有东望楼、远宣堂、遂高堂等多幢建筑,现剩布局于一条纵轴线上的门楼、遂高堂大厅和后楼等建筑。门楼为砖石建造。门框上方,以手-形的砖雕件出跳,并叠涩刨有枭混线的砖数层。上做花边滴水屋檐和细巧的皮条脊。照墙浑水做,上方部饰有类似“盘肠”的菱形纹和“笔锭”图案。大厅面阔五间17.1米,进深8.2米,各间面阔分别为:明间3.8米,次间3.2米,梢间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楠木厅及石雕艺术品
楠木厅位于东山镇中心,厅名念勤堂,原属宋姓所有,全宅以厅历史最早,惜无文献记载,不知确建年代。从其形制可称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厅均用楠木为材,故又称“楠木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12米,前轩后廊,平面呈矩形。外观为二坡硬山顶,山面墙顶饰以博风装饰。屋面坡度平缓,立于台庭之上,施石踏级二步,整个建筑稳重又壮丽。檐柱做抹角方形,下置青石仿木柱础,称“提灯形”,其他均做园形直柱,鼓形石础柱下用木櫍,柱头做卷杀复盆形。梁多做月梁,梁架、柱、檩间的搭接处多置大斗或加斗拱,或大梁下置木雕荷叶墩及驼峰。六架梁下两端用垫木和斗拱承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熙庆堂
熙庆堂熙庆堂位于东山杨湾镇。原有门厅、大厅、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等建筑组成。现还剩建筑年代较晚的前楼,砖雕门楼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后楼等建筑,楼内居住着18户居民。门楼:比较高宏,砖木结构,哺鸡脊。做法精细,定盘枋和斗盘方上贴做细方砖,雕刻变体如意头纹,转折都成直角,线条都用直线。枋下的“垂云”,也为直线如意云纹。中间原有带记年的门额(现字已被铲平,不可辩认)。兜方中饰“八宝”图案。后楼是该堂现存建筑的重点。平面:通面阔17.40米,五间。通进深8.50米,楼下前廊深1.80米,明间前施踏步一级。后廊深1.20米,明间后廊设楼梯,楼上前廊深1.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荫堂
怀荫堂位于苏州东山杨湾镇。该堂的创建年代及其当时房主的姓氏均不可考,但整个建筑风格与“秋官第”瑞云楼相近,体现了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现还剩一进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其中包括:门楼、三间住宅楼和左右对称的厢屋等等。整个建筑布局极为紧凑。门楼:为结构简洁的皮条脊门楼,砖刻朴素无华,规制小而低矮。门楼上边有小巧的照壁。除框柱边饰外,已改为混水做法。照壁下有类似“圭脚”形式的砖雕一条,花纹分为三组,中间一组较长,两端较短,为折枝灵芝花形,砖刻线条深而流畅。楼屋是该建筑精华的所在。该楼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通进深7米;梁架为抬梁式。明间与暗间之间一缝,施金柱两根。金
凝德堂
凝德堂位于苏州市东山镇翁巷。宅由席姓转买给严姓。原宅主何人,始建何时,不见资料。从遗址看,为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宅原规模较大。主轴上有墙门、大厅、住楼,左右各有厢房或边楼,侧边有备弄,附有花园、客厅、小楼等建筑,今仅存门屋、二门和大厅三座建筑。门屋面阔三间,附有耳房,进深七檩,前后带廓。二门位于门屋与大厅之间,实为院门。二边做有磨砖院墙封隔前后,门宽3.5公尺,进深2.6公尺,硬山顶,山面加有博风装饰。外形为木构牌坊形式。门柱下置枕石一对,制作精美,当地称这种门坊为“福寿墙门”。柱顶间复以木枋,架一斗六升斗拱三垛,柱身前后用斜
锦绣堂
锦绣堂位于代苏州市西山镇东村。年代为清。2002年10月22日,锦绣堂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鏊墓
王鏊墓在吴县东山陆巷村“御道”旁小山坡上。王鏊,字济之,别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人。王鏊参政的宪宗、孝宗、武宗时期,正是明朝统治开始走向衰败的时期。面对这样的政局,王鏊提出了许多改革意见,与当时“专横弥甚,祸流缙绅”的宦官刘瑾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王鏊的晚年,是在吴县家乡东山度过的,写下了《震泽编》、《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等地方文献和《春秋词命》、《性善论》等著作。他在东山构筑了“招隐园”、“真适园”,优游林下14年。东山地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与王鏊有密切的关系。嘉靖三年(1524),王鏊卒于东山,终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蔼堂
瑞蔼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殿新村,是一座中型规模的古宅,其年代尚无资料可查,仅知晚清时曾大修过一次。建筑特点、装饰纹样及手法来看,基本是明代的遗构。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宅有门屋、大厅和住楼三进,两侧左右厢房,每进间隔有天井,并用院墙封围成院落。正中有院门贯通前后,正轴一侧附加“备弄”纵联里外,成为日常生活交通道。今存住宅楼和二组砖雕门楼(院门)和照壁。住宅楼,面阔三间带耳房,宽19.51公尺,进深七檩前后置廓。楼面深度小于底层半步架,左右厢楼反而悬出半步架,为同类建筑中少有。在结构上与其他明代、明式建筑一样具有时代特牲,如柱下多用木礩础
郭新河遗址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郭巷公社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在中部地区开挖了一条全长4.63公里的南北向主干河道,取名郭新河。开挖中,大批埋藏地下数千年的文化遗物重见天日,证明这里原先是一个古人类文化遗址。后来这一遗址被命名为“郭新河遗址”。1987年,文物部门通过对遗址的全面复查,发现郭新河两岸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厚度超过1.5米,采集到石器、陶器200余件、片,其中石器有斧、凿,陶器有鼎、壶、罐、钵及原始瓷器盖、碗等。根据陶器的质地、纹饰、器形,文物部门认为,该遗址文化层堆积的时代最早可追溯到5300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1997年7月28日,郭新河遗址被列为吴县市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贻堂
燕贻堂,为苏州明代古厅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即西山镇)蒋东村辛村96号。303平方米的燕贻堂共有3个单体建筑,门屋1栋、大厅1栋、住楼1栋。坐北面南的宅院沿街而建,门屋、大厅、住楼三进。门屋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圆作穿斗式。大厅面阔五间前附两厢楼,后带两厢屋,进深七檩,为内四界前廊形式。住楼面阔五间带两厢楼。从燕贻堂单体建筑的构架形式和特点作出判断,这是一座建于明代晚期的宅第民居。最让人惊叹的是大厅的山雾云。山雾云就是古代大厅梁架顶端两侧的木板,一般刻成流云仙鹤模样。燕贻堂大厅山雾云身坯不大,却雕得雄浑流畅,像闲云流水一样。仔细察看整个建筑,布局完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氏旧宅
萧宅位于甪直镇中市上塘街,建于清光绪已丑(1889)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屋南有一条宽仅1米,长约150米的陪弄,俗称萧家弄,屋后原为杨家花园,现已变成民宅。萧宅是甪直古镇现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之一,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全宅结构紧凑,布局巧妙,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苏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萧宅共有五进,依次是门楼、茶厅、楼厅、厢楼、饭厅,其中茶厅、楼厅是萧宅之精华所在,厅内梁、柱都雕有各式图案,寓意吉祥。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一座砖雕门楼,分别刻有“积善余庆”、“燕翼诒谋”等字,由清末苏州名士尤先甲所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里古道及桥
植里古道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植里村通往陆路的一条堤道,南北走向,全长177.75米,面宽1.4米,高0.62米,基部两侧黄石堆砌,中间留有0.5米空隙,形成泄水沟道。上铺448块宽0.32米,厚0.12米花岗岩条石。古道北端尽头就是永丰桥,永丰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花岗石构置,全长18.5米,中宽2.7米,矢高3.8米,净跨4米。两端铺设石级,方形望柱、条石栏板,桥孔内嵌碑,记载建桥年月。古桥下的小河与太湖相通,仅距太湖岸边800米。桥边有一株古樟,如大伞遮阴桥上。古道、古桥、古樟,在春季油菜花开花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五龙桥
五龙桥位于苏州南部长桥乡,是龙桥社区的地界。听龙桥村里的一位姓卢的84岁老人说,这里本来是一个集镇,市面相当不错。集镇的老街就在西塘河(又称大龙港、齾塘)的东河沿,也就是五龙桥东堍。从澹台湖沿着西塘河往北,整条老街排满了各类商店,一溜的商行。解放前,镇上有地货行、鲜鱼行、米店、香烛店、建材商店及理发店等店铺,苏州城里人来此买水产鲜货的也是比比皆是。五龙桥东堍稍往北就是一个轮船码头,当年一直是从蠡墅来往于苏州的航班的通道。龙桥镇老街南头就是大运河主航道,当年这里的澹台湖水阔浪高,过湖没有桥,只是靠一个渡口摆渡。南面蠡墅村民要来龙桥镇集市,常常是摆渡前来,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蠡墅古桥梁
蠡墅古镇在吴中区长桥街道,是一历史悠久的古镇,据传,春秋末期,在越国任大夫的楚国贵族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后,曾在这里建别墅小居,并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蠡墅也因此得名。如今在古镇区范围依稀还能看到古镇的影子。特别是四座古桥最有价值,建于清代,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蠡墅四古桥分布在蠡墅镇蠡墅港的两侧,其中,永兴桥建于清嘉庆年间,桥栏青砖砌成,东西堍4块抱鼓石有花纹,艺术造诣很高;蠡墅桥建于1878年,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金刚墙加丁头石,望柱和抱鼓石刻有花纹图案,是典型的水乡石桥;须茂桥建于1833年,明柱有桥联,桥洞拱劵上有刻字;太平桥建于道光年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