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丹东市 > 宽甸县旅游
宽甸县文物古迹介绍
赫甸城城址
赫甸城城址位于宽甸县青椅山乡赫甸村。赫甸城为宽甸六堡之一,六堡又被称为六奠。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不断侵犯边境,明朝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边墙外,还采纳了李成梁的建议,于万历元年,开始修筑宽甸六堡。经略辽东的熊廷弼称之为“八百里新疆”。一堡经管一段辽东长城,迫近女真根据地,扼守了女真拓展的出口。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堡建成后,李成梁又以此开市,和少数民族做生意,缓和了当时明朝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开市带来的可观收入也给辽东士兵带来了很大帮助。赫甸城城址是宽甸六堡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寺
响水寺风景名胜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距丹东市60公里。这里山形奇秀,植被完好,湍流平湖,悬泉飞瀑,这里幽中见奇、秀里藏险、可谓风月无边之地。富寿山是响水寺景区的主体山峰,在众山拱卫中,突兀矗起,自山脚至山巅,整石几百米,浑然一体,如缸倒扣,雄伟壮观。东壁悬崖陡峭险峻,多姿多彩。石峰线条色彩变化多端,奥妙无穷。峰巅崖壁上古松排空,或挺拔刺天,或横空展翅,构成了一副奇妙的中国山水画。位于富寿山中心向阳处的响水寺古庙,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一处道观。现仅存残垣断壁,碑石瓦砾。当年香火鼎盛时,为宽甸南部第一大庙。庙前有名曰“寺院顶”的石峰相照,后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山遗址
虎山遗址,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乡虎山村虎山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遗址,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乡虎山村鸭绿江边虎山。即东经124°30′,北纬40°13′。虎山东、南靠鸭绿江,西临叆河,西北为平坦耕地,北隔丹宽公路与青盖子沟,栗子园相连。在虎山南麓,有夯土台和墙台,已受到严重毁坏。经发掘仍可见其大概面貌。从此台北行经虎山最高峰至北麓长达1000余米的长城沿线,都有断续的长城墙体存在,沿线共发现墙台5个。《明史》、《明实录》均有记载,《明史》载明长城东起鸭绿,西至嘉峪,《明宪宗实录》载成化15年修筑东路开原至鸭绿江边墙。具有重要文物考古价值和现实意义,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菜地边墙
白菜地边墙位于大西岔镇沿江村3组老黄前沟内,是宽甸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一段辽东边墙。老黄前沟大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边墙大致呈南北走向,横截沟谷。以进出沟谷的公路为界,边墙分为南北二段,北段起于东山坡上,南北延伸至山岗处,存长约150米;南段起于西山脚下的河边,向南延伸至山坡上,存长约30米,墙体底部宽10-12米,顶部宽4-8米,存高2-4米,由人工打制的石块垒砌而成。白菜地边墙是万历初年拓展六堡后,为防御建州女真人和稳定朝鲜半岛、鸭绿江流域局势所设立的拦马墙,是“宽甸六堡”的-防御设施,它对研究明末边疆斗争史等有着重要价值。1982年3月15日,宽甸县人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这座大桥建于1942年,是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资源,指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共--建的。大桥桥体为钢筋水泥结构,长709.12米,桥面宽为6米,高25米,设22座桥墩23孔,载重为60吨。中国一侧起于宽甸的河口村,朝鲜一端是青城郡,故这座当时被叫作清城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朝两国经济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创建大奠堡记》碑
《创建大奠堡记》碑位于宽甸县永甸乡坦甸村,年代为明。该碑座高0.40米,宽0.83米,厚0.54身高1.6米,上宽0.83米,下宽0.80米,厚0.13四周雕刻云卷纹图案,碑文为阴刻703字,记载了建大奠堡始末。1988年12月20日,《创建大奠堡记》碑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城子山城
小城子山城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Ⅱ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Ⅲ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0米以内为Ⅳ类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川石刻
柏林川石刻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柏林川村,年代为明。2008年6月11日,柏林川石刻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刻碑为基点,四面外延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二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00米以内为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三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米以内为四类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