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秦一号兵站遗址
秦一号兵站遗址位于调令关南侧的大古山梁上,北窄南宽,形似葫芦,分布在三面临沟,一面依山的平台上,北面只有三十米宽的出口紧贴秦直道,形成天然屯兵营地,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据推断可屯兵数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用姜石铺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墙基、素面方砖,几何纹路与绳纹方砖、瓦等十四种建筑材料。据推断可屯兵数千。同时还发现了石窟寺群和瓦椁秦墓。这都是我国首次发现。石窟寺里十三处壁画栩栩如生,彩绘则色泽透亮,白描亦线条清晰。瓦椁秦墓的椁室全用板瓦和筒瓦筑成,墓内尸骨无存,但有一对玉鹿,一对玉龙和一个纹饰细腻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水国遗址
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掘。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院寺景区
塔院寺景区塔院寺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是金塔的一座标志性建筑,金塔县的地名就是因寺庙内一嗽嘛塔而得名,明清时期是肃州八景之一,被称为金塔凌虚,塔的始建年代根据推算应在元明或更远一点,尚无定论。现塔原修建于清康熙42年(公元1703年),1986年重修,是河西地区著名的佛事活动集散地。大雄宝殿总面积695.56平方米,建筑面积495.8平方米,四面带回廊,殿内正面盘坐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像,神态安详,形象逼真,两边是他的弟子阿兰、迦叶,背面是观士音菩萨,手托净瓶,普度四海。两角是文殊和普贤两菩萨,这些塑像制作精细,法相庄严,超凡脱俗,充分展示了佛教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进宝将军墓
王进宝墓位于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玉湾村,坐北向南,处于东北高、西南低的滩地中,当地人称“将军坟滩”。墓葬及所存石雕建筑延伸约200米,神道宽约20米,原有17道石雕、建筑和造像,现存自北向南依次为:封土1座、神道碑1通(龟趺6只,螭首5块)、石牌楼遗址1处、石狮1对、文官石像1对、石马1对、石牌楼1处、龟趺1对、狮座2块、器械座1对、东西两处石亭遗址2处、石牌楼遗址1处、石狮1对、旗杆座1对、上马石1对。墓葬封土为圆形双丘,底径14米,高约3米,为与原配孙夫人合葬墓。另有家族墓距该墓6公里。王进宝墓初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历时三年建成,现存石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钟鼓楼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个庙石窟
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由五个庙和一个庙组成。初创于北魏晚期,续修于五代、西夏时期。现存窟龛21个。五个庙开凿于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崖壁上,分为南区和北区,两区相距200米。南区现存洞窟4个,北区现存北朝晚期洞窟遗址15个。南区窟前堆积物和北区石窟均未清理。其中,五个庙第1窟为中心柱窟,窟内现存有释迦牟尼八相变、文殊经变、普贤经变、水月观音经变、金刚界曼荼罗、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炽盛光佛曼荼罗、涅槃经变等壁画。壁画大多保存完好,颜色鲜艳。第3、4窟均为佛殿窟,第3窟内存有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第4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说法图、文殊经变和普贤经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原位于凉州(今武威)的护国寺内,现存甘肃省武威市文化馆。碑凿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西夏碑的碑身高2.5米、宽0.9米,两面刻文。一面刻有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是西夏文楷字,计28行,每行65字。另一面刻有汉文,碑头有汉文小篆题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是汉文楷书,计26行,每行70字。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上半段残缺。碑文的四周有线刻的卷草纹,碑头题名的两侧各有一个线刻的伎乐菩萨,作舞蹈状。题名的上端是云头宝盖。线刻伎乐菩萨、宝盖、卷草纹图案等,线条流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桥门街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山桥以南的回民聚居区桥门巷内。据传,早在明代桥门巷(街)即有一座简陋的清真寺。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当地穆斯林名人刘伯阳捐宅地8亩,并由寺坊穆斯林群众集资,经其父子两代苦心经营,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扩建而成,并题记落成年代于大殿的脊檩下。桥门寺坐西向东,全寺由卷棚、大殿,后窑殿及跨院、沐浴室等建筑物组成。寺门口高悬烫金“清真寺”竖匾,为四角飞翘方形重檐,两扇大门高大厚实。门两侧八字墙为水磨青砖精雕的花卉,左右敞开,舒展壮观。礼拜大殿进深5间14檩,仅用4根立柱支撑,以鼓形蚂蚁石柱为柱基。殿内宽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儿湾石造像塔
塔儿湾石造像塔合水县城东北部约70公里的太白乡苗村川塔儿湾村,堪称中国造像像塔而闻名,那一座造像塔,始建于宋代,以凿磨的红砂岩石条块叠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十三层,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塔》一书认为它是中国最为纤细的古塔,将其列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胜之一。高约12米,经宽一点四米,原无台基及基座,形体清癯纤细,塔身第一层特高,达两米。第二层以上逐渐缩短,二、四层南面各设一假门,各层有塔檐,檐下出叠涩两层。檐角有仿木转角斗拱,檐下雕出檐缘,檐上雕出筒状瓦栊。塔顶为石雕刹柱,刹基以上为相轮三匝,华盖一层上置宝珠。塔身第一层,每面约有浮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城南28公里大河店镇大石碑村白公路左侧的悬崖上,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镌刻,雷简夫撰文并书。青泥岭是古蜀道中最为艰难险阻的一段。这里峭壁千仞,高耸入云,江水滔滔,吼声震天,道路崎岖,九曲八湾。公元1056年,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因青泥岭道路过于艰险难行,倡议改道新修白水路。李虞卿与知兴安军刘拱、权知长举县事良友、顺政县令商应祥、河池县令王令图发动数县军民,费尽周折,历时4月,修成自河池驿至兴州长举驿新路50里,沿途作栈道阁道2309间,邮亭、营屋、纲院382间,缩短旧路里程33里,废掉青泥驿,减省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寺千佛洞
走进马蹄寺旅游区大门,首先见到的景点就是千佛洞。千佛洞是建于东晋十六国北凉时期,在元代的时候是藏传佛教寺院,现在则是汉传佛教寺院。千佛洞分为北段、南段和中段三个部分。北段是浮雕石塔林,只见陡峭的红砂岩上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几十座石塔,这是苦行僧居住或存放猞猁子的地方,大部分石塔雕凿于元、明时期,也有西夏的珍品。南、中两段以佛窟为主。在窟内开龛造像,窟檐是梵刹式木结构飞檐。用时参考1-2小时交通【外部交通】1、每年5月1日到10月国庆之间,可在汽车南站乘车,时间分别为:7:35、8:25、9:15,票价11.5元/人,返回张掖的班车有两班,时间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故城
位于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清代学者皆认为汉唐敦煌故城即为党河西岸与新城隔河相望的残破古城。据西北师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瓜州史事编年》(P.3721、S.5693)、《汉书.武帝记》、《沙州都督府图经》(P.2005)等史料对此都有记载,筑城比建郡要早23年。敦煌古城现仅存南、北、西三面断续残垣。东面已被水冲坍陷无余,在党河西岸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巴坪遗址
地巴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祁家集镇黄赵家村地巴坪社西50米处的山地上,其分布范围北至地巴坪台地边缘,南靠颠山,西至西沟与陈王家坪隔沟相望,东接东沟与黄家坪相邻,遗址南北约400多米,东西约800多米,总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1973年时由省博物馆文物工作组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66座,出土器物756件,其中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达399件,分别为骨器、骨珠装饰品等,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器物,有罐、壶、瓮等,施黑红彩,纹饰为圆点纹、弧线纹、旋涡纹、网格纹等,均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同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0月由州文物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1239年,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凉王。其久攻西藏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四祖萨迦·班智达来凉和谈。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和谈”。至此,西藏归顺于元,使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0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萨班居凉州白塔寺,并将其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使之成为凉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陇西西河滩遗址
陇西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李家坪村东50米。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1965--1966年曾先后两次进行局部发掘,发现有墓葬、窖穴和灰坑,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夹砂灰陶绳纹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分布区域与发展有重要价值。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县城西郊西河西北面的一级台地上。台地高20米,上5米为黄土堆积,下15米为冲积沙层。遗址南临西河,北至台地边沿,西接西北铝加工厂,东至李家坪村。东西宽300米,南北长400米,文化层深0.5米左右。暴露遗迹有灰层、灰色绳纹陶片。出土文物有灰陶吊、盆、罐、骨、石器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府城隍庙
兰州城隍庙在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住宿:这里目前是兰州主要的古品集中地,多是些小的古玩玉器、钱币、小人书等。是个怀旧的好地方呢。门前有兰州著名的杜维成灰豆子,还有烤羊肉、酿皮、甜醅子,而且它是处于兰州的商业中心,张掖路上有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该寺塔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依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凝寿寺塔建于五代时期,通体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楼阁式,共五层。通高21.2米,基宽6米。第一层正面开南门,门高2.2米,宽1.58米。第二层开东西直门洞,第三层开南北直门洞,以此规律开门洞至五层。塔上叠涩出檐,第一层檐部斗拱每面两朵,一斗三升,隐出泥道拱一跳,用普柏枋承担。在拱眼上绘有牡丹、莲花、菊花,上承叠涩出檐九层,檐上方椽铺以筒瓦。第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济寺塔
康济寺塔建筑结构系平地而起密檐式空心砖塔,由塔身、塔座、相轮宝顶三部分组成,位於宁夏同心县韦州镇的古韦州城东南的康济禅寺废址内,塔建於西夏年间,塔高三十九.二米,外形呈八角形,为平地而起的密檐式空心砖塔,时代曾两次增修。康济禅寺逢西夏(一○四八年至一○六八年)初建盛八百多年,後毁於清朝同治年间。康济寺塔由塔身、塔座、相轮宝顶三部分组成。塔的底层较高,二层以上被层层密檐平座紧箍向上,逐级收缩,与塔刹宝顶有机结合,形成刚劲有力的抛线外轮廓,显得凝重柔美,体现了我国早期密檐式佛塔的风格。毗邻有覆钵式砖塔一座,高度约为康济寺塔的一半,具有藏式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银露天矿遗址
白银露天矿遗址位于白银市白银区,矿区占地总面积约913.40万平方米,被称为“白银第一爆”的露天矿一号坑大爆破于195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掘进巷道1.18万米,药室473个,开发方量4.91万立方米,充填巷道4780米,消耗01056万吨,总费用2133.7万元。大爆破于1956年7月19日、11月15日、12月31日分三次进行,共完成爆破石量903.10万立方米,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爆破工程。露天矿开采了33年,其中一号坑从1956年2月至1984年6月,二号坑从1956年2月至1988年4月。共完成采剥矿岩1013亿立方米,提供铜矿石6634万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温泉开发区蒋家村,距泾川县城9公里。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南石窟寺又俗称为东方洞。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造型宏伟。入窟后迎面三壁围立高达2米多的7尊佛像,两旁有13座胁侍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北魏风格。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雕刻简练概括,线条生动流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