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踏实墓群
踏实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镇政府东南7千米处的戈壁滩上。1944年发现,1987、1989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调查。199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一号大墓。1997年、2005年安西博物馆对被盗的二、三号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群分东、西两个墓区。东墓区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有砾岩洞室墓225座,其中大型墓8座,集中于墓群西部。位于墓群中部的一号大墓,俗称“四个墩子”,其地面遗迹有茔圈、神道、墓阙、封土等。茔圈的围墙基本呈方形,东西131米,南北长128米,高1.3米;神道也是用砂砾堆积成梁,长234.2米,宽18米;有墓阙4座,分别位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坪遗址
张家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达浪乡郑家坪村张家坪社。遗址东邻马家沟,西接郑家坪社,南依张家山,北接沙坡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遗址断崖上有灰层,散落大量的人骨、陶片等,根据散落的陶片特征判断此遗址属齐家文化。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良好,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唐汪遗址唐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唐家村以西200米处的山顶上,地势陡峭,为丹霞地貌,遗址顶部为唐家村山神庙旧址。遗址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约30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1956年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黄河水库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南皋兰山北麓五泉山公园景区内。主要包括庄严寺、浚源寺、二郎庙、文昌宫、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嘛呢寺、酒仙祠、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山门、半月亭、企桥、秦公庙、太昊宫、澄碧滴翠水榭和漪澜亭,共22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五泉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元,后经历代整修、迁移隋、唐、明、清建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五泉山建筑群依山而建,以中麓牌坊至文昌宫为主轴,并有东西两翼,以两条山脚至半山的爬山廊,将整个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建筑环拱,形成闭合空间,使各组建筑遥相呼应。庄严寺原位于城中鼓楼西,唐初建,元至元年间重修,明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烧沟遗址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
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和韩佐乡宏化村祁连山山前二级台地上,杂木河从南至北流过,磨咀子居河西,五坝山居河东,二者隔河相望,间距1千米。磨咀子墓区面积70万平方米。五坝山墓区面积120万平方米。磨咀子墓群于1955年发现。1955年和1959年,甘肃省博物馆先后进行三次发掘;2001年,2003年~200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等再次进行了发掘。磨咀子墓群墓葬密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建筑址、窑穴和大批汉墓。出土了大量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马厂类型的彩陶。两汉墓葬0土了以《武威汉简》、《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为代表的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沟
寺沟寺沟是狮子峰和象山之间的峡谷,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葱花岭下,在峡谷中建有佛寺,故寺沟又称小普陀山。峡谷内还有瀑布、油缸池、摸子洞等景点,瀑布跌三级断崖而下,水声如雷、雾气弥漫。清代进士邓隆曾在此赋诗一首:瀑布落天吼怒雷,青山绿树绝尘埃;松风说尽长生法,疑是天龙灌顶来。瀑布从高坎下陡然跌落入谷底形成水池,叫油缸池,宽约四五米头泻入日古人穿在下有们在洞内&qu萨求子,而称摸子洞。寺沟原有大殿、入海殿、百子宫、独岗、山门、牌坊、山神庙等建筑,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82年以来,大殿、百子宫、牌坊等在原址重建。环视两边,山形奇特,怪石嶙峋,各种树木郁郁葱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阳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区董志乡境内,距市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寺
原名万寿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牟尼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中华震旦有塔一十六座,甘州木塔其一也”。另史籍载,木塔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曾令尉迟敬德重新监修。明清时数次重修。最早塔身15层,清末被大风所毁,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修。木塔为张掖市五行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宁县石空镇西北的双龙山南麓。又名大佛寺,双龙山古称石空山,山东侧石壁峭立,适於开窟造像。这里原有大佛洞、万佛寺、百子观音洞、灵光洞等,但如今除万佛寺外,各窟均被流沙埋没。石空寺原有大佛洞、卧佛洞、观音洞、灵光洞、龙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还置有各类塑神像。乾隆《中卫县志》对石窟作过详细的描述:“寺在半山,为两院。东院山门内,重楼依山,楼下启洞而入,中若著邃屋。两院梯上阶而上,有真武阁、亦因山窟而室。转西则新建佛殿巍然,内外各六楹。其前因山筑台,凭栏远眺,河流环抱,村堡错落。”由于这里是格里腾大沙漠的南缘,风沙很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坝遗址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坝时留下的纪念石刻,分别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据《甘肃永昌金龙坝水利工程遗址调查》等相关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由于头坝村地势明显高于东大河河床,头坝人空守一河之水无法取用,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势后,借助山势,修筑了金龙坝,有效提升了水位,这样既不阻断河流,又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隐寺
龙隐寺位于城西3.5公里处的龙尾山侧,依山傍水,占地约300亩。这里西接崆峒山,南望太统山,两山环绕,草木茂盛,环境优雅,亭院阁隐现其中,自古为消夏游览胜地。据《平凉市志》载,寺原名灵隐寺、兴教寺,始建于汉唐时期。以后明、清、民国等各代均有扩建。先后开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筑。龙隐寺之名,来源于唐肃亨下塌寺内的传说。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玄宗李隆基仓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从嵬(围)驿回军北上,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李亨曾在灵隐寺内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称帝。因皇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堡遗址
古城堡遗址古城堡遗址坐落于今石包城乡政府西南部3公里处高约50米的山岗上,城堡东西长144.4米,南北宽77米,城门面南而开。城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片麻页岩和石灰岩垒砌而成,城垣残高6-9米,宽1.7-5米,城墙四角呈四方形。从残留的痕迹来看,早期这里建有瞭望塔楼,后期曾作过修葺。城墙以三层土坯间夹一层草层垒起。石城四周挖有护城壕,离城墙约20米,壕宽约20米,深约15米,壕沿用石块夹白茨筑成。城门东侧有一土夯台,疑为后代所筑。城后(北面)小山头上开出一平场,场面略呈方形,每边约60米,可能是当时习武练兵的校场,其边缘也用麻岩垒砌。城内分布房屋建筑20多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孔寺
佛孔寺佛孔寺位于西和县最东边的马元乡佛孔村,离县城约40公里,地处西、礼、徽、成、天水之交界处,是西和县较为罕见的巧妙利用丹霞地貌而修建的寺庙。依山而建,山上山下,结构奇巧,气势磅礴,被称为“小麦积山”。佛孔寺又名“佛捆书”,相传是唐玄奘西天取经返回途中,在通天河遇老龟,而致使-落水,经玄奘师徒护持抢救,在佛孔寺清理修正经书,故名“佛捆书”。佛孔寺历史十分悠久,据已毁之碑记载(部分碑刻“文革”时埋藏于佛孔寺新建戏楼底基处),佛孔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再建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可知开凿时间与敦煌、麦积及本县法镜寺、八峰崖相当。其时正是佛教复兴、造像盛行之时。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城苏维埃旧址
“新城苏维埃旧址”就位于明代洮州卫城之内,是一处既具八百年古迹景观,又有现代革命史地意义的胜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城苏维埃旧址,旧称鞑王金銮殿,始建于十三世纪的元代,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时的行宫。其后是当地群众祭祀天地及民族英烈的场所,又称为隍庙。现存主建筑殿宇四座,即正北大殿,东西两侧殿,山门楼台和东西廊房。均为典型的高阶深廊,飞檐斗拱、复瓦彩绘的歇山式木质中式建筑。使这座历史建筑有功于国家民族,成为远近知名的革命胜迹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1936的8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率领下长征攻占临潭,总部就设在这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水帘洞石窟群
介绍水帘洞为50米长,30米高,30米深的天然洞穴,雨季时洞口流水如垂帘玉珠,洞中有隋朝建造的四圣宫、观音寺、老君阁等10几个小殿。拉捎寺与水帘洞相对,建于北魏。在陡峭的山壁上雕有一尊释迦牟尼坐像,两侧饰以菩萨、神兽等浮雕。拉稍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40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当作响,它的整个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山石刻画像
黑山石刻画像,在嘉峪关市区以西约20公里的嘉峪里。这里山势陡峭,地势险峻,山沟宽约24米。画像石刻散布在悬崖峭壁之上,共30余处,绵延约1公里。画面古拙,手法粗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刻石浮雕较浅。内容涉及狩猎、骑射、舞蹈等。黑山石刻画像可能是羌族、大月氏、匈奴族的早期文化。黑山岩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峡崖壁上,是1972年发现的。经查,共发现有自战国至明代的岩画5处,共计153幅。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古称洞庭山,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岩画就分布在石关峡口、四道沟、红柳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组布局严谨、用料精良,雕梁画栋,曲徊幽静的明代庭院建筑群。胡氏民居——明清古建筑、天水民俗博物馆、古民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宅子,位于天水市民主西路,属胡氏民居古建筑群体的南半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明代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居所。整体建筑以甬道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是一组布局严谨,保护完整的明代庭院建筑。现已恢复其历史风貌,成为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北宅子与南宅子临街相望,是胡氏民居古建筑的北半部分,为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平方米,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登县清凉寺
清凉寺始建于明嘉靖元年,至今已约五百余载,大清凉者《金刚三味经》云“芳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此寺名之主旨也,原寺以土地祠、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为轴线,两厢禅舍俨然,钟鼓二楼对峙,壮丽恢宏,而院中古柏参天,紫荆蟠曲,后院果蔬飘香,寺左小桥流水,相映成辉,更觉“清凉”,诚礼佛之胜地,信旅游之佳所。相传寺成之初,一命官左迁新缰,午间小憩于途次,梦见有寺掩映于碧水翠柳之间,即徐步以入,尽观寺内景物,逐叩拜于三宝法像之前,忽闻佛祖言曰:“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痴迷乎五浊恶壮,便失真如本心”。旋而梦醒,甚觉异之,暮宿本埠,初见清凉寺,似曾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杜少陵祠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而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天宝十年进三大礼赋,受唐玄宗赏识,命引制集贤院,后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城陷,后脱身赴凤翔,肃宗任为左拾遗。因-救房官触怒肃宗,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上元六年辗转入蜀,曾于唐广德元年(763年9月)好友房官病卒阆中,为其奔丧莅阆中。唐广德二年春再度携家次莅阆中,游历阆苑风景,是诗人一身中写诗最多的地方,留下诗篇66篇,其《阆山歌》、《阆水歌》流露出诗人对阆苑仙景的无比感慨和赞美。唐宋在锦屏山为诗人建祠堂,祠中存有国家一级珍品汉白玉杜甫雕像,以励后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角城
位于甘加滩偏东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处东北岸台地上,距县城约三十三公里,是本县甘加乡境内的一座古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是汉置白石县旧址,也是河州通往西南蕃的要道之隘口,是当年汉、羌、唐、蕃之边塞重镇。是汉与吐谷浑、吐蕃、西夏、角斯啰等王朝剧烈争夺的战略要塞。八角城实际上是一个空心十字形城。因为在一个空心十字的各角上有一个城墩,形成八角突出。城名由此而得。该城城墙长2193米,高11米,城内占地面积约200000万平方米。此城打破一般正方形成四个面和十二个面的常规,有三十六个墙面,加上八个城墩,共由六十个面组成城围,城外有护城河、壕等附属设施,东、西北均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