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潘原故城
潘原故城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村西南1.1公里。城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800米,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墙全部坍塌,仅存北墙一段,长18米,基宽6.4米,残高1--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9--0.13米,夯窝呈圆形,断面有较多陶片。城址内有厚1米左右的瓦砾堆积层,内含汉、唐、宋砖、碗残片及少数子母砖。曾出土有宋熙宁、崇宁铜币及元代瓷器。《读史方舆纪要》载:“平凉府东四十里,本汉阴盘县,后汉因之”、“后魏置平原郡治阴盘,后周因之,隋初郡废,县属泾州。唐初因之,天宝初改曰潘原。”《太平寰宇记》载:“天宝八年(749)割泾州地的潘原县城为长方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金寺
黄金寺黄金寺位于永兴乡友好村,礼县佛教协会设于此寺。黄金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相传古代该寺僧众颇多,规模较大,大约在明朝不知何故被毁。20世纪90年代由于劳动耕作,在原址发现碎砖破瓦,又挖出古代寺院柱石,于是当地念佛居士募化集资,投工献料,再建于1989年,同时又将县佛教协会由永兴渗水寺搬迁于此。现该寺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已建成佛殿2座,0殿1座,山门1座,僧舍24间。有常住人员8入,出家僧人8人,佛教居土40余人,教职人员4人,组织机构健全。寺院除搞好正常的诵经拜佛和其它法事活动外,还从事生产劳动和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古民居建筑
胡氏古民居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城区。是明代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俗称“南宅子”,因与胡来缙之子胡忻的北宅子隔街相望,故名。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6米,坐南向北。五进式庭院布局。现存房屋建筑8座26间、垂花门1座、影壁3座。一进院由大门、东西垂花门和影壁组成。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向外伸出成垂花门式样,檐下雕饰富贵华丽,瓜栱和栱垫板透雕云纹花草,横批和雀替均浅浮雕海云、牡丹、凤凰等吉祥图案,外门额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由此,大门明间为一节孝坊;内门额书“副宪第”;脊饰龙吻和雕花脊筒子。由大门进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高昌王父纽林的斤墓前神道处。简称“高昌王碑”。墓封土早年已毁。青石质,碑残,蟠螭首,残高1.3、宽1.9、厚0.52米。碑身残高1.82、宽1.73、厚0.47米。碑阳汉文楷书36行,行残41字,碑阴为回鹘文,内容详细记载从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鹘亦都护高昌王世系、事迹及回鹘族起源、流派及西迁等。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炎篆额,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巎巎奉敕书丹,由高昌王帖木儿补花于元统二(1334)年在其父纽林的斤墓地立。民国二十二(1933)年由武威贾坛、唐发科移至文庙保存。石碑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云观
西云观位于敦煌市西郊,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相传很久以前,王母曾居敦煌三危山,乘青鸟往来于瑶池之间,因而东来紫气,西呈祥云,登古城而晚眺,见霞光辉于垣西。当地群众遂集资修观于斯,命名为西云观(又名栖云观)。西云观与三危山的王母楼、老君堂遥相对峙,和月牙泉古庙群鼎足而立。创建之初,有歇山顶式面阔三间的前、中殿各一座。后经民国时期两次续建,该观内有殿宇七座,错落有致,壮丽雄伟;南北斗楼耸立,高峻挺拔,前后垂柳花亭,别有情趣。观内的《西游记》故事彩色悬塑、鲁班窗和花鸟屏风画在当地号称三绝。1981年,市政府将此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批准该观作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军西路军烈士陵园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先后43天,与敌人作战数十次,歼敌4000多人,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红军总指挥-及-等高级将领在县城亲自指挥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为缅怀西路军将士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勋,1984年开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堂,陈列有-主席的题词,正中高耸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刻-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与北海子风景区毗邻,构成了永昌县最优美的风景名胜建筑群体。除此之外,永昌县还有众多的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历史文物,正期待着人们的发掘和利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家洞石窟
陈家洞石窟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庄浪县城东北30公里处,利用天然崖坎凿造而成,有窟龛9座,内多为宋代以后的泥塑和彩绘。其保存最完好、最有艺术和文物价值的,是成像于晋太和年间、镌刻在一巨石上的三尊摩崖雕像,带有浓厚的西部民族特色。而屹立于另一巨石上建造于唐代的七级玲珑宝塔,则与三巨佛相为映衬。该景区内景色秀美,林木葱郁,一条源于关山分水岭的清溪从洞窟前流过,北崖峭壁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幽冥渺远。夏秋之际,轻风徐来,松涛阵阵,志书所载“洞峡松风”即属此境。现在免费游览。联系电话:0933-682088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平傅介子祠
傅介子祠位于良平乡傅家村。傅介子,北地义渠(今宁县良平乡)人。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安归和匈奴勾结起来“数遮杀汉使”。傅介子奉昭帝之命以赏赐为名,在饮宴中诱杀楼兰王。不久,赏封傅介子为义阳后。他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为“通西域、辟丝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为缅怀始祖功德,良平傅氏家族曾在明朝万历年间修建傅介子祠,清乾隆八年重修,光绪二十年再次重修。后因诸多历史原因及风雨侵蚀、文革破坏,傅氏祠堂破损严重。2005年,按照宁县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我县总投资38万元,重新修建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美观协调,塑像及壁画、壁记一应俱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旱湖脑遗址
旱湖脑遗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南10公里的台地和湿地边缘。该城由相连的南、北两城组成,南城东、西墙北端与北城相接。两城平面均为长方形。南城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墙体多被流沙掩埋。北城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6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0.14-0.16米,墙基宽8.5米,残高3.5米。四角有角墩,门向东开,宽4.85米。城西南角墩外有4座夯筑四棱台体小方土墩,分南北两排排列,边长2.5米,残高1.20-1.45米,夯层厚0.08-0.10米。城内外地表散见绳纹、弦纹、水波纹灰陶片。同时,城址周围墓葬分布较为密集。该城为汉、晋古城,时代较早,且周围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会馆
张掖会馆位于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耸立在著名的大佛寺旁,是清朝时期山西、陕西商人在张掖经商期间所建的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会馆是一个集山门、高阁、戏楼、看台、牌坊、钟楼为一体的建筑群。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山门内前院南北构成为对称的看楼各7间,牌坊后的南北两面各排列5间厢房。布局严整,错落有致。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古朴斗拱,保存完整。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布着牌坊,钟鼓楼,大殿,配殿,厢房等,既对称,又陪衬,高低错落,气势雄伟。木牌坊为四柱三门,正楼大、左右次楼小,总面宽11.2米,歇山式顶,券口上雕刻二龙戏珠、大象、海马、麒麟,神态生动,正楼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县塔
环县塔位于环县环城镇红星村北关组环江东岸第二级阶地上。建于元世祖中统五年,即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环县塔为八角五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向上逐层微敛,顶有塔刹,通高22米。塔身青砖镶砌而成。底层较高,超过塔高的四分之一,内外无台基。每面宽3.13米,向南有门,其内辟八角形塔室,每面宽1.20米。各层塔檐出双杪华拱,每面补间斗栱两朵,上承替木,再上出叠涩若干层。每层间隔一面设有门或雕刻版门和直棂窗,分层变换方向。门单砖券顶,两侧浮雕莲花饰。各级塔檐上部施平座,下施斗栱,上设栏杆,人可通行。塔顶为镀金铜质塔刹。环县砖塔保存完整,对研究宋代建筑形式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端字号柴湾城址
端字号柴湾城址位于民勤县西渠镇建立村西4公里。是一处结构较为复杂的土筑古城。有东、西两城,二城相连,共用一墙。城平面均呈正方形,东城边长35米,西城边长80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1--1.3米,基宽2.8米,夯层厚约0.14米,均开南门。东城城内暴露有长径1.7米的椭圆形灰坑,坑内有大量兽骨及绳纹、弦纹、素面灰陶罐和五铢钱币、骨珠、骨铲等。西城东南角有残窑址1座,平面呈圆形,窑室直径10米,高1.5米,周围有大量炉渣、灰陶片。城内采集有唐“开元通宝”、铜、铁器残片及西夏白釉、豆绿釉瓷片等。该城始筑于汉,唐、西夏沿用,西夏以后即废弃。古城保存较好,对研究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阳山辨碑
首阳山辨碑位于渭源县莲峰镇孟家庄村东500米。青灰岩石质,圆首方趺,碑通高2.45、宽1.17、厚0.19米。万历四十七(1619)年立。碑阳额刻云纹,额篆“首阳山辨”,首楷题“首阳山辨”,碑文竖行28行,每行40字。碑文内容辩证天下五处首阳,唯有陇西首阳为真,是伯夷叔齐埋骨之地。尾题“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己未春日”。杨恩撰文,汤懿书。碑阴额篆“改真实处阳山清圣祠碑记”,首题“改建首阳山夷齐祠记”,碑文楷书竖行33行,每行68字。记载改建清圣祠的经过及改建后的规模。尾题“崇祯二年己巳冬季望日孤竹曹司牧记,付邦秀刊刻。”石碑保存完好,是省内留存的大型石碑刻,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州古城
巴州古城位于安西县南岔乡六工村西13公里的戈壁与风蚀台地相间地带。古城东、西墙各长296米,南墙长285米,北墙长294米,残高1.2-3.0米。南、西、北墙各有2个马面,西北角有角墩,城门西开。城内有一处较大的院落遗存,坐北向南,东西70米,南北50米,房屋呈“凹”字形分布,有大小房址约20间,墙基残高0.8-2.9米;其堆积层约厚2.5米,地面遍布灰色、红色、褐色陶片以及石杵等物,时代较早。城南、北、西墙内侧分布有陶窑共14座,其中较大者长4.9米,宽2.7米。该城保存完整,地面遗迹丰富,未遭扰乱,是研究汉、晋古城建制布局的典型标本,也是研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勤古城
民勤古城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西约5公里的沙漠中。始建于汉,沿用至唐、宋(西夏)、元、明。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南墙中间筑瓮城,瓮城门向东,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残垣高约5米,四周有角墩各1座,东、北、西三面各有边墩3座。城东北距城14米处残存有土墩1座,高6米,夯土层厚0.14米,系土坯筑砌。遗址文化层厚4米,内涵丰富。暴露的遗物有:灰陶片、五铢钱、石砚、石磨、残砖、开元钱、铜器和铁器残片,唐三彩残片以及豆绿、黑釉瓷片等。城东北角曾发现一兵库,有大量残甲片堆积;西北角有一粮仓,积有腐烂谷物粉末。城周围散布有大量碎砖烂瓦、各色陶瓷片、盔甲残片、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丹霞地貌
临洮县红旗丹霞地貌,在红旗乡境内,洮河西岸,在悬崖上可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细密均匀的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全寺石窟
保全寺石窟位于合水县东北太白镇葫芦河支流平定川马家老庄,距县城120公里。石窟建造于北魏中期及晚期,南北长约40米,共开龛30余个,除中心部分的三、四、六等窟较大外,其余为圆拱形残龛,高约1米左右。雕造题材多为北魏佛教教徒崇拜的一佛二菩萨,一交脚菩萨两肋侍菩萨,触多宝并坐说法,千佛等。保存较完整的13号龛的释迦并坐说法图,,雕刻精细,形象丰满,眉秀鼻直,面形方圆,表情喜悦,身着半披肩大衣,内著僧碑,结跏跌坐,衣纹线条流畅,5号龛内雕主佛及两肋侍,工艺亦很精湛,主佛结跏跌幽,身著通肩大衣,衣纹用极细古而均匀的线条表现,富于律感,此例恰当,神态自若,堤造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竑墓
王竑墓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北街道北寺新村,墓葬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年(1531)敕赐再次修缮,葬有明宪宗时兵部尚书王竑。墓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面积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1平方米。现存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3米,现存明景泰元年螭龙碑1通,高1.3米,宽1.08米;甬道南北长约300米,宽约60米;另存华表1件,石虎、石羊各1件,石鼓1对,碑座5件,明清时期碑首2件。王竑墓墓园结构完整,布局考究,碑刻、华表等石刻留存众多,对研究王竑生平历史及明代丧葬、建筑、石刻等文化有较高价值。1964年被临夏市人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充国墓
赵充国墓位于清水县城北李崖村西500米。墓朝南,封土平面呈圆形,高3.8米,底径10米。墓前有碑亭两座,内立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大汉后将军营平侯赵壮公讳充国之墓”碑和道光己酉年(1849)“汉故营平侯赵公之墓”碑。碑均为圆首方趺,砂砾岩质,拱首条碑,通高1.5、宽0.65、厚分别为0.20、0.18米。碑文阴刻楷书,记载赵充国功绩及生平。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西汉史有重要价值。赵充国(前137--前52年),西汉名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清水县)人,汉武帝时任中郎将,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封水衡都尉后将军,宣帝时被封营平侯,曾为西汉王朝的强盛,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
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该庙碑位于县城南1里处的赵世延家庙遗址,元仁宗延祐3年(1316)秋建。由龙首、碑身、龟跌三部分组成,碑高3.5米,宽1.3米,厚0.42米.为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奉敕撰文,大书法家赵孟頫奉敕书丹并篆额.面额书“敕赐雍古氏家庙碑”八字,正面四周阴刻串枝莲文,中间刻文皆为楷书,右起竖刻33行,行64字,共1230多字(个别字损)。碑文记载了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祖孙三代六英,为建立和巩固元朝政权所创的丰功伟绩。赵世延其先世为雍古族人,故称“雍古氏家庙碑。”该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对研究元蒙历史和书法艺术有极高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