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洪洞县旅游
洪洞县文物古迹介绍
明代监狱
洪洞明代监狱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古监狱。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一年(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北京名0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就囚于这里。当您踏进过厅,映入眼帘的一条狭窄的南北通道。通道两端各有东西对称的6间普通牢房,每间牢房门低窗小,占地只有4平方米,小土坑距地面不足1尺。据史载,狭小的牢内少则关五六人,多时关十几人。监狱最引人注目之处是死囚牢。牢门上方有一石刻的动物头像,传说它的名字叫狴犴,是龙王的第四个儿子,凶猛善搏,生平好讼。龙王派它镇守牢门,看管囚犯。古人常把它刻于牢门之上,因长得像老虎,所以俗称“虎头牢”。
广胜寺
广胜寺(第一批国保)时代:元、明地址: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泉水神庙
霍泉水神庙亦称明应王殿,在-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左傍霍山,面临泉源,坐北朝南,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沿中轴线往北有山门(上筑舞台)、仪门、明应王殿。据庙寺记载,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元时大地震毁坏,又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了山门和仪门。水神庙东西宽深各五间,四周有围廊,重檐歇山顶。檐下元塑二门神峙立,威严肃穆。殿内大小塑像九尊,中央为水神明应王,两侧四个童男童女,塑工极为精美,衣饰合体,神态娴静,形象逼真。台下水神的四个-面目各异,细腻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地内心活动,为建殿时作品。殿内四壁墙上绘满了壁画,内容为祈雨降雨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虹琉璃塔
洪洞县城东北的霍山南麓,是霍泉的发源地。山上古柏苍翠,山下泉水潺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七色琉璃塔,金碧辉煌,巍峨壮丽。这,就是中国乃至佛教诸国公认最美丽的佛塔“飞虹塔”。飞虹塔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平面为八角形,13层,全塔高47米,屹立于太岳山麓,远处看去,巍巍壮观,正像民间传说:“广胜寺有个琉璃塔,离天只有丈七八。”飞虹塔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晕,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优美的名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马驹三结义庙
北马驹三结义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临汾市洪洞县龙马乡北马驹村北马驹三结义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从北至南依次有大殿及两侧耳房、献亭、戏台及东西妆楼;院落东南角建观音堂一座。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不厦两头造屋面,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乳栿对三椽栿用三柱,仅设柱头铺作,形制为四铺作外插昂;前檐设通长大额枋。大殿梁架、斗栱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献亭为元代遗构,平面呈方形,四角式,单檐十字歇山顶,通高约6米,柱间距3米。砖砌基座,四周石条铺镶,前置半圆形砖砌踏道。柱头施四铺作斗栱,中间各有补间斗栱1朵,逐层叠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洞商山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洪洞县赵城镇孙堡村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屡有修茸。庙内主要建筑有三皇庙、关帝殿、三官殿、法王殿等。四座大殿均结构简练,用材较大。各殿内后槽均砌龛并有塑像,山墙绘有壁画共100余平方米。大殿座北向南建于高0.84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三间,11米,进深四椽,悬山顶,梁架采用分心用四柱造法,檐柱施四铺作斗拱,明次间各施补间斗拱。殿前金柱刻有民国十八年(1939)所书对联:“人中画是画中人无非将人认作画,景内情有情内景总属触景生情。”殿内供有塑像,中供天皇,两侧分别为地皇、人皇。塑像圆润丰满,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东西山墙彩绘三皇为民祈祥福之壁画,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石宫
净石宫时代:明、清地址:洪洞县提村乡干河村净石宫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西净石山下北侧,又称宫观庙。庙院西高东低,南北走向,东为侧院,西为主院,均为一进,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明清均有修葺。净石宫东院狭长,北端设大门,面宽一间,进深两椽,双坡悬山顶。南端有窑洞三孔,旁设门通往西院。西院为主院,高出东院一米。正殿建于西院北端,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筒瓦顶,前置月台;殿内有明万历年间悬塑,及清顺治五年(1648年)绘制的壁画,天花上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题记。南端为戏楼,坐南向北,楼高两层,面宽三间、进深六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凝堡遗址
永凝堡遗址永凝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洪洞县城东北5公里永凝堡村1957年3月,该村村民取土时发现了重要铜器300余件,其中在一件鼎器内壁有铭文2行8字:“□□乍(作)父丁宝鼎□□”。簋一器内底有铭文:“乍(作)永商彝殴。”从器物形制和纹饰来看,该墓及其所出青铜器当属西周早期。1980年6月及10月,考古工作者对永凝堡进行考古钻探、发掘。钻探面积1300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0个,墓葬56座。有22座墓经过发掘清理。这些墓多为西周时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铜器、陶器、玉石器、骨、蚌贝器等。青铜器800余件,陶器43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庙
介绍:水神庙在-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左傍霍山,面临泉源,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由山门(上筑舞台)、仪门、明应王殿位居寺内后部当心,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宽深各五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殿内塑水神明应王及其侍者像十一尊,皆为原作。四壁满布壁画,内容为祈雨降雨图及历史故事,南壁东侧戏剧画中赏行当齐全,化妆、服装、道具、乐器、幕布、布景、舞台等,反映了元杂兴盛时期的真实情景,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整个画面绘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构图严谨,色彩纯朴浑厚,人物传神达意,笔法苍劲有力,是我国元代壁画中的佳品。山西临汾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洞关帝庙
洪洞关帝庙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城中心关帝街。坐北朝南,占地2072平方米。据清光绪八年修订《洪洞县志》记载,关帝庙在恒德坊街北,元大德十年(1306年)里人苏汉臣重建。明嘉靖十年(1351年)创建关帝楼;清顺治二年(1645年)增建戏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扩建;经过明、清屡次修葺,始成现在的建筑规模。现存正殿保留元代遗构,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洪洞关帝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关帝楼、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别有东西廊房和钟鼓楼。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为一座四面贯通的过街楼。钟、鼓楼,位于戏台东西两侧,高约13米,十字歇山顶,两层建筑。戏台坐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洞玉皇庙
洪洞玉皇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洪洞县城西北5公里马牧乡辛北村元太宗已丑(1229年)年建,明、清和民国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玉皇殿、关公殿、二郎殿均为元代建筑。寺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二进院落,总建筑面积4128平方米。后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正门、仪门、月台、八卦台、玉皇殿。二郎殿和关公殿位于玉皇殿东西两侧,舞台置于前院南侧,东侧为玉皇庙大门。三座大殿内梁架均为草栿,保持了典型的元代风格。殿内均有壁画,画面粗犷,线条流畅、保存尚好,与大殿同为元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圣母宫
碧霞圣母宫碧霞圣母宫(第三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洪洞县广胜寺镇坊堆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现存主体结构为明代建筑。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木牌坊、圣母殿,两侧仅存西厢房三间,占地面积888平方米。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饰琉璃脊兽、瓦件。七檩梁架,柱头科七踩重翘单昂,平身科一攒。前檐明间施隔扇门,两次间隔扇窗。殿内设凹字形神坛,上塑圣母,两侧塑宫女及侍者像,两山及后墙均塑有悬塑,为明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移民遗址
明代移民遗址明代移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洪洞县城北郊贾村西侧的古大槐树公园内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长时间广泛移民历史的一组纪念性建筑。碑亭位于原古汉槐处,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盖。亭内碑一通,高3.5米,宽0.8米,厚0.3米,碑首作盘龙雕饰,中刻“纪念”二字。碑阳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宇,碑阴所刻碑文概述明初迁民始末。碑亭后窑顶上立有金承安五年(1200年)石经幢,为广济寺仅存的遗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师村遗址
师村遗址师村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西周——汉地址:洪洞县曲亭镇、大槐树镇、苏堡镇遗址以师村为中心,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有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其暴露在地表的文化层随处可见,范村杨侯国古城遗址文化层内发现有陶鼎、陶豆、陶盆、陶下水管道等;在西尹壁村古墓区盗洞内出土有陶鼎、陶壶、陶盆及彩绘陶器等。追缴回被盗施绿釉陶楼一座、青铜平盖四钮鼎1件、青铜三钮带盖鼎3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陵
女娲陵女娲陵(第四批省保)时代:唐地址: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又称娲皇陵,始建年代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年(747年)重修。唐以后历代屡有修茸。女娲陵原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极具皇家气派。宋代碑文载:“南北百大,东西九筵”,原有建筑现已不存。陵墓内现存宋开宝六年(973年)和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巨碑两通,千年以上古柏三株,“补天石”一块,以及明清时期石碑三十多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云寺
泰云寺泰云寺(第三批省保)时代:宋、金地址:洪洞县广胜寺镇石桥村北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重建,现仅存大殿,主体结构为宋代建筑。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四壁存壁画约25平方米,为泥皮覆盖,内容不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张遗址
上张遗址上张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洪洞县淹底乡上张村北部遗址范围以上张村为中心,东西1500米,南北1000米。总面积1.5平方公里。遗址内分布有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古文化遗址以绳纹灰陶为主,器物有陶豆、陶罐等。古墓葬区出土器物有青铜盘、匜、带盖鼎、双耳钵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牧华严寺
马牧华严寺马牧华严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洪洞县辛村乡马牧村华严寺,俗称北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创建,历代屡有修茸,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正殿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上均有壁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坊堆遗址
坊堆遗址坊堆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洪洞县城东北7.5公里坊堆村1954年试掘时,遗址南北长210米,东西宽72米。北、西两面高出地平面1---2米,南、东两面与现在的地面相平。在遗址中部偏西发掘清理西周墓葬18座。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玉器、蚌贝器等。陶器有夹砂灰陶、细绳纹鬲;铜器有鼎、簋、甗、戈、铜鱼。玉器有璜、环等。另外遗址中西部出土的一鼎器口沿下内壁有铭文“父乙”。坊堆村出土了卜骨,其中一片刻有一条卜辞,共8个字,卜辞释文为“□囱□三止又疾贞。”这是西周甲骨文在国内首次发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村遗址
上村遗址上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商、周地址:洪洞县城西25公里双昌乡遗址面积为东西1000米,南北800米。1984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遗址作了全面的专题调查和试掘。揭露的遗迹有灰坑,出土的遗物有铜器和陶器。1986年又在遗址中采集到一些陶器残片。其文化类型为商周时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