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241、哲蚌寺洛色林扎仓
景点位置拉萨市北京西路276号哲蚌寺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2、卡玛当寺
卡玛当寺位于山南桑日县城东约2.5公里的一处山腰上。最初建于公元11世纪,为嘎当派寺,11世纪中后期改宗希解派(莫吉派),大约在公元17世纪,又成为格鲁派寺院,但仍保留了希解派的某些仪轨。卡玛当寺在文革中被毁,1986年重建。主供莫吉洛吉卓玛塑像。莫吉洛吉卓玛,是藏传佛教史上开创一派门风的一位独特女性。她在佛学上根据希解派的教义,吸收嘎当派的一些长处,传下了以法鼓唱教区别于其他教派仪式的莫吉派。当时莫吉派在西藏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佛教历来轻视妇女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提高妇女地位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3、白玛曲林寺
白玛曲林寺,在日喀则地区之萨迦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雄玛乡的吉龙村,寺庙坐落在苏日山南麓,海拔4090米。白玛曲林寺建于7世纪,为松赞干布时期兴建的寺庙之一,始名“耐玛祖拉康”。8世纪,莲花生大师也曾在此修行。19世纪时,由强巴朗杰对该寺进行过全面修葺和扩建。强巴朗杰系萨迦县赛地方人,为一苦行僧,以在深山幽洞中静修而闻名,是宁玛派的掘-,精通医学,40岁时主持寺庙,87岁圆寂。后由弟子罗桑群沛继任堪布,罗桑群沛系萨迦县雄玛乡德萨村人,学识广博,精通宗教哲理,任职期间扩建了该寺。始奉宁玛派,后改宗格鲁派。老大殿:由强巴朗杰创建。门向东,高二层。底层由前廊、经堂、佛殿三部分组成。前廊有柱2根,廊前壁画彩绘四大天王。经堂面积4柱,主供释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像,主尊高约1.8米;经书架上供放《甘珠尔》一套。佛殿面积2柱,殿内主供强巴佛泥塑像高约5米,面目慈详雍容大度;其左右供奉无量寿佛和莲花生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4、藏扎寺
在康马县境内,位于乃宁乡藏札村。由阿旺顿珠于19世纪创建,为扎什伦布寺分寺,属格鲁派。坐北向南,主体建筑由大殿、经堂、佛殿、卓玛拉康、0神殿等组成,主供释迦牟尼和十六罗汉像;墙上遍绘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观音、度母、金刚和阿底峡、宗喀巴人物壁画,非常精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5、桑噶方托寺
桑噶方托寺在洛扎县境,由西藏著名苦行僧米拉日巴于北宋熙宁十年(107年)修建。据载,起初其师马尔巴要他修建三角形的房屋,修了大半,令其拆掉。继又要他修建半圆形的房屋,当快要完工的时候,马尔巴又令其拆除。几经拆修,最后建成现存碉楼式的楼房。原高9层,现存7层。后来米拉日巴的门徒众多,逐步形成了遍布全藏的噶举教派,桑噶方托寺也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寺。寺里藏有古本手抄经卷,颇为珍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6、恰嘎曲德寺
恰嘎曲德寺位于桑日县绒乡境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于16世纪末,属格鲁派。为受第三世0-旨意而兴建的格鲁派寺院。寺内壁画众多,题材广泛。现僧舍已毁,主殿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7、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在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16世纪末叶由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僧人扎西道杰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与敏珠林寺齐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军队侵扰西藏期间,寺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颇罗鼐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期间(1728—1747年)又加以重修。地址:山南市贡嘎县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8、盐井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旁,占地面积6008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1858年由法国巴黎传教士邓得亮神父所建,藏式土木结构。盐井是西藏境内纳西族聚集之地,当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外来的纳西族都信奉藏传佛教,而土生藏族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盐井也是著名的盛产井盐之地,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澜沧江两岸长近3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铺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江边的数十口盐井蒸汽腾腾,井周雾气弥漫,走到井口,可见温热的盐水在深约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声。淡绿色的盐池,雪白的盐田,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互相映衬,美不胜收。地址: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门票:免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9、仁达摩崖石刻
仁达摩崖石刻距角克寺15公里,为骡马驿道,从觉克寺骑马单程4小时。是赤德松赞时代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这座石崖造像的价值主要有0:一是从“摩崖造像”上的文字看,是赤德松赞立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另外“摩崖造像”的文字中提出了完成藏汉友好大业的任务,而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上写着已完成了汉藏结盟的任务,这就说明了石碑在历史上的连贯性,也表明了汉藏两个民族友好的悠久历史,二是“摩崖造像”的文字内容还说明西藏的政教合一的萌芽从那个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三是“摩崖造像”的发现对我们研究赤德松赞时代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0、色卡古托寺(赛卡古托寺)
色卡古托寺位于洛扎县色乡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历史,距县城43公里,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海拔3700米,原为噶举派寺院,后改宗格鲁派。该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和玛尔巴大译师,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赛卡古托寺以一座宫殿为标志,这座宫殿外观方正、高达九层,因此而得名“赛卡古托”(“赛”意为公子,“卡”意为堡,“古托”意为“九层”),也称“九层公子堡(塔)”。寺内现存大量壁画,其中以西藏四大绘画家之一门当画派祖师门拉顿珠嘉措(唐卡鼻祖)所画的玛尔巴大译师及米拉热巴尊者的画像等壁画最为珍贵。还有噶举派大学者巴俄·祖拉陈哇等人的手迹。壁画从年代上看早晚不一,主要保存在赛卡古托古堡、杜康大殿的经堂和佛殿、密宗殿、江久拉康、拉玛拉康等建筑中。寺内还珍藏有大量吐蕃时期的手写经书和米拉热巴静修时戴在头上的“多供”一一石制酥油灯;白玛林巴大师挖掘出来的金刚手父子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1、纳窟寺
介绍西藏黄教噶当派著名寺院,位于市西南20公里处,为藏族地区三大印经院之一。公元1033年,由噶当派高僧冬顿洛佳札兴建。纳窟寺虽不大,然而历史悠久,比札寺早400多年。八思巴大师的主师钦木·朗噶札曾在此长住;一世0根敦朱巴曾在此受戒学法。纳窟寺印经院在印经事业上,比德格和布达拉宫印经院的贡献都大.寺内珍藏有纳唐版大藏经一套和丰富的藏文印版。印有大藏经《甘珠尔》108部,佛经疏注《丹珠尔》1215部,还有《释迦百行传》等巨著。纳窟寺被誉为“西藏文库”。西藏日喀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2、丁穹拉康洞窟
位于日土县乌江村境内,坐落在班公湖的北岸,石窟开凿在一高约10米左右的砂砾崖面上,顶部已为流沙所覆盖。石窟口朝西,平面略呈方形,进深3.5米,高3米。窟顶为穹庐顶式,顶部中央绘以莲花纹。窟内残存有壁画痕迹,可惜因现代牧民在洞内烧煮烟熏形成严重污染,仅可分辨出大约图案。除洞口两侧,其余三壁可分为上、下两层图案;上层为形制比较简单的曼荼罗,下层绘有佛教杂宝以及可能是礼佛听法的场景,一排八个人,皆盘坐于地,面朝一个方向。八人的服饰除服色有异外,完全相同,皆头戴宽沿帽,身穿三角形大翻领长袍,衣领、袖口、裙边皆镶有深色宽边,长发披肩,双手藏于袖内,洞口两侧的壁画可以辨识出的图案一组为古代歌舞的场面,舞者三人一排,身着袖口、衣边带镶边的长袍,脚穿长靴,散发披肩,扬臂起舞。另一组图案绘制在洞口的下方,表现各色罪人或被刀丛刺穿,或被火海炙烤,或被猛兽撕扯,或肢体分离,或悬于林间。据佛典《俱舍论》卷八、十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3、尼阿底遗址
尼阿底(NwyaDevu)遗址位于西藏北部羌塘高原申扎县,海拔4600米,距最近的城市拉萨和那曲将近300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石制品分布密集、地层堆积连续的旧石器时代旷野代遗址。2018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该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考古人员在遗址中收集了大量石制品,包括石叶、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锥等,推测可以用于采集果实、逐猎野兽、肢解动物、加工皮革等。尼阿底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具有鲜明的石叶技术特征。所谓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产品长薄、精致、锋利,代表人类石器技术的一个高峰和认知行为能力发展的新高度。2019年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4、拉萨清真大寺
介绍从著名的拉萨八廓街往东走百余米,在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的东孜苏路6号,有一座伊斯兰教堂,顶端饰有弯月,教堂大门上端用阿拉伯文、藏文、汉文写有“西藏拉萨清真大寺”的字样,清真大寺礼拜殿敞厅内悬挂有“清真古教”匾额。整个清真大寺采用伊斯兰教习用的花草纹图作装饰,蓝色作基调,带给人们一种浓郁的宗教特色与地方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审美感知。拉萨人习惯地把拉萨回民分成两类,一类称为八廓卡奇,他们大多居住在八廓街做生意;另一类称为河坝林卡奇,也就是今天聚居在拉萨旧城东南的回民。“卡奇”一词,在藏语中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他们大部分聚居在清真大寺周围,群体意识十分强烈。餐饮/住宿/购物清真大寺附近的清真饭店非常集中,且口味正宗。交通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西藏拉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5、桑浦寺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萨市之堆龙德庆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拉萨河南岸的内邬托地方。寺庙以提倡因明(佛教逻辑)、辩论而著名,在西藏佛教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传佛教教噶当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备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于1073年创建的,最初称“桑浦内邬托寺”,后改称“桑浦寺”,是佛学教理的发源地。寺内殿堂供奉有许多佛像,还有雅绒两位大师(即雅楚·桑结贝和绒敦·玛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铠甲的0神和洽巴大译师(本名却吉僧格,曾任桑浦寺第六任座主)的灵骨塔。俄·雷必喜饶是11世纪人(生卒年不详),时称“大俄译师”。幼年时跟从鲁梅十人中的征·益西云丹出家,后到康区向赛尊学法。1045年他与枯敦·尊追雍仲等人回到前藏,在拉萨附近修建了扎纳寺,讲经传教。阿底峡到前藏后,他拜阿底峡为师学法,后于1073年建立了桑浦寺。虽然他与仲敦巴是兄弟,但他很敬重仲敦巴,曾几次到热振寺向仲敦巴求教。他翻译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6、色庆寺
色庆寺—全名叫噶举峨东曲果林,系藏语寺庙属于噶举教派;肯定了佛学之地的之意。坐落于仲巴县偏吉乡色庆村格瓦亚吉(系藏语吉祥快乐之意)山山腰处,当地的牧民习惯称之为色庆寺。这一代山峰比较多,从远处看,山峰很像寺庙大殿里念经的喇嘛,具有无量的佛法力,象征着该寺的佛学发展的潜力。座山的山头有一个-台,名叫“朵格瓦”-台。传说两千年前,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人间时,从印度的斯瓦财-台,一个上有自然形成的藏语字“格”(快乐之意)的石条飞到此处,造就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朵格瓦”-台。在文革和-时期破坏了这个石条的一半,剩下了另一半,山和-台的名字由此得来。现在各方面的原因这里很少见葬礼,不过该寺的喇嘛介绍,在这个-台上送葬尸体,具有死者重新得到一次宝贵人生的神力。色庆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楚布寺的喇嘛噶玛晋美曲英创建的,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该寺的主供佛是释迦牟尼和十个经函般若经(它来自阿里措庆县布噶寺,现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7、热振寺
热振寺位于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格巴村,海拔4230米,始建于1056年,由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杰微迥乃创建,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措庆大殿、热振拉章、贡巴空、唐钦拉康、塔群、卓康等建筑单元组成。热振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措钦大殿总面积达2200余平方米,南向,原为前2后3层结构。底层以大经堂为中心,周围分布许多小殿。大经堂内有130柱,面阔36、进深27.4米,后部设松热拉康,分东、中、西3个殿堂。二层有若干寝室、经堂、仓库。措钦大殿现正在维修,已修起东半部分。热振喇章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共5栋,依山而上。从下往上第1栋主要作仓库;第2栋有朗赛拉康、三世佛殿、三长寿殿、六庄严殿、库房等;第3栋设十六罗汉殿、扎西边巴殿、护法殿、-寝室、经堂等;第4栋有班禅居室;第5栋有佛殿、0喇嘛居室等,顶部设宝幢、0、貘羯鱼、经幡等。喇章现已成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8、果热古墓群
在热帮乡境内,位于涝布湖(即芦布湖)西端南岸一级台地上,其南为东西走向的大山,其紧临湖水,石山和湖水间徒步勉强通过,果热岩画便在此处,山脊上有个不起眼的石构防御工事遗址,古墓群在其西边的山凹内。墓群座南朝北,依山傍水,大体呈东西顺序排列,其下方3座,中间一排为5座。从被人掘过的痕迹看,中间最大的墓室约20平方米,墓葬的修筑方式为向下挖掘约1米深坑穴,用片石砌成墓框,尸骨入殓后用土和片石垒覆,形成方形石丘墓,高约1米左右,其余墓较小,其中下方、上方和两边的9个墓仅有少量石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9、楚布寺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之主寺。亦称磋卜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由塔布拉杰弟子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修建。楚布寺海拔4300米,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西北的楚布河上游,距拉萨西郊70公里。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进行分布,共包括经堂、佛堂、0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私邸及僧舍等,正在修复建设中的还有较具规模的讲经台等建筑。楚布寺拥有大量稀世文物,包括江浦寺建寺碑,现位于楚布寺大殿内,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该碑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空住佛,楚布寺镇寺之宝,也是第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此外,玛恰噶拉石刻塑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都是楚布寺弥足珍贵的宝物。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台、静修室和历代噶玛巴闭关洞、十七世噶玛巴转山时于石头上留下的心咒字样等。交通大昭寺西侧花圃往南200米巷内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0、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
昌都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于2016年8月建成并开馆。它的建成标志着昌都文物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和“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兴动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藏东规模最大的红色遗迹集中保护展示区,该馆总占地面积10904平方米,建筑面积1559平方米,布展面积1105平方米,分12个展厅,以时间为沿循,从全国解放到昌都解放,从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以红色遗迹专题展为形式,有重点、集中式反映昌都伟大的革命建设历史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共展出各类革命历史文物100余件(套)、图片200余张。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2019年10月7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