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1、神农祠
神农祠神农祠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山脚的古茶谷中心地带。祠内塑有一尊采用雪花白石雕制而成的炎帝神农塑像,高9.5米,基座9米,宽4米。对称建有两间传统民族风格房屋,左为茶展馆(以茶之源、茶之魂、茶之歌三个方面用54张图片展示双江勐库大叶茶原生地形象和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右为茶艺馆(在墙体上精心制作一幅反映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饮茶习俗为主的壁画,高2米,长13.8米)。塑像基座四周及中心广场共铺贴大理青石板530.9平方米,从神农祠牌坊至炎帝神农塑像共有69级台阶。神农祠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两河交汇,环境优美,是游客休闲度假、朝拜茶祖神农之圣地。地址: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罗炳辉将军故居
罗炳辉将军故居罗炳辉将军故居位于彝良县角奎镇阿都办事处偏坡寨。距彝良县城约5公里。1987年国家拔专款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土木结构草房3间,坐北向南。面阔13米,进深7米,面积120平方米,另划有保护范围2001平方米,修有文物标志碑等。1989年7月6日竣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是罗炳辉17岁离家从军前居住,陈列有罗炳辉在家时使用的生活用具。保护范围内有罗炳辉高祖罗凤鳌墓,父亲罗守清、母亲黄氏墓,妻子李风桂墓,以及《罗炳辉祭父文碑》。1986年10月,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彝良县角奎镇阿都办事处偏坡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介绍: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现保存在曲靖一中内。碑高1.25米,分上下两截,全碑共403字。此碑立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大理国时代的遗物,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曲靖市北出土。碑文记载了大理国主段素顺联合滇东三十七部征讨“妄服背恩”的部落后,会盟立誓,-行赏的史实,对研究大理国官制历史及宋代云南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到达曲靖后,步行至第一中学院内即可。云南曲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农克硝洞遗址
农克硝洞遗址位于沧源县勐省镇农克村民委员会东南面,洞口高15米,宽60米,洞穴深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农克硝洞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为黑色砂质粘土层和红色砂质粘土层,每层均夹有碳屑、动物化石、烧骨和打制石器等。与石器共存的动物骨骼化石计有中国犀、黑熊、水鹿和弥猴等种属。遗址出土石器与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和平文化”相似,经样品测定,年代在距今24000-43500年之间(甚至更老,未见底),是临沧范围内澜沧江支流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及东亚、东南亚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对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19年10月7日,农克硝洞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龙氏家祠
龙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湾村,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祠堂。家祠始建于1930年,由龙云的胞妹龙志桢负责修建,祠堂于1933年完工。宅院及附属工程1935年因龙志桢病故停建,1938年龙云派次子龙绳祖和时任云南省昭宣师管区副司令的陈纯初继续修建,最后竣工于1942年,占地26.5亩,祠堂坐南朝北,外设护城河,宽4米,河中的水与黑泥地捧水围堰塘相连,河水清澈灵动,河内种有荷花。原有城墙用土夯筑,仅留下毛石堆砌的墙垣。现维修后的城墙在原基础上改为砖砌,高3.8米,宽3.2米,恢复垛口及女儿墙。城墙西北角建有碉堡。高大的门楼歇山顶,盖青瓦。2013年5月,龙氏家祠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永丰镇簸箕湾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妙高寺继喜亭记碑
妙高寺继喜亭记碑位于黑林铺三华山妙高寺龙王庙旁,立于明天顺四年(1460),坐西朝东,沙石质地。碑体高1.6米、宽0.76米、厚0.19米,拱券碑头高0.55米、宽0.93米,共刻523个字。记载了天顺元年至天顺三年间(1457~1459),滇中干旱,云南官吏多次到妙高寺拜神求雨,终获降雨之事。久旱逢甘霖,人称“喜雨”。人们在欢庆之时,捐资建了继喜亭,并立碑为记。《继喜亭记碑》由当时承先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严贞撰文,中宪大夫提刑案察使副使杜明书丹,奉政大夫提刑案察使司佥事铜梁曹辅篆额。书刻俱佳,保存完好。近代科学普及,如今人们不再“拜神求雨”,但该碑记载了一段历史,其书法和镌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小东门新石器晚期墓葬
位于巧家县城中心小东门。晚清迄至民国,此地均为衙署所在。1950年后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后院范围。由于地面被建筑物覆盖,从未进行过有计划的勘察、发掘,墓葬面积不详。历年基建,时有器物出土。1984年县科委建房,发现墓葬6座,采集到出土器物3件。陶器质地为夹沙灰陶,平底鼓腹侈口罐。底部有叶脉纹、肩部及口沿为平行划纹。1990年,县人民政府建盖职工宿舍,再次发现石板墓葬,报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择成昭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县文物管理所作抢救性发掘。历时27天,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贝类器物50余件。石棺由自然砂石块镶嵌而成,死者头部一律向南。随葬物已清理已清理、登记,有待鉴定。石板墓葬初步断代为新石器晚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新安所古建筑群
新安所镇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军屯文化古镇,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军事地位,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立贲古县,设制于新安所一带,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在新安所设立守御千户所,驻扎军人,屯田戍边之后,地名一直沿用新安所。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建新安所古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所归蒙自县。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1000多年的军事活动,孕育了新安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区域内星罗棋布的文化古迹,现存明清历史街道5条,军事遗址3处和土寺庙9座,古民居120余座,古墓葬800多座,古石碑23通和古戏台、古商铺、古驿道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0月7日,新安所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树包塔塔包树
位于景谷县城大寨官缅寺内。树包塔在寺东侧,这是一座下方上圆的葫芦形砂石浮雕塔。塔座方长4米余,塔高10余米,1株两围多粗的大榕树,生长在塔顶中央,树冠散开,偈一把擎天巨伞插在塔中,塔外又有无数粗装的树根把石塔紧紧楼在怀中。树塔如融一体、美妙和谐。塔包树在寺西侧,也是下方上圆的葫芦形砂石浮雕塔。1株一围多粗的榕树从塔中心长出来。由于树龄不大,树阴遮盖仅方圆10多米。雄伟壮实的白塔从四方把大榕树紧紧地包裹在中心。塔边清泉淙淙,伴以和尚朗朗诵经声,给人一种悠远旷世的感觉。两座佛塔均建于1644年。由于景谷气候湿润,鸟雀把大榕树种子带落进佛塔的砖缝中,天长日久,生根发芽破土而出,交错缠绕石塔而生,数百年后便长成了今天的奇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会泽古城(会泽古镇)
:会泽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郡县之一。古代就以盛产铜、铅闻名,清朝时,铜的开采和冶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西南的铸币中心。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会泽独有的会馆文化特色,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庙、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交通:会泽距昆明280公里,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地址:曲靖市会泽县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交通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会泽,可直接到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故居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地址:曲靖市会泽县金钟镇三道巷29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00-17:30门票信息:门市价:5.0元门票含讲解费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昭通古文化遗址
昭通古文化遗址位于昭通市城北北闸镇塘房二社过山洞村。洞长40多米,洞宽10米有余,最高处约5米。1982年,市文物普查队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定名为“昭通人”。这一发现填补了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的空白。继发现过山洞后洞内旧石器遗址后,又在前洞口左侧倒塌的岩脚下发现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洞穴前高后低,遗址向内形成斜坡,地表面暴露的是多块陶碎片。初步探测,文化层深1米余,分布面积10平方米左右。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磨制较粗糙。陶器以夹沙红陶居多,夹沙灰陶次之,均为索面。器形有长颈尖底罐、单耳圈足罐、环底钵、平底小杯、折沿罐、釜形器等。景点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塘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嵌雪楼
嵌雪楼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北端,双石桥畔净莲寺内,又名皈依堂。1988年11月,丽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嵌雪楼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二年,双石桥重建。净莲寺建于狮子山北麓山坡,前后两院相连,占地面积839平方米,寺院建筑依山傍石,游人需随坡而上.堂内原有道教和佛教显宗题材的壁画10幅,今已不存,新塑观音佛像,供信徒烧香求拜。《光绪丽江府志稿》载:“楼下玉水潆洄,青町绣错。开窗远眺则雪山屏列,宛然玉笋斑立,盛夏登临,凉风逼人,清澈肺腑。”据传,嵌雪楼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所建。可以说丽江嵌雪楼不仅是旅客游览的风景名胜点,而且是丽江文化的博览之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汉庄城址
汉庄城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南郊4公里处的诸葛营村东侧,是云南省现存规模最大、布局工整严谨、保存完好的一座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古城址。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11.6万平方米。城墙用红粘土掺砂石夯筑而成。城址内外发现大量方格纹、菱形纹砖和五铢钱,朱雀纹、卷云纹瓦当以及板瓦、筒瓦等;在城址附近先后发现墓葬多处,出土“建武四年”、“元康四年”的铭文砖,以及书有“长乐寿未央”、“益寿未央”的吉语砖,都是汉、晋时代的遗物。汉庄城址是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汉代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和了解云南地区古代文明状况,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以及中外交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尖角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尖角洞是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人遗址,位于集镇南500米处的小红山腰部,系石灰岩溶洞。1983年7月,文物普查组在洞内发现一批石器和陶片,并采集石器3件,石锛6件,穿洞石刀1件,打制石器1件,均为磨光石器。经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洞中文化大体分为两层,上层为近现代堆积层,在大量的石灰岩角砾碎块和石灰华碎块中混入大量陶片和石器;下层多为器物碎片,炭屑和动物骨骸,黑褐色砂质土中杂入少量石灰岩角砾碎块和石灰华碎块,洞内分为生活区和住宿区,是云南发育完备、保存得较好的文化遗址之一。从出土石器、陶片的形式可看出,尖角洞遗址具有滇池和昭通两种文化的特征,属于滇池区域向滇东北过渡的一种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龙陵邦腊掌
龙陵邦腊掌旅游度假区位于龙陵县城西北方向,距离县城11.8公里,地处高黎贡山余脉,龙川江峡谷南岸的香柏河下游的丛林之中,占地面积194.2公顷,海拔1254-1280米,年平均气温16.9℃,气候温和,风景优美。龙陵邦腊掌度假区有宏大的温泉群,山露泉眼600余孔,出露面积达0.2平方公里,水温最高达104℃。泉水中含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对高血压、皮肤病、心脏病、风湿、不孕症等多种疾病有神奇的疗效。泉水颜色随着气候和地壳运动而变化,被专家们誉为“地球的一个穴位”,能预测方圆400-800公里的地震。著名作家魏巍诗曰:“热海之源,温泉之乡;天赐奇水,惠及八方”。疗效之迷是氡氟的神奇作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大王岩岩画
大王岩崖画大王岩崖画位于麻栗坡县城东500米处的羊角垴的石壁上。崖画分两组,1号崖画在石壁东侧,画面高8米,宽6米,可见人物、动物形象31个,色彩对比鲜明,形象逼真;2号崖画在1号崖画的右下侧约20米处,高3米,宽约20米,可见图像13个,人物不画五官,躯干呈三角形,四肢形态各异。两组崖画,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物的手、躯干、脚基本写实,然而头部却充满了艺术的想像力。头很大,眼的位置高,最有特色的是鼻和嘴,构思奇妙,想像丰富,充满了荒诞色彩和浪漫手法,使人看上去似有嘴又无嘴,似无鼻又有鼻。崖画上红黑白组合协调,艳丽明快,色彩对比强烈。2013年5月,大王岩岩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麻栗坡县城东500米处的羊角垴的石壁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东寺塔
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对建造塔的人,文献记载,均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建,大匠尉迟恭韬造。”但对塔的建造年代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重修东寺塔常乐寺记》载:“五华之南东西两塔,高入云霄,志谓唐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创建。”《重建东寺文笔塔暨忠受三坊碑记》载:“塔造于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手,为文宗在位三年(827年至839年)。”倪蜕《滇云历年传》载“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丰佑鄯阐建东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东寺塔原建在常东寺内,称常乐寺塔,俗称常乐寺为东寺,故名东寺塔,塔高40.57米,基座为正四边形,边长12米。塔身为方行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3级。塔底层南面辟一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置一小佛龛,内有石雕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制贴金金翅鸟,每只高约2米,俗呼金翅鸟为金鸡,故又称金鸡塔。相传这4只金鸡,在冬春风多季节,还会“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安宁曹溪寺
曹溪寺位于安宁温泉西侧1千米,地处龙山东麓。寺南有珍珠泉,北接“三潮圣水”,坐西向东,俯瞰螳螂川,与“天下第一汤”遥遥相望。曹溪寺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寺内建筑现存大雄宝殿、后殿、钟鼓楼等。曹溪寺乃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古寺,这是上世纪40年代初,建筑学家梁思成游寺的观感。该寺大殿正面“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中坐,观音、大势至两菩萨左右胁侍),壁后“华严三圣”(释迦中坐,文殊、普贤胁侍)木雕像,1956年经全国佛协副会长周叔伽鉴定,乃宋代遗物。据此可以认定,寺始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曹溪寺早期情况,文献中未见提及。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叶禅师道成重修寺宇后,请留居寺内的杨慎写了《重修曹溪寺记》(碑现存后殿)。杨氏指出:此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和慧能驻地的曹溪水借喻“法流”一脉相承,接着就介绍寺附近有小泉(后人习称“圣水”),每天三次流量特别大(“来潮”)。后人在泉下凿池蓄水。相传“来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丽江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丽江县城西6公里普济山麓,普济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济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个院落,现存3院。普济寺由山门、大殿、南北厢房等组成。普济寺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以顶覆铜瓦故又名铜瓦殿。面阔5间22.85米,进深5间20.3米,呈长方形,屋顶铜瓦覆盖面积为46.4平方米,是云南唯一幸存的铜瓦建筑。普济寺为滇西北13个寺之一。在教仪上有融汉、藏宗教为一炉的特点。普济寺内尚存两颗古海棠树,古朴苍劲,枝干虬蟠,罩满整个寺院。普济寺前草坪如茵,丽江坝区风光,可以一览无余。普济寺周梨树成林,梨花满坡,每到春来花放,游人如织。1987年12月,云南省政府公布普济寺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济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个院落,现存3院,由山门、大殿、南北厢房等组成。在教仪上有融汉、藏宗教为一炉的特点。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以顶覆铜瓦故又名铜瓦殿。屋顶铜瓦覆盖面积为46.4平方米,是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