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迹介绍
261、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内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终年不断,主泉夏季如注甘凉,冬季涓涓温甜,经省检验为优质矿泉。寺下山崖多摩崖造像,现存已知的有10龛7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2、渠县云峰塔
渠县云峰塔是一座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石桠村一绝壁四立的小山上,古朴庄重、巍然壮观的石塔。塔下岩边,尽是奇形怪状的落石,有的独立耸峙,有的彼此依靠,有的重叠拼凑,不一而足。从羊肠小道上得山来,一石塔耸立于眼前,云峰塔到也。地处蓼水河东岸的云峰岭,与高沙古镇隔江相望。塔畔潭深水碧,江流到此,触石翻腾,“万道银波寒射塔,宛如金剑吐珠光”。这里是高沙八景区之一。渠县云峰塔建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为6棱11级石塔。塔地处山顶平台,登高远眺,目及十里,景-人。塔高13.23米,塔基为正六边形,边长2.3米、高0.34米,底层高1.6米、边长1.85米;第二级高1.26米;第三级高1.19米。以上各级高、宽度逐层递减收分。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青石砌筑,塔身八方五层。塔顶置大小各异的两个石鼓和一石质塔刹,塔檐厚0.26米,上下排比匀称,若龙尾高翘,翼角凌空。塔底层正面开有长方形石门,门刻有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3、饶益寺
由射洪县城南下20公里,便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总部所在地柳树镇。镇南通济山半山腰上,绿荫掩映中,一大片殿、阁、楼、坊等古建筑若隐若现,朝晖夕阴,红墙碧瓦,古意盎然,这便是川中著名的开放寺庙,禅林胜地饶益寺。出柳树镇,从通济山麓沿数百级石阶而上,有高六米的四层青石字库,有龙纹砖砌牌坊,牌坊两侧有对联:“彼岸向北流,有白鹤玉珠,左辉右映;斯山即西土,共青堤榆柳,日异月新”。西边侧门上有“龙盘”、“虎踞”二字,字体遒劲,为宋代名人手书,牌坊图案文饰皆极精美,特别是龙形花纹,云雾缠绕,曲绕盘桓,飞动流畅,堪称绝品。可惜此难得之物竟在文中毁于伧夫俗子之手。从牌坊上行20米,为一石砌月台,月台前围以青石雕花栏杆,左右各一株榕树,荫翳蔽日,夏日凉爽异常。榕树后面便是大山门,门前原有乾隆年间雕刻的古石狮二只,已被毁。山门上左右各有行书木匾一道,曰“是禅林”、“金栗林”,字体恬淡雍容,筋骨内涵,传为明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4、明王寺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加上岁月的剥蚀,石佛像显得有些模糊,让人很难辨别。几百年来,明王寺虽然香火不断,但直到最近,这群石佛中还有彝族佛像的秘密才被人发现。一九九五年,由于明王寺三清殿十二尊悬托石佛被盗,后被马边公安机关从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5、懋功寺
“宝瓶寺”位于内江边,距“南寺”约200米,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东南经瓦寺土司领地,越鹞子山,经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过二王庙前安澜索桥,再循“灌松茶马古道”进灌县西门而来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据罗树凡先生总纂的《灌县志》(1991年版)记载:“宝瓶巷清真寺(也称懋功寺或宝瓶寺),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懋功(小金)籍教徒所建。该寺连同西北马坊,共房屋两院”据考,同治初年(1862),懋功发生-,部分回族同胞迁徙到灌县居住。宣统三年(1911),在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在灌县漩口袍哥舵把子姚宝珊的斡旋下,小金回族同胞跟随姚宝珊下成都,积极参加了“保路运动”。四川大汉军政府成立,参与“保路运动”的小金回族同胞回到老家,却受到忠于清政府的当地藏、汉封建势力的破孩。由于势单力薄,便纷纷携家外出,其中部分因已有亲朋好友定居灌县,于是前往投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6、古白石县遗址
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两只凤凰迎面而来,距今1460年的古白石县遗址就坐落在双凤山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眼里,“古白石县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国大融合的重要载体”。日前,省文物局将古白石县遗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山林中掩藏秦道汉墓白石寺村地形像两只凤凰。走进双凤山,只见青石板山路两旁杂草丛生、林木葱郁。“这些道路的历史,或许比古白石县还要早。”白石寺村村支书段绪尧从小就喜欢研究白石寺村的历史,他告诉记者,按照《华阳国志•巴志》、《寰宇记》等记载和老人们的传说,自秦巴联合抗楚始,自汉中至达州的王道就经过白石寺村,唐宋更为“川陕往来要隘”、“茶马要道”,道旁有碑刻,后人亦称洋壁道、碑坡古道。“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交通要道。”据历史文献记载,楚汉相争时,萧何把永安得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7、泰安酢坊遗址
“泰安作坊”位于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里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作坊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积为929m2,现存古窖池两处,古井一口,作坊内设施齐全、历史传承真实完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正常生产。经古窖酿制而成的曲酒,具有中国浓香型白酒寒绿、醇甘、清洌之独特风味,被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沈怡方称赞为“中国白酒之典范”。作坊已先后被射洪县和遂宁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作坊”由清末柳树镇开明酒商李明方从古酒坊易名而来,有“举酒恭祝国泰民安”之意。早在唐代,陈子昂携古窖酿出的春酒远赴长安应试,醉倒八方才子,诗圣杜甫为此挥毫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千古绝唱。作坊一直传承唐代“春酒”、明代“谢酒”生产工艺酿制白酒,闻名川中。民国初年,作坊主人李吉安进行工艺改革,聘请成都酿酒名师郭炳林攻研曲酒生产终获成功,酒有“入门便觉鼻生香,发幕先令指取尝”之芬芳美誉,一时名噪四川,前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8、张采芹故居
在游人如织的宽巷子西段,有这么一处僻静的院落。这里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活动家、国画家张采芹的故居。张采芹与张大千、张善孖共誉为“蜀中三张”。抗日战争时期,天府之国成为“后方避难所”,张采芹创办“四川美术协会”,接纳了包括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谢无量、傅抱石等大批内迁画家,促进了四川美术的空前繁荣。张采芹先生张采芹先生一生高洁,新中国成立后,他将珍藏的232件珍贵金石名画全部捐赠给国家,“一幅画十石米”、“倾囊塑成春熙中山像”等美谈至今流传。1922年,21岁的张采芹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王震、江小鹣等大师。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到四川。在成都,张采芹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他筹资创办了南虹艺术专科学校,还先后应聘担任了四川美专、四川艺专、成都高师、四川大学、四川师大、成都女师、南虹艺专、树德中学等10多所高、中等院校的美术教授。在5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张采芹为四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9、转龙坝菜河园
白米镇转龙坝菜河园,位于合江县城东北面10公里的白米镇斗笠村的长江北岸,距长江约2公里,该地势南北长,东西狭,北高南低,犹如一条赴江之龙,盘旋回首,故称转龙坝。菜河园始建于清嘉庆中期(1796年—1821年),竣工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总占地面积1529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8平方米,系清中期合江乃至泸州最大的地主庄园,是川南清代庄园的典型代表作。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林建筑坐西北向东南,门厅处由宽大的月台、牌楼式大门、石砌围墙组成,大器、壮观。园内之景分中、东、西、北四大部分,以水景为主,以“清幽古朴”为主题。园林中心为三重厅堂建筑,这是菜河园的主体建筑,东部由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几个小院与厅堂、亭廊、楼阁、斋轩有机地组合,建筑空间通透,与自然联成一体。正中为三重堂,东有大小各异的小院、天井和厅堂、亭廊、楼阁、斋轩巧妙布局,建筑空间与自然天人合一。西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0、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历史,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余人,大小-14人。该寺建于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为洞沟寺,在工农红军长征时曾为红军领导机关所在地。现格尔登寺大经堂有120根柱子,可容纳数千僧民诵经、祈祷,是藏区屈指可数的大型经堂。1、大经堂前厅上额以精美豪华的藏式雕刻为装饰,有甲(大力神)、雪香香(人身鸟足的美声鸟)、桑给冈吉(八脚狮子,这是先仇后友的狮鸟后代,是和平的象征)、琼(是已消失的大海中的一种鸟)。四大天王壁画:护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这是守护圣土东西南北四方的至尊天王。六道轮回图:最内层有一只猪、一只鸽、一条蛇,代表人生“愚痴、贪染、慎怒”三毒。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顺时针依秩为“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牲畜道”、“阿修罗道”,地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1、峨眉山灵岩寺石牌坊
在峨眉山舍身崖下,山脚不远处高桥镇中学校园,有座青石牌坊,高约7米,巍然屹立,风雨侵蚀,苔痕历历。正面刻“敕赐禅林”四字,雍容典雅,“嘉靖辛卯春二月,给事中安磐书”,背面“祗园觉路”。麒麟、白鹿、青狮、祥云、荷花、兰草图案,依稀可辨。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其工艺水平和史料价值不亚于北京十三陵的石坊。据传,在神奇的峨眉山,有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遗址,那就是有着“西蜀第一大刹”之称的古灵岩寺。古老相传,曾经的灵岩寺有殿宇48重,僧众千人,更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说,昔日辉煌可见一斑。峨眉山志记载:由唐至明,峨眉山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尽管有些曲折,灵岩寺也随之“螺旋式发展”,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僧人本印重修灵岩寺,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二月落成,殿宇竟达48重,僧众千人,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说,成为国中大寺名驰中外,成为“西蜀第一大刹”。因有红莲溪萦绕于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2、涂氏牌坊
涂氏牌坊(又名玉龙花牌坊,玉龙节孝牌坊)位于盐亭县玉龙镇新家沟村,距县城东21公里、距玉龙镇1000米,矗立于梓江东岸,山青水绿,气候宜人,位置尤佳。涂氏牌坊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陈绍惠禀呈朝廷以旌表节妇赵涂氏而建,由赵涂氏次子(太学)赵金成承建。涂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2.64平方米,仿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通高8.8米,宽12.8米,厚0.62米,四根砖柱的前后均置有高大的红砂岩抱鼓石,共8个,高2.44米,厚0.36米,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牌坊周身用数百块陶雕、砖雕件贴面或镶嵌于一体,每个抱鼓石顶部用陶雕下山狮,与四根方形柱连接。三道门为拱形顶,每根横梁都全镶雕有如意花草,24孝等戏剧浮雕,两耳各有10场陶制浮雕。牌坊主楼南北两面正中两面阴刻“圣旨旌表”砖雕竖匾,周围是“五龙捧圣”的陶雕和四个文臣护卫,威武壮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3、遂宁毗卢寺
毗卢寺,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为广德寺分寺。毗卢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毗庐寺与灵泉寺、广德寺、白雀寺,并称斗城(遂宁别称)四寺。遂宁毗庐寺距离四川省遂宁市西部约35公里处,坐落在安居区白马镇华藏山下,距白马镇5公里,始建于宋代,明朝扩建,寺庙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寺庙内曾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僧——清心大师,法号住朝,外号“癫师爷”(济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会节”,遂宁毗庐寺均会迎来遂宁、甚至四川及川外众多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甚是热闹,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次以上。济公扫“秦”、济公惩治嘲弄-污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传说,给人以无穷遐想与回味。毗卢寺所在的遂宁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貌受天气候的影响,在流水侵蚀,切割及冲积作用下,全市丘陵起伏,地表出露红砂岩风化后形成的红色粘土。毗卢寺前有白安河,后有遂宁大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4、云霞古刹石牌坊
云霞古刹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庄,斗拱繁复,图文并茂,雕凿精妙。云霞古刹牌坊坐南面北,红砂石质。整座牌坊由50余块石料砌筑,三门四柱五楼,通高10米,面阔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别置两只石狮、两头石象,中门坊额前后分别阴刻“云霞古刹”、“恩沛佛门”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计有题记11则、楹联4副、诗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戏剧故事、动物、花卉图案20幅,这些诗文的作者是当时的地方官员和文人,如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王果题书两侧门边联“石龙曲卷萦洄水;野鹤斜盘澹宕云。”两侧门额左为“风清”,由王果题,右为“月白”,由进士谢荣廷题,大门坊柱联“薄宦忝浮名,幸换到人耕绿野,犬卧花村,市隐山居齐案堵;行途看晚节,那能勾足踏芒鞋,手搘藤杖,禅林精舍任相于”为资中内江县事、苍溪县正堂毛俊章题。还有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5、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得胜镇得胜社区居委会,清初兵燹被毁,康熙元年(1662)修复,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从渠县云游到此挂塔为僧,卖产、化缘扩寺,历时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发动宣达战役之前,其总部在北山寺召开了各军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作战方针和计划,亦为革命旧址。该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厢房、禅房组成复式三进四合院。整体建筑占地面宽50米、进深40米,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台梁混合结构,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为歇山顶,厢房、禅房为悬山顶。山门前有11级踏道,山门面阔3间14米,进深1间2.4米,通高5.13米,檐高4.85米,廊宽0.96米。山门左侧为禅房,一楼一底,面阔5间15米,进深2间5.3米。第一天井长11.8米,宽5.9米。上1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6、醴峰观
醴峰观是四川省仅存的七处元代建筑之一,历经690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西晋末年罗氏皇娘坟与《卖油翁》主人公陈尧咨之墓均在它附近。被人们称为元代建筑标本的醴峰观位于南部县丘垭乡金星村大铜锣山(即皇后山)梁。相传大铜锣山有一奇峰名叫醴峰,峰上有7口古井,井水清洌、甘甜,东晋成汉时开国主李特之妻罗氏住在成都,因不服水土,只好通过驿马将醴峰井水送往那里。罗氏病死后,其子大成皇帝特意将她厚葬在醴峰,并将7口井全部封埋,后人便将醴峰改名为“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当地人在罗氏墓前的封井上建庙一座,这就是有名的醴峰观,又叫做李封观。保护范围:东以正殿外延10米至铜锣山崖为界,西以正殿外延10米至公路外侧为界,南以拜殿外延100米至戏台为界,北以正殿外延50米至大铜锣山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至铜锣山崖,向西外延30米,南外延300米,北外延600米(含大、小铜锣山、古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7、唐昌梁家大院
梁家大院位于郫县唐昌镇北街青年巷的梁家大院建于清咸丰年间,总体面积达四千余平方米,共九十七间房屋,院坝六个,天井五个,各院均不相同,是唐昌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这个晚清时期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深藏在背街小巷,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梁家大院曲径通幽,房屋装饰图案多样,雕刻精美,设计典雅、古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大院的大门是灰砖结构,大门上方能隐约看出“吉卢”两个大字。进入大院,面对大门的天井里生长着十来棵参天大树,感觉很是凉爽。院里部分房屋还有居民居住,拴在树上的绳子上晾着衣服。穿过左侧通道进入第二进,第三进院落,眼看前方已是无路了,试着走到头一看,只觉眼前豁然开朗,院坝里一大片各种蔬菜正蓬勃生长。再走过一条窄窄的巷子,又是一个开满鲜花的小天井。真是曲折多变,让人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与梁家大院最后一进院子的后门一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8、蒲江文庙
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建于蒲江县城东街,毗连东门。据《蒲江县志》记载:“蒲江县文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于县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庙的由来其庙两侧,各开一门,门侧各建石碑一通,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以示尊崇孔子。其两门之间,乃一平坝,面积约半亩。向北而行,便是“三桥九洞”。三桥两侧,各砌呈长方形石栏杆。桥下为池,春夏之际,常闻蛙声四起,此起彼伏,似若仙乐之鸣。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积水,称曰:“泮水”。在清朝年间,每科入学“秀才”。由“教谕”带领,持香周游三桥九洞,称曰“泮水生香”。桥北有一小坪,坪北地势较高,砌石梯十余级,拾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9、二仙庵
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成都市青羊宫东侧,是著名的全真道十方丛林、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具有传戒条件的十方丛林。原主要建筑有大山门、三官殿、钟鼓楼、吕祖殿、二仙殿、玉皇殿、斗姥殿、三皇殿、百神殿、藏经楼、客堂、道舍,主体建筑吕祖殿,殿内昔供奉纯阳祖师吕洞宾塑像,是庵内举行各种重大道教活动之所。清康熙年间(1662-1722)长州进士彭定求刻制的《道藏辑要》经版不久被毁,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瀚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的《道藏辑要》即为二仙庵本。该刻板原保存于庵内印制房,1961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是成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1955年5月青羊宫与二仙庵进行生产合并。1958年第八届花会结束时,将青羊宫、二仙庵改建青羊宫花园(后改称文化公园),两道观的道众成为园林工人,历时23年。1980年,青羊宫与文化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0、盐亭县嫘祖故里
嫘(音雷)祖,轩辕黄帝之元妃,中国上古养蚕治丝的伟大发明家,5000多年前诞生于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嫘祖村。嫘祖原名王凤。她自幼聪颖,采果奉亲,发现天虫吐丝结茧,细心观察蚕的生长规律,呕心沥血,首创野蚕家养。又治丝兴衣,使西陵氏人穿绸着帛,而被举为西陵部落酋长。嫘祖以丝帛为贽进献轩辕,轩辕慕名前来访问,实现了嫘轩联姻,中原与西蜀的联盟,从而建立起了大统一、大团结、大民族、大文化的东方大国。嫘祖一生辅弼黄帝,选贤用能,协和百族。她未尝宁居,随黄帝巡视全国,教民育蚕,历尽千辛万苦,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病逝于南巡道上,遵嘱归葬于金鸡镇青龙山之首,祖墓犹存。由于嫘祖开辟丝绸文明,功高日月,自周代起就被天子庶民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又被尊为“行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娘”,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泽被天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