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141、盘阳村传统民居
任村镇盘阳村地处豫晋冀三省公路交叉点上,北临漳河天堑,西依巍巍太行。特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的辉煌历史。《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建后赵,曾设县于此。宋端拱元年(988年)建城,周围二里,高一丈五尺。”当时,这里还是北宋王朝设置的“磻阳务”所在地,置监管及民工600人,每年二月至十月,采木于林虑山,经漳河水运至河北诸地。现存的盘阳古街多为明清时代建筑,全长1华里,街道呈“L”形,代表性建筑有东券门、八角亭、灵泽殿、卢家大院、北券门等。如今,排列在古街两旁的几十座民居、店铺、厅堂、楼阁面貌依旧。加之千年磨就的光滑平坦的石板路映衬,行人至此,触景生情,昔日的繁华闹市便会浮现眼前。东券门位于盘阳村东头,券门高3.5米,宽3.4米,券洞长19.5米,全由青石垒砌。始建年代已经失考,现存建筑系明崇祯元年(1628年)重修。灵泽殿位于街道中段路北,建筑面积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2、岳飞故宅
岳飞故宅,位于汤阴县城东18公里菜园镇程岗村内,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出生及幼年生活的地方。程岗,西邻周流村(岳飞先茔所在地)。岳飞被害后,家遭洗劫,百姓四处逃散,村庄荒废。明太祖实行移民政策,程姓人家迁居到此地,因为北面地势较高,遂改村名程岗。后人感怀先贤,在此为岳飞建庙塑像,并称“宋岳武穆王故宅”。人们贯以“程岗岳庙”称之。岳飞故宅建于明代中叶,略晚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占地4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房屋建筑80余间。明末、清代、民国年间曾多次修葺。“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后,县文物管理部门多次进行维修、扩建。1997年,被列为“汤阴一日五游”景点之一。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立了岳飞纪念馆,负责岳飞故宅建筑群的保护、维修和管理。岳飞故宅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西院为明、清建筑,有山门、大殿、四字祠、孝娥祠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3、阎庄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后台乡阎庄村西北200米,是睢县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圣寿寺塔俗称阎塔,为宋代建筑物。虽经多次地震侵袭,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拨款维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长28.4米,为平面对称六角,九级密檐式结构。塔身外部每层檐下均用迭涩砖砌,第一层高3米,檐下有南开一半圆形拱圈门。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砖数百个,佛像造型各异。塔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砖砌,顶部饰有彩绘图案。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大宋时期阎庄村来了一位法号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且精于医道,并热心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受到百姓的敬重。大约过了两年,忽然村里来了一队兵马,说是奉旨来请慧普和尚回开封一大寺院任住持。原来慧普和尚曾有恩于皇上,由于当地百姓极力挽留,再说他也不愿回到京城。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4、宛丘古城遗址
宛丘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它发掘于1979年,消息一经披露,《人民日报》、《光明报》、《河南日报》、香港《大公报》、新华社等数十家海内外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陈风·宛丘》曾描述过这里的动人景象:“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鼓,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就是说,西周时代,这里风景怡人,陈国的俊男靓女,常来这里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后来,宛丘古城逐渐被废弃。宛丘古城未被发掘之前,大家对它并不了解,因此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与宋朝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相联系:北宋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5、开封城墙
开封城墙原为隋唐汴州城。唐建中二年(731年),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扩筑。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相继建都开封,对开封城墙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北宋在此建都163年中,对东京城池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加固,使京城规模宏伟壮丽,举世闻名。东京开封城墙包括外城、阙城、宫城三重。外城、宫城仅成遗迹。阙城,即宋代内城,一名里城,或名旧城,周围20里155步,另一说21里。李勉重筑后,宋代屡有增修,南面三门,东面二门,西面二门,北面三门,共有10个城门,东西两面还有两个水门。金人占据东京后,曾加以扩筑,当时就取艮岳之土搬筑以为北面城垣,其景龙江改为城濠。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重修汴梁城。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守将为防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四方城门只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筑开封府城,一改旧式土城结构,砌以砖石,周围20里190步,高3丈5尺,广2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6、段岩村传统民居
段岩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段岩村。年代为清。段岩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段岩村位于观音堂街北,全村370户1300口人,大都姓段。相传祖上原来居住在十几里外柏树山村一个叫段家村的地方。清朝,段养全、段养廉兄弟俩从段家村翻越马头山到观音堂赶会时,看到这里蛇鸟争斗,觉得是个好地方,于是定居下来,形成了段家岩村,后来改名为“段岩村”,目前已经传至十七世。蛇争争斗的场景后来演变为“龙鹤之争”的传奇故事。如今,段岩村很多村民住在集体修建的观和苑社区和自己建的楼房,村中老房子也还不少,其中有十座建于清朝的老宅主体保存了下来。中道班有七座院子坐北朝南并肩站立,据说是家族几兄弟做生意赚下家底,在清朝嘉庆年间盖起的。七座宅院全都是四进院,每座院子纵向又分为四个院子,后面的院子都比前一个院子高出几级台阶,越向后走,地势越高,体现了真正的“庭院深深”。七座宅院的第四进院落东西向都有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7、汉魏许都故城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张潘镇古城村,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此。汉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宫、御苑、相府等;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皇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米,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主要是以原遗址为依托,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以观赏遗址原貌为主,建设具有汉魏风格的标志性城门楼阙;对毓秀台进行修复,呈现当年献帝祭天场景,以沙盘模型形式再现汉魏故都原貌;用特色树种、依当年故城功能设置进行绿化、美化、构筑景观轮廓,营造历史文化氛围,为游人提供一个汉魏历史遗址真迹的游览场所。1980年汉魏许都故城(张潘故城)被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看点:汉末皇城遗址;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汉砖汉瓦、汉井、汉磨等古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8、大河村遗址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大河村西南1公里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年代为距今6800~3500年。大河村遗址面积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4~12.5米。遗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区,房基相叠、窖穴密集。两处仰韶文化的氏族墓地,分别位于遗址西北部和东北部的边缘地带。龙山时期文化遗存多见于遗址四周边缘。其中一至4号房基,距今5040年,为中国目前已发现同时期房基中保存最好的一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白衣彩陶。彩陶片上描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河村遗址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文化内涵之丰富、发展序列之完整,为中原地区所罕见,它的发现与研究为中原地区原始文化的分期、类型的划分以及探讨中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9、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县境内。钧窑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因为以县城内的钧台及八卦洞一带窑址所产品质最高,故统称为“钧窑”。1951年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在此发现一批窑址,1962年该院又对此处进行考古调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馆在禹县钧台、八卦洞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此窑在北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是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窑址的分布面积十分广阔,达30多万平方米,瓷窑排列密集,堆积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达2米以上。钧台窑址应是一处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共发现11座窑炉及作坊、灰坑等遗迹。窑炉排列一线,作坊位于正中,从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窑到烧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续进行。瓷窑炉是从半侧焰式陶窑炉发展而来的,为就地挖筑的半地穴式土壁窑,一般是单火膛,只发现一座双火膛。窑炉的结构及装烧方式便于控制火候,使温度达到1200度。瓷器的种类繁多,既有钧瓷、汝瓷、影青瓷,又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0、浚县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我走在清晨雾霭的山间,感受着独自行走的乐趣。和大伾山古庙会的喧嚷相比,今日归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静的。我正与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进这早春的大伾山画卷拜访太平兴国寺沿着大伾山东侧半山腰的砖铺山路,你可看到背倚山崖、坐西面东的太平兴国寺。高高台阶上的兴国寺山门,面阔三间,红漆木门,为清代建筑,据说是地藏殿改造的。红色匾额上为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寺名“太平兴国寺”。山门内供奉着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以祈求风调雨顺。房内墙壁上还镶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1、信阳活佛寺
-禅寺对面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寺的“山门”,因为有三个入口,所以又叫“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东西分别是“无相门”和“无作门”象征三解脱,为什么又称“山门”呢?因为“自古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刹”,寺庙的大门常在大山入口处,所以又叫山门。原售票处有一对联“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寺虽小却有特别之处,是今日全国唯一一座供奉济公-的寺庙。在佛教里也是有等级的,济公-虽然尊为佛,但既不是佛,也并非菩萨,却是罗汉身,加上辈份不高,所以未受到应有的待遇。由于其性格放荡不羁、不守禁忌、衣衫破烂、经常酒肉穿肠过,被称为“济癫”、“济癫僧”,各位细心游客或许会在大型寺庙的顶梁柱上,看到有济公的神位。济公-又被戏称为“梁上济公”。相传南宋僧人道济,俗名也称李心远,即济公,云游到此,看到鸡公山风光旖旎,死后在此坐化。当地人为其修建了寺庙,取名-寺。1991年,尹本言等人集资数万元,在原地重新修建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2、石羊街清真寺
石羊街清真寺位于襄城县城关镇石羊街。年代为清。石羊街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座落在襄城县西北隅,占地面积约5.2亩,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房屋60间,其中以卷棚、大殿、窑殿为主体建筑,南北讲堂,序列整齐。现存自清初以来碑碣20通。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大殿为古典宫殿式建筑,原为九脊八坡歇山顶,后改造成五脊单檐黄琉璃瓦顶,下辟三道拱券门,前檐保留九个斗拱,殿内矗立着四柱,柱托为青石莲花鼓式,木架为柱托梁架擦椽,砖石结构,建造奇巧;其卷棚、窑殿等建筑均属相继增建。300多年来,曾先后进行了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才具现在之规模。该寺坐西向东,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堂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3、沈国故城
沈国故城位于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一带,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胞弟聃季载。周武王五年(约公元前1065年),因天子未定,封辅佐他灭商的功臣及亲族为侯“以番屏周”。周武王胞弟十个,有七个-侯前往封地,唯九王子叔封、十王子季载因年幼没有封侯。叔封食邑康,季载食邑聃,实际是派人把这两个死了父母的少年王子打发到有人供养吃穿的地方进行抚养。古时候的人以封国或以食邑为氏,所以季载以聃为氏,号称聃季载。周成王四年(约公元前1060年),因叔封、季载已长大成人,周公封聃季载为沈侯,康叔封为卫侯,其二人皆以贤明治理,勤恭国事,为周公所赏识。数年后,周公荐举叔封为周司寇(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官司藉田,负责征发役徒),季载为周司空,位至王室上卿,辅佐成王安邦治国,皆有盛名于天下。所以在西周早期,沈国和卫国一样是一个重要封国,但因其位于镐京之侧,这里封国林立,食邑栉比,使历代沈国国君及贵族在歌舞鼎食的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4、南阳卧佛寺
南阳卧佛寺位于南阳故城西北隅,实属佛教一古刹寺院,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南阳市志》等地方史书均有记载。《市志》记载:该寺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原建筑有山门,上有匾额卧佛禅林,山门两侧有南阳知府顾嘉衡手书的楹联一枕酣睡,显示麈寰皆若梦,万籁俱寂,方知色相本来空。山门后有卧佛殿一座,有左右对称的厢房,最后有二层的翘角的古建筑楼房,共计18间。山门前有石狮、卧佛大殿,左右对称的厢房,院内有香炉,古石刻林立,古树若干株,最高建筑是两层翘角的楼房,雕梁画栋,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像栩栩如生,卧佛酣睡如真,是一处休身养性的好去处。该寺院在民国时因受激进思想的影响,冯玉祥扒庙建学而毁于一旦,但古碑、遗址犹存,而该地的东西街以卧佛寺而名为街名至今以示纪念。在城市改造中,在现代化楼群中建一仿古建筑点缀其间,恢复古刹卧佛寺之原貌,更使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弘扬了南阳佛教文化,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5、陈玉成墓
陈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西旺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容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被编入童子兵,随军作战机智勇敢。18岁领兵督战,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冬丞相等职。1856年初,镇江太平军被清军围困,陈玉成带领少数精锐,驾一条小船从汤头直下镇江。江南清军船只四面拦截,炮火炽烈。陈玉成奋不顾身,左冲右杀,竟安全地冲入城内,会同守将吴如孝从城内杀出,与城外太平军内外夹击,连破清军营垒十六,解了镇江之围。同年秋天,天京内讧,太平军人心离散21岁的陈玉成在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右掌率,成了太平军重要领导人。公元1858年7月,陈玉成攻克长江北岸重镇庐州,进军乌衣,大败清朝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1859年,天王洪秀全以陈玉成屡建奇功,将年仅22岁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加封为英王。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6、二帝陵
颛顼帝喾陵文物景区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境内,紧临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修有通往景区的旅游专线。东距濮阳15公里,西距安阳90公里,南距新乡110公里,距郑州200公里,濮鹤高速从陵前穿过,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4000多年前上古时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园。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1986年,对陵墓区和祭祀区进行清沙,元、明、清历代165通御祭碑碣展现于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为我国帝陵之首。顺中轴线发现御桥、山门、祭拜大殿、陵冢等主体建筑遗迹,唐至清代建筑基址12处,还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存。景区占地23.3万平方米,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7、三官古庙
在羑里河和金线河的发源地鹤壁集乡梨林头村有一古庙群,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三官古庙。三官古庙的来历还得从2007年4月22日出土的一通古碑说起。这通题为《重修老君堂碑序》的石碑刻于“大清乾隆廿四年玖月十六日”,出土于梨林头村的三官庙内。三官庙伫立在金线河河面上的百步桥之上。古碑出土时,村民们本以为终于找到三官庙及百步桥创建年代的记录了,可是读罢碑文,只发现了“宋代前存之三官古庙”和“有老君堂一间,不知创自何时”这样的介绍。三官庙和百步桥的创建年代至今还是个谜。古庙建在河面拱桥之上,堪称一绝,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规模宏大的三官庙便是如此。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三官庙气势恢弘,现存有拜殿、三官殿、老君堂、孙真人殿、碧霞宫、关帝殿等,是一处拥有20多座建筑物的古建筑群。庙宇虽在桥上,但建筑格局排列有序、错落有致。雄伟高大的老君堂是三官庙的主体建筑之一,为砖石混合结构,四梁八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8、庆陵(后周世宗柴荣陵寝)
庆陵,为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的陵墓,陵号“庆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郭店镇陵后村陵上西侧。1963年6月20日,周世宗庆陵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9、项城袁世凯故居(袁氏旧居)
袁世凯故居袁世凯故居位于市区东南17公里的王明口镇袁寨村。袁世凯故居是著名历史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诞生地。旧居占地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1800米长、10多米高的寨墙,6座炮楼及三道护城河。旧居整体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分东、中、西三组纵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连,形成一片完整且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建筑群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顶脊之处,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四角挑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直指苍穹,气势恢宏。中宅院,为袁重三修建,走马门楼,门楣栏板彩雕“紫气东来”。亦分前、中、后三个大院。前院正面是三间客厅。两边是东、西厢房。中院正面是五间腰楼,东西厢房各三间。总面积2800平方米。各屋摆设皆楠木家具,墙上挂满名人字画。现存堂楼和大厅,保存完好。东宅院,为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就石家旧址修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0、光山吉鸿昌旧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红色旅游景点---吉鸿昌将军旧居,位于光山县城西8公里的城关镇胡围孜村。北有宁西铁路、叶罗高速公路、312国道,东有京九铁路、阿深高速公路,距京广铁路枢纽站信阳市90公里。吉鸿昌旧居原为裴氏祠堂,始建于民国七年,民国九年竣工。是当时的吉、长(吉林、长春)镇守使,将军府将军裴其勋亲自组织筹建的。建筑座北面南,二进18间,为一天井院落,内有回廊一周,有正殿和东西厢房,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640平方米。1931年春和1932年冬,吉鸿昌将军两次率部来光山,居住在裴氏祠。在这段时间里,吉鸿昌将军刻石寄言志,苏区寻真理,巧计助红军,除恶安民心。他的足迹,踏遍了紫水弦山,他的革命活动,至今在豫南大地广为流传。1931年春,时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吉鸿昌将军,受蒋介石指令,率部来光山进攻鄂豫皖苏区,他将司令部设在裴氏祠。吉鸿昌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人称劲旅,颇有威名,但当他以“有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