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 > 贵池区旅游
贵池区文物古迹介绍
贵池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东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闸管理所内,离城中心5公里,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万历29年(1601)万历四十三池州知府钱槚集资建成竣工。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径12米,每层有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塔身内外设有壁龛,原壁龛内有佛像,今无存。楼阁式砖塔。七层八角。塔高55.7米,底层直径为12米。塔底有三门可入塔心室,一门为上塔通道,余皆为盲门。塔心室穹窿收顶,有砖阶治复壁盘旋而上,诸层内均有佛龛,内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诗:“嶙峋高塔倚遥天,拾级凭临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树,渔歌遥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位于贵池区城南1.5公里处,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山自西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总体远观,形如伏虎昂首。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漫步其间,如行画中,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一面青山三面湖,清新秀丽的齐山由十余座峰峦迤俪排列,“参差列岫似围屏,斜压湖天十里青”。令人心旷神怡。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济桥
兴济桥在池州城东九华门外的清溪河上。时代为明,位于贵池市城东。桥有七孔,又曰“七孔桥”。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兴济桥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3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兴济桥横跨于贵池市城东的清溪河上,为花岗岩七孔石桥,全长239米,宽9.4米,高约4米。桥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卷起,桥身砌缝相错,逆水面立砌分水金刚雁翅桥垛。原桥东筑有奎星楼、桥西立有官亭,后遭近代战火而不存。兴济桥旁有一棵古树,是一棵香樟树,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池州市有名的古树。七孔桥,即为兴济桥,为池州有名的古桥。原先水清见底,游鱼可数。为池州小十景之一,是来池州旅游的必看之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高氏宗祠
石门高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该祠始建于唐朝高霁的学堂,明朝扩建,座北朝南,为台粱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原为六进,现存五进。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棚、雀替等木结构雕刻较简洁,留有明代遗风。硬山式屋面,天井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杏花村,因诗而得名,这里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井文化园位于池州市城西的杏花村,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还有文艺演出,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古井文化园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昔日的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祖先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西京兆)杜县。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百年间,杜氏祖先世代为宦。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任池州刺史。传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绍先由太平迁居贵池茅坦。杜绍先为贵池茅坦杜氏鼻祖,明清两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宝塔
池州城边有两座宝塔,一名百牙山塔,一称清溪塔,双塔凌云对峙,俨然池城卫士。白牙山塔位于池州城东北白牙山东端,距城1公里,明嘉靖十七年(1358)池州知府陆冈筹建,为7层6角楼阁式塔,高34。30米,底周长20。98米,直径6。68米。每层都有拱门拱窗,塔壁塑有佛龛,佛像,塔内砖阶铺设,可拾级曲折攀至顶层。原来塔旁还建有庙`亭等附属建筑,现已不存,但塔身仍傲然耸立,为白牙青山增色。清溪塔又名秒因塔,,在池州城东北的下清溪山丘上,离城5公里,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7),7层8角,高达56米。后因天灾-,遭到破坏。1982年,政府拨款修葺,使古塔重新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岭古道
岱岭古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明清。2019年,岱岭古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张氏宗祠
贵池张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清。2019年,贵池张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外,东、南、西、北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罗山摩崖石刻
万罗山摩崖石刻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城南10公里处的万罗山,时代为宋一民国。现尚存游记、山岩命名、诗赋等石刻100多处。书体以楷为主,隶体次之。字之大小,有超尺见方,也有蝇头小楷。其中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所刻“通天门”三字楷书,有清乾隆池州知府张士范《游万罗山》252字。石刻整体保存较好,也有部分石刻因风化,字迹模糊,很难辨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百牙山塔
百牙山塔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山处,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底层设低矮台基,转角为园形倚柱,丁式柱础。各层均设平座,佛龛。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宝呈穹窿收顶,七层处置千斤木承托刹柱,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轮廓线条挺拔刚健,给人一种玲珑瘦巧的美感。2019年10月7日,百牙山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周围10米内。建设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源堂
知源堂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清。2019年,知源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彭氏宗祠
贵池彭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明、清。2019年,贵池彭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包公井
贵池包公井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宋。2019年,贵池包公井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与清墓
高与清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明。2019年,高与清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霄烈士墓
凌霄烈士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现代。2019年,凌霄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岩叶氏宗祠
碧岩叶氏宗祠位于贵池区清溪街道碧岩社区桥头叶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墙基为基础,分别向东、南、西、北外延升3米、1米、1米、4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南北两侧与保护范围同;以宗祠墙基为基础,向东外延5米、向西延至泮池范围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岸门刘氏宗祠
岸门刘氏宗祠位于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南山刘自然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墙基为基点,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四周延伸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树纪氏宗祠
青树纪氏宗祠位于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青树纪自然村,年代为清、民国,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墙基为基点,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四周延伸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