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221、孚龙庙遗址
孚龙庙遗址孚龙庙遗址座落在龙泉山脚下,四周花繁叶茂,幽雅僻静,现仅存旗杆石和残垣碎瓦。关于孚龙庙的由来,当地有个非常优美的民间故事。相传古时候,东源连年大旱,禾焦草枯,饿死不少百姓,许多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四处逃荒。百姓哀哀的哭声,惊动了四海龙王,龙王动了恻隐之心,便向玉帝陈情,奏请玉帝准许给东源施雨,但遭到了玉帝的断然拒绝。无奈之下,龙王只能偷偷派出—些虾兵蟹将在东源四处凿泉眼,一夜之间,东源到处泉水流淌,汇成一处,并且形成了一个满而不溢的湖泊,这就龙泉湖。自此东源万物复苏,物阜民丰,逃难的百姓也纷纷返回家园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德,百姓在龙泉山建起了孚龙庙,终年供奉,并把湖泊取名为龙泉湖,山取名为龙泉山。万年桂和红军枫由黄龙坑至杨家坞两旁,树木林立,古木参天,品种繁多,以阔叶林为主,辅以松、杉等针叶林和竹林,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生态风景线。在众多的珍稀古木中,十多株桂花树和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2、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瑞金市象湖镇解放路居委会,瑞金城区南面沿江路旁,南北横跨绵江河。云龙桥宋代为浮桥,名“绵福”;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作石墩木梁桥,因“桥界青云坊而跨龙池”,故更名“云龙桥”;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改成十二墩十一孔的红条石拱桥,全长117.52米,宽5米、高9.3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云龙桥是红都瑞金通往福建各苏区县的枢纽通道、毛泽东、周思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共和国开国元勋都曾频繁往返该桥。1960年,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瑞金,重游云龙桥,写下了“绕廓绵江自在流,云龙桥上好凝眸”的著名诗句。1988年瑞金市文物主管部门与部分离退休干部,发起修复坍塌多年的云龙桥的倡议,并按原貌修复,历时三载,耗资60余万元,于1991年竣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对修复云龙桥非常关心,并亲笔题写“瑞金云龙桥”五个字作桥名。云龙桥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登桥四眺,瑞金八景有四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3、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位于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邻并排而立,中间隔一小巷。龙图学士牌楼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彦昭而建的;刺史传芳牌楼门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玕封为安定王而建。龙图学士牌楼门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单檐式全木结构,庑殿顶,四角飞檐起翘,四柱成一字形排列,两侧为呈八字形的砖砌翼墙。牌楼门为单檐砖脊小青瓦庑殿式屋面,正脊高7.75米。平板枋上有典型的明初风格的五层如意斗栱,明间上部为十攒斗栱,次间额枋上为六攒斗栱。中门之上阳刻“龙图学士”4字匾额。刺史传芳牌楼门为四柱三间单檐三楼式砖石结构,四柱成一字形排列,两侧砖砌翼墙呈八字形,由四柱构成中门和两侧墙体,牌楼门宽11.41米、高8.05米。牌楼门为单檐庑殿式屋面,明间平板枋上有风格典型的五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4、崇仁三川桥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395处,其中新发现3790处,复查605处。而入选江西文物“百大新发现”的仅为6处文物,廊桥类一处,为崇仁县许坊乡的三川桥。三川桥因不仅保持了完整的廊桥风貌,且又因是“单拱廊桥”,在江西省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物中为绝无仅有。6月12日,记者来到许坊乡的三川桥村采访,村民领记者来到三川桥拍摄。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廊桥,由于村民的保护,历尽260多年风雨的三川桥风采依旧。三川桥集中体现了抚州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其以造型精美,结构别致,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省文物专家的青睐。从村中沿新建的水泥路北行数百米,远远地就看见一座黛瓦红壁的廊桥,步入廊桥,记者发现廊桥竟有亭、台、楼、阁的多种功效,远看像似一栋汉瓦盖顶的房屋,廊桥的中间是上下坡面的台阶,路中留着车行道,人来车往不相。众多的木材支架卯榫结构,使得桥梁显得很稳当。200多年来是村民-、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5、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射击;敌炮弹不时落在指挥所四围,而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始终在前沿阵地沉着指挥。中午时分,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26、中共西江县委旧址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位于会昌县西江镇许家祠(西江圩东南边)。为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坐落于江西会昌西江镇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国道与赣龙铁路之间,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坐西朝东,进深28米,宽39米,一进二厅,主厅面积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西江圩许家祠,梁汇川、马德民、杨志春先后任县委书记。同年10月,西江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西江县委隶属粤赣省委,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城市、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12个区委。同月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全县各项工作,西江县委召开了县、区、乡干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名录。中共西江县委是在国民党准备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五次“围剿”前夕建立的。受尽封建--和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的西江人民,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7、简寂观
简寂观简寂观原名太虚观,在庐山南麓金鸡峰下,是南朝宋著名道士陆修静修行处。陆修静博精星象,好方外游,青年时遍访名山,求仙学道。于刘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到达庐山,爱金鸡峰下水秀山灵,遂建观其下,名曰太虚。采药炼丹、传授门徒、静心颐神、撰写道经,在庐山度过了七个年头。陆修静逝后诏溢简寂先生,取“止烦曰简、远嚣在寂”之意,由是太虚观改称简寂观。简寂观在当时是庐山乃至江南最大的道观,庙宇宏丽,规模雄伟,金宫玉阙,倚崖六层。观中的藏经阁,有陆修静奏请御赐道经并经诫、方药、符图1228卷,据说是用“龙箧贮存”,相当讲究,是当时道教最大的经库。简寂观四周风景极佳: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14棵六朝松,这些古松“龙鳞雪斡,蔽日干霄”,“偃者拂地、耸者入云”,虬枝古斡图画所不能写,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庐山胜景之一。林中有听松亭、白云馆、朝真馆、炼丹井、捣药臼、洗药池,以及陆修静讲道与观星象的礼斗石,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8、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是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于199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为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199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工作、生活过。该旧址为德兴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日晒雨淋,年久失修,这幢深宅大院损毁较重。德兴市博物馆本着对文物、对历史负责的工作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维修资金30万元,立即实施维修,工程经过招投标,安徽省黄山大明古建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据该市博物馆副馆长吴雨林介绍,从完工现场维修情况来看,它遵守了“江西省文保中心维修方案”,忠实按维修方案来做这个维修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29、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谢学明任主席。7月6日,红十二军离开石城后,县城很快被靖卫团攻破,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1931年2月,红十二军再次攻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随之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0、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击战于10月7日胜利结束。红三军团为取得石城阻击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7日石城阻击战结束后,红三军团奉命撤离至观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1、理坑村民居
理坑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山村原名里坑,因自古村人崇尚理学,秉承勤读之风,被誉为朱子理学之源,故称理坑。自元代起文风大兴,明清时更是文人学上、进士官宦辈出,曾有36官宦、16进士、92文入学士,出了333部582卷著作,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理坑明清官宅约120余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天官上卿府邸是明末吏部尚书余懋衡告老还乡时修建的,用来家人居住和接待娇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2、浮梁红塔
红塔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旧城内西面的一个小土堆上,六角七层,每面有二朵铺作,角上有转角铺出,除第二层同第一层的门窗较高无平座外,余各层均有平座,每层平座设有三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因墙厚度大,故塔内形成一条长巷。据《浮梁县志》载:年僧度创,塔高十三丈,宋造,明万历三年,塔重修”。因外墙为红色,故名红塔。红塔前面过去也有一座寺庙,叫西寺,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宋代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浮梁县民黎文表提倡在西寺后面建造一座佛塔,此后,经过前后79年,到宋代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一座九层高的塔拔地而起,矗立至今。红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970年有关单位对红塔进行实地测量时,发现塔顶有一个复盆,铜质锅状,铸有文字,记载了红塔建造完成的时间。198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对红塔进行重修,历时两年,全面修复对外开放。红塔的佛名为“大圣宝塔”,因为座落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3、洞渊阁
由后晋的刘悟真所建。宋时章盛弃官不做来此修真,以药疗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阁纪念。清咸丰五年(1858)太平军攻入安福城,将阁付之一炬。现存的“洞渊阁”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资在废墟上重建的。“洞渊阁”共两层,高12米,宽14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角飞檐,歇山顶,一泼水风格,鱼吻、宝葫芦镇屋脊。每二层四周均有回廊,登高远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俯瞰脚下的沪水河,渔帆点点、竹排成行,顺水蜿蜒而下。环看山城美景尽收眼底,那耸入云天的东山文塔,格外秀美。难怪少年时代旅居安福几年的著名作家杜宣,乐不思蜀,晚年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安福的山水之美和对在洞渊阁上嬉戏的留恋,甚至还有重访洞渊阁的念头,因年高身体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对此他不无遗憾。洞渊阁前有一口水井,叫“清净源”,水质纯净、甘冽。相传建阁时的栋梁,由道士施法术,从水中取出。此传不足为信,但它能证明阁的一段鲜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4、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
时代:唐至民国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有人在此捕鱼狩猎。汉代有砖瓦建筑。历代主要建筑有:宝钟寺、地藏殿、观音堂、天花宫、四王庙、金台庵、九王庙、江声阁、栖宾亭、白云亭、晴照亭、观澜轩、聆音台、读书台、山响楼、石佛楼、山巅古塔等。这些建筑几经沧桑,毁于频繁的战争中。现存建筑都是清咸丰八年(1858)后重修和新建的。解放后又多次维修,并新添了一些景点。较大的修建一是清代的曾国藩、彭玉麟奏请咸丰皇帝,旨谕拨建重修;二是当代即1949年至今,进行四次修复。经过修复后的石钟山,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祠、厅、院、轩等3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扣有声,观之出奇,许多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绉、透、瘦、漏、丑等特点,石刻诗联,琳琅满目。正因为有着如此奇峭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历代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探奇览胜,撰文赋诗。丽道元、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5、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屋均为二层。纵横约30米。大门左侧,用一间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楼。右侧居屋3间,炮楼1间。左栋、右栋6间居屋,后栋5间。屋中心,只有一间小厅厦。其余皆为院落。围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门前濂江河。正是这样,每年春水、洪水猛涨时,沙坝围的老人、小孩、妇女,可在围屋大门前的坪子里坐着聊天看大水。而男人们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来。据老人介绍:先前,他们不需要上山砍柴,每年光捡大水柴就足够烧一年。同时,还可以捡到许多的木材,从中增添经济收入。围大门的左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6、程子源遗址
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大塅镇(原古桥乡)古桥村境内的程子源,距县城40公里。系凹凸不平的红砂土质山岗,东北方13华里处是修水的“山背遗址”。遗址西北方有少许粮田,中间有一小溪,左侧200米处有一古桥河向南流,与修河交汇。遗址高出周围水田大约150米左右,总面积为90000平方米。由于该遗址属山坡类型,而水冲刷严重,地面上暴露出许多石器和大量的陶器残片,俯拾可得。从1983年6月、7月二次调查中,所采集的许多陶器残片和石器标本中石器有:扁平柳叶形石簇二件,石质坚硬,磨制精细的双孔马鞍石刀及刀坯各三件,还有一些石器残部。从遗址断面观测,文化堆积层厚约60厘米,内存磨制精细的双孔马鞍形石刀,扁平柳叶形石簇和石锛、石斧等石器残件,红砂硬陶鼎足和南瓦形器、深腹盆、缸、大口尊、折肩罐等陶器残片。陶片纹饰以大、中、细方格纹居多,另有田字纹、云雷纹、锯齿状堆纹、变体雷纹、方格纹加云雷纹、方格纹加蓝纹两种组合纹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7、祖武克绳门楼与张氏宗祠
祖武克绳门楼及张氏宗祠位于会昌县周田镇大坑村下新屋组。祖武克绳门楼于清嘉庆年间由张蕴典所建。该门楼坐北朝南,红色条石砌成,6柱5门5楼,通高7米,面阔6.4米,进深2.9米。门楼上石浮雕精美,门额阳刻有“祖武克绳”四个行楷大字。整个门楼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具有明确年代的清代门楼,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参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厉害!会昌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你家乡吗?张氏宗祠由张镇公祠和张铉公祠组成,两祠并排而建。张镇公祠于明嘉靖年间由张镇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下两厅,中开天井,中厅悬挂毛伯温题赠的“诒谷堂”匾。石柱8根,木柱4根。张铉公祠由张镇的弟弟张铉所建,根据《张氏合修族谱》记载,张铉在壮年时私自创立祠宇,取名“诒经堂”,后世为纪念五世祖张铉取名“张铉公祠”。该祠堂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中、下三厅,中开两天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8、京台“曦庐”民宅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京台村委会京台自然村内简介:京台“曦庐”民宅位于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京台村委会京台自然村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1785)年,完工于道光三(1823)年,跨越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由二代三人花了三十八年的时间创建而成。屋主人刘章达字显廷,例授州同,诰赠奉直大夫(州同是知州的佐官)。刘章达之长子刘华松例授布政司理加二级,其次子刘华杰例授儒林郎为从六品文散官阶。刘章达于清乾隆年间在吴城办官宝炉,到嘉庆年间时其长子刘华松协助办官宝炉,刘章达父子靠经营官宝炉发了财,在家乡建置了这些房产。京台“曦庐”占地面积67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是远近闻名的富商豪宅,共由三十幢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落别致的房屋组合而成。房中有房,庭院深深,是清代江南乡村建筑的荟萃。太平天国时有一部份被烧毁,现保留有三千余平方米,二十八个天井。京台“曦庐”是一处集建筑、园林为一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9、时氏宗祠和时文师川堂屋
时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村委时家段自然村,始建于元代中晚期,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占地面积为2220平方米。砖木瓦面宽60米进深22米穿斗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地面用材地砖,前、中、后三进,四口天井,14开间,梁柱门窗系各种花鸟人物木雕图案,整个建筑呈皇宫殿式,假九重。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分义路、礼门、中大门,前殿琼楼仙罗盖,中殿高悬各朝皇赐褒典,两根蟠龙石柱是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全长4.3米,围径1.63米,一对栩栩如生的苍龙游戏于石柱云霞之中,如此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和整体建筑,为铜鼓古城建筑工艺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该宗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客家文化及古建筑研究价值。时文师川堂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村委会自然村,始建于元代中期建筑,坐北朝南,建材砖木瓦面宽40米进深26米,占地面积为1080平方米。穿斗,三角斜坡屋顶,地面用材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0、抚州玉隆万寿宫
玉隆万寿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抚州府所属六县(临川、金溪、东乡、崇仁、宜黄、乐安)商人集资所建。会馆为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前进戏台和后进0分别为二、三楼建筑,中进为大殿。大殿分左、中、右三个部分,从正门进去,左侧是火神庙,右侧为文兴庵,是人们祈求平安和人才昌盛的场所。会馆座西朝东,长80米,宽54米,占地面积4320平方米,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玉隆”乃宋真宗为祭祀东晋著名水利专家、道教大师许逊而赐名,后改名玉隆万寿宫。此后江西及全国各地建有多座万寿宫或许旌阳祠供奉许逊,抚州此宫即属此范畴。抚州玉隆万寿宫为坐西面东偏南30’,疑为与抚河走向相对。此宫最早建于明洪武年间,名文兴庵,乃正觉寺所属之下院。后毁,于清嘉庆年间原址重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文兴庵南修许旌阳祠(即目前中堂位置)。嘉庆二十二年,在旌阳祠南修火神庙一座。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抚州六县商户筹资修缮,并将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