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1、长乐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航城镇泮野村金山顶上,据《长乐县志》、《六里志》记载始建于宋以降元、明、清、民国各代均有重建。共和国成立以后,1995年又重一次。现任住持释心海法师原为福建省佛学院授课教师,自2007年法师到寺主持后,领导清修及寺院修缮事宜。经法师及广大信士之努力开创,遂使金山寺成为长乐市正信佛教四众弟子最频繁活动的场所之一。现状如今寺院建筑面积占地约3800平方米,殿堂楼阁依山形而取势,与传统寺院主线分明,大有迥然之异。建筑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念佛楼、伽兰殿、宿舍楼、斋堂和亭阁花园等,构筑形式古今结合,宏伟壮观、肃穆幽静。大殿钢筋水泥结构,雕梁画栋,楹联写有“般若经宣听请木鱼便消魔障,柏山讲胜看潮山月大觉禅机”,“佛法无边愿世人知返迷津同归净土,梵音乃有相喜四众修梵业共证菩提”等。红墙黄瓦掩映于绿树青山之中,经声和于风声,倍显寺幽而寂,僧闲山静。每逢佛诞、朔、望圣拜节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莆田塔斗山
塔斗山位于枫亭镇东北面,海拔118米,面积700多亩,其山形似螺,亦称青螺峰。山顶矗立一座建造于宋代初期的石塔,名天中万寿塔,俗名青螺塔,也叫望海塔,塔形像西班牙国王阿育王王冠,名闻海内外。该塔于1981年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西有建于唐宋年间的文昌阁、会心书院、崇正祠等。登上塔斗山山顶极目远眺,惠安的南庄、莆田的东沙、枫亭镇区历历在目;海水、礁石、沙滩、红日、渔舟尽收眼底;枫慈溪和沧溪会流,似白带环腰。塔斗山北背梅岭,西犄大帽,南望天马,东临大海,似鹤立鸡群。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枫亭抗击倭寇,曾登目斗山揽胜,纵观沧海,挥笔赋诗。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隐晦合讲学,并手书敬义堂匾额。明朝三保太监下西洋曾两次在太平港避风。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宰相蔡京,元状元林享,明市政司右参议陈迁都曾在此就读,并留诗题字。塔斗山半山腰有一座建于盛唐的佛寺,初名东禅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在闽南民间建筑中并不多见。杨阿苗故居不仅以富丽堂皇的建筑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浦城梨岭关
浦城梨岭关年代:唐座落地点: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该关位于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高步亭自然村。古时因山产梨,称梨岭;唐贞元初,林藻与其弟林蕴联袂进京赶考,在岭头题下姓名,后两兄弟均科举及第,就称为折桂岭;又岭有五显庙,俗称五显岭。关为南北走向,关墙残长30米,高3-5米,下宽9米、上宽6.5米。关门残高3.2米,厚6.5米,宽3米。在关南侧顶部还发现营房遗址和石砌圆形泉水井一个,井深1.5米,直径0.65米,泉水清澈可鉴,甘甜爽口。据当地老乡回忆:关总长约80米。关门用片石砌成,顶为半圆拱状,关楼南面书“全闽锁钥”,北面书“越闽砥柱”。民国22年(1933),建造江(山)浦(城)公路时被毁。梨岭关规模宏大,关之四周,深坑危堑,林木周密,道路崎岖,地势峥嵘,山奇水秀,挺拔雄伟,堪称“福建第一关”。在梨岭有一条通往浙江江山的石砌古道,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凡自浙入闽者,由清湖渡(江山市南)舍舟登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建瓯光孝寺
建瓯光孝寺建瓯光孝寺----八闽著名佛寺之一,原名“南山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约1公里处。铁狮山麓,建溪之滨,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览、谟拜圣地。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重建,嘉靖毁于火灾,万历又重建,续后清康熙及光绪两番增修,民国十四年亦曾维修,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三十余年历史。光孝寺占地九十一亩。全寺纵长242.3米,横宽161.2米,分三组建筑群: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连接之东西两侧回廓,组成封闭式主体建筑群落;伽蓝殿、祖师殿、法堂、禅堂、祖堂、藏经楼、方丈室、香积橱、斋堂、寮堂、客堂等与两厢回廓隔墙连缀。且各分别筑墙,又成东大雄宝殿西两厢建筑群落。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威镇阁
俗称八卦楼,是漳州城的标志性建筑,福建省十大古建筑之一。威镇阁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数百年间,几经毁建。1997年重建,为三层八角楼阁,占地9亩,高57.88米,踞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的威镇亭遥相响应。主楼雕梁画栋,彩画、红木雕刻独具风格,栩栩如生;楼中辟有“中华灯谜”第一馆,馆内收藏有“国粹一号端砚”及中外灯谜资料万余件等。现在的威镇阁,依旧为3层建制,八卦形建筑,但规模远超历代。主楼高近52米,高大典雅而不失潇洒,气势非凡,意蕴深长。主楼前亭左右两边,精巧玲珑的三角亭、四角亭,花台错落有致,其间名花异草争芳吐艳,生机勃勃。护廊由精美的浮雕组成,生动地展现出漳州各地的名花名景,堪称漳州风物精华的缩影。山门由两根高7.35米、直径1.2米和两根高6.35米、直径1.1米的浮雕九龙华安玉石柱组成,山门楣额“威镇阁”3个大字铁划银钩,笔力遒劲,是著名书法家启功的力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清水岩寺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古称张岩山,山清水秀,风景幽洁,主峰高海拔767米,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清水岩寺宇在蓬莱主峰500米处,为北宋普足禅师首创。寺宇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面临深壑,远处文笔三峰拱峙,周遭蓬莱群峰环合。普足禅师居岩十九年,“造成通泉、谷口、汰口诸桥、砌洋中亭路,糜费巨万,资于施者”,又建造洋中亭,作为治病救人的义诊之所。经十八年募捐创建,岩宇告成。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十三日,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为像,供在岩寺中,奉号清水祖师。从南宁景炎(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经续建、重建、扩建、改建、重修达三十多次。岩宇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祖师殿,第三层释迦楼;钟鼓楼、檀越祠、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立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从远一看,外观犹如“帝”字,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相传有九十九间房屋,现存为明清及近代建筑。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红6师机关旧址
红6师机关旧址杨氏宗祠位于将乐县南口乡蛟湖村。蛟湖渡口是当时将乐县城与明溪及将乐南部交通的唯一通道。1933年8月,红6师进驻蛟湖村扼守交通要道咽喉,师机关就设在杨氏宗祠内。期间,红军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成立了蛟湖乡苏维埃政府及赤卫队。罗先水、杨明章、熊求发分别任土地委员、分田委员、宣传委员。杨荣富等该村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黄求茂、杨胜顺、杨玉真、廖先福等参加了赤卫队。红军在宗祠围墙等周边书写有“扩大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六岁以上儿童参加儿童团”等宣传标语。红军大部队经过蛟湖渡口时,红军发动群众将全村数百个“米箩”、“谷斗”装上石块沉入河床作为临时桥墩,上边铺设从群众家拆下的门板,搭成便桥。最多一次,有数千名红军通过。9月12日,国民党军马鸿兴部几百敌军企图绕道白莲、水口,增援将乐县城守敌。红军命令18--兵1连加强蛟湖渡口守卫,破坏道路,毁坏渡船,加强对水口、黄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凤岐吴氏大宅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公里该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第二至第五级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楼房,两旁建厢房,正中天井两旁建纵向单扇窗阁式廊庑,将横向楼房隔成三个纵向大院,第三级台基与第四级台基之间横向建空斗防护砖墙,将建筑群分隔成前后两大区域。主体建筑均为木构穿斗式,双层重檐歇山顶,面阔各11间,进深各3间,其中明间单层通顶。廊庑、左右厢房和厨房等,多为木构穿斗式悬山顶,其中厢房为重檐两层建筑。整座建筑共有天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西山故居
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时代为清代。该单位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本街,为南宋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宅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始建于宋嘉定十四(1221)年。清咸丰八(1858)年毁于火,光绪十四(1888)年重建。南北长66米,东西宽21米。总面积1221.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2.53平方米,庭院面积588.87平方米。四面围墙,东、西、南三面墙外有流水沟绕护。中轴线依次为花墙、前庭院、门厅、天井、正厅、后院。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侧有厢房、侧门。侧门上槛外分别额书“鸾飞”、“鱼跃”等字,砖质,阴刻楷书。建筑内梁坊、瓜柱、斗拱以至瓦当均有精美雕饰。两厅均为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厅额枋有清代吕佩芬匾额“西山真先生旧宅”。1982、1984年进行维修,保存完整。故居南面200米左右有揖仙桥,为四墩三孔石拱桥,桥长49.5米,宽6.73米,高1.7米。揖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中共三黄支部旧址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中发展农会会员,组建秘密农会,接着在县城连岗中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团员,成立地下党团组织。为了让革命火种迅速播撒宁化全县,在徐赤生、包浩(中-员)的指导下,宁化地下党决定把建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党员分头到有关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曹国昂(连岗中学入党的曹坊籍中-员)回到曹坊后,吸收了一批农会骨干加入党组织,于是年8月下旬,在三黄风车庙成立中共三黄支部,由廖毓金任支部书记、马良才任组织部长、刘家祥任宣传部长,成为宁化农村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中共三黄支部成立后,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发展农民党员,不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2、马巷忠义庙
马巷建厅后,按清廷礼典,地方官朔望必须到城隍庙、文武庙(文庙已废,近拟再修)祭拜。因此这些神庙应运而建。马巷忠义庙位于旧鱼街(今朱王公路横街头),坐西面东,为一进一拜亭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奉祀武圣人关羽。该庙保存良好,在“文革”初破“四旧”运动中,竟也因群众保护而幸存。神庙经多次修葺,美仑美奂,古色古香。每逢朔望,街上的摊贩、商人及信众鱼贯赴庙膜拜,祈财祈寿祈平安。武庙主殿高悬“忠义庙”大匾,两侧楹联是:“忠于汉室毅献丹心照日月,义在桃园甘酒热血谱春秋”。历史上关羽以其忠义神武深得民心。历朝也多次加封至“荡魔大帝”、“关圣帝君”,成为与孔子并肩的武圣人,列入国家典祀。关帝在台湾香火极旺,全岛多达192座,新竹青草湖后山普天宫塑立的关公偶像,总高达50m,俨如天神下凡。据传,嘉靖年间东山县铜陵镇关帝庙的香火已传入台湾,故今台湾武庙多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南洋华人大小店铺、公司也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梵天寺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闽南著名的佛寺。梵天寺距同安县城1公里。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原名兴教寺、有庵72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改名梵天禅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70年),名僧无为及徒智性等和尚募缘重建法堂及寝室,十七年重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文公书院、千佛阁、仰止亭、魁星阁等建筑群,由下而上、层层叠起,座落在大轮山南坡山谷一条中轴线上。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寺院里还有一座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即1086-1094年)的婆罗门佛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米,须弥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坑头里小组。1934年至1949年间,闽中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王于洁、刘突军、雷光熙、邱子国、方子明、黄国璋、苏华、林汝楠等都曾在庄边赤石宫组织群众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并以垵口村、安马洋村、半岭村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于1937年9月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双方商定:闽中抗日义勇军正式点编前先在莆田庄边赤石垵口村集中整训。谈判结束后,闽中抗日义勇军陆续从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边境开往赤石宫集中,中共闽中工委着手从政治、军事、文化三方面对部队进行整训。由刘突军等工委领导人负责对战士们进行政治形势和革命纪律教育;由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吴德标任军事总教官,带领战士进行刺杀、格斗、射击等训练;由文化程度较高的翁鸿镗等人上文化课,教战士识字和学讲普通话。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有效提高了战士们的文化、军事素质。同年10月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5、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位于福建省长乐区江田镇南阳村。南阳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南阳村位于长乐、福清、闽侯三县市交界处,从长乐江田至南阳村,高山夹峙,一径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地形十分险要。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永泰县龙屿乡官烈村兔耳山迁移到长乐南阳村。闽中特委机关及闽中游击队和省委武装队伍也随着进驻南阳村。距村五里许的九坑山(笔架山)山洞,是当年省委机关安放电台和召开秘密会议的地点。省委机关在南阳村期间,领导全省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反顽武装斗争,召开省委干部会议,组织学习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报告,举办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撤出长乐南阳村。1991年,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开始修复。包括原省委机关办公楼(陈氏祖厅)、省委武装部队住房、闽中游击队司令部等,占地面积50亩,旧址中的展馆面积约400平方米。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于1986年4月被长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6、刘六符故居
刘六符故居,坐落于潭头镇二刘村。坐北朝南,为典型明清古建筑。土木结构,双落透后,隔以前、中、后三个天井,两侧撇榭。四扇三间,四面风火墙,块石基础,硬山顶。纵深38.2米,通宽13.6米。第二进大厅西侧后房,即为刘六符出生及少年生活居所。大厅中脊楹柱高达6米,厅内藻井、悬钟、斗拱、插屏、游廊乃至柱础,均精雕细刻。大厅前均横贯走廊,通风火墙月门。后天井南阶上亦有一道走廊。因此,风火墙东西两侧均开启三扇月门。后天井有水井一口,于今仍可汲饮。围墙正门外为石板埕,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其间一口月爿池,面积60平方米,南端居中遮以马鞍形照墙。刘六符就义前未曾婚娶,此后百年沧桑,未有人对故居加以修葺养护,秃垣断壁,蓬蒿没人,椽檩摧折,户牖支离,满目残破凋零。[3]为了纪念刘六符,刘永奇等后裔已将刘六符的故居修葺一新,并在刘六符故居前刘氏宗祠则云厅摆放了刘六符的画像以及有关史料,供后人瞻仰纪念。201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上杭临江楼
临江楼是毛泽东的旧居,毛泽东一生住过的旧居千百处,但是,对每一位衷心敬仰的来访者,临江楼是不同寻常的革命楼,它伴随着毛泽东的一首伟大的人生战歌《采桑子·重阳》名扬天下。风景如画的临江楼曾经是“广福隆”货栈旧址,也是行栈业老板的别墅。这里先后设过酒店,经营过油,盐、米,豆生意。该楼占地约300m2,高三层(外三层、里二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到上杭开展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曾九次到上杭。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再一次来到上杭,就住在临江楼二楼的东厢房,当时毛泽东正身患严重的疟疾病,是由几个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从永定合溪一路护送着来到刚解放的上杭城。第二天清晨,毛泽东仁立“临江楼”二楼正厅前,迎着深秋劲风,望者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和闽西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写了《采桑子.重阳》词一首:人生易老天难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8、种德宫
种德宫最初坐落于厦门鼓浪屿西部鸡母山向北延伸支脉西麓坡地濒临小河处,背山面海,信众称为大道公庵。以后庵未知何故停止祀奉大道公活动,故称其庵为旧庵;称庵前之河为旧庵河。据传说大道公神像被请进种德宫祀奉的年代,大约是在明成化(1455年-1487年)年间。在上述种德宫停止活动后,聚居在现今内厝沃路(内厝澳路)与鸡山路的居民,又募资在鼓浪屿西北部俗称湾仔尾山东南麓坡地(现编为内厝澳路门牌373号)新建一座种德宫。其始建年代,志书未载。种德宫是一座三门二进殿宇,建筑面积约78平方米。宫后及宫右另筑护厝,整座宫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幽静,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正中大门顶石梁横刻:“保生大帝”四字。其上悬挂直书“种德宫”木匾。中门两侧刚门框石柱上分别刻着:“点水活生灵,庙祀桑邦弘种德”及“一丝神脉里,纶封大帝尚真人”的联对。宫门两旁各安置一双精雕大石狮。进入宫门为拜殿,殿中安置一供桌,桌之前有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太平岩寺
“太平岩去城东二里许,在万石岩之东,中岩之上,旧为郑氏读书处。”太平岩寺,位于万石植物园西山南麓,与鼓浪屿相对,隔海相望,风起云涌太平岩寺犹如挂在云雾飘渺之中。寺院林木环抱,泉水叮咚,风景清幽,飞檐雀瓦与丛林磊石相掩映,更显幽深静谧,侧峰数块状如大象朝拜的巨岩,又给寺院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太平岩寺是当今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太平石笑,古即厦门小八景之一;郑成功读书处,属市级二级保护文物;临蟾宫远可眺筼筜景色,探海云洞能赏泉飞流,不仅是文人雅士吟诗赏景的好地方,也是游客消暑度假的好去处,更是佛教四众弟子净化心灵,精进修学的精神家园。古刹庄严古朴、气宇不凡,具着佛教文化的肃穆和原始生态的灵性,岩寺一园一塔、一殿一佛、一山一水皆如有灵之物熠熠生辉,寺院与周边的景色自然融合,吸引十方礼佛香客之集。地址: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2号门园林植物园(万石植物园)内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0592-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福全古城
位于金井镇的福全城是明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建造的所城,与惠安崇武城、厦门中左城、金门城、同安高浦城同属永宁卫,明清时代为福建东南沿海重要的海防边城。明嘉靖、万历年间,当地军民曾凭城扼守,抗击倭寇、海寇的围攻,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全。在历史上,这里还出过大学士蒋德璟等众多人物。一九三七年抗战时期,因拆运古城墙石建碉堡、炮台,昔号“东南巨镇”的福全城受到破坏,仅遗残垣。近年来,福全村旅港同乡会以振兴家乡文物为己任,慷慨解囊,倡建原福全城对外主要交通孔道西门城楼。该工程聘请古建筑专家设计,于二○○四年初动工,现已完成主体建筑。重新的西门城墙高六米,女墙高一点三米,以修边MAO石浆砌筑构;城门顶上建三开间望楼,高0七米,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单檐歇山顶,燕尾高耸,归带堆塑卷草,梁下圆光、插角、吊筒等构件用樟木,雕饰精美。城墙的雄浑、凝重与城楼的匀称、轻灵完美地结合,保存了古建筑隽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