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迹介绍
1、赭塔
赭塔,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塔高五层,八面吟珑,飞檐饮马,每层嵌有佛像砖雕,塔顶呈圆形,状如一囗倒扣大锅。据传大风曾将塔顶吹掉,大雨漏水如注,有一天突然一口大锅飞来扣在顶上,从此不再漏雨。山、寺、塔层层而高,融为一体,成为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赭塔晴岚”。赭塔久负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园的“九华行宫”后院,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为砖石结构,五层六角,每层外墙均嵌有砖雕佛像,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大风曾将塔顶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飞来一口大锅扣在塔顶,从此不再漏雨。清代诗人黄铖的《于湖竹枝词》中“飞来覆塔尖穿,风铎无声不计年”写的就是这个传说。赭塔依山拥寺,气势雄伟: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每当雨后,岚光飘缈”,景致分外绮丽。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留下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雨后斜阳,登临远眺,领略古人“大江烟外动,春鸟渚边鸣”的诗情画意;尽览江城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新安碑园
新安碑园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对岸,主要建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长达200余米的碑廊,蜿蜒曲折,给游人以幽深之感,廊内壁龛,外加护罩,用以陈列碑石。随着碑廊的延伸,有一道道古老的柱栏、望柱相伴,栏、柱上工致的雕刻,均出于明万历年间名人的刀笔,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二是“披云小筑”,是一幢三开间仿明清风格的平房,房前有庭,房后有院,内部的门窗式样、砖雕纹饰,显示出徽州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三是“两清堂”,其堂名是由于这里藏有著名的两部碑帖——《余清斋帖》和《请鉴堂帖》——而得。此外,假山、水池、亭榭、小桥点缀其间,花墙、漏窗、门洞相互通透,使它成为歙县一大名胜。新安碑园共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和名帖刻石200余块。其中《余清斋帖》和《清鉴堂帖》两套法帖,汇集了从晋到明各大家的珍品名件,一直为后代书法界所推崇。《余清斋帖》刻自明万历中期,所汇名帖原为明代吴国廷家藏。吴国廷,又名吴廷,歙县南丰人,一生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毛竹山、官山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毛竹山、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区西北四五公里处的西津办事处罗溪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赣铁路150米,分别坐落在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陇岗上,间距500米。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底调查发现,1997年发掘。遗址略呈半圆形分布,长10米、宽6米,发掘出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其类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砍砸器、石球和尖刃器。遗址中间部分是一面积四五平方米的空白区。遗址埋藏在网纹红土的底部,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遗址于1988年发现。199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发掘。毛竹山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核心区轮廓略呈半圆形,由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构成环带。在环带体上分布一批由砾石和石制品构成的直径02~04米的圈状遗迹,共编号20个。遗迹中共发现石制品154件。遗存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约60万年。遗迹的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叶集江西会馆
叶集江西会馆位于安徽六安市叶集试验区北街。叶集是皖豫边界重要的商贸中心,有600多年历史。自明清以来,商业贸易尤为繁荣,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六省在此建有会馆,现存的明代晚期建造的江西会馆就是其中之一。江西会馆位于叶集百货公司仓库院内,原建筑有前进戏楼,中有大殿一栋,后殿两旁各有厢房1幢。现存后殿1栋,面阔3间,进深3间,五架梁,抬梁式建筑,硬山、青砖、灰瓦、木结构建筑。正殿为明万历年间建造,清代重修;厢房为清代中后期仿明代建造。占地75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目前也是皖西地区建造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在叶集,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江西会馆”耸立在老街北首,系明朝末期江西客商在叶集进行商务办公及交流之所,也是叶集商贸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其挑角画梁、精美木雕中可见当时叶集商贸文化之兴盛。因水陆交通便利,上通大别山,下达淮河,大别山的竹、木、茶、麻、丝和外来的日用品在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双墩汉墓
双墩汉墓位于开发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为并列两座大墓,此外还有三座陪葬墓。而考古人员还从陪葬墓现场遗留中发现了盗掘器皿和工具,经过盗墓工具的分析证明车马坑曾在唐代被盗。这是安徽境内第一次发现诸侯王陵,而且是目前发现的古墓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发掘工作从2006年3月开始。10月,一号墓葬封土发掘结束,露出墓口。10月中旬发现木椁墓室和外藏室,并发现了“黄肠题凑”木结构,确定了墓主“王”的身份。铭文对应“六安王”刘庆。在出土的诸多精美随葬物中,有铜器、玉器、漆器、木器等,而且不少漆木器贴有精美的金箔或银箔质的飞禽走兽图案,光洁温润。而最让汪景辉惊喜的是,一些铜器上还有“共府”字样的铭文。“这字样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六安国第一代王‘六安王’刘庆对应。”2008年六月安徽省文物部门首次对外宣布了蚌埠双墩1号墓的初步考古发现。从墓葬的规模葬制看,该墓为春秋时代诸侯王级墓葬。在该墓中首次发现了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文献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罗氏宗祠,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礼制活动的场所。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隆兴桥则是联系村东、村西和南向进出该村的交通要道,两座石桥还是村人游憩休息之所;位于该村五街九十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臧家公馆
臧家公馆位于界首市城区新华街中段路北,南距沙河100米,东距教门街20米,西距健康路口20米,北距至公街40米。臧家公馆为清末民初爱国将领臧致平故居。臧致平,1869年生于界首,幼年家贫,成年后因-所迫,投身清军,后在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中,凭借其过人的胆识,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被选送到吉林讲武堂学习,肄业返部后,从一名普通军官先后晋升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长、漳汀镇守使、福建建-第三军军长等职,最终成为左右闽局的重要人物,在臧致平近三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拥护民主,积极响应孙中山的进步主张,为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关键作用。臧家公馆是臧致平百忙中,责专人建造,是为家人建一安居乐业之处,也有光宗耀祖之意。另外,该公馆解放初期曾为界首市政府初创地,所以也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现存的臧家公馆,位于界首市城区新华街中段,占地912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大宅院建筑风格。该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郎溪明代城墙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代城墙位于郎溪县建平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长780丈(近6华里),城基宽2丈2尺,上广1丈,筑东、西、南、北四门和城楼。历经多年沧桑,古城墙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损坏。明朝虽历有修葺,然史载多语焉不详。有清一代,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卅七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维修。现仅保持建平镇原东门至南门渡口约800米一段。1982年,明代城墙由县政府拨款进行局部修复。作为宣城市境内绝无仅有的明代城墙,其原始建墙碑记至今清晰可辨,碑刻长2.6尺,宽1.6尺,记载了监造官吏、监工良民、浙江石匠等人3名,并有明确署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是全省唯一的保存有建墙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凌家滩遗址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凌家滩遗址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它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霞间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华阳镇霞间村南,已发现五处:姑嫂塘、对面窑、栗树下、陈家湾和黄金坦,为古代窑群。霞间窑开创于五代,面积8000平方米,均竖向修建在土丘上,属龙窑系。文化堆积层1—2米不等。其产品种类繁多,以瓷器为主,也有少量的陶器。瓷釉分青瓷和黑瓷两种,施釉均匀,色泽晶润,有细碎开片。胎色深灰,胎质坚密。器型有碗、盘、盏、钵、执壶、油壶、花瓶等。花纹装饰以素面为主,一些碗、盘口沿刻成葵花式,壶身大多做成瓜棱形。执壶的手上模印出带状花纹,造型和谐优美。陶器主要有青釉陶、红陶和灰陶。器型有碗、钵、盆、罐等。该窑烧造方法绝大多数器物用窑柱支烧,部分碗、盘等用匣钵装烧。碗与碗之间用5~9个长条支钉托起,痕迹明显。自霞间窑发现后,该县又相继发现了十亩园、巷口、湖里、梅树坦、孔灵等窑址。这些窑烧造的产品与霞间窑产品大同小异。证明这里当时的制瓷业极为繁荣。2005年绩溪县政府对绩溪西区进行开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廖磊墓
位于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后山。廖磊,字燕农,号伯符,1890年2月生于广西陆川县一世代农民家庭。1937年10月升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淞沪八一三抗日战役。1938年10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豫鄂皖边区游击兵团总指挥。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猝死于立煌县金家寨,终年仅50岁。廖磊逝世后,停柩响山寺。其墓为穹窿形,所需石材均由廖磊所部第七军从七军军部驻地六安县独山开凿块石运至响山寺。墓前树有华表,刻有手书挽联。正面挽联为蒋中正行楷,北面挽联系于左任草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墓碑是“豫鄂皖游击总司令陆军上将兼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之墓”,落款“林森”。“0”时,廖墓被-扒毁。森林题写的墓碑和墓冢封土周围独山运来的石块,被移作修筑小水库之用,以后没有寻获。石刻挽联被巧妙地保存下来,地下墓室完好无损。2000年春,金寨县委-部和槐树湾乡人民政府出资修葺一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吴樾故居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为187平方米。系砖木抬梁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每室前后开窗,上为开启式竖窗,下为固定式横窗,宽敞明亮。今西头一间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樾殉难照片。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桐城人。自幼治学严谨,勤奋自励。光绪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学堂,广结爱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两江公学,协办《直隶白话报》。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北京车站,炸清政府出国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难,年仅二十八岁。时哀世凯督保定,吴樾殉难后,为避牵连,将吴越改名“吴樾”,沿用至今。1913年,吴樾胞弟吴楚扶柩南归,葬于安庆西门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黄宾虹故居
黄宾虹生于1864年,于1955年去世,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祖籍歙县,是与齐白石齐名、享有“南黄北齐”之誉的国画大师。先生1864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光绪二年(1876年)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后,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这幢砖木结构的民宅,建于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系黄宾虹祖上所建,现存有铸园、卧室和画室三部分。故居在歙县西潭渡村。林木葱郁,景致优美。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房屋,正屋是三开间楼房,前有庑廊和天井。正屋宾虹题名为“宾虹草堂”和“虹庐”,庑廊前有小院,庭院西侧台阶边有一块玲珑剔透太湖石的建筑是“玉森斋”。人称之为“石芝室”或“石芝阁”。黄宾虹先生不但是杰出艺术大师,还是一位坚强的爱国主义战士。故居的“铸园”就是因为1907年,黄宾虹是秘密秘密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在此为同盟会铸造钱币,支援抗清斗争而得名。1984年,黄宾虹先生诞生120周年,家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吴越古道
吴越古道全长约35公里,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与南唐的主要通道。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大约2至3个小时到达千倾关,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登上石门,拔开石墙上面的杂枝,曼延起伏的两翼石墙,是古城墙防守工事。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口。再往前走400米左右就是浙西天池。山水奇秀,风光独特的浙西天池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山峦缓伏,视野开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天池四周低山环列,芳草鲜美,泉流淙淙,小涧纵横,唯独中间形成一坦荡的盆地,呈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之势。浙西天池水面面积达900亩,是目前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六安双塔
六安城内,一北一南巍然屹立着两座古塔,它是古老的六安城的标志和象征,人们通常称之为南、北门锥子。南门锥子在南大街西侧,旧观音寺内,又叫观音寺塔。北门锥子在北外街东侧旧多宝庵庙内,又叫多宝庵塔。提起“双塔”,老年人就津津乐道:“六安是个‘船’地,古城是一只大船,南北两座宝塔,就如‘船’的两根桅杆,‘水涨船高’。六安城虽然紧靠老淠河,但从未被淹过。”多宝庵塔,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造型,大砖结构的空心塔。原为九级现存七级,残高21.6米。基层每边宽4.4,高3.9米。以上各级宽、高逐级缩小呈角锥形。观音寺塔共九级,残高27米,上一座平面六角形楼阁造型、砖石结构的空心塔。基层每边宽3.9米,高4.3米。以上各级按一定比例逐级收缩呈角锥形。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1.5米宽0.85米的圆拱塔门。塔门旁边有大明万历八年(1585)修补塔门碑一块。踏进塔门便是一个每边长1.5米的正方形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芜湖市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5.38米,进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均有深达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建筑物下部为石砌基座,廊柱以优质红砖砌筑。四面坡顶采用深色瓦楞铁皮屋面,配以白色门廊石柱和连续拱券,拱顶夹砌青砖,色彩搭配协调柔和。南面有主入口,东西两侧有次入口,大楼之间为八角形大厅,大厅两面各有2间办公用房,每间皆有壁炉。大厅后面有装潢考究的三折木楼梯,通往二楼领事官用房。楼梯平台下侧有出口通往后院附属用房,西北角另有辅助楼梯通往三层0,登此,可以通过6个老虎窗观察四面八方。第二座为民国初期建筑。面向东南,2层楼,6开间,面阔34.4米,进深13.5米,层高3.5米。红砖墙,外走廊,长方门,百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位于含山县城东北环峰镇华阳行政村境内,山高481米。古称华山,当地人叫褒山。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峰林地貌,其中最著名有灵芝山、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有史记载,褒禅山的开发始于唐贞观年间,主要是祭祀活动。最早慧褒和尚结庐,死后弟子宋高僧中会建褒禅寺。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史,曾来寺求雨如愿。宋庆元六年,和州州守祈雨后筑喜雨亭。北宋元和元年,舒州通判王安石回乡探亲,率其弟、友四人游览考察褒禅山,写出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此文被国内和港、澳、台地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褒禅山分古寺、双塔、溶洞、矿泉四个景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风景区,2002年为含山县旅游先进单位,列入巢湖重点开发景区。褒禅山交通便捷,景区对外有公路通往诸多城市。褒禅山宾馆于2002年建成,住宿、餐饮高中低档齐全。华阳洞位于含山县环峰镇褒禅山腰。北宋宰相王安石于至和元年,率弟、友游览此洞,写出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现存有400多方(处)摩崖石刻及碑刻,其中唐代摩崖石刻7处,其余均为宋代和明代所刻。唐代7块摩崖石刻,其中3块是五言诗,4块题刻。唐代摩崖石刻在江淮地区不可多见。宋、明、清较为珍贵的摩崖石刻有宋辛弃疾的《游琅琊山》、丁介延的《重游琅琊山》、燕度的《同游琅琊》、郑东的《秋日游琅琊》、王宸的《来游》、王奥的《游记》、杜符卿的《游琅琊开化寺》、《游琅琊山谒》、燕南公弼的《丙寅来游》;明代有肖崇业的《秋游琅琊诸胜》、郝良臣的《再游琅琊寺》、邵富的《重修“重熙洞”》、卫鹤的《游琅琊诗》、殷从俭的《憩饮三友亭》、黄延用的《“乐岁丰”诗》、江左殷的《登琅琊游》、王子恒的《“琅琊山”诗》、刘秉仁的《游琅琊颂梅诗》。清代巨型摩崖石刻有《南无释迦牟尼佛》、《佛》、《南无阿弥陀佛》、《云山之友》、《云荒石老》、《心即是佛》。琅琊山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是我国石刻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上章李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沙济乡上章村。该祠堂座落于青阳与黄山接界的黄萌岭下,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87m2。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重建大宗祠碑记》记载:此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46年(1781),嘉庆四年(1799)完工,历时二十年。其建筑工程巨大,雕刻技艺高超,一向为人称道。而最为众所注目的乃是其工艺精细的木雕、石雕、砖雕。祠堂正面,有三道大门,中门最为高大,两旁有一对黑色大理石的石板,人可骑坐其上,因之又名“骑鼓”。鼓门刻有“狮子戏球”图案,由门拾级而上,进入祠内,便是一幢高大宽敞的四合明堂,圆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顶梁而立北面有一厅,名日“叙伦堂”是本族人聚会议事之所,对面有照壁,墙上刻有李氏名土竹火生撰写的《家训》全文。文中训诚子孙的语句,虽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但道观全文,仍有值得后人借鉴之处,碑文字体端正,笔力苍劲,刻工精细。步入中室后厅,是一座三层楼阁的殿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太平山房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乡所村。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为徽派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16.5米,进深三大进,共71.6米,占地面积1173平方米。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正面是高大门坊,坊作四柱三楼式,正中匾额楷书阴刻“积善流芳”4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的内容为古代戏剧情节,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单层须弥座。楼顶用磨砖斗拱出挑,翘角凌空,气字轩昂。两侧砌立马头墙,高大墙体与鳞次屋面形成古趣盎然的外观。内部为抬梁式结构,116根粗壮的圆柱,顶梁而立,硕大的月梁纵横飞架,彩绘画枋穿插其间,柱础有鼓镜式、素复盆式、青脚式。石墙上有精雕细刻的繁花异卉珍禽图案,梁架间有制作雅秀的轩蓬顶。其后进是二层楼阁,楼前有石砌天井,楼基前沿置白色大理石雕栏和石阶,东西两厢置木梯上下楼,根据它的建筑特点和后进两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