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文物古迹介绍
曾赵园
曾园,原称虚廓园,俗称曾家花园。占地20多亩。这里原为明朝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筑“小辋川”园林的部分遗址,于清同治时为曾家所购置,由清光绪刑部郎中曾之撰(号君表)营建为家园。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至二十年落成,至今已有120多年。向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曾之撰之子曾朴曾为清光绪时内阁中书,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其所著历史文学小说《孽海花》脍炙人口,鲁迅鉴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与《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行记》并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名闻海内外。曾朴并曾翻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莫里哀等多部作品,盖使曾园名声大振。曾朴曾在园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城崇宁古寺
在昆山市阳澄湖东岸、巴城镇北,有一座风格古朴、历史悠远的千年古刹静静的矗立在这一方灵秀之地上,任是时光荏苒、情境变迁却总也改变不了它那绵绵长长的古风雅韵!崇宁寺于梁天监八年(公元509年)由梁武帝敕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元末(公元1368年)时,又有乡人丁道坚舍宅扩建古寺。至明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戒行精严,勤于禅学,以仁善化人,以道德律己”的苏杭名僧释存鼎为古寺住持时更是扩地增建。据历史记载,天王殿中有石弥勒佛,后隔园地雄峙正殿,旁置巨钟;两庑廊厢座罗汉五百尊,整个寺刹高大恢宏。此寺原本为庵,存鼎请命于朝,天顺八年(公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溪莲池禅院
莲池禅院,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宋嘉泰中孝宗妃陈氏葬此,故建此院,命僧守香火。寺东有放生池。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寺僧通郁(字若山)自南京双忠寺飞锡陈墓莲池院,成为该寺开山。里人孙君垣捐资半千,为鼎新计。殿堂、廊庑次第告成。筑长堤、开巨沼。前后榆栁婀娜有致。名曰:“阿律寺”,向有弥勒三世。大悲观音等殿旁有斗坛、方丈、三官堂、鹤来处。本奫(字大渊,一字钓雪),由通郁披剃,后于天童寺受戒于道忞。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随道忞入都,途中接通郁函,即归陈墓阿律寺。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本奫遁迹于松江佘山普照塔院。元珑(字木堂),投本奫为师,卓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熙宅第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行政位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思勉故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化龙巷十子街新生里8-10号。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常州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故居为硬山造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四进21间,头进为门屋,临十子街,二进为大厅三间,后有翻轩。三进为客堂,堂前天井,莳以花木,东西有卧室各一间。清光绪十年二月初一吕思勉出生于西首卧室,幼年即生活、读书于此。四进为楼房上下各三间,天井东首另有厢房一间通东卧室,存吕思勉所藏图书、字画及生活用品20余箱。红木横匾“吕思勉故居”由周谷城书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祖上是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世上曾有“四世科甲”、“五子登科”。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刻经处
基本类型:FIB(作坊)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35号地理位置:东经118°47′08″北纬32°02′20″历史文化沿革:金陵刻经处是清同治五年(1866)由杨仁山居士创办。现刻经处是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的佛教文化机构,是全国佛教学研究的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中心。杨仁山(1837—1911),名文会,安徽石棣(今石台县)人。27岁时(1864)得《大乘起信论》而属意佛学,遂同王梅叔等人创办金陵刻经处。曾通过日本学者南条文雄从日本寻得中国已佚之隋唐佛教著述,刻印流通。光绪三十三年(1907)于刻经处设佛学堂—祗洹精舍。宣统二年(1910)同人创立佛学研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福香雪海景区
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光福早在西汉初叶就开创了种梅历史。明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一文中写道:“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其时,一年一度的邓尉探梅,早已成为苏沪一带的习俗。原《光福志》载:“所谓二十四香花信风,唯梅信第一,帷时四方名流骚客,或寻胜,或探梅,舟车往来,络绎而至,极一春之盛。”邓尉探梅最好处,莫过于香雪海。香雪海位于光福镇西南的马驾山(亦名吾家山)。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江苏巡抚宋荦,登马驾山赏梅,有感于“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的意境,遂提名“香雪海”,并题词镌刻在马驾山的石崖上,香雪海随之便名扬天下。196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宿迁菩提寺
宿迁市菩提寺(“菩提”意为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位于市嶂山森林公园境内,总面积50亩。寺庙四周柏青松翠,鸟语花香,依山傍水,景色迷人,是发展旅游业和弘扬佛教文化的人间佳境。菩提寺前身为一个私人寺庙,几经风雨,多年失修,抗战时毁于战火,现菩提寺为恢复重建,地理位置在原址西侧。该寺院规划为三进院。目前,一期主体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以及附属水道、月牙湖两侧道路已经完工。二期藏经楼在建。步入第一进殿——天王殿,可见三扇朱红大门,本意为“三门解脱”。殿前供奉弥勒菩萨。二进主殿为“大雄宝殿”。内供三尊金身大佛,正中是佛祖释迦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该馆藏品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掘港国清寺
掘港国清寺是江海平原著名佛寺,曾受过皇帝的敕封。唐朝初期,崇尚佛教。唐太宗曾下旨:“交兵之处,各建寺刹,招延僧侣,法鼓所振,变灾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唐元和年间(806~820),天台山(今浙江省内)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奉命,在时为海防门户的掘港按天台山国清寺风格建筑佛寺。所建佛寺也取名国清寺。建寺期间,行满法师亲手在新落成的大雄宝殿后植银杏两株,其树枝繁叶茂,绵延千年。新寺庙入寺有照壁一座,进山门便是天王殿,殿正中是一尊大肚弥勒佛,背面是韦驮菩萨。东西两侧四大天王造型独特,为江苏寺庙所罕见。出天王殿,天井正中安放宝鼎一座,铭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邮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
新四军受降地旧址位于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打响了高邮战役,第八纵队指战员在司令员陶勇指挥下,向高邮城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至12月25日夜,攻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日军城防司令部,日军大队长岩崎眼见败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随即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受降仪式是在日军“洪部”(现公园礼堂)灯光黯淡的大厅里举行的。12月25日深夜11时,新四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副主任谢云晖在部队护卫下,威严地进入日军司令部,以新四军代表身份,命令日酋岩崎大佐传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装,交出武器,无条件投降。岩崎大佐解下身上的指挥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昆山慧聚寺
慧聚寺原位于昆山马鞍山南,始于梁代,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佛教丛林,始建于梁代天监十年(公元511年),经梁武帝恩准,由吴兴沙门慧向大师所建(慧向大师为梁武帝之师)。历史上为江南颇具影响的佛教丛林,该寺香火旺盛信徒众多,是一座人文历史悠久、艺术文化灿烂的千年名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就有慧聚寺。康熙皇帝曾四次巡幸昆山慧聚寺,并作诗留题,诗云:“万里人烟春雨浓,菜花麦秀滋丰茸,登高欲识江湖性,染瀚留题文笔峰。”“画龙点睛”成语典故也出自此处。南唐后主李煜曾为大殿前的经台、钟台题写匾额。唐代诗人孟郊、张祜所作的慧聚寺题咏,以及宋代王安石的和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高座寺
高座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的雨花台。始建于东晋初年,原名为“甘露寺”。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东晋初年,西域沙门尸梨密多罗南渡来游建康,为丞相王导所敬重,于是在该寺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时人于是也以“高座”为寺名。另一说法,高座道人后卒于建康,并葬于该寺,元帝为其树塔建冢,于是该寺改名为高座寺。粱代初年,宝志禅师在此主持,有云光法师在此坐山巅说法讲经,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直至感应上天佛祖,天上落花如雨,后称讲经高台处为“雨花台”。高座寺于洪武初年废.后建筑也多毁于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龙泉寺
南京龙泉寺南京龙泉寺“龙泉古苑”是经国家发政部批准的永久性塔陵。整座塔陵首期占地五十亩。依山傍水,宽畅阴阳,密林如烟,芳草茂盛,祥鸟香花云集,以其自然诱人的风景而驰名中外,可谓灵山翠薇,天日同光,汇集了无尽的地气和灵气。龙泉寺塔陵地处南京市南郊风景区将军山和韩府山之间,紧邻牛首山和“南唐二陵”。是历代帝王将相及诸多仁人志士看好的风水宝地。龙泉寺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由唐代高僧鹤林素禅师募捐而建。唐代以后,渐渐衰落,明末,镜中禅师又募捐重修该寺,并易名为“通善寺”,清嘉庆辛酉年(1801年)又重修改回原名。1995年,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肃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宜兴茗岭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三赐尚方宝剑。象升虽文士,但善骑射,娴战略,能治军。将兵平叛,屡立战功,任内力主抗清,反对议和。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忠肃祠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原称“应天府”,是明初的都城,以高大坚实、雄伟壮观的明代城垣建筑闻名于世,是举世公认的第一大城。南京城墙原有内、外两重,外城为土筑的,已经毁弃,只有麒麟门、仙鹤门等地尚有城基可寻。内城是砖石结构,东尽钟山南岗,西据石头,南临秦淮,北依狮子山、九华山而控后湖。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至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历时21年。建筑平面呈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形,完全是根据地形地势和军事防御的需要而修建的。城垣内侧周长33.676公里,高14~21米,有垛口13616个,窝铺(堡垒)200个。其周长不仅在全国的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园
鹤园位于苏州市韩家巷。清光绪年间道员洪鹭汀始筑,因俞樾书有“携鹤草堂”匾而取名“鹤园”。园中池水似鉴,修廊如虹,风亭月馆掩映于山石之间。园未竣,洪离苏,一度借为农务局。后归吴江庞屈庐,其孙庞蘅裳复加修建,一时成为文人雅集酬唱之地,词人朱祖谋曾寓居于此。园中有朱氏手植的宣南紫丁香一株,花时清香满园,沁人心脾。邓邦述篆题“沤尹词人手植紫丁香”刻于花坛。庞蘅裳闲居园中,谐“鹤园”音自号“鹤缘”,又署其厅曰“栖鹤”。鹤园总面积3134平方米,小巧紧凑,简洁幽雅。东宅西园并列,宅三进。园内水池居中,小桥凌波,竹石花木环池而布,右亭左馆隔池相望。北部为主厅“携鹤草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纪念馆,原系城西瞿氏宗饲,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于清光绪年间,任湖北布政使时捐款建成,面积1025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大院,各有四进,瞿秋白家因贫困所迫,1912年--1916年在祠堂东院居住。瞿秋白故居,于1982年3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0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0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同志书写。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在西院,《瞿秋白故居陈列》在东院。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建馆来,先后接待了国家领导人,朝鲜等16个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淳吴氏宗祠
在高淳老街东端,有一组高大轩敞的清代建筑,这便是有名的吴氏宗祠。这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依地形而建,门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布局分为前进正门(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殿,间设天井,侧有厢房。建筑面积计820多平方米。首进部分为三开间,有上下二层。底层南向开设正门,门外两侧砌“八”字形罩墙。青砖叠砌,麻石做基,左右各安置一块圆形抱鼓石。尽显肃穆庄重的祠堂本色。进入正门,转一个方向看此建筑,才发现它是一座戏楼,是吴氏族人欢聚娱乐之所。将大门与戏楼合二为一,可见当年设计者匠心独运。戏台设在二楼,用屏风木板隔成前、后台,俗称“天壁”,以便前台演戏,后台化妆。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通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文通塔唐景龙二年(708)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市内文通塔旧称尊胜塔,又称文峰塔。在淮安市内勺湖公园内,城西北角的运河之畔。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塔高约23米,塔身呈抛物线形状,较优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