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长乐区旅游
长乐区文物古迹介绍
营前新街
营前新街位于长乐市营前街道,为1928-1933年间,由福建辛亥革命先驱、时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的黄展云所创建的模范农村——“营前模范村”的一部分,现余38间。1929年,黄展云发动农民改造闽江河滩,打入木桩填土为地,不占用一分农田,建成了一条大道,道路旁盖起一色两层高的楼式店铺,形成全新的商业街,即“营前新街”。新街建筑均为骑楼样式,灰砖楼房,每十幢间辟有小巷,利于交通与防火。骑楼的屋顶,都有相通的平台,每两户合建一座进出屋顶平台的半亭式分厝,楼前则有避雨人行道。除店铺外,还建有邮局、海关及其他服务设施。黄展云建设“新街”的初衷是用一间间骑楼从地主、乡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云门寺
云门寺在长乐市航城镇洋屿村(旧属闽县)后云门山上。云门山当地人称鹤冈。鹤冈高百余米,山势险峻,峭岩耸立。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初唐0-为南北两宗。云门宗系南宗五大禅宗中的一宗。云门寺的开山鼻祖是大慧宗杲法师。宋高宗绍兴年间,他在鹤冈上筑室修道。宁宗嘉定年间开始建寺。当年云门寺寺院壮丽颇具规模。整座寺院建在鹤背(含有骑鹤西去之意)上,十步一亭、百步一阁,飞檐翘角,重叠交错。有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岩、石门箑、五色泉、望拜石、仙掌石、琴屿、双鱼屿、楞迦室、吸江亭、临江台、妙喜庵十五奇,此外还有宋孝宗赐额,堪称江左第一。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江孝友坊
琴江孝友坊位于长乐市琴江村北门大街中段,为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为褒奖赖通照孝亲爱友而建的石牌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坊分三层,坊顶雕一石葫芦。上层刻有双龙合抱“圣旨”一面,两侧立有龙柱各一;中层三面石板,中书“孝友”二大字,左书“福州驻防汉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立”,右书“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蒙礼部题请旌奖”等字样,背面亦然。中、下层间均系双面镂空雕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人物,刀法细腻。四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联。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文革-”中受到部分损坏。2001年8月,琴江乡亲捐资按原貌修复此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京龙泉寺
龙泉寺在鹤上镇沙京莲花山麓,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重修、扩建,重建和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法堂、钟鼓楼、达摩祖师堂、藏经楼、斋堂、放生池、观音堂等。前殿单檐悬山顶,大殿垂檐歇山式,均为木构,殿内竖立12根双人合抱的石柱,柱础、础盘保留唐代构件;屋顶部分保持清代重建时的原貌。寺周层岩叠石,风景幽美,还有“流米佛”、“中丞石”、“龙井”等古迹,并保存有许多古代名人题刻。原名西山寺,《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前模范村纪念馆(瀛洲寺旧址)
本建筑原始名称无考,瀛洲寺应该是俗名。据《长乐六里志》载: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寺因地名而立匾(营前古名“瀛洲”、“瀛前”),而地名因寺而传布。瀛洲寺始建于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原名不详。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又称“瀛洲”、“瀛前”,寺也被称为瀛洲寺,代有兴废。民国16年(公元1927年)12月,黄展云等在营前镇创办“营前模范村”,作为全省示范,禁,-禁毒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王荷波(已殉难)的弟弟、中共地下党员王介山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岐古城
长乐仙岐村位于漳港镇南部,濒临大海,海岸线长达6500多米,仙岐村别名凤岐,古时传说建城时,天上仙人过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楼,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属十五都管辖,这里地处海港要冲。宋人有诗云:“石梁大地临边境,陂展旗形最奇胜。”描绘这里通海要津。故明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驻舟太平港往返时,仙岐也是他活动之地。清知县载时望为加强沿海设防,保民安宁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发动民夫建城,古城石构,长达360丈,宽一丈二尺,厚一丈三尺,原有东、西、南三个城门。现仅存西门城楼,石构拱形城门,呈凸字形状,高3.25米,宽13米,门洞宽2.7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文道码头
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登文道码头也是古代长乐客商出远洋的始发地,也是本地读书人进京赶考的出发港。读书人若中举返乡,便捐一块石头,并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登文道码头”名字的由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肇淛墓
谢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6米,宽0.90米,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台、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修园墓
陈修园墓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溪湄村。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1981年修缮,占地面积126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墓为三合土构筑,墓台、墓圈和墓埕为石板砌筑,墓台上立墓碑,两边分立狮子柱。墓丘石构,平面呈“风”字形,进深6米,面阔4.5米,前有供桌、墓屏。供桌上立墓碑,高1.96米,宽2.8米,上刻:江田清敕赠文林郎二入陈公敕赠大孺人戴太孺人长男直隶县大尹修园次长男妇小址村林孺人长孙男□□□字道彪长孙男妇古县郑孺人次孙男□□□字道聪次孙男妇榕城林孺人寿域坟坐丙向壬兼乙亥嘉庆癸酉(1813)春吉旦立”。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字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应松故居
高应松故居原系南宋爱国忠烈高应松故居,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达899平方米。土木结构,共三进,前有影壁、门楼,大门门额书“枢密第”。第一进仅存建筑基础,第二、三进完好,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式屋顶。第三进后有花坛一座,传有高应松亲身种植古榕一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应松祠堂
高应松祠堂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王遵道建,全称“锦屿高氏忠烈祠”。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前后两进,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尚存牌匾10余块。1986年,长乐县(今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陈氏祠堂
南阳陈氏祠堂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士叶向高、刑部侍郎郑世威、近代徐世昌、萨镇冰等题写的匾额、楹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太平桥
长乐太平桥位于长乐市区东关的汾阳溪上,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两次塌毁,毁后均得以重建。桥身长8米,阔5米,桥畔有记录造桥的明碑1块、清碑2块。现为长乐市级文保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