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宜兴市旅游
宜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四方碑
四方碑,在宜兴市芳桥镇徐塘田村,为清代处士徐翙凤妻的墓碑。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徐翙凤(1628—1684),字声歧,号竹虚行三乐斋公孙、馌亭老农、眠云道人。通诗文,有才气,然屡试不第。生平义勇正直,乡党宗族莫不畏惮。以诗书自娱,终生布衣。其兄徐喈凤,字鸣歧,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云南永昌府推官,曾编《宜兴县旧志》。四方碑为青石质,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通高2.86米。碑座为正方形,边长1.10米,高0.33米。碑身亦呈方形,边长0.60米,高1.67米。碑首为四方葫芦亭角形,高0.86米。碑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碑刻博物馆(周王庙)
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兴市东庙巷东端,门外广场宽三十余米长六十余米,中间有立坊,南端是庙门,北端有周处事迹的浮雕照墙。立坊上“千秋风范”是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吴冠中所写,庙门上“周孝侯庙”四个大字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的墨宝。周王庙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王庙是祭祀西晋平西将军周处的祠庙,也是宜兴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祠庙,有宜兴第一庙之称。相传周王庙始建于东晋初年,但有据可考的有官方色彩的正式建庙应该是在北宋建隆三年(962),周王庙初称周孝侯庙。当时主政我们江南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大殿里有碑文记载是议礼徐锴奉诏而建。南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墩遗址
骆驼墩遗址位于宜兴市新街镇夏姜村唐南村。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仅1309平方米。主要遗存距今约7000至5000多年,遗址分南北两区,南区在名为骆驼墩的自然岗地,北区在唐南村北。2001~2002年,南京博物院和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以平底腰檐釜为重要特征的全新文化类型和大量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瓮棺葬,筛选出相当数量的炭化稻米。骆驼墩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发源地。遗址中至今仍可以看到半环围绕的河道,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河道,当时应当是作为这一中心部落的护城河,用来排涝,也用作水源,同时还可围界并抵御
东坡海棠
东坡海棠,在宜兴市闸口镇永定村东端。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苏东坡应宜兴单锡、蒋之奇等同科进士的邀请,多次来宜兴游历,并将甥女嫁于单锡。闸口天远堂主人邵民瞻仰慕苏东坡的才学,随东坡游学,并为东坡在氵鬲湖边淹头村(今南新塘头村)购买田宅。元丰六年(1083)二月,邵民瞻新宅落成,东坡应邀前往祝贺,并书写“天远堂”匾相赠。元丰七年(1084)年,东坡再次来闸口天远堂,将蜀中携来的一株“西府海棠”亲手植于邵氏庭院。南宋初年,金兵南侵,邵氏故居被焚,“天远堂”匾亦遭损。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7),邵民瞻外甥鲁钊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宜兴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屋宇四进,总面积为一千多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始建于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破与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接席琼林,互相唱和,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订鸡黍之约。以后,苏轼在宋熙宁、元丰年间,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独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为蜀山。东坡书院又称“东坡祠堂”,也称“蜀山书院”。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东坡书院、屋宇四进,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恩荣坊
恩荣坊,位于宜兴市西渚镇牌楼村东端,为清乾隆皇帝特恩谕史贻直而建。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贻直(1682-1763),字敬弦,号铁崖,溧阳市溧城镇夏庄村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授检讨,主考云南,督学广东,雍正元年(1723)升内阁大学士,历任吏部右侍郎、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职,乾隆元年(1736)任湖广总督,后历任户、工、刑、吏、礼五部尚书,乾隆九年(1794)任直隶总督,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十一(1746)年加太子太保,卒赠太保,谥文靖。恩荣坊正面朝南,背村面河,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为三间四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窑址
宜兴窑址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属于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遗址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在均山窑址中发现有残留的窑墩,直径约20米,高4米。有的残窑用砖筑成,窑壁上架有石条。出土的窑具有窑垫、垫饼、窑托以及筒形、钵形、齿形和钉形窑具等,窑托中有的带“年廿二只制”等铭文。出土日用器皿的碎片,有盆、洗、钵、盘口壶、双系罐等。装饰花纹有弦纹、网纹、羽毛状纹、连珠纹、铺首等。釉色浅绿微黄,或称蟹青色,胎色黄白,根据釉色分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化城寺
化城寺,在宜兴市和桥镇东横街东端,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明隆庆年间,暹罗国(今泰国)王子金地藏渡海择地九华山,曾在此结一茅草房留宿,故又称“茅庵”。清乾隆末年,觉明和尚募资建藏经楼,广增寮舍,改名为化城寺。咸丰十年(1860)遭兵焚,同治十三年(1874)复建大殿及东西配殿,光绪二年(1876)重建山门。化城寺现存建筑共三进,占地400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天王殿,硬山顶,面阔五间19.30米,进深八架11.20米。殿内正面塑弥勒像,背面塑韦驮菩萨,两侧为四大金刚,均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塑。第二进地藏殿,硬山顶,面阔五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仕楠木厅
吴仕楠木厅,原址在宜兴市宜城镇白果巷,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仕楠木厅建于明正德年间,为邑人吴仕的私宅。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山西、福建、广西、河南四省提学副使,四川布政司参政等职。著有《颐山诗稿》十卷。楠木厅面北座南,北临西庙巷,南接白果巷,共有建筑三进。其中第一进于抗日战争中被焚。第二进为朱萼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其东侧建有“太朴楼”,厅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眄柯阁”匾额(现匾收藏于宜兴市文管会)。第三进面阔四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其柱、梁、枋、椽等均系楠木结构。19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西溪遗址,位于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又名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溪遗址中心区域为一高出四周农田2米的长条状高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的南、北、西三侧有河流呈半环状环绕,为西溪遗址的先民在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自然条件。目前共发掘清理出了13座建筑遗迹、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标本,并首次发现了类似吊角楼的干栏式建筑、釜和鼎两件器物等。证实了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遗存形成于距今约7000-6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屺亭桥塘河西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宽,徐悲鸿故居被拆除。现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桥镇政府通过民间集资按原样复建的。故居座西向东,面向运河。大门的右侧挂有“宜兴徐悲鸿故居”竖匾。整座故居面阔三间二进,江南普通民居风格的二层矮楼。主房门上方挂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两侧墙上分别挂着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无锡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两块铜牌。正厅上方挂着一块周恩来题写的匾额“悲鸿故居”,字迹苍劲凝重,饱含深情。下面摆放着徐悲鸿的半身雕像,墙壁上挂的是徐悲鸿生平事迹介绍。左侧一间屋前半间墙壁上挂的是廖静文和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渚城隍庙戏楼
城隍庙戏楼,在宜兴市张渚镇下场街。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戏楼为张渚城隍庙的一部分。张渚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原在新街河口,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后移建今址。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有门楼、戏楼、大殿等组成。通面阔17.50米,进深44.25米。戏楼面北座南,单间,歇山顶,面阔7.50米,进深5.60米,台口高2.60米。檐下正面饰斗拱6攒,侧面设斗拱4攒,其檐枋上浮雕戏文故事,现均已毁于“文革”。台下墙面以方砖驳面,制作十分精良。其南侧紧靠戏楼有二层门楼五间,面阔17.50米,进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邵氏宗祠
邵氏宗祠,位于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氏宗祠,建于清代,现存建筑共三进,通面阔9间23.60米,进深41.20米。第一、三两进改建较多,仅第二进保存较好。一、二进之间天井进深8.3米。第二进面阔7间18.70米,进深8架9.40米,有雕花梁。二、三进之间天井进深7.80米。邵氏宗祠,曾为中共太滆地委驻地(1940-1943)。1940年3月,中共太滆工委在闸口成立,9月,太滆工委改为太滆中心县委,1941年11月,太滆中心县委改建为太滆特委。1942年5月,太滆特委改建为太滆地委。太湖行动委员会(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新街街道陆平村南儒圩林家桥1号边。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建于民国六年(1917),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西偏南10°),花岗岩、青石混砌,其中桥身、花券为青石,枕石、拱券、桥面、趟石、扶栏为花岗石。桥通长23米,桥面(桥铭石)长1.95米,中宽3.60米,净跨6.09米,矢高3.50米。坡长10.40米,堍宽4.07米,台阶25级,坡度13°,平堍长2.76米。枕石长4.70米,枕石间距4.78米,外间距5.69米。花券厚0.16米,拱券厚0.22米,扶栏高0.55米,厚0.19米。桥铭石厚0.28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塘桥
施塘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大浦张泽街东南约500米。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塘桥建于清代,俗称北施荡桥,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偏南30°)。桥通长24.80米,桥面长2.05米,中宽3.58米。净跨6.90米,矢高3.9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4.40米。西坡长12.30米,堍宽4.60米。东坡长11.40米,堍宽4.60米,平堍长3.30米。东西各有石阶17级,坡度14°。枕石共四块,长4.25米,宽0.30米,厚0.23米,间距3.80米。桥铭石长2.08米,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公洞石刻
张公洞石刻,位于宜兴市湖氵父镇盂峰山中,为宜兴主要旅游景点之一。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入口处碑亭内碑,宽1.06米,高2.70米,厚0.25米,青石质地。正反两面都有字,正面落款为:天启甲子秋。反面碑名为:朝阳道院开山碑记。洞口入口处有碑2块,高、宽0.64米,款:民国二十一年。洞口墙上有碑高0.65米。离后洞不远有“洞天福地”碑,唐青城山人杜光(款)。宽0.78米,长3.20米。后洞出口有“云梯”,0.30×0.40米(字的大小)。“一洞天”0.36×0.74米。“沙颜楷”0.6×0.6米。“海内奇观”,宽0.73米×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归径桥
归径桥,在宜兴市新街镇归径老街。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归径桥碑记》记载,此桥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为木桥,南唐时易木为石。其后历代曾多次修建。清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灾,同治十三年(1874)复重建。归径河在历史上为宜城通张渚的交通要道,舟船往来不息,十分繁忙。现桥两端建筑仍保持着明清时的老街风貌。南侧桥楼下存有清代修桥碑记五块。归径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北偏东5°),南坡有石阶16级,北坡为15级。青石、花岗石混砌,青石长条形栏板,莲瓣纹望柱。桥长17.18米,桥面长0.95米,中宽3.5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渎永安桥
新渎永安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塍西村新渎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渎永安桥,俗称新渎桥、上新渎桥,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单孔石梁桥,花岗岩质地,东西向(西偏南20°)。桥通长24米,桥面长6.25米,中宽2.75米。净跨5.3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3.70米。西坡长5.40米,堍宽3.35米,台阶12级,坡度14°;平堍长2.60米,宽4.10米。东坡长5.50米,堍宽3.38米,台阶12级,坡度14°;平堍长4米,宽4.15米。枕石长3.60米,宽0.53米,厚0.53米,桥桩立柱高2.80米。桥铭:永安桥光绪八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南岳寺
南岳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郊西南七公里的南岳山。南岳寺建于齐代永明二年(484),时谓“南岳禅寺”,为江南一座古老名刹。南岳寺称为“南岳揽胜”一景,是古时荆溪(宜兴旧称)十景中“铜峰叠翠”、“阳羡茶泉”两景的组成部分。南岳寺近周名胜古迹尤多,宋代岳飞与金兵大战一百余合的“百合场”,遗址即在寺麓坡下,宋代名将狄青墓址华表犹存,现为宜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代宰相陆希声的足迹与诗文;有晋时周处射虎的“流环桥”、“射虎墩”等。南岳古寺历经兵火摧残,抗日战争时期几为日军烧尽。改革开放后,经宜兴市人民政府批准,加以修缮后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成为中外游客和佛教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松喦故居
钱松喦故居,位于杨巷镇黄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钱松喦(1899-1985),宜兴杨巷镇人,笔名芑庐主人。我国著名国画家,擅长山水画,且工诗善书,常诗画一体。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赴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好评。出版过作品专集多种,并有美术理论著作《砚边点滴》传世。钱松喦世居杨巷镇湖墅村(今黄家村),出生于七代秀才的书香门第。祖上宅第较宏伟,清咸丰年间遭兵燹,现存建筑系其祖父在原址重建。钱松喦故居建于清末,建筑面南坐北(南偏西22°),共一进,为二层0-式建筑,第二层较矮,南北各有三个墙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