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 > 邵武旅游
邵武文物古迹介绍
和平书院
从开科取仕以来,和平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这与已有千年历史的和平书院密切相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许许多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和平书院始创于后唐,创始人黄峭(871年-953年)。唐时,黄峭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发现和平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因此把家安置在和平。其子果真应证了和平风水好,十八岁考上进士,官至五代后唐工部侍郎。在朝做官时,黄峭最大的抱负就是“复唐”,在感到复唐无望时就弃官归隐到和平,并创办了和平书院。黄峭娶妻妾三房(上官氏、吴氏、郑氏),并且每房都生了七个儿子,共计21个。在其八十大寿时,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严寺
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新建路,北倚古城墙与富屯溪,是闽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嘉靖《邵武府志》载:宝严寺始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当时名为“兴会寺”。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改名“再兴寺”。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改名“太平兴福寺”。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宝严寺”。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曾两度重建。大殿大梁上尚有“旨大明嘉靖拾贰年癸已岁贰月贰拾贰日已卯吉时重新鼎建”和“上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题记。宝严寺造型别具一格:大殿平面呈正方形,双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5间,计400平方米。斗拱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严寺大殿
宝严寺大殿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新建路6号。大殿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始名“兴会寺”。五代梁龙德元年(921年)易名“再兴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宝严寺”。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和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两度重修。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经堂、方丈室、僧舍、花圃等建筑。现仅存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木构,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5间,通高18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殿内立柱36根,明间四金柱的莲花石础为唐、宋遗物。梁上楷书“大明嘉靖拾贰年癸巳岁贰月贰拾贰日己卯吉时重新鼎建”和“上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题记。金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武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下坊自然村西北侧,金坑,又称金坪,位于邵武市之西面,是邵武市最为边远的乡镇之一,也是闽赣间重要的边贸集镇。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是金坑水尾主要风水建筑文昌宫的核心主体部分,文昌宫坐西北朝东南,方向142,单进廊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9.03平方米,文昌阁立于宫内天井甬道尽头的平台上,占地69.97平方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三层总高12.39平方米。平面方形,第一层面阔、进深各三间,第二层面阔、进深各一间带围廊,第三层则一间见方;结构上由中部从上到下、垂直受力的四根金柱组成承重框架,中立雷公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武中书第
邵武中书第:中书第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昭阳街道华光社区居委会道家巷三号,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中书第由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明代民居、花园、清代民居建筑。明代建筑本体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5.9米,总进深80.3米,面积为1276.77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分布有大门、门厅、天井、前厅、天井、正厅、太师壁、天井、后厅。大门前以照壁合围成一庭院,大门为砖石结构,门楣上阳刻“中书第”三个字,门楣四周嵌有砖雕,纹饰有花卉;门厅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前廊为卷棚顶,天井两侧带厢房,厢房为单坡顶。前厅硬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带前后廊,面阔八间,进深五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坊李氏宗祠
下坊李氏宗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下坊自然村西侧,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建筑本体为单进合院式建筑。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家族第一代始祖李四六宋代迁徙于此。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建有天井、前厅、天井、正厅、过雨亭、后厅。总面阔22米,总进深31米,面积为682平方米。前厅为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带前、后廊。正厅为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带前廊,前廊为卷棚轩顶。明、次间均为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用才硕大。后厅为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三柱,两侧为厢房,厢房为单檐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山谌氏宗祠
古山谌氏宗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东南方向,方向55度,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建于清道光丁亥年,多次修缮。建筑本体单进合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面阔12米、总进深24.5米,面积为294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天井、正厅。四周围以一字叠落式风火墙。门楼为四楼七间三门一字牌楼式,大门门楣上砖雕阴刻楷书“谌氏宗祠”,大门砖雕有杂宝、鹿衔灵芝、鲤鱼跳龙门,大门旁有两个拱形石砌侧门,左侧门楣上楷书为“入孝”,右侧拱门门楣砖雕被破坏。天井两侧为回廊。正厅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四柱,进深六柱带前廊,两侧有厢房(已拆),正厅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武聚奎塔
聚奎塔年代:明座落地点: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聚奎塔: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南部约1.5公里的山岗顶部,又称“奎光塔”俗称“聚光塔”。明万历四十匿年(1616)至崇祯初年建,1990年修葺。五层六角楼阁式砖塔,通高17米。面积为122.7平方米。塔基以辉绿岩石砌造。各层交错辟一券顶拱门。门楣均有题刻,底层门额刻行楷明“天启元年(1621)秋月吉旦。聚奎塔。赐进士第,知邵武县事袁崇焕立”。各层五面塔壁均砌拱券顼佛龛,龛内石刻浮雕佛象与花卉图案。层檐用砖麻石板叠涩出檐,葫芦刹顶。塔内砌石橙,螺旋达顶层。各层有壁龛,均有题刻。楼板及桁条为木构。该塔为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峭公祠
黄氏峭公祠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坐东北,朝西南,砖木构,硬山顶,三山式斗砖封火马头墙,穿斗式构架,单进厅,面宽五间,为18.7米,进深28.1米。时代风格明显,古朴且具地方特色。黄氏峭公祠的价值:黄峭作为晚唐五代的一位历史人物,创办书院,造福桑梓,培育人才,教育子孙不靠祖荫,自强自立,晚年时毅然分遣诸子往异方开拓创业。这种精神至今犹具现实意义,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祠作为历史名人的纪念建筑,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今其后裔已遍布海内外,人口达数千万之众,其祠对吸引海内外后裔前来寻根认祖,促进各地后裔的联谊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联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峭墓
黄峭墓年代:五代座落地点: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简介:墓体呈圆形,居中做圆形隆起,-石壁,底面平铺放射状块石;内径2.9米,外径4.2米,面积13.66平方米。墓体之后,居中立清乾隆四十四年(1783)重修墓碑。黄峭墓之右后方,是黄峭父亲锡公的墓茔。墓之左后方,立有道光十七年(1837)的“黄族禁碑”1通。黄峭(871~953),福建邵武人,官至后唐工部侍郎。保护范围: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2009年,黄峭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坑儒林郎第
金坑儒林郎第年代:清座落地点: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简介:坐西北朝东南,由居中的主座和左侧小花园组成,总面阔22.37米。主座单进合院式,由门楼(内带门厅)、主厅、春亭组成,占地面积352.34平方米。宅第外部围以高大的“一”字迭落式封火山墙,立面门楼砖雕精巧细致,檐下彩绘生动鲜丽;宅第内部布局合理,挑檐、雀替、隔架斗拱及隔扇、花窗等造型精美。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金坑儒林郎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源寺
南源寺,原名中山寺,位于邵武市西南10公里的高南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闽北重要的寺院之一。原址在詹坛窠,始创祖师为威山和尚。明晚期,肯拙埕公和尚迁建至今址,立名南源寺。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缮、扩建。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法堂、藏经阁等,计100多间。清康熙、乾隆间,朝廷赐给《藏经》2000余卷。明、清时期,该寺印制发行《金刚经注讲》等佛经,为福建省佛经印刷发行中心,对佛教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仍保存部分樟木印版,现辟为佛教开放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武革命烈士陵园
邵武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邵武市通泰街道城富社区丹台山,时代为近现代。邵武革命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山坪“上官家庙”
前山坪“上官家庙”位于邵武市和平镇,时代为清代。前山坪“上官家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岭熊氏家庙
板岭熊氏家庙位于邵武市张厝乡祝岭村,时代为民国。板岭熊氏家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都窑址
四都窑址位于邵武市水北镇四都村,时代为宋代。四都窑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善王庙
福善王庙位于邵武市水北镇大乾村,时代为唐朝。福善王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下廖氏宗祠
坎下廖氏宗祠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时代为清代。坎下廖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乾庙
中乾庙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时代为清代。中乾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李家巷民居
和平李家巷民居位于邵武市和平镇,时代为明代。和平李家巷民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