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平潭县旅游
平潭县文物古迹介绍
壳丘头遗址群
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590~7450年。它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地处山麓坡地,东距大海约3公里,北距大海不及1公里,是背风向阳的好地方,很适宜远古人类居住。遗址散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1985年福建省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片标本。其中石器打磨兼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成型工艺以手制为主,兼有局部的轮制技术。陶器表面的装饰,具有加固陶和增添美观的效果,多出现在夹砂陶器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时代:五代至清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经过调查,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共有8处,此外还有一批水下文化遗存疑点有待进一步确认。这些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目前,在该遗址中采集的物品以陶瓷器为主,此外还有部分铜钱、漆器等。陶瓷器有青白瓷、青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以及陶器等,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种类有碗、盘、盆、盏、碟、瓶、罐、军持等。大部分产品为福建窑址生产,此外还有浙江龙泉窑、越窑,江西景德镇窑,以及江苏宜兴等窑址的产品。业内学者谈道,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所在的海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攀古建筑群
上攀古建筑群位于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上攀村门牌59/60、153、155、156、157、161、162等七幢古民居及旧村委会组成,均为石构,俗称“石头厝”。建筑多为合院式民居,由门墙、天井、两侧护厝、正厝组成。正厝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各有前后房,为搁檩式结构,双坡顶,外墙石砌,部分为虎皮石下碱上筑土坯墙,土坯墙外涂白灰层。保护范围:东至上攀渠,南至与新村之间的村道,西至163县道,北至龟山遗址。2018年,上攀古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五福庙
平潭五福庙又名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传明洪武年间,驸马陈福死后被封为“威灵公五福都城隍”,祀于京师,移炉福清,飞炉海坛。因本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平潭原属福清)福塘里,神主名字为陈福,合计五个“福”字,故民间又称“五福庙”。位于平潭县潭城镇五福庙街平坦,占地940平方米,坐南朝北,依次为庙门、戏台、城隍殿、太岁殿等。庙门石楣外刻“五福境”,内刻“平潭古迹”,意指门立于平坦的巨石之上,这也是“平潭”之名的由来。门内为龙凤戏台,为三拱型天花板屋顶。城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硬山顶。梁架上绘有罗汉伏虎、莲花座斗等镏金图案,大殿墙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继芸墓
江继芸墓位于平潭县北厝镇田美村东南。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坐东向西,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合土封顶,三级墓埕,占地约1240平方米。墓前西侧分立石仲翁、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阴刻石质横匾一块,文曰:“钦赐祭葬”,立墓前中间。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一座,毁于“文革-”,现只剩牌坊座。1987年重修,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霞屿天后宫
霞屿天后宫位于平潭岚城乡霞屿村,宫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7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大殿,右配厢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屋顶。大殿排列4根对称的石质圆内柱,刻有楷书楹联:“云霞飘渺神仙宅,岛屿萦迴帝子洲”、“海天俎豆安澜庆,元后丝纶锡福多”。前二根内柱有石质天槽(天沟),上有照镜台。东西壁上有石刻碑记。霞屿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重建,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又重修。清时霞屿天后宫前的校阅场是海坛镇官兵操练、检阅之地,该镇官兵每隔三年就要轮班去台湾澎湖戍守海防,出发前都要在此检阅。光绪年间,霞屿天后宫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招康垄烟墩遗址
招康垄烟墩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招康垄村西烟堆山上。大小各一座,东西并列,石砌椭圆形,残高2米。西烟墩基直径东西5米、南北4米,上部直径东西4米,南北3.2米,火门向南,长方形门,高1.2米,宽0.6米;东烟墩基直径东西4米,南北3.4米,上部直径东西3.7米,南北2.9米,火门朝北。两墩相距7米。北有司火者住所遗址,有甬道,通南向,后立有旗杆夹,保存较好。明嘉靖年间倭乱,乡人在山巅筑烟墩示警。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满清颁布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所有村落庐舍俱毁,烟墩可能即于此时废弃。1985年文物普查发现,1988年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营寨遗址
龟山营寨遗址位于平潭县北厝镇三十六脚湖大龟山上,占地范围约6800平方米,为块石、乱毛石垒砌寨垣,计有里、中、外三层。每层等高差约1.50米。里层半环状,背山临海,直径20余米,残长40余米,残高1.50米。由里层外扩8米多为中层,呈半环状,残长60余米,残高1.0-1.5米。由中层寨垣外扩12米多为外层,依山势环绕,残长100余米,残高1~1.5米。明末水军都督周鹤芝据守海坛抗清时所筑。城成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满清颁布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所有村落庐舍俱毁,桃花寨可能即毁于此时。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卫林氏民居
红卫林氏民居位于平潭县平原镇红卫村,年代为清。简介:坐东朝西,由南向北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右院落曾经为当铺;中落分前、后厝,均为合院式,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雕刻、楹联繁多而精美;左落为前后两进。附属文物包括星楼学校和水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红卫林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龟山遗址
龟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简介:遗址南北长约52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有贝壳文化层堆积,内含大量陶片石器等。经过探方试掘上部有成层陶片堆积,出土典型的黄土仑时期陶器;下部为贝壳层堆积,出土昙石山文化夹砂陶片。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5500-3200年。保护范围:东至山脚,南至上攀村石头厝,西至上攀村民居,北至两山包交界处。2018年,平潭龟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花丘遗址
东花丘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山显美村南垄自然村简介:根据考古调查勘探,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夹砂陶、印纹硬陶等陶片以及石锛等石器,另有大量布局规整的柱洞遗迹,表明东花丘遗址是一处从壳丘头文化至黄土仑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断坎处,南至公路下面50米,西至壳丘头遗址东侧壕沟,北至山坡顶部。2018年,东花丘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后山遗址
祠堂后山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平潭县北厝镇北厝村林氏祠堂后山简介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坡半山坡上发现贝壳堆积文化层。2016年在山顶旱地断面发现含贝壳文化层堆积,采集大量早于壳丘头遗址的夹砂陶片和少量石器以及十多种海生贝壳等。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7000-6500年。保护范围:东至山凹处,南至村道水泥路,西至北厝村林氏祠堂,北至山坡。2018年,祠堂后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