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乐平市旅游
乐平市文物古迹介绍
乐平古戏台
乐平戏台(含传芳余家戏台、余家戏台与祠堂、涌山昭穆堂戏台、龙珠戏台、戴村上房祠堂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横路万年台)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412余座。它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等;接功能分,有晴台和晴雨两用台;接结构分,有木质结构台、石质结构台和石木混合结构台。无论何种戏台,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乐平古戏台是熔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炉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林墓画
九林墓画位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兴山北麓,距市区25公里。四周松柏环抱,群山起舞,墓前紧依100米地带的勤俭水库,水库以东是乐洄公路。该墓于1987年4月发现被盗,12月由省、市考古人员一同进行了清理。据考证是南宋枢密副使-中夫妇合葬墓。该墓坐西朝东,偏东15度,男右女左属宋代彩色壁画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长3.2米、宽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长2.75米、宽0.9米、高0.9米。两室共一坟仓,两墓室内之中用麻石分开,其中点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砖叠砌,砖长1-2米、宽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砖横砌,呈半弧圆形,弧的直径为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浒崦名分堂戏台
浒崦名分堂戏台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造型取中国古典牌楼式样,据传当时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设计建造,历时三年竣工。名分堂戏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修整,修旧如旧。晴雨台是名分堂戏台的主体建筑,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建筑面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名口镇戴村曾是古老的乐安县旧县址。历史悠久,古有“银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远峰,单埠翠屏,石痕仙迹,瑶渡禅祠,东楼琴调,西塾书声”等自然人文景观,凸显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顶楼分一楼、二楼、三楼,前堂与中堂之间的两旁长廊雕刻麒龙盘柱,各种精细古雕显得十分壮丽,中堂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无比,实为气派,香樟木大梁两人都无法合围。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细,条理清晰,各种图案微妙微肖。祠堂整体建设,工程浩大,造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槎彭氏古祠
流槎彭氏古祠彭氏宗祠位于涌山镇流槎村东北面,村内集中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古祠前有车溪河流过,后倚青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它汇集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物,成为乐平市远近闻名的古祠建筑之一。古祠坐西朝东,东面为一大门,两侧有4栋小门。大门口的墙壁以巨大花岗岩砌成人,据老人说,此石为日本贡品——上雕各种国家及人像。墙壁上方石雕《彭氏宗祠》及双龙抢宝,格外耀眼。从西南面小门入祠内,迎面可以看到祠内古戏台,戏台上柱子及悬梁上全部都雕刻了古代戏曲中的人物,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爬上戏台,如亲临古战场。站在戏台上向下俯视,中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廷鸾公祠
马廷鸾公祠位于距乐平市区30公里的众埠镇楼前村马廷鸾故里,建设面积200余亩,内置了马氏先贤牌位及部分遗物。该祠是为纪念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而建。马廷鸾是乐平楼前村人,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工于文词,骈体文尤为工整,曾是两代帝王的词臣(起草诏书等文稿)。他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存拔,关心人民疾苦,对0佞-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著书,教子热心公益。其次子马端临在我国史学史上建树颇丰,所撰《文献通考》乃史学巨制。乐平之“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后者即此。马廷鸾之后裔现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国内广东潮汕、福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娥祠址
饶娥祠,又名饶娥庙、娘娘庙,位于乐平市区偏南18公里泪滩村东侧。祠长十丈、宽三丈,坐西朝东,面临乐安江,东濒虎山潭。是祭祠唐朝孝女饶娥的庙宇。祠内设有饶娥娘娘神位。祠前有一罕见古桂,树大叶茂,金桂飘香,人称:“娘娘伞。”祠前原有一方高丈二的六方七级石塔、钓鱼台、十八罗汉古迹。祠现仅存三丈见方的前半截遗址。神钟、石塔毁于1966年,仍可见遗物、遗迹。相传唐宝应王寅年(762年),有位14岁的农户闺女饶娥,常织葛,性格懿静,深为乡亲喜欢。有一天,其父饶绩去对岸伐樵,因狂风骇浪把船颠翻,溺水身亡。饶娥闻汛,悲痛万分,在江边滩上痛哭号泣三昼夜,嗓干声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即市区乐平市政协所在地。乐平是赣东北苏区的门户,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扩大革0据地,1930年8月20日,在方志敏同志率领下,红军一举解放了乐平城,从此,乐平的革0据地迅速扩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全县一片红,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革0据地得以壮大和巩固。1930年9月,赣东北委在加紧巩固弋阳、横峰、德兴县苏区根据地的同时,为更好开辟景德镇、鄱阳等地革0据地,进而向都昌、彭泽、湖口等地挺进,于9月10日赣东北特委由弋阳经众埠街迁来乐平县城,驻扎在乐平镇东大街周家巷口左侧大豪绅汪老伍家,当时门口挂“赣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岸岭遗址
高岸岭遗址,位于乐平市东南30公里鸬鹚乡韩家村高岸岭山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年3月首次发现,同年12月在遗址东北处开掘两个探方进行试探性发掘、出土的器物有:石器有刀、镞、凿等,均系磨制。其中石刀可分马鞍形,半月形和三角形。陶器有罐、杯、壶、碗、盘、鼎、鬲和网坠等,分手制和轮制二种。以罐居多,普遍带蝶形纽和高领颈。硬陶以叶脉纹、云雷纹见多,回字纹、绳纹、方格纹、编席纹、曲折纹、米锦纹少许。软陶也以叶脉纹为主,次为方格纹和附加堆纹。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和花纹上看,与我省清江县吴城文化遗址出土器物相似。该遗址尚为赣东北地区首次发掘,根据分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涌山洞遗址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的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内高9米,宽15米,长约200米。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0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黑鼠、剑齿象、犀牛、水牛、羊、水鹿等。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遗址发现的化石属华南中更新时期的动物化石。涌山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10万年。动物化石原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遗址为江西省首次发现的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
窑上青花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公里接渡镇窑上、窑下和华家村。乐平县志记载为明代嘉靖青花瓷窑,民间传说当时有18座大窑,1962年调查时尚存5座窑包。1982年复查时仅在窑上村见到2座。窑址分布在乐安江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产品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等民间日用器皿。青花彩绘有人物、动物、花卉、庭院和八卦铜钱,变形梵文等纹样。碗心多写:“福”、“寿”、“善”、“光”、“高贵佳器”、“玉堂佳器”、“永靖镇造”、“南溪”及“大明年造”等款名。胎质有粗有细,粗胎质地较厚重,釉汁青灰色,青花较淡;细胎质地白而薄,釉色晶莹、色调明朗。此外,也有少量单色釉,如粉青釉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平革命烈士纪念塔
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乐平市区东部登高山顶峰,1959年9月落成。坐东朝西,塔高十五米,塔基呈正方形,长宽各十五米。塔身正面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纪念塔周围栏杆环抱,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登高山遍植松柏,西麓竖一“浩气长存”牌坊。由坊门而入,登一百九十级水泥阶梯至塔基。每逢清明节,干部、工人、师生和解放军指战员,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缅怀先烈,敬献花圈。在烈士纪念塔下,1976年兴建一座烈士纪念馆,翌年8月1日揭幕开馆。该馆保存完好的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文物有苏维埃政府的文告、印章、货币、武器和烈士名册、照片、遗物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洺口高阳祠
洺口高阳祠洺口高阳祠,是乐平市洺口镇名口村的许氏宗祠。该祠座落在名口村中央,坐北朝南,为庭院式平面格局。该祠于乾隆三年动工,乾隆十二年建竣。是为了纪念明洪武帝爱将高阳郡侯许瑷大将军而建造的。该祠的建筑规格是按“帝王宫殿”格式而仿造,由“楼坊、回廊、正堂、后堂、孝子祠、贞节祠”组成的古建筑群。其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楼阁庭院设计巧妙。藻井、斗拱装饰考究。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藻井顶棚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尤其是中堂屏壁,仍保留着先朝历代祖先功勋的赞词通文十余幅。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四根巨壮硕大石质园柱及十根绿色大理石方柱,更叫人叹为观止。该祠,远眺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十军建军旧址
红十军建军旧址位于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界首村,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清代居民风格,旧址内陈列了有关红十军建军的照片、图表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红十军为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和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推动全民族的抗战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光辉历程。众埠镇界首村是乐平马氏最大的一个村庄,共有近500户、2000人口,因其位于乐平与弋阳两县交界处而定村名,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基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是由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等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1930年7月22日在界首村举行建军典礼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乐平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市区小南门原轧花厂东侧。原有一古庙,建于宋以前,庙门上嵌有“香林古刹”石刻匾额。该庙堂多次兴废易名,古名“香林寺”,后改“香林庵”。庙门上的石刻对联云:“香篆氤氲浮梵寺,林花葱郁护禅关”,就是庙名的题咏。清雍正五年(1722)年知县沈嘉征主持重修此庙,即改名观音阁。解放后,特别是破“四旧”的年代,该庙僧尼被驱赶,庙宇倒塌,香火中断,近几年来,在市内宗教界人士和信徒的努力下,自筹资金数万元,重修了此庙,一度沉落的观音阁,依旧烟雾燎绕,佛钟声声,大有昔日“梵寺钟声”的遗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源元代瓷窑址
丰源元代瓷窑址丰源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5公里十里港乡丰源村灯盏山。1987年在勘察瓷土矿时发现,该窑址烧造时间较长,自宋至明,鼎盛时为元代,属青瓷窑,面积达50,000平方米,堆积层达2-3米。以烧造青、褐釉瓷为主,有少量黑釉器。器物有碗、盘、高足杯、盏、碟和罐等。采用印花装饰,有菊花,莲瓣花、缠枝叶花、铜钱花等。器物胎釉肥厚,瓷质纯细。匣钵多呈圆桶状。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窑遗址
南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南窑村东北面。遗址的考古发掘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是瓷都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对探索瓷都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技术源流、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而且把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是瓷都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9年,南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开放信息: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平东山寺
东山寺位于市区东山(亦名康山)南麓山中。东临横山,西接登高山。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曾获朝廷赐匾,因庙宇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且临泉水,帮曾改名观音泉,历史上几经兴废。1999年始,市内宗教界人士在香港一批比丘尼的支持和指教下,捐款等资数十万元进行重修。主要有三圣宝殿和僧尼阁等,重称“东山寺”,庙内现供奉释加牟尼等西方三圣大菩萨。寺观内晨钟暮鼓,香火燎绕,信徒日增,已成为宗教旅游的好去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公祠
洪公祠位于洪源仙境所在地的峁山洪源村炮台山,是我国南宋风节名臣、史称“第二苏武”的洪皓的故里。洪皓及其三子洪遵、洪适、洪迈建树颇丰。洪皓所撰《鄱进集》、《松漠纪闻》,洪迈所撰《容斋随笔》等影响颇深,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终生重视和珍爱。乘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7届年会在本市隆重举行的东风,重修了该祠,向广大游客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居寺
历居寺是洪岩风景名胜区的又一重要景区,位于本市东北部与婺源县交界的历居山乡,总面积约90公里。这里奇峰叠翠,茂木修竹,风景如画。夏季气候宜人,气温较山下平均低6––8摄氏度,且无蚊蝇滋扰。清晨可观红日喷薄东升的胜景和万山云蒸霞蔚的蓬勃气象,傍晚能览落日辉映的变幻山峰和瑰丽河山。是生态、休闲、研修、会议和情侣旅游的好去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