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新会区旅游
新会区文物古迹介绍
白石塔
白石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华民国时期被日伪军拆毁,1956年修复。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通高5.84米。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基周4.6米,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第一层塔身每面设有海棠瓣形大门一个,门楣上施仿木构额枋,刻有仰莲式图案。塔檐刻有莲花纹滴水,瓦当上刻有类似海棠花图案花纹。第二至七层,形制结构与第一层相同,逐层递减,每面均设券门,层层出檐。塔顶端施仰覆莲两层,承托九级相轮与长尖形葫芦刹。该塔用材考究,精雕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涌寺碑刻
仙涌寺碑刻,即“仙涌寺地藏院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罗坑医院仙涌寺遗址。仙涌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僧法迎建,宋庆历年间重修,明成化十五年(1479)僧真光重建,毁于20世纪50年代,仅存此碑。北宋庆历年间重修该寺地藏院时刻下《仙涌山地藏院碑记》,现立于仙涌寺遗址,建有碑亭保护。碑高1.95米,宽1.05米,厚18厘米,碑面面积2平方米。正面碑额刻篆书“仙涌山地藏院碑记”,正文为楷书,约900多字,记录重修仙涌寺内的地藏院经过。背面碑额刻“开山主持先师迎大德用衣钵钱壹百贯文求记并置石”,正文刻各捐款人芳名及数量。该碑是研究佛教在新会发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献章墓
陈献章墓原在圭峰山天子地,明正德辛巳年(1521年)十一月十二日改葬于新会市杜阮镇席帽峰下鸭嘴丘。墓地纵深16.8米、宽13米,裙墙作太师椅状,墓面全用三合土夯成,墓上修成馒头状坟堆,高1.3米、直径1.8米。正面出一券门,嵌楷书阴刻墓碑一方,碑文直书三行,左起“明正德辛已仲冬庚申”、“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墓”、“孝子景云泣血立石”。墓手修望柱宝珠顶,墓面逐级降低,分三级,两侧有台阶,设拜台。1994年重修。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学者,理学家。万历十三年(1585年)诏从祀于孔庙,成为岭南入祀孔庙的第一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
松山炮楼,即“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松山里。炮楼建于中华民国初期,由村民梁世荣等兴建。1944年中共新鹤县委组建的人民武装——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成立,1945年在炮楼上抗击日伪军的进攻,安全撤退。1994年维修,现已空置。炮楼坐西向东,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5.8平方米,通高13米。楼身三层,每层四周均设铁窗及枪眼,墙身弹痕累累。挑台为平台式露台,四面有栏板,四角有半圆形碉角台。楼顶中间为小楼梯屋,平顶。楼内为水泥楼板,木楼梯上落。该炮楼是新会革命历史重要纪念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东石戏台
凌东石戏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凌东社区。石戏台会城平安路城东小学对面,有一座历经400多年的古老戏楼,本地人沿习称“石戏台”。它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这座戏台分前后台两部分,为单层伸出式的戏楼,这种结构形式较为常见。所谓伸出式是指戏台前台三面敞开,可三面观戏,南方气候温高雨多,采用三面透空便于通风。戏台通高7.5米,台高1米,面宽15米,深11米,面积165平方米。歇山顶式,顶部拱形,一斗三星斗拱(见照片)。屋顶坡度亦较大,有利于减缓雨水的冲刷。台基为石结构,因此俗称“石戏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邑书院
阖邑书院位于新会市会城惠民西路。建于民国9年(1920年),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头门面宽五间,有木雕、砖雕和灰雕,装饰华丽。中殿前有月台,华板望柱雕饰简洁。第三进与第二进中殿相同,皆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高14米,梁架、驼峰、斗栱等木构件皆雕刻。顶部全用绿色琉璃瓦,石湾陶塑琉璃脊饰,灰雕精美。两旁为耳室厢房,一座座连接后排,也是画栋雕梁,扇门尽雕饰。厢房用作课堂,后楼前有亭台花园,原竖有明代成化年间陈白沙书的《游心楼》碑,现存新会博物馆。该楼毁于清初,故址建成书院后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山宝塔
镇山宝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前。建于元代。原在玉台寺灵溪石桥侧,清乾隆年间迁至牌坊旁,1996年再迁现址,加设台基。塔东南向,用灰、红两色沉积岩打制建造,通高3.07米。石砌阶基平面八角形,边长0.32米,高0.42米。阶基上施仰莲须弥座。座上为为圆形柱状塔肚,其四面各设有尖拱形佛龛,龛内刻有宝装莲花式佛座,座内供有一尊坐佛。塔肚上置平面八角形塔身,塔身上施平面“亚”字形宝盖,宝盖侧面隐刻出壶门,门内刻有“佛”字。宝盖之上又置圆柱状塔脖,塔脖刻有“镇山宝塔”四字。塔脖上再施一“亚”字形宝盖。塔盖之上又施一层圆柱形塔脖,脖身刻“阿弥陀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谏牌坊
明新会司谏牌坊位于新会市荷塘镇南村。坐北向南,建于明正德辛巳年(1521年),为纪念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第而建。四柱三间三楼悬山顶石牌坊。面宽10米、高8米。柱八角形,明间柱径0.65米,次间柱径0.5米。柱的前后皆设支撑石,已废。楼檐下重叠斗栱出昂,瓦当滴水皆刻莲纹,脊饰较粗扩,檐角起翘。牌坊全用青石雕筑,庄重美观。枋额刻“司谏”二大字,额板下方横书“正德辛巳科进士余径第”,左壁撰建坊记文,右壁刻:“广东布政司史梁柱等立”。背面额板刻:“大行”二字,四面用龙凤纹装饰,刻工精细。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石塔
隋唐新会龙兴寺石塔位于新会市会城镇马山。该塔原在大云山麓龙兴寺内,寺始建于隋,初名洪化寺,宋因山名“大云”,取“云从龙”之意,易名“龙兴寺”。寺塔历有修葺。清道光年间,寺毁塔存。民国18年(1929)年建中山公园,迁往西山,1998年再迁至马山麓。石塔八角5级,实心,高4米。红砂岩砌筑台基,高1.32米。石基的西南面嵌一块长0.75米,宽0.23米的碑石,上刻“望云”两字,下刻“先君午斋,光绪间司铎古冈,终于官舍。维玉来宰是邦,追怀往事,苍茫云物,窃自潸然,适建斯园,爰志哀感。”落款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塔有底座,八角两层,每面宽0.7米,底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岳王庙
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是中国现存仅有的四大岳王庙之一。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此庙是中国仅存的四座岳王庙之一,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正中悬挂“宋忠武庙”四字竖匾,两旁古木参天。大殿正中是彩色3.5米的岳飞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殿两面壁上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入庭园,南北各有吕祖殿、观音殿。庙前有一个石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主某秦桧,村里人说“不打秦桧、拜岳不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炼丹井
炼丹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宁社区朱紫路。建于北宋。传为宋代会城道人李之先开凿,用于炼丹制药,清同治九年(1870)、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维修。1990年会城镇人民政府再次重修,在井四周铺条石,加立铁栏杆。199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保护标志,加以保护。井口以长石筑成方形,边长1.03米,井深4.5米。井口石刻有“炼丹井”、“同治九年重修”、“民国十年重修”等字。该井水质极佳,是发豆芽、酿酒之甘泉。该井年代久远,史料详实,保存较好,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炳阁
文炳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三堂里。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吴氏宗祠的附属建筑。1979年曾遭雷击残损,1985年乡亲捐资维修。为仿楼阁式砖塔,坐南向北,平面八角,七层,通高31.6米。青砖砌墙身,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旋式楼梯通顶层。门口石匾阴刻“文炳阁”三字,两侧石联为:“文章光壁府;炳蔚耀星垣”。塔顶为攒尖式,葫芦塔刹。每层均有飞檐,各层各面墙身设长方形绿色琉璃格窗。该塔是新会现存较高的古塔之一,是地方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井及慈尊宫
石井及慈尊宫,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浐湾社区诗书街。始建于明代,1995年群众捐款维修,现由社区管理。石井,俗称“大井头”,明初邑人谢景伭于山边石隙凿石建井。井口以花岗岩石砌成方形,边长1.1米,井深4米。井壁镌刻有铭文:“象山之麓,磨石如玉,囗得其源,甘泉涌渌,酌之不贪,用之云足,宜人之寿,益人之禄。”井水从石隙冒出,终年不竭,清且甘。井旁建有一座慈尊宫,清雍正及光绪年间重修,香火鼎盛。该井是新会仅有的几座明代古井之一,史实详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室
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室,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冈州大道中58号。建于中华民国时期,现出租作灯饰店使用。1958年7月1-7日,周恩来(1898-1976)总理视察新会时在此中共新会县委机关办公楼居住,在这里接见江门、新会的干部、群众、归侨。该楼坐西北向东南,由前楼、后楼、花园等组成,通宽13米,通深47.9米,占地面积622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通高12米,西式建筑风格,中间有中庭。纪念室为周总理视察新会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白玉塔
新会白玉塔位于新会市会城镇圭峰山,通身为白云石造,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石塔东南向,为六角七级仿楼阁式,高6.1米,基围周长4.6米,基座用须弥座式,上施仰莲,下置覆莲,六面分雕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熊罴弄火、狮子滚球、麒麟和白象等图案,刻工精细。塔身逐层递减,空心。每面均设海棠瓣形券门,层层出檐,每层檐下皆有双层仰莲衬托,瓦当刻海棠纹,滴水刻莲花纹,檐角翘起外伸,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塔刹由七级相轮和宝瓶组成。塔石清亮,工艺精湛。1979年新会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仲羽张公祠
仲羽张公祠位于张将军家庙北边约200米处,是张姓祖祠,三路三进,于明末清初兴建。祠前竖有石华表两枝,高8.8米,分别刻有“御赐振勇巴图鲁张其光”、“御赐利勇巴图鲁张昆”。满语“巴图鲁”就是“勇士”的意思。据新会博物馆查阅张氏族谱考证,张昆系司前田边人,与张其光同宗,把他们的华表同放于仲羽张公祠,是为了方便族人敬仰。祠前围墙还竖有一块花岗岩石厥,石厥的上部阳刻“圣旨”两字,中部阴刻“奉天诰命臣张其光立”,周边有四柱缠龙石柱。石华表及石厥已连同张将军家庙一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会莲花井
莲花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城西社区新盛街。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由邑人林济开凿,用作女儿的嫁妆,现正常使用。井口呈圆形莲花瓣状,用一块大灰砂岩凿成,直径1.3米,突出地面0.5米。井壁用红砂岩砌筑,内径0.97米,深4.75米,水质清纯,至今仍为居民汲用。井旁原立有林济立的碑记一方,碑脚四周砌石。地面凿有莲花井地券,刻有地图。现在碑刻及地券不存。莲花井是新会仅存的元代古井,史料详细,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山咀遗址
罗山咀遗址位于新会市会城都会村罗山咀南坡。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1957年发现,1959~1963年发掘132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堆积中含大量的牡蛎、蚶、蚌、螺壳及鱼骨、鳖遗骸等。出土陶器有釜、罐、纺轮、网坠,饰篮纹、绳纹,部分器表着红色陶衣。石器有砍砸器、斧、锛、网坠、砺石等。清理一座瓮棺墓,是一件大陶器内置人的骨骸,随葬骨簪、穿孔鳖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叱石山摩崖石刻
叱石山摩崖石刻位于新会市叱石山叱石寺内。有“一洗红尘”、“崖山并峙”、“山高水长”、“六根涤净”等等刻字,著名的“一洗红尘”是清咸丰年间新会双水人郑绩避兵乱时刻的,字大0.7米×0.7米,疏朗苍劲。“崖山并峙”是明末遗臣黄公辅匿于寺内扶持北燕太子反清时书写的,字大0.5米×0.5米。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侨乡关帝庙
“侨乡关帝庙”是广东保留较完整的历史最长的“关帝庙”,是一座综合岭南天地灵气的千年古庙。始建于明初,乾隆期间曾经多次重修,有功德牌流传至今,刻有各省各界人士捐款芳名。“武财神”关公是天下做生意人必定供奉的守护神,也能保佑各位善信人士心想事成。老人求寿、生意人求财、病人求药、妇人求子,都可以去关帝庙进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