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郏县旅游
郏县文物古迹介绍
三苏祠和墓
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座下常州。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铬”的遗愿,葬苏轼于小峨嵋。11年后,苏辙于政和二年(1112年)葬于许昌。其后,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瘗诸两公冢之间”。自此始称“三苏坟”。三苏坟由三苏陵园、广庆寺、三苏祠组成。三苏陵园,总面积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郏县山陕会馆
郏县山陕会馆位于西关大街,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又名山陕庙,也有人称其为关帝庙。会馆坐北朝南,大门两旁站立一对高大石狮。迎门是一座照壁,馆内有前后殿、戏楼、钟鼓楼等建筑。进门是三间面北戏楼,戏楼建于会馆的山门之上,台下为出入会馆的通道,歇山式台顶,这里可容纳3000多人同场看戏,是会馆最热闹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戏班都来这里演出,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三节更要演戏娱神。全国很多地方的戏班都在这里演出过,对于众多-商人来说,也许千里行商的乡愁,只能在聆听家乡戏中得到安慰。戏楼檐下是精美的木雕,花卉、禽鸟、人物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前檐下枋木均采用透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北,是十三个村筑起来的寨,李渡口现存历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间,主要位于中心街两侧,中心街东西长约230米,街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大小商号建筑(大多已毁),部分保存完好,现多作为民宅使用。寨内明清建筑连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为主,以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有东西配房(楼)。红石基础,砖木结构,五脊六兽,上棚小灰瓦覆顶。古楼、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两侧为一层商业建筑,或是底层是商铺的二层建筑,这些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仆遗址
太仆遗址位于郏县城西北太仆寨。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括太仆寨全部及其四邻。遗址灰层内含丰富,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和龙山文化以至商周文化,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陶器有:鼎、罐、甗、陶纺轮。陶质为:红陶、灰陶、夹砂陶、蛋壳陶。石器有石凿、石镰、石斧。纹饰有绳纹、网纹。另外还出土有兽骨、鹿角、蚌壳等。出土的器物还有铜鼎、罍、方壶、镞、车马饰、玉壁等190余件。器物造型精美,且多有铭文。经考古学家唐兰鉴定为西周末期郑器。遗址的东北部灰层中,还残存着两处石灰层。石灰层厚2~10厘米不等,长10余米。它为研究我国使用石灰的时间提供了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郏县信义医院旧址
信义医院旧址时代:1935年地址:郏县西大街县人民医院内许昌市中心医院的前身是中华基督教信义豫中总会于1912年创办的“许昌信义医院”,已有百年建院历史。许昌信义医院原名福因堂医院,1912年始建于临汝,是中华基督教信义会豫中总会在河南较早建立的一所教会医院。1913年,其迁至许昌现址。1921年,美级瑞典人孔雅德任院长时更名为许昌信义医院。1948年,许昌第二次解放后由人民解放军接管,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办,后更名为许昌专区人民医院(简称许昌专医院)。1959年,原许昌信义医院部分建筑画归许昌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教会医院出现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郏县文庙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既是郏县的学宫,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孔子后裔的一支,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郏县派是四十三代中兴祖以前的孔氏大家族十大支派之一,后来又有十大支派的鲁山派、宁陵派部分族人迁至郏县,成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孔氏家庙--孔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竣工。北宋末年部分建筑和设施毁于战火。金泰和六年(1206)县令奉旨在孔庙旧址修建官方文庙。明清两代曾大修和增建,确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冢头大王庙
冢头大王庙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南寨门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现存东、西大殿并排各三间,东、西大殿屋面相连,东大殿檐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有横枋,梁头设有斗拱,屋内前后有四根立柱,檩与牵杆之间均有一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兽;西大殿与同东大殿相同,大殿梁、檩、横枋上都有彩绘,两殿之间有通往后院的一米宽便道。大殿前是抱厦,东西各三间,主体完好,上棚被翻修,门窗被改建,曾经做学校。抱厦前有东厢房六间,西厢房三间,砖混结构,小灰瓦覆顶。迎面有戏楼两层三间,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侧还有民国建筑三间。东厢房室内墙壁上有三块清代石碑,其中一块是重修大殿及庙门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郏县狮王寺
狮王寺东临蓝河,北靠三峰山南麓。2006年,狮王寺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当时的寿圣寺闻名遐迩,其辉煌达到何种地步现已难考证。据载,寿圣寺南北长97米,东西宽65米,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唐代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原因,寿圣寺屡屡遭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玄烨出巡路经寿圣寺西侧的官道,是时,已是夕阳触山,而且众人饥渴难耐,见偌大一座寺院,便敲门入寺,求住持给予方便,并借宿寺中。之初,康熙并没有亮明自己的身份。住持见来人气宇轩昂,睿智超人,便热情接待,并命寺僧为客人洗尘敬茶,尔后安排斋饭款待康熙。晚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店村传统民居
张店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张良故里),张良故里原属韩国城父邑(今宝丰县李庄乡)。秦灭韩置颍川郡,汉继秦改城父为父城并置县。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袁宏《后汉书》载:朱宠初任颍川太守,以正月岁首宴群吏,问功曹史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士,前贤往哲,可得闻乎?”凯对曰:“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筭人徽,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潘民中所著平顶山《名胜古迹诗》选注中写道:“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南依巴蜀山脉,北朝汝河河曲,左凤山,右紫云,山拱水护,物产丰富。张良去世后,子孙之一支回归故里,繁衍生息,历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姬冢
薄姬冢也即薄姬墓,在冢头镇北隅穿镇而过的蓝河之滨。墓高约11米,占地1080平方米。195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郏县志》记载:“汉薄后,郏人。”她原是秦时魏王豹的家眷,公元前204年,纪信生擒魏王豹后,薄姬进入刘邦王宫,做了一名织女,后又擢升为宫娥,进而得到刘邦的宠爱,生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后,薄姬成为皇太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姑嫂寺
姑嫂寺位于平顶山市郏县茨芭乡姑嫂寺村中东部,南北长78米,东西宽63米,。传说建于公元前206年左右,由姑嫂庙(西庙)和姑嫂寺(东寺)组成,可查重建大修有明万历二十七年、清顺治四年、康熙十九年、雍正十二年、光绪十三年等,西庙面积300平方米,面南,有大殿、卷棚、奶奶殿等;东寺面积4914平方米,有观音殿、园觉殿、天王殿、山门殿、僧房等。古建精美华丽,斗拱、梁架、饰物众多,面南,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教化人民和谐、丰富文化知识的好场所。200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沣寨
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据《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丰)北复南,丰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因红石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临沣寨又名红石寨、朱洼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该镇地质资源丰富。处域东高西低,包括平、沙、山、岗、洼五种地形。曾列入《名山记》的紫云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村旧居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村旧居位于郏县广阔天地乡吴堂村、邱庄村、杨庄村。年代为1968—1982年。1955年,郏县大李庄乡农业合作化规划试点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许昌地委的高度重视。8月中旬,在郏县县委指示下,组织起草了《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刊登在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互助合作》第15期上。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主持编撰《怎么办农业合作社》一书时,对郏县大李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写下了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2月,主席批示连同《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被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
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中共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革命旧址),1945年,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北部边缘,与钧瓷之都--神垕镇毗邻,是中原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居伏牛山群峰环绕之中。这里,野花林果遍地,多有窑洞石屋,环境幽僻,自然风光秀美,民风醇厚朴实,更有白云寨、灵泉寺和凤翅山洞点缀左右。山灵水秀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一代伟人,曾居守这里,决胜千里,抗击日寇,谱写了壮烈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史。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中共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楼观音寺
刘楼观音寺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六楼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现有明公祠三间,前檐明柱两根,红石柱础,青砖灰瓦,五脊六兽,脊饰龙云花卉图案;关爷殿三间,砖石结构;鲁祖殿三间,砖石结构,山墙为红石砌成;火神殿一间,砖石结构,红石“钱”形窗,前墙左窗下镶钟逵火帝庙施财碑记一块,康熙三十七年。佛爷殿三间,面阔三间,进深七檀,室内两根明柱,三梁起架,黄绿琉璃瓦覆顶,五脊六兽,脊饰莲花图案;佛爷殿后是观音殿一间。该寺建于清代,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堂孝子坊
窦堂孝子坊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窦堂村,清代建筑,横跨于该村东西大街之上,坊为红石建造,宽8.35米,厚2.8米,占地面积23.4平方米,梁下有两块青石匾额,上块书“孝子坊”三个大字,款为“乾隆拾柒年建”,下块书“皇清钦旌孝子太学生冯赞,坊两侧自下而上为四对雄狮,横梁透雕二龙戏珠及人物图案。该坊是清郏人冯赞所建,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