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香港 > 大埔区旅游
大埔区十大旅游景点
1、大埔滘自然护理区
大埔滘自然护理区(划定于1977年5月13日),是一个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大埔滘以南的特别地区,占地460公顷。该自然护理区是香港的首个特别地区。自然护理区内有超过100种原生及外来引进的树木品种并亦设有一条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径。大埔滘自然护理区本来称为大埔滘植林区,成立于一九七七年。1926年香港政府首次在整个新界植林,本来称为“大埔滘植林区”的植林工作亦告开始,保护区停车场附近溪流的陡斜集水区内植有四百四十公顷树木,树林自海拔五十米伸展至海拔六百五十米的草山山顶。由于林区当时最常见是马尾松(山松),因此当地居民称这区为松仔园。自然护理区内有超过100种原生及外来引进的树木品种,并设有红(3公里)、蓝(4公里)、棕(7.5公里)、黄(10公里)四条以不同颜色识别路径供游人观赏树木,亦设有一条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径。对大自然特别有兴趣的人,包括自然学者和生物学家,以及需要清静而未受破坏环境的人,该区早已成为他们常到的地方。植被该特别地区面积达四百六十公顷,内有数十年前种植的人工林,由草山东面山坡向下伸展至大埔公路。区内林木茂密,树木凡一百多种,种植多年的树木与较近期种植的品种,交错生长
2、香港定慧寺
定慧寺,又称定慧禅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马窝村,建立于1923年,是大埔区内最早建立的佛寺。定慧寺初名为“兰若园”,由增秀老和尚所筹建。增秀老和尚俗姓黄,广东开平人,22岁于肇庆七星岩大觉寺剃度出家,其后北上求法。38岁到新界观音山凌云寺净修,期间结识香港绅商名人广结善缘,由于凌云寺往来交通不便,各善信有另辟道场之议,增秀老和尚在凌云寺住特妙参法师的皈依弟子指引下,开始在大埔沿桃源洞一带觅地建寺,于马窝山得现址,集资向政府购置屋地万呎,再获批农地10余万呎。新院建成取静寂之意命名“兰若园”,而农地则种植果木,供养十方。历史增公遂在大埔沿桃源洞一带探寻吉地,果於马窝山得今日定慧寺之现址。乃集资数万元向政府购得屋地万余尺,复批得农地十数万尺。经两年之久,佛寺建成,名为“兰若园”,取其静寂之意。後以兰与粤音之“滥”相混,众请改名,终於1963年改名为“定慧寺”。兰若园落成後数十年间,战乱频仍。增公为保祖庭,为-安僧,频奔波於庆云寺、兰若园及大屿山宝莲寺间。1934年,在兰若园楼房旁新建成大雄宝殿。至抗战期间,增公广容逃难僧众,後粮食渐缺,各众不忍加重寺院负担而离去,惟增公决意留守,力保寺院。
3、七圣古庙
七圣古庙,又称七圣宫古庙,简称七圣庙,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西贡北十四乡官坑。七圣古庙建于明末清初,由十四乡乡村组成的“东平社”、“西平社”、“南庆社”及“北庆社”合力建造,每社轮席管理一年。七圣古庙为三开间两进式传统建筑庙宇,庙内悬挂了一口铸造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铜钟,外殿联“七姐善心存恺测;圣神仁术统阴阳”及堂前高脚牌“污秽勿近”,则是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所立,并有光绪及民国年间重修匾联。庙前建有一幅风水墙,其外有一个广场,古装武侠片大行其道时,经常作为电影公司拍摄外景的场地,有“武林胜地”之称。七圣古庙原每岁演戏酬神,至七十年代因不少男丁到外国工作而停止。于1998年进行重修后,原居民重新开始每隔三年举办酬神粤剧。七圣古庙原本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惟因重建导致原貌尽失,于2010年2月4日确定不予评级。传说据说清乾隆年间,有渔夫在毗邻的帆沙排、汀洲、白沙头一带捕鱼作业,有一夜在帆沙排下网,只网得石头一堆,当中有七颗特别的石卵,渔夫将这七颗石卵掷向岸边,竟见七颗小火星升起一直飘达马鞍山山麓,渔夫向天祷告谓若鱼获大盛时,必定在山边建庙,报答神恩。从此渔夫一帆风顺,愿望得偿,
4、樟树滩协天宫
樟树滩协天宫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客家原居民乡村樟树滩村,由温姓始祖建立,建造日期不详,协天宫作为樟树滩村各个姓氏的共同建筑物,在村公所出现之前,是全村包括已分拆独立的大埔尾村的最高权力组织。现时是香港三级历史建筑物。协天宫初时仅为小型庙宇,其后因香火鼎盛,于清朝光绪廿四年(1898年)扩建,并刻石志其事,其后于宣统三年(1911年)及1997年重修。相传因风水原故,协天宫采用面向马鞍山的设计。协天宫除供奉关圣帝君外,尚有关平太子、周仓大将、太岁爷爷及福德公公等。早期庙内有四副木刻对联,其一:“义气翠桃园兄弟三人三顾勤劳垂简册;精忠扶汉室君臣一德一生功业炳乾坤”、其二:“伐吴魏以兴刘耿耿丹心昭日月;封侯王而至帝巍巍大德配乾坤”、其三:“义胆忠肝龙虎相从兄及弟;单刀匹马华夷共仰古犹今”及其四:“千秋大义无双士;万古精忠第一人”,但四副木刻对联同于日占时期被烧毁。在战前,为了向关帝表示崇敬,樟树滩村和大埔尾村五姓村民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例必搭棚演四日五夜粤剧神功戏,酬谢神恩及祈求来年顺境。开台首日先抬出关帝神像到戏棚前的神棚安奉,并呜锣十三响以表恭敬。庙旁有一所已停办名为“树
5、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是香港最知名的地质公园,占地5000公顷,位于新界东部及东北部一带,包括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和西贡东部火山岩区两大园区共8大景区。其中,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包括了印洲塘、赤门、赤洲-黄竹角咀和东平洲共四个景区,而西贡东部火山岩区则包括粮船湾、瓮缸群岛、果洲群岛和桥咀洲四个景区。到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游览,即便您对地理地质一窍不通或是没半点兴趣,那都没有关系,因为面对大自然种种神奇的造化,您会为之惊叹!该公园拥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亦展现了5亿2000万年至2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期间,通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环境的一段地质历史,极具典型性和稀有性。其中,火山岩柱为含硅质较高的酸性流纹火山岩,所占范围为100平方公里,平均直径1.2米,不论规模和岩石特征皆堪称世界罕见。更特别的是该处的火山岩同时展现凝灰岩和熔岩的特征,对其是如何形成的,地质学家至今仍看法不一,极具科学研究价值。此外,海岸作用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里形成了多种侵蚀和沉积地貌,其中的化石对于了解古老的古生代环境、地理、气候及生物进化提供了线索。2011年9月17日,中国香港地质公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6、大埔文武庙
大埔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现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庙宇。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光绪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庙标志大埔市集的形成。大埔文武庙是典型的古式建筑,四周建有围墙以保持环境清静,庙宇的入口以青砖和磨光花岗石块筑成,两道侧墙及屋脊均有灰泥悬饰,屋顶边缘的檐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筑物的特色。中庭两侧共有八个厢房,入口两侧的厢房,曾是乡绅旅客途经大埔时度宿的地方。大埔文武庙采用对称布局,门额:“文武二帝庙”,木联:“文昭日月;武镇山河。”内有光绪廿八年(1902年)铸造香炉。中轴两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正门入口,走进庙的正门后,可看见庙内还有一对门,称为“中门”,这对门在普通日子是关闭的,只会在关帝及文昌帝的寿诞,以及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才会“中门大开”,在古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由中门进入,而其他人只能由侧面经过的;第二部分为露天庭园和偏厢;第三部分则是大殿,而两位道教帝君就是供奉在大殿内。殿内的文昌帝手执毛笔、身穿长袍在右;而关武帝则红脸长须、手执关刀、身披凯甲在左。历史大埔文武庙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并于光绪十八年
7、大埔瞭望台
大埔瞭望台(TaiPoLookout)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滘瞭望里11号,约于1900年代初兴建,现时已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一级历史建筑。瞭望台是一座单层平顶殖民地建筑,建有拱柱阳廊以适应香港湿热的天气。建筑物最突出的是圆柱形的瞭望塔,塔的外墙有多个长方形孔,以便俯瞰大埔区及大埔海的形势。瞭望塔亦是一个水塔,储存由山涧流下的水源作食水之用。大埔瞭望台位于大埔滘一个小山岗上,眺望吐露港,风景优美。1904年,曾任职香港工务局的英国土木工程师杰斯(LawrenceGibbs)看中了当地的优美风景,购入该地皮作自住用,并亲自设计和兴建该住宅。1929年,瞭望台被售予HerbertAustinRogers。1933年瞭望台再被售予助理律政司傅瑞宪(JohnAlexanderFraser),日治期间,傅瑞宪被日军囚禁并死于赤柱拘留营内,而瞭望台则被日军所征用作严刑拷问犯人之用。1947年,瞭望台由政府购入,改为政府官员的官邸。1996年,政府将瞭望台租给爱滋宁养服务协会作末期爱滋病患者疗养所。2000年后由政府产业署租出作住宅用途。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大埔滘瞭望里11号乘车线路:乘九
8、梧桐寨瀑布
梧桐寨瀑布又名林村瀑布或梧桐寨群瀑,是香港现存规模最大的瀑布,位于新界大埔区西南部的梧桐寨。瀑布上下落差超过30米,水流由大帽山林村谷流经梧桐寨瀑布,然后沿林村河流入吐露港。飞瀑幽谷风景优美,深得行山和摄影爱好者喜欢。梧桐寨瀑布可细分为四个部份:散发瀑、主瀑(长瀑)、中瀑(马尾瀑)及下瀑(井底瀑)。其中,主瀑的高度达30米,形状窄而长,由于水流不太急,水从高处轻轻向下流,虽不及中瀑的气势,但亦有一种秀丽的感觉。散发瀑正如其名,流水形态像少女的散发般地散开,水如发丝铺在石上。中瀑的水流十分湍急,流水飞泻而下,雄壮而甚有气势,阵阵清风加上水点的飞溅,感觉凉快及舒畅。井底瀑是四个瀑布中比较细小的一个,但潭水十分清澈,加上环境幽暗,如至身于深山之中,由于空间较大,许多游人都喜欢在这里游玩。梧桐寨瀑布的四个瀑布均以同一条行山小径连贯起来,令参观倍感方便。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具特色的自然瀑布奇景,有湍急的、有长流的、更有散开的,甚有原始山野的感觉。虽然部份路径有些陡斜及崎岖,尤其往主瀑及散髪瀑的路段,但最后觉得辛苦过后都是值得的。NgTungChaiWaterfalls必去理由:香港现存规模
9、香海莲社半春园
半春园,全名为香海莲社半春园,占地200余万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区内面积最大的佛教寺院,位于大埔西部的石鼓垄,其黄筱炜故居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其大雄宝殿、德炜堂及玻璃屋则被列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半春园建于1930年代初期,本在锦山山上,由一名叫黄筱炜的居士在其家族所有之地兴建作静修之用。黄筱炜又名黄德炜,在港经营“永利威酒庄”,主要生产五加皮酒及玫瑰露酒,行销海外。其后黄筱炜潜心学佛,更远赴上海皈依印光法师门下,1928年在蒲岗村组织“哆哆佛学社”。1930年代购入半春园现址。1953年黄筱炜将“哆哆佛学社”迁移到半春园作为道场,并增设园林山景以及多间殿堂,其中“大雄宝殿”内供奉由江苏运来的“西方大圣三佛”,殿前设有一对铜麒麟司阁,当时兴建的部分亭台楼阁,至今仍保持原貌。1967年黄筱炜遗孀黄罗少珍将半春园移交香海莲社接管,香海莲社成立于1933年,由曾璧山、李公达、周佛慧等人发起,半春园易名为“香海莲社半春园”,重修“大雄宝殿”香莲花池,并先后增建“地藏殿”、“观音殿”、“藏经阁”和“思亲堂”等。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大埔石莲路17号乘车线路:乘新界区专线小巴22k前往
10、香港科学园
香港科学园(HongKongSciencePark,缩写HKSP)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处于吐露港沿岸,毗邻白石角海滨长廊,邻近香港中文大学。根据香港行政区划,科学园东南面属于沙田区。位置的重要性上,它位于中国大陆边界和香港市区之间。与数码港相似,同样采用一个类似大学校园的低密度规划,是一个以高科技及应用科技(包括电子、生物科技、绿色科技、精密工程及讯息科技和电讯)为主题的研究基地,由香港科技园公司于2001年5月7日开始正式运作。香港科学园第一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核心大楼以及共享设备技术支援大楼。科学园第二期占地面积77,32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105,000平方米,合共建有10幢大楼,包括2座能源大楼、2幢位于校园区的实验室大楼、4幢位于核心区提供实验室设施的研发办公室大楼,以及2幢位于企业区的研发办公室大楼。第三期(标志建筑:金蛋)设施于2011年12月15日举行动土仪式,造价达49亿港元,可以容纳150家科技公司,预计于2013年年底至2016年分阶段落成。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大埔区白石角乘车线路:乘九巴272k、272s、43p前往
全部大埔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