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省 > 四平市 > 伊通满族自治县旅游
伊通满族自治县十大旅游景点
1、伊通满族博物馆
伊通满族博物馆是一所展示满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其前身为1987年创建的伊通满族民俗馆,2002年再建为伊通满族博物馆。2008年,被中国民族博物馆确定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国家4A级旅游景点。伊通满族博物馆新馆设六个展厅(2000平方米),展示内容分别为满族源流、生产、生活、文化、礼仪、信仰和古今伊通七个部分。本馆主要以满族传世文物为主,附以图片、图表以及模型。文物展示陈列采用大通柜、封闭式。以灯光照明,展厅设有通风防潮、避光防盗、消防保安各项设施。县满族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好评,得到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伊通满族博物馆是馆藏满族文物种类之全、文物数量之多、展馆规模之大为国内少见的县级博物馆。2007年被国家民委确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8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4A级旅游景点;2008年10月16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确定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伊通满族分馆创建以来,为我县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博物馆的创建和发展,它的影响日益广泛,成为宣传伊通、宣传满族的窗口。成为干部群众、学生学
2、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
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是主要从事满族历史民俗文化专业的博物馆,始建于1987年6月25日,称伊通满族民俗馆。2002年,再建为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2008年10月16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确定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位于伊通镇人民大路东侧,占地面积1万2千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全馆分为满族源流、生产、生活、文化、礼仪、萨满文化、古今伊通、临时展厅等八个展厅。同时,建有多媒体功能厅一个。主要展示满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现馆藏渤海、金、明、清时期的文物4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8件。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为4A级国家旅游景点,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多所大专院校确定的教学基地、研究基地,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3、大孤山风景区
大孤山为伊通火山群之首,是最高大的一座。满语名为“阿勒坦额墨勒”,意为金色的马鞍子。山有四峰,姿态各异,远在数十里外即可望见。山上绿树成荫,山谷绿荫如毯,风景怡人。大孤山坐落在伊通。这里山峦叠嶂,涧溪成网,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辉映,花草植被与珍禽异兽声色和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孤山素以伊通“七星山”之首而享誉国内外。“浸出式”火山机制形成了大量形状复杂,粗细各异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独特火山风光。“塔林、石屋、天梯、神椅”等景观巧夺天工;四座山峰姿态迥然。有的若“金龟望日”,有的若“巨象卧地”,恰似一幅壮美俏丽的风景画,让人流连忘返。十几年来,这里云集国内外地质学者考察光顾。尤其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多方筹资数百万元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并相继完成了水、电、通信、交通路、建设路、环山路、登山路以及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建筑物,现已成为科研考察、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该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苍松绕岭、塔林簇拥、壮丽嵯峨。景区主要景点有:北方少数民俗村、钢索浮桥、青云寺、观星台、龙王庙、植物园等。
4、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8公里,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三面环山,一湾碧水,风景秀丽,以独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萨满文化为核心,集北方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的旅游风景区。是吉林省和多家高等院校确定的萨满学术研究基地。整个风景区由九情园和七彩谷构成。九情园分为风情萨满园、怡情植物园、雅情书画园、温情野营园、诗情白桦园、幽情鸟语园、热情嬉水园、闲情垂钓园和纵情狩猎园;七彩谷分为鸳鸯谷、黄花谷、神秘谷、逍遥谷、聪灵谷、天籁谷、心愿谷。整个牧情谷里山环水绕,鸟语花香,景致怡人。每到春、夏、秋三季,奇花盛开、果蔬葱荣、色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闲情垂钓园,碧波荡漾,泛一只小巧的桦皮舟,垂钓于湖畔的柳荫下,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当你漫步在七彩谷中,那挺拔的桦树林、火红的枫叶、漫山遍野的黄花、静谥的林荫小路,似迷人的画卷,令人沉醉不已;那草甜花香的氤氲空气,蝉鸣鸟叫的动人乐章,似华美的诗词,令你心旷神怡。体验神秘的萨满文化,领略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品牧情谷特色生态美食。畅游牧情谷萨满为您祈福!
5、伊通南山旅游风景区
现为国家3A级景区的南山旅游风景区,是1997由吉林省同泰矿冶公司投资兴建的,位于县城南6公里处伊通镇二道岭子村,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主要经营旅游开发、旅游服务、生态观光、农作物种植等。景区主要景点有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四进保雍寺、三进式汉白玉石牌坊、二龙戏珠影壁山门、万佛塔、满族传统民居春来和秋实小苑、汉白玉玉带桥、水榭餐厅、玫瑰园、雕梁彩绘回廊水榭、琴湖等。景区内群山叠嶂,森林茂盛,环境优美。有人工林140公顷,天然林120公顷,人工退耕还林克隆梨木50000多株。林中蕴藏有榛、橡、山核桃、山里红、松茸、白蘑等山珍美味,森林里栖息着松鼠、喜鹊等可供游人观赏的多种动物。整个景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景观别致,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人们佛陀礼拜、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自对外运营以来,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匹配,服务功能日益提升,该景区以其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人到此游览观光。
6、寿山湖风景区
寿山,曾是康熙皇帝封名。据史料记载:“寿山”即查拉芬阿林(满语)。查拉芬是“寿”的意思,阿林是“山”的意思。康熙二十年,圣祖仁皇帝东巡祭拜完毕,返回途中,驻在此地,当地百姓为皇帝举行“万寿圣节”,因此赐名此山为“寿山”。当时山下有一水塘,水塘清澈透明,寿山湖是伊通河最大的源头,由南向北流经全镇。伊通河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充足的水力资源,灌溉了万亩良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寿山水库建于1958年,扩建于1966年,在寿山脚下拦截伊通河,是伊通河上游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2002年进行除险加固,投资1210万元,库容达到2530万立方米,大坝全长1080米,顶宽5米,坝高12.92米,河道长16.3米,流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使寿山水库成为蓄水灌溉为主,旅游、度假、垂钓休闲、娱乐为辅的中型水库。上游为湿地,每年春季灰鹤、天鹅、野鸭等候鸟来这里栖息繁衍,湖中有美国加州鲈鱼、俄罗斯小底芹鱼、?t鱼、桂鱼、胖头、白鲢、鲤鱼、草根等二十余种,年产三十万斤鱼。大坝下游有十六个养鱼池供游人垂钓,寿山湖内有五家大小炖鱼馆供人品尝。这里真山真水真情境。寿山湖交通便捷,距营城
7、报国普乐寺
报国普乐寺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内,在秀丽的七星山环抱中,殿堂雄伟,佛像生动,是一座庄严辉煌的佛教道场。此寺由刘秀真居士于1993年8月倡建,仿照浙江普陀山普济寺的格局修建,广大信众在没有机械设备、没有完整图纸的情况下,艰苦、顽强地奋斗,历时五年,于1997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举行开光大典。寺院面积六千平方米,山门、圆慧宝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是主体建筑。三圣殿上层是藏经楼,两侧是普门殿、地藏殿;圆通宝殿左右有文殊殿、普贤殿。此外还有眼光菩萨、0堂、功德堂、药师殿、祖师殿、钟楼、鼓楼、念佛堂、僧舍、斋堂等。圆通宝殿约五层楼高,占地五百平方米,可同时容五百人拜佛。殿内供奉毗庐遮那佛、观世音菩萨,旁边侍立着善财童子、龙女菩萨,周围有三十二尊观世音菩萨化身像。全国除了普陀山普济寺,这是第二处供奉三十二尊化身菩萨像的地方。普门殿内供奉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像,又根据《大悲咒》塑了八十八位菩萨像,形态各异,巧夺天工。露天的观世音菩萨像高5.5米,重八吨多,工艺精湛。由于以上特点,信众们将报国普乐寺誉为“普陀北移”。寺内六位僧人,皆童真入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伊通火山群
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0月,1985年12月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而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所罕见的伊通火山群,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长春市郊区、公主岭市与四平市境内。由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形成的十六座火山穹丘组成。距今约有3380万年-860万年,分布区域达640余平方公里,保护区总面积764.8ha,地理座标东经124°50′至125°22′,北纬43°14′至43°35′。该火山群是属自然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以缓慢的“挤牙膏”式即“侵出”为特征形成的熔岩穹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确认为“伊通型”而独步世界的火山之林。火山穹丘均由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拔地而起,弧峰耸立,对应展布,遥相呼应分布于松辽大地。型如大厦,似如马鞍,恰如元宝,形似莲花,或如鲲鹏展翅,或如兵阵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龟望日。火山群中的大孤山、小孤山、东西尖山等七座火山穹丘呈北斗星状排列,使“七星落地”的神话传说享誉民间。穹丘的柱状碱性橄榄玄武岩,或裸露地表,或深藏土下。裸露者,姿态千奇百怪,变幻无穷。西尖山的擎天柱,只有美国怀亥俄明州的“魔鬼之塔
9、五台子山城
五台子山城山城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五台子村东南约300米的城子山顶部,当地人称其为“城子”。山城依山势筑城,平面近方形。环沟式城垣(即在壕沟两侧堆土筑墙),面积约2.5万平方米,顺山脊辟一西门。城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偏东有一高约2米的近方形平台,为城内制高点。城址保存完好,环沟、城垣清晰可见,其始建年代较早,相当于西周末至春秋。是一处极为难得的青铜时代城址,是吉林省目前见到最早的城址,对研究大黑山西麓、东辽河上游青铜文化类型、分布格局及历史编年有重要价值。该山城的发现把吉林省土著人修建的古城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对研究吉林省大黑山西麓、东辽河上游青铜文化类型、分布格局及历史编年有重大价值。该城西、北侧发现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与城址年代相近,遗物中反映的文化内涵单一,文化特征鲜明,具有地方性和指征性,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及较高保护、发掘价值的早期城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东河北遗址
东河北遗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伊通县景台镇时代:新石器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伊通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东河北遗址,年代: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较大,地表遗物丰富。遗物相对集中分布在山南坡及山顶附近。遗物有陶器残片和石器。石器中打制和磨制器均见,以磨制器居多。遗址所见陶器残片均为夹有细小砂粒的砂质陶,手制,器壁薄而匀,表面均经打磨或磨光。特别是有4件施纹陶片:陶片上所压印的之字纹饰最早可达七千年左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伊通满族自治县景点>>>